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施推进的角度来看,模型事实上允许我们将系统拆分成多个阶段,并尽早地预期了系统的每个阶段所依赖的(前一个阶段的、可能的)事实基础,因此模型具有可描述、可分析、可预期等性质①。而敏捷工程本质上是把决策域与产品域中的需求拉到了实施域中,就地决策与设计(产品),并将这一过程开放给用户,
①正因为如此,上一节一开始就讲到:它适于解决时间因素所致的复杂性。
问题的总量并没有减少,但是这里的“可讨论对象”(即原型),变成了纯粹用于工程师与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这符合一些应用开发工程的现实场景,例如用户通常更关心产品特性是否能够得到满足,他们多数时候并不关注市场、产品或实施阶段等问题。因此敏捷(以及类似基于原型、快速迭代的)工程模型有着很强的实用性。
然而原型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原型是轻量级的试错,而抽象模型则可以通过严密的论证与分析过程来得到决策依据。因此,原型与模型的适用领域也有所不同。原型适合于在参与者之间建立简单的、直观的、允许快速纠错的讨论对象,更适用于快速推进以及短期、逼近式的产品开发。而模型则适合于抽象出系统中方向性、支撑性、不易频繁变化的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进行论证,以尽可能减少出错或预期风险,甚至更进一步地提供中长期的系统演进规划(例如产品版本、产品线等)。
【三】
应用开发的“集成环境”(IDE,例如Eclipse IDE)不是给一个人用的,开发工具公司的“套件”(Suite,例如VSTS,Visual Studio Team Suite)是为多种角色提供的。但这两点事实,大多数时候为工程人员所忽视。集成环境或套件都是基于工业生产的理念来提供的,这一理念认为:工业生产整体依赖于分工明确的产品过程。因此,开发人员需要代码文本的编辑环境,测试人员需要自动化测试与脚本驱动的工具,构建人员需要包、构件以及面向资源的管理界面,如此等等。yipindushu.com
将这一切组织在一起的Suite或IDE,就如同生产线的硬件环境。正如这个比喻所暗示的:在购买这个生产线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你需要这个生产线的过程模型与管理体系。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应用软件产品开发并不是工具用得不好,而是生产线组织与管理得不好。而这其中,“模型”的指导意义尤其被忽略。
MSF(Microsoft Solution Framework)描述了VSTS生产线背后的工程模型,其核心并非来自于技术实施,而是来自对管理“项目/产品过程”所需要进行的权衡(图3-10)①,这与“项目平衡三角(项目管理三要素)”所阐述的问题是一致的(图3-11):①引自"MSF Process Model v.3.1",Microsoft Solutions Framework White Paper。
其中组队模型讨论项目创建时的团队、资源、沟通模式,过程模型讨论开发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方法,应用模型则讨论产品定义、产品实现以及产品特性的管理。当这些模型映射到Suite或IDE中时,相关的要素就变成了类似如表3-1所示的关系①。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节应用开发的背景与成因8:http://www.yipindushu.com/xuexifangfa/16551.html
推荐文章
09-13
1 【节应用开发的背景与成因1809-03
2 哲理句子热门09-03
3 名作家哲理语录09-03
4 谈哲理语录09-11
5 出租车出行平台推广宣传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