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作为儿童文学艺术家族中源远流长的一种体裁,承载或传递着十分古老的人类经验和文化信息。波尔·阿扎尔曾经把童话比作“美丽的水镜”。他说:“童话——明亮的、深邃的、美丽的水镜。在这清澈可见底的深水中,蕴藏着几千年的人类的经验。顺着它的深度探究,可以来到人类的幼年时代,更可以来到维柯所说的——传说的时代”“人类在那个时代,早已使用他们独特的表现形式——虚构和象征,依靠自己的力量编织了故事。如果再顺着为孩子留下的一些故事,踏着长久的岁月,溯流而上,去探究故事的起源,就会发现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新的故事,其实却是从很古老的东西变化而来的”。398法国童话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传统——这不仅是指法国童话的文化传统悠远而深厚,也意味着法国童话在世界儿童文学的历史自觉和早期发展过程中起过十分突出的作用,更意味着法国童话在整个法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占有一种重要的艺术位置——20世纪的法国童话也是如此。
不过,时代毕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童话这一古代的儿童文学样式在新的时代也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如果说在19世纪,像塞居尔夫人的《驴子的回忆》那样具有独创性的童话作品还属于凤毛麟角,童话与民间传统文学的关系还显得难舍难分、十分暧昧的话,那么到了20世纪,法国童话作家独立的艺术创造能力则开始得到全面的展示。
与以往几个世纪比较起来,20世纪法国儿童文学发展进程中有了更多的著名成人文学作家的参与和贡献。成人文学作家参与儿童文学创作,可以说是法国人的一个良好传统,这个传统在20世纪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在童话创作中,著名作家安德烈·莫洛亚、圣-埃克苏佩利、马塞尔·埃梅、欧仁·尤涅斯库等都曾有过出色的艺术表现和贡献;他们的参与对20世纪法国童话艺术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从童话的题材和主题倾向来看,传统童话相对封闭的题材领域被大大拓展了,童话主题也突破了传统童话的限制,纳入了一系列更富于时代感和哲理性的主题。与此相适应的是,法国童话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更加丰富多彩:现实与幻想、写实与象征、质朴与浪漫、典雅与滑稽……不同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的作品大大丰富了法国童话的传统艺术积累。 夏尔·维尔德拉克(CharlesVildrac,1882—1971)原名夏尔·梅萨热,是20世纪的法国作家和评论家。他于1901年发表讽刺作品《自由诗派》而登上文坛。他的诗集《诗》(1905)、《爱情篇》(1910)、《发现》(1912)、《绝望者之歌》(1920)等以简朴、具体、善于叙事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慷慨豪迈的风度。此外,他还有大量的剧本、小说、散文作品。 维尔德拉克也为孩子们写过不少作品。其中《粉红色的岛》(1924)、《粉红色的岛上的孩子们》(1925)讲述了一个穷孩子由于偶然的机会,被人带到地中海里一个粉红色的岛上后的经历和故事。岛上有个大富翁为了让这个孩子过着快乐的生活,在岛上建成了各种设施。但是富翁后来破产了,那孩子只好与岛上的成人、孩子一起努力开始新的生活。在前一部作品中,各种各样的食物和船只、飞机等能够不断满足孩子们的愿望,而在后一部作品中,作者主要描述了劳动创造的快乐。他的名著《狮子的眼镜》(1932)讲述狮子丢失了眼镜,其动物臣民们怎样千方百计为它寻找眼镜的故事。作品中所描写的各类动物都各有自己鲜明的特性;作者通过动物的故事描述,来影射人类社会中的种种特性。维尔德拉克的儿童文学作品还有《圣诞老人的玩具》(1946)、《阿马杜·勒布基庸》(1951)等。他的《粉红色的岛》《狮子的眼镜》等作品不仅在少年儿童读者中享有盛誉,而且也为成年读者所喜爱。 安德烈·莫洛亚(AndréMaurois,1885—1967)是著名的作家、历史学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担任驻英国军队的联络官,和英国军官的接触使他产生了写作第一部小说《布朗勃上校的沉默》(1918)的念头。这部小说写得机智幽默,语言十分优美。作品的成功促使他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此后他发表了《气候》(1929)、《家庭圈子》(1932)、《乔治·桑》(1952)、《雨果传》(1954)等大量小说和传记文学作品,出版了《英国史》(1937)、《美国史》(1947)、《法国史》(1948)等大量历史著作。1938年,他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莫洛亚的《三万六千个意志的国家》(1929)、《矮胖子国与瘦高个子国》(1930)是为孩子们写作的两部童话作品。前者讲述一个名叫米歇尔的女孩,梦中能随意出入一个国家,她最后知道,一个只凭个人愿望自由活动的社会是多么令人讨厌的故事;后者描述的是矮胖子国和瘦高个子国两国战争与和平的故事。作品中有许多有趣的童话描述,但其中也过多地谈论了所谓国际理解和否定战争的道理,使作品所表达的反战主题未能得到更加深刻、更为艺术的表现。 黎达·迪尔迪科娃(LidaDurdikova,1899—1955)出生于捷克布拉格,父亲是一名医生。黎达16岁时从中学毕业后,就热心地投身于儿童教育事业,在捷克教育家法朗蒂赛克·巴居莱创办的一个专门收容那些残疾的、流浪的、无父母的犯轻罪的少年儿童的特殊儿童教育学校里工作。在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后,她陆续写了《萨刚》《流浪儿童》两本书,详细地报道了特殊儿童教育学校里孩子们的生活;在另一本名为《失明的孩子》的书中,她讲述了自己教育盲童的经验。法国出版家保尔·富歇曾经参观过这所特殊学校,结识了黎达,后来与她结婚。婚后的黎达到了法国,住在巴黎。从此她就用另一种语言,在另一个国家来写作了。 1931年,保尔·富歇创建了“海狸爸爸编辑部”,这个编辑部属于法拉麦利洪出版社,专门编辑出版适合1岁到14岁的不同年龄读者需要的图画故事读物。熟悉并热爱儿童的黎达理所当然地参与了该编辑部的工作。她以“黎达”为笔名,先后写作的十多本图画故事书,深受广大少儿读者的欢迎。 黎达的作品主要是动物故事。由富歇主编的《动物故事丛书》最先收入的一些作品就出自黎达的手笔。这套丛书旨在通过一个故事,用引人入胜的笔法,描写一个典型的自然环境里所生长的植物和动物,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帮助他们从中获得一系列的知识,进一步去了解大自然,深入大自然;让他们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该丛书最早收入的黎达动物故事共有8本,即《海豹史卡夫》《棕熊蒲吕》《松鼠翎翎》《咕咕》《野兔飞陆》《刺猬荆荆》《翠鸟》《野鸭潜潜》(由严大椿翻译的中译本《黎达动物故事集》分别译作《海豹历险记》《棕熊妈妈的管教》《跳树能手》《春天的报信者》《天生的飞毛腿》《会走动的“大毛粟”》《一对相依为命的翡翠鸟》《野鸭一家》)。 黎达不仅熟悉、了解儿童心理,具有出色的文学才华,而且创作态度十分严谨。动笔之前,她总是要对所写的动物进行一番仔细、透彻的观察,并且参考许多有关著作来证实和丰富自己的认识。因此,她创作的动物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体,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黎达的每部作品各以一种动物为主角,借助一个完整的故事来展示它们在大自然中的独特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性。例如《海豹历险记》中的一群海豹本来在它们的“好海”中生活得很快乐,但是来自人类和它们的天敌的侵扰、残害及来自海洋的威胁,使它们不得不下决心长途跋涉,去闯危险的“暴风圈”——到幸福的岛上去开始新的生活。它们从海轮碰上都会被撞沉的大浮冰之间游过,一路上受到鲨鱼、白熊的袭击,猎人的屠杀……在经过了漫长而又艰难的迁移之后,它们终于寻找到了一片新的乐土。又如《一对相依为命的翡翠鸟》以小河旁边的一些动物和植物构成的自然环境为背景,描写了一对翡翠鸟相亲相爱的故事。作者笔下的动物形象都是富有个性和情味的,如不同的动物妈妈,其母爱表达方式既同样充满慈爱,又各具不同的特色。 知识性的准确和丰富构成了黎达动物故事的又一特色。《棕熊妈妈的管教》描述了两只幼熊在妈妈的管教下的成长过程。作者通过对它们在大森林中进行听、嗅、爬树、刨土、搏斗、游泳、奔跑等练习的描述,向小读者介绍了熊的生活习性。《会走动的“大毛粟”》以刺猬为主角,描写了菜圃里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作者按着季节描述了菜圃里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小动物。在黎达的8本动物故事中,除了作为主角描述的8种动物之外,作者还附带描述了其他许多动物和植物,其中动物有130多种,植物有70多种。这许多动物、植物虽然都是配角,但作者也都或多或少地介绍了它们的面貌、习性等等。此外,作者在故事中还穿插了一些自然现象,揭示了大自然的许多秘密,从而丰富了作品的知识容量。 黎达笔下所描绘的动物生存中的奇闻逸事、冒险经历以及大自然的奇观秘密等都给小读者带来了浓厚的阅读趣味。同时,作者精练流畅、富有诗情画意的文笔和生动活泼、富于感染力的叙事,都使这些故事深受法国和其他国家的小读者的喜爱。法国《人道报》对“海狸爸爸编辑部”编辑出版的黎达动物故事等作品曾做过这样的评论:“这些读物是富有教育意义的智慧的产物,在法国出版的儿童读物中,要数它们最适合儿童的需要,最适合儿童的兴趣了。” 应当说明的是,黎达动物故事就体裁而言是一种介于文学童话和科学文艺之间的中间文体。与一般文学童话相比,它们具有更丰富准确的知识容量,具有一种科学属性;与一些科学文艺作品如法布尔的《昆虫记》相比,它们又具有更强的故事性和文学性。正因如此,黎达对20世纪法国儿童文学的贡献也可以说是独特的。 贝阿特丽丝·贝克(BéatriceBeck,1914—)出生于瑞士,父亲是一位比利时作家,母亲是爱尔兰人。她早年在法国的格勒诺布尔求学,毕业后做过教师,后来成为安德烈·纪德的秘书,并在纪德的鼓励下开始了文学创作。她的第一部小说《巴尔尼》(1948)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自传性质。在小说中,她以缠绵的感情和富于诗意的语言回顾了富于幻想的童年时代,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她的小说代表作有《非正常死亡》(1950)、《莱昂·莫兰教士》(1952)。后一部曾获得龚古尔文学奖,并被改编摄制成电影,流传很广。该小说描写非常细腻,它以被占领时期的巴黎为背景,分析一个外省少女对一位教士的爱情。贝克为孩子们创作的童话集《给幸运儿讲的故事》是她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该书1953年由法国著名的伽利玛出版社出版后,深受广大小读者的喜爱;1965年,该社又加上插图再版发行。 60年代,法国出版的《当代法国文学词典》在介绍《给幸运儿讲的故事》时说:“这些真正的童话故事就像贝洛的童话一样,描写了会说话的动物(可它们从不说蠢话),作恶多端的女妖和可亲可爱的仙女”“可是这些故事的结局往往出乎人们预料。事实上,贝克通过这些故事是要告诉人们,如果这些仙女生活在我们的社会里,她们会怎样行动;在一个10岁的孩子眼里,这些神奇的人和事又会是怎样发展的。读到这本童话的孩子真算得上是‘幸运儿’,因为这是童话作家多尔诺瓦夫人以后由女作家写的最优美的一本童话集”。399 这本童话集共收入了34篇童话作品。这些作品中虽然也不时出现公主、仙女、女妖等传统童话形象,其主题和风格却并不受传统童话的限制,而是更具有现实性和哲理感,更具有作家个人的美学追求和艺术特色了。如《“公主怨”鸟》中那位厌世的公主最终摆脱了哀怨,醒悟过来,劝森林湖泊回到阳光里,回到生活里来。作品以此启示读者:生活中有令人厌恶的一面,也有光明美好的一面。《变成妇人的仙女》中的仙女,克服重重困难,把幸福建筑在人间的世俗生活之中,从而告诉人们:生活里有艰难、痛苦,但我们可以创造欢乐、幸福。此外,《蒂丽玲河》中的蒂丽玲河拒绝大海的呼唤,投向池塘,最终消亡。这一结局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虚荣和眼光短浅将会招致毁灭。《兽医特洛尔》《特洛尔和他的徒弟》中的特洛尔则以友善、无私赢得动物朋友和徒弟的爱戴。贝克童话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叙事风格温婉清丽、优美迷人。女作家柔美的心绪和精致的文笔,对大自然的用心描绘,等等,都为作品带来了这种美妙的艺术风格。 莫里斯·德吕翁(MauriceDruon,1918—)曾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并以《大家族》(1948)获得龚古尔文学奖,1963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德吕翁的《齐士托——一个长绿指头的男孩》(1957)是他继承法国童话传统而创作的中篇童话名著,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儿童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童话讲述一个名叫齐士托的男孩的神奇故事。齐士托有一个绿色的魔手指,它具有触到花木种子即能使其发芽、开花,使植物茂盛的特异功能。男孩纯洁无瑕的心灵使他成了自己的父亲——一个军火工厂老板、全城头号大财主的天生敌人。齐士托利用他的特异功能把监狱变成花的城堡,使苦难之地群芳吐艳;他也用魔指点向父亲出卖的大炮和火药,结果使军队使用的大炮和火药全部开出了鲜花。请看:“他用他的绿拇指将监狱变成了花园。囚犯们望着周围竞相开放的花朵,他们是那样兴奋,一些不安分的人,改掉了爱发怒和好斗殴的坏习气。牢房的铁条、铁丝网、铁矛尖全被花覆盖住了。忍冬草从锁孔里穿过,大门无法关闭,但犯人们忘记了逃跑。他们迷上了园艺,不愿离开了。”在前线,“一些柔软的、茎上有卷须的攀缘植物在装枪支的箱子里生了根。它们是怎样钻进去的呢?谁也无法解释”“再瞧瞧坦克,炮塔全被封锁住了,上面缠绕着繁茂的野玫瑰灌木丛,中间还杂着荆棘和蒺藜。它们的根、花、柄和带刺的枝条伸向机械装置周围,坦克也瘫痪了”。最后,齐士托让两棵大树长得枝繁叶茂、硕大无比,他从这两棵树上攀登到天国去。这部作品构思独特,充满诗意,表达了冷战时期善良人们的和平憧憬。据说该书出版后,很受读者欢迎,在英语文化圈中也颇受欢迎。这部童话“写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诉求声中。这是现代人以人道主义为出发点的一种思考。这部童话之所以迅速传遍世界,自然是因为它的想象奇特又美丽,在同一主题和题材的作品中,它独辟了一条蹊径,以别致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尤其是母亲们心灵深处的愿望:有一个祥和自由的环境让人们创造福祉”400。 罗贝尔·艾斯卡尔贝(RobertAskarbert,1918—)有着身兼作家和学者双重身份。他的《圣格郎童话集》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力对法国约定俗成的一些成语和俗语进行构思和再创造,编撰出一个个饶有趣味、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例如“无所适从”这个意思,法国民间的说法是“在齐斯特和泽斯特之间”。为什么说“在齐斯特和泽斯特之间”就是“无所适从”了呢?作者就此编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叫克洛普的小城,夹在齐斯特和泽斯特河中间。有两个国家,分别在齐斯特与泽斯特河的两边。其中一个国家把齐斯特河当成界河,而把泽斯特河当成内河;而另一个国家则认为泽斯特河才是界河,齐斯特河是它的内河。两个国家互不相让,争论不休。为了争夺河中间的土地,两国不断进行战争,今天你打过来,明天我打过去,克洛普小城居民的处境十分尴尬,当然是“无所适从”了。显然,作家创作的这个故事使“在齐斯特和泽斯特之间”这句成语变得生动具体并容易理解了。 《圣格郎童话集》中的作品里有各行各业的人物,也有动物,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作家通过笔下的形象歌颂了纯真的友谊和爱情以及正直、善良、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赞美了追求理想、追求科学、热爱事业、不避困难的执着、坚定的精神,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和商人唯利是图的丑恶。故事叙述到许多国家民族的风光、习俗,穿插介绍了有关几个大陆的许多文学、历史、地理知识。 皮埃尔·格里帕里(PierreGripari,1925—)是20世纪后半叶一位重要的童话作家。他出生于巴黎,父亲为希腊人,母亲是法国人。格里帕里完成中学学业后,曾在军队服役三年,后来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并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1963年,他发表了自传体小说《月亮皮埃罗》、剧本《特朗上尉》,并因此成名。作为儿童文学作家,他出版了《比波王子的故事》《娜娜丝和吉冈特》《疯女人梅里库尔的故事》(该书曾获1983年法国奖学基金会青少年图书奖)和《布罗卡街的故事》等。 格里帕里童话创作的一大特点是善于翻新传统童话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例如,长篇童话《比波王子的故事》中15岁的比波王子骑着他的小红马周游世界;他经历了火山喷发、女巫施法等各种磨难,后来又变成了吃人的恶龙……最后他终于克服了所有的艰险,获得了自由,并找到了他心爱的波比公主。同时,格里帕里也很注意在对传统模式的借用翻新中注入崭新的时代内容,注入作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感悟,在简明易懂、富于趣味性的故事中表现出具有强烈时代感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寓意。他的童话集《布罗卡街的故事》是当代哲理童话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其中不少作品如《可爱的小魔鬼》《狡猾的小猪》等,都表现或阐释了当代社会生活中深刻复杂的哲理性主题,传递了独特的主题意味。 《可爱的小魔鬼》中所描写的地狱里的一个小魔鬼,全身通红,长着一对黑犄角,样子凶恶却心地善良。地狱与人间不一样,人间美好的东西在地狱里却被视为丑恶的东西,因此小魔鬼想行善,却屡被惩罚。那么,人间会怎样呢?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小魔鬼来到了人世间,人们见他的模样凶恶可怕,便将他拒之门外;警察还去追捕他……终于,小魔鬼美好的品质和心愿感动了罗马教父,教父介绍他去天堂找上帝。小魔鬼在天堂里接受了各种考试和盘问,顺利地回答出了各种难题。圣母马利亚接纳了小魔鬼,从此小魔鬼成了“天国的居民”、一名特殊的小天使。 《狡猾的小猪》中,小上帝用彩笔创造了世界和万物,创造了天空、太阳、月亮和星星。小上帝把地上涌来的生灵分别挂到星星上。贪吃的小猪没有听到小上帝的召唤,失去了到天堂居住的机会。当它恳求小上帝安排它到天上居住遭到拒绝后,它便决心报复。小猪趁太阳先生和月亮太太的女儿晨光不注意的时候,吞下了悬挂小熊的北极星,然后就逃跑到巴黎布罗卡街的一家杂货铺藏了起来。后来,太阳先生根据小晨光提供的线索,乔装打扮来到杂货铺,取回了北极星。为了惩罚小猪,太阳先生用魔法把小猪变成储钱罐,让它在柜台上盛放顾客给的小费。 很显然,与以往童话中善恶泾渭分明的传统形态相比,格里帕里哲理童话中的主题形态具有一种复杂斑斓、引人深思的特征。《可爱的小魔鬼》中的小魔鬼由于形貌的丑陋而使他善良的品行在逃离地狱后也得不到人间的接纳,这无疑会触动读者对于人间良知和价值标准的反思;《狡猾的小猪》则将小猪正常的愿望与非正常的恶行融合在故事的描述中,揭示了正常的、美好的愿望应以美好的品行、正常的方式去接近和实现的人生哲理。可以说,这些童话与欧仁·尤涅斯库的《给3岁以下孩子们的故事》、弗朗索瓦·索特雷的《没有武器的国王》、让-弗朗索瓦·梅纳尔的《忧郁之神的岛屿》等哲理童话一样,“代表着70年代以来法国新童话的崛起。他们的哲理童话,带着强烈的时代感,童话内容中融进了现代哲理思想,阐明了当代深奥复杂的哲学原理”。401 此外,我们发现,格里帕里的上述作品中还具有浓重的宗教意味。西方文学包括儿童文学与宗教文化历来就有密切的联系;本世纪以来,这种联系并未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昌明而削弱,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儿童文学创作中的情况也是如此。在格里帕里的童话中,不仅人物、情节和场景等都借用了宗教文化素材,而且其主题呈现和表达也具有浓重的宗教意味。这种现象与法国民间童话中所蕴含的宗教文化影响,倒是形成了有趣的对照和呼应。 说到民间童话,我们也会发现,20世纪法国民间文学专家对民间童话的搜集、整理、改写工作依旧方兴未艾,有关的作品集一直得到相当的重视和系统地出版,如让·瓦里奥的《阿尔萨斯宗教传奇》(1916)、《阿尔萨斯传说和传奇》(1919)、《阿尔萨斯城市的传奇和传闻》(1927)、《不朽的阿尔萨斯》(1929);克洛德·塞纽尔的《吉耶纳民间故事》(1946)、《魔鬼的福音书》(1963);加斯东·莫加尔的《比利牛斯故事》(1955)等。20世纪刊载民间故事的杂志有《民间传说新杂志》《南方人种杂志》等。从儿童文学的角度看,亨利·普拉、玛利勒纳·格勒芒两人的工作是专门值得一提的。 亨利·普拉(HenriPourrat,1887—1959)的作品以描绘他家乡奥弗涅地区的自然景色和风俗民情著称。其作品语言朴实有力,散发着淳朴清香的乡土气息,使人回味无穷。其中《山里的加斯巴尔》获1922年费加罗奖和1931年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三月的风》1941年获龚古尔文学奖。作为一位创作上具有乡土特色的优秀作家,亨利·普拉还长期从事民间童话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发表了13卷的《童话文库》(1948—1962),书中收集了他的家乡世代流传的牧歌和民间故事,其中如《大鱼的故事》等许多童话,都十分适合孩子们阅读和欣赏。 法国当代作家玛利勒纳·格勒芒的《普罗旺斯童话集》(1976)是较近出现的一部有影响的作品集。普罗旺斯是法国南部的一个地区,古时候是一个王国,自1487年开始被纳入法国版图。这个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累,并流传着许多饶有风趣的民间传说和童话故事。玛利勒纳·格勒芒在民间作品的基础上整理、出版的《普罗旺斯童话集》保持了民间童话的质朴与风趣,惩恶扬善,颂扬机智、正直与坚韧不拔是它重要的主题。其中如《可怜的“香客”》《库古隆村的小蚂蚁》等作品经过格勒芒的加工和再创造,不仅适合少年儿童阅读,而且散发着一种独特的传统艺术神韵。 20世纪法国童话创作中还有如圣-埃克苏佩利、勒内·吉约、马塞尔·埃梅以及欧仁·尤涅斯库等更重要或更著名的作家们的艺术贡献。对此,本书将在下一章中分别以专节形式予以评述。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儿童文学-童话: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9220.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丹麦的儿童文学409-12
2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15909-03
3 50个超甜的睡前小故事100字09-13
4 经典正能量语录,照亮你的人生道路09-13
5 三国儒学建设及对文学发展的促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