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的收集
信息的收集是信息收集者为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获取信息的过程。信息收集是信息管理工作的第一步,也是信息整理的基础。
(1)信息收集的内容
管理者的管理目的不同,收集的内容有很大区别。以某个企业为例,它们收集信息的内容有:国家发布的政策与法规性文件;本企业和所属各部门的机构、人员、财力、物力、工作、生产等情况,以及生产计划、指标、统计数据、改革状况、科技发展、典型经验、工作总结等;本企业产品销售后的反馈信息,如公众(包括用户)的反映、意见、建议、要求等;与本企业业务有关的外界情况和新信息,如社会动态、思想倾向,城市与农村经济改革、经济发展情况,原材料供应以及市场需求等;与本企业业务性质相同的其他地区、单位,以及国外同行业可供比较的情况资料;与本企业业务未来发展有关的科技新成果(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以及先进的经验、方法等信息资料。 (2)信息收集的基本要求 在收集信息的时候,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根据信息固有的特征,按信息运动的规律办事,基本要求有五个方面。一是突出信息的目的性。收集信息的目的在于运用,因此,在搜集信息时,必须首先明确服务对象及其所需信息的用途,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搜集。二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要尊重事物本质特征的客观性,反映事物发生的经过、原因和结果,不能捕风捉影或随意歪曲事情的真相,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三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搜集信息必须具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时间观念,敏锐地发现、及时迅速捕捉那些有用的信息。四是保持信息的系统性。在搜集信息时,对某一事物的系列动态和变化特征,必须进行系统搜集,并使信息的传播具有衔接性和连续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信息的潜在功能。五是注意信息的全面性。在搜集信息时,既要尽可能拓宽开发领域,从整体上对事物进行全面了解,也要深入挖掘事物内部结构的各种相关的制约因素。既要避免挂一漏万,顾此失彼,出现片面性;也不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包罗万象;更不能浅尝辄止,只搜集一些表面现象。只有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信息,才能客观地反映事物的全貌及其本质特征;才能充分发挥信息的利用价值。 信息的处理 对获取的原始信息材料,必须根据一定的要求,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筛选、分类、分析、判断和整理,使之成为管理者所需要的真实准确的信息。信息的处理包括选择判断、综合分析和加工整理等过程。 (1)信息的选择判断 信息的选择判断,就是对原始信息进行鉴别、筛选、修订的过程。鉴别是选择的基础,对原始信息资料的鉴别是一道复杂细致的工序。一般要注意三点:一是通过鉴别确定原始信息资料的性质;二是通过鉴别,确定原始信息资料的使用价值;三是通过鉴别,确定原始信息资料的可靠性、真实性。对获取的信息,要认真审查其来源是否可靠,方法是否科学;情况是否真实,对其中列举的事实、数据、时间、地点、人物都要反复核实,鉴别真伪。 (2)信息的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是在对原始信息在进行鉴别、筛选的基础上所做的深加工,是决定信息质量的关键一环。综合分析就是对已经搜集到和经过初步整理的信息资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推导、浓缩综合,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成为能够准确揭示和反映事物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资料。 (3)信息的推导预测 预测是信息处理的中心环节,预测的目的在于获得反映事物未来变化趋势的新信息,这是一种高层次的信息,是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开展分析预测,做好前期工作至关重要,事先必须掌握充足的数据和资料,针对不同对象确定合适的预测方法。预测过程中,要善于假设、善于思考并提出影响预测对象未来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因素。预测工作要有尊重实际的科学态度,要使假设和推测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4)信息资料的编写 信息资料的编写与公文写作的要领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信息资料要更加言简意明,短小精悍,用精炼的语言、极少的文字反映最大的信息量。一篇好的信息资料应做到主题集中、标题鲜明、结构严谨、语言凝练和内容准确。 信息的传递 1)信息的传递渠道 信息的传递渠道有单通道传递和多通道传递两类。 (1)单通道传递 单通道传递是指信息从信源发出后沿着固定不变的单一通道传递给接收者的传递方式。在信息网的纵向渠道中,这是最常用的信息传递方法。采用单通道传递信息的单位,常在组织上有一定的隶属关系,因此传递的速度比较快,所传的信息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用程度也比较大。 (2)多通道传递 多通道传递是指信息从信源发出后沿着多种通道传递给接收者的传递方式。多通道传递,可以弥补单通道传递中因某种原因信息在通道中被延误、截留或被修改变形的缺陷。多通道传递的缺点是信息接收者从不同的通道去接收同一信息,会造成重复和浪费。 2)信息的传递方式 信息的传递方式,总体是两类。一类是口头传递;一类是书面传递。 (1)口头传递 口头传递包括个人交谈、举行会议、打电话等形式。口头传递信息的好处是,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不需要笔墨纸张,能直接进行交谈,传递的速度较快。当面交谈时还能传递着一些表情、动作,以加强传递的功能,提高传递的效果。但是,口头传递的信息不易储存,并且由于受人为因素影响,传递过程易使信息失真。 (2)书面传递 书面传递信息是把信息变成文字、符号、图像等形式进行传递。由于信息在传递之前就被浓缩成书面信息资料,减少了模糊度和多余度,内容比较集中,价值也较高。而且这种书面的信息资料可以远距离多次传递,传递过程中不会变形,可以避免失真。同时这种书面信息资料还便于储存。因此,随着电报业的广泛开通、传真的普遍应用和计算机的远程联网,信息的书面传递方式被广泛地采用。 3)信息传递的工具 信息传递的工具很多,目前最常用的有:邮政和交通、电话、电报、传真、广播电视及卫星通信等。无论以何种形式进行信息传递,都要注意四点。一是适量。在通常情况下,传递的信息数量应当尽可能多些,这可以使接收者了解更多的情况。但过多的信息不仅造成浪费,也会使人陷于“文山”之中。二是优质。信息的质量越高,价值越大。这就要求所传的信息要真实全面,既报喜,又报忧,可信度高。三是迅速。传递信息必须迅速,要采用先进传递工具,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信息传递到接收者手里,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四是保密。信息传递的范围都是一定的,需要传到什么地方、什么范围的,只能传到这一地方和这一范围。机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要按保密规定处理,严防失密。 信息的反馈 所谓反馈,就是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反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入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反馈的本质特征就是根据过去的操作情况去调整未来的行动。掌握反馈信息是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方法。 (1)信息反馈的类别 反馈分为正反馈与负反馈。正反馈,使系统的输入对输出的影响增大,也就是说返回的信息对决策者的组织指挥起肯定或加强作用,使工作按既定的方向发展。负反馈,使系统的输入对输出的影响减小,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系统中的偏差和谬误,使系统偏离目标的运动收敛,保证系统达到预期的目的。或者说返回的信息对决策者的组织指挥起减弱、否定或部分否定的作用,改变或部分改变原来的工作状态,以期取得系统的最佳效益。 (2)信息反馈的时机 信息的反馈,既在决策之末,又在决策之始。决策、执行、反馈、再决策、再执行、再反馈,构成一个循环回路,每次反馈,都对决策进行修正和调整,使管理不断进步和完善。因此,一个现代管理系统,能否有效地进行指挥,不仅取决于控制系统能否及时准确地接收、处理、利用各种信息,而且还有赖于反馈系统具有灵敏、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只有及时发现管理与变化着的客观实际之间的矛盾的信息,并高效地进行处理,才有可能转化为指挥中心强有力的行动,以修正原来的管理,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3)信息反馈的渠道 信息反馈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以个别面谈的形式,口头反映问题,汇报情况是信息反馈;通过召开各种类型的会议,搜集各方面的反映也是信息反馈。利用文件资料书面反映信息是信息反馈;开展调查研究,获取情况也同样是信息的反馈。但现代管理中的信息反馈机制则主要依靠信息网络,一个完整统一、精干合理的信息网络,是信息反馈的最有效、最可靠的渠道,通过网络循环往复地进行信息反馈,领导者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反馈信息。可以说,没有一个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信息反馈网络,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就无法实现。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信息管理工作的程序: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11400.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正视难过与哀伤,激发适应性09-12
2 重视子女的自尊心和自我观念09-02
3 经典精辟俗语经典短篇09-12
4 基于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设计绩效管理指标09-12
5 反求诸己就是使自己有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