人类具有两种不同的需要,
彼此独立,而且影响行为的方式也不相同。
第一种需要,希望得到良好的工作环境,
主要功能,在防止产生不满意工作的情绪。 我们对工作不满意,往往导因于对工作环境不满。 赫兹伯格把它叫做保健因素,又名维持因素。 第二种需要,盼望得到激励。 主要功能,在经由适当激励做出良好的表现。 赫兹伯格把它称为激励因素。 因为只有工作本身,才是真正有效的激励。 工作环境只能防止不满, 工作本身的成就,才具有激励作用。 认清激励的两大因素 心理学家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指出:使员工觉得满足的因素和觉得不满足的因素并不相同。前者大多属于内在的,如成就、被赏识、工作本身、责任、升迁或成长;后者大抵为外在的,如企业政策及行政、监督或管理、待遇、人际关系、工作环境以及安全感等(1)。 当员工觉得工作满足时,他所列举的因素,多为内在的;当员工觉得工作不满足时,他所列举的因素,则多为外在的。赫氏认为:我们把造成不满足的因素去除时,员工未必就会觉得满足;相反地,我们提供满足的因素,员工也未必会觉得满足。 赫氏把内在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Motivator),把外在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又名维持因素(Maintenancefactors)。 著名管理学者张金鉴先生指出:赫兹伯格这种双因素理论,虽然具有相当的价值,但仍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 第一,事实上,维持因素也具有激励作用,并非完全消极的防弊。 第二,研究时所调查访问的对象,只限于工程师及会计师,而且人数也不过几百人,在抽样方面的代表性和广博性都嫌不足。何况这些受访的工程师、会计师的地位、智力水平、收入都已较高,低层级的需要多已满足,所以维持因素不具激励作用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一般人。 第三,双因素理论,可以说是对事实的一种解释,不能算是发明或创造。人对自己的工作会感到满足、光荣和骄傲,对管理当局的政策和行政会感到不满,其实是显而易见的现象。 外在的保健或维持因素,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与怠工,不能激励员工发挥潜力或提高工作绩效。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人类有五种主要的需求,由低至高依次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所属与相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生理、安全、所属与相爱以及基本的尊重,都属于维持因素,如果获得满足,对员工而言,并不能引起满足的感觉,一般来说,只是没有不满足的感觉而已。 因为没有满足的感觉,所以不能产生激励作用。但是,一旦不满足,就会明显地感觉出来。这种不满足的感觉,可能导致不满,甚至引起怠工,不自觉地降低工作意愿,因而降低生产力或工作绩效(2)。 生理的需求,如食、衣、住、行等,主要在维持生命。安全的需求,产生于生命得以维持,也就是生理需求满足之后,主要在求不受外来侵害,并免于意外灾难。获得安全保障之后,又兴起社会的需求,进而希望得到他人的接受、承认、友谊和社交。社会需求满足后,自然要求他人的尊重与敬仰,形成尊重的需求,表现在力争上游、出人头地,以期获得名利和权位,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声誉。这些比较偏重维持因素的需求满足后,便再高一层,形成自我成就的需求,经由工作所获得的成就,以实现自我,造就立功、立德、立言等不朽的贡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固然未经实证,似乎也难以实证,却获得很多人的认同,可见有独到的见地。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使我们明白保健因素只能维持,不能产生激励的作用。对于应该维持的措施,组织当然要尽力做好,以奠定激励的基础,使成员不致产生不满的情绪,从而阻止弊害的发生,至少维持可以工作的情境。但是维持因素只有“不满足”和“没有不满足”,不能产生“满足”的感觉,所以常常成为指责的对象,而不是感到激励的对象。我们对员工的这种反应,最好给予谅解。 外在的维持因素主要在保健 外在的维持因素有很多,具体的内容3所示: 第一,生理的需求方面:待遇、奖金必须合理,使员工觉得没有受亏待;工作环境要合适,无论采光、通风、交通以及有关布置,都应该注意调整;工作时间要正常,中间有合理的休息;相关的福利设施要齐全,包括身体的保健、休闲与娱乐。 第二,安全的需求方面:职位有保障、意外有保险、退休金也要有着落。 第三,所属与相爱的需求方面:与同仁相处愉快,觉得人际关系良好;合用的教育训练;和谐的组织认同。 第四,尊重的需求方面:获得基本的互相尊重,相信只要我尊重同仁,同仁也一定会尊重我。 以上所列举的项目,如果合在一起,相当于我们常说的“安人”。人得其安,表示维持因素十分齐全。 员工当中有一些“求职业者”(Employment Seekers),以养家糊口为目标,比较重视安定的工作和安全的保障;然而有一些“求工作者”(Job Seekers)却并非如此,他们的需求不在求得某项职务,而在确定某种任务。他们期望组织能够认定他们的重要性,甚至于不可替代性。管理者最好把这两种不同的心态,做好相当程度的理清,因应不同的需求,做出不一样的反应。 同样的维持因素,在这两种不同心态的员工心目中,具有不一样的需求。管理者把握求职业者比较重视前两种因素,而求工作者往往更为重视后两种因素的原则,分别做出合理的调整,应该能够更为安人。 内在的激励因素,如果得到满足,会激励员工发挥潜力或提高工作绩效。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个人荣辱受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就属于激励因素。员工在生理、安全、所属与相爱、基本尊重等需求没有不满足的感觉之后,如果其地位或名誉被认定或被尊敬,便能够追求更高层级的自我实现,因而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做出一些令自己觉得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亦即产生激励的作用。若是生理、安全、所属与相爱、基本尊重等需求,仍然有不满足的感觉,那么激励的作用就可能产生不出来。 满足的反面是没有满足,员工不能受人尊重,觉得他人不重视自己的荣辱,他就不会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不能够自动自发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这时他会觉得没有满足,因此产生不出激励的功效(4)。 张金鉴先生指出:马氏的需要层级,并非固定的硬性结构。各层级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彼此常互相重叠。当某一需求的强度逐渐降低,另一需求的强度便因而升高。马氏所列的顺序,实际上也不是人人如此。有些人始终维持在低层级的生理与安全需求,便心满意足;有些人则是自尊心、成就感远大于生活与安全,终于成为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仁人志士。不同的人,所表现的行为可能相同,但所要满足的需求则不一定相同。管理者最好详加分辨,以资因应。能够把一般需求和个别需求做一番了解和分析,并据以设立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应该是合乎目标管理的有效激励。 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产生“满足”的感觉,员工在这一方面若是觉得“没有不满足”,他就需要合适的激励。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内在的激励因素,并且配合各人的个别差异,来施以合理的激励。重要的是,人的需求很可能随时变动,必须提高警觉,力求有效。不应该对某人固定施以不变的激励,以防止久用减低或失去效果。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激励的两大因素: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11530.html
推荐文章
09-18
1 【十步实现你的目标】09-12
2 实行目标管理应注意的问题09-12
3 经典句子,让你领略文学的风采09-12
4 经典句子:感悟生命真谛的经典话语09-12
5 到底是激励还是不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