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转型带给中国儿童文学的变化
第三次转型以来,我国儿童文学可以说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提纲挈领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
首先,儿童文学从成人中心主义转向儿童本位,这是这场革命性变革的核心。
第三次转型之前的儿童文学整体上是以成人意志、成人目的、成人功利为中心的。转型之后,逐步转向到了以儿童为中心、儿童本位、为儿童服务。试举一个明显的例子,关于“什么是儿童文学”的定义。第三次转型之前普遍认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是从教育儿童的目的出发为儿童创作、改编和编写的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今天对儿童文学的理念则不一样,今天若还是以教育儿童为出发点,显然是与当今时代不合拍的。北师大版的《儿童文学教程》提出的“儿童文学”概念是这样表述的: 儿童文学是大人写给小孩看的文学,具体可以这样界定:儿童文学,或称少年儿童文学,是以18岁以下的儿童为本位、具有契合儿童审美意识与发展心理艺术特征的、有益于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这一特殊文学内部,因读者年龄的差异特征(如身心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等)而又具体区分为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 我认为这是一个符合我们现在儿童文学发展现实和儿童文学本质特征的定义。这个定义首先提出了儿童文学的服务对象是18岁以下的儿童,目标是以儿童为本位,一切创作都要适合儿童的接受心理,其价值是有利于儿童的精神生命健康成长,从儿童的具体接受内容来说,又可以细分为三个层次。 第二个变化:细分读者,读者意识越来越明确。 儿童文学的服务对象是18岁以下的任何人,而“18岁以下”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其内部包含着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他们的社会化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受教育的程度都各不相同。因此,改革开放以来的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转变就是细分读者层次,实际上,这是对儿童的充分尊重。在细分读者问题上,80年代儿童文学提出过细分儿童的三大年龄段与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现在又提出了分级阅读的理念与实践。 第三个变化:对儿童文学的价值功能的思考。 第三次转型以来,儿童文学研究对儿童文学价值功能方面的思考至少有两个观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是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这是关于文学与民族精神的思考;二是儿童文学要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人性基础,这一观点强调儿童文学“以善为美”,要导人向上、向善,使社会、人性、人生向善的方向发展。 第四个变化:儿童文学的创作、出版、研究工作都把儿童的问题放在了第一位。 以前是以成人为中心,现在儿童文学创作、研究、出版等凡是与儿童相关的工作,都把儿童放在了第一位,同时出现了一些关键词:儿童本位、儿童中心、儿童思维、儿童视角、儿童想象、童年记忆、儿童崇拜、童年母题、儿童阅读等等。它们都表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 第五个变化:儿童文学创作经历一个定位下移的过程。 所谓定位下移,是针对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而言。八九十年代,儿童文学创作的焦点集中在为中学生创作的少年文学,涌现了一大批以中学生为服务对象的有影响的少年小说、少年报告文学。很多国内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家都集中于少年文学的创作,如曹文轩、张之路、秦文君、孙云晓等。进入世纪之交尤其是新世纪以后,发生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即为小学生创作的童年文学异军突起,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以杨红樱的系列小说《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童话《笑猫日记》为标志性的成果。为小学生创作的热潮非常强劲,很多原来热衷于为中学生创作的作家也转向小学生文学的创作。一批70后、80后新作家,创作目标也都瞄向童年文学,如周志勇、商晓娜、赵静等等,至少有一二十位。同时,幼儿文学也有逐步看好的势头。总体来说,我们的儿童文学有一个整体定位下移的趋势。 我有一个观点,认为童年文学是儿童文学的核心层次。第一,小学生年龄段正是阅读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他们从亲子共读、大人导读走向了自主阅读;第二,小学生时间充裕,还没有高考压力等的干扰,正是集中精力读书的最佳时间;第三,小学生阶段思维发展最快、求知欲最旺盛,想象力、好奇心都极强;第四,从教育角度来说,相对于初、高中生,由于还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没有应试压力或者相对较小。所以小学生阶段的儿童是儿童文学的核心阅读群体,也是儿童文学出版面对的主要市场。改革开放以来,儿童文学出版业的超常规发展也和这个趋势相关。如何满足这个阶段儿童的精神和阅读的需要,是我们要做的重要事情。 第六个变化:儿童文学创作努力地探索和塑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艺术形象。 第三次转型以来,我们的儿童文学出现了一批容易被人记得住甚至可能传得开、留得下的艺术形象。如曹文轩的《草房子》、《青铜葵花》中的人物形象;秦文君笔下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杨红樱笔下的马小跳,显然是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形象;此外还有郑渊洁童话中的皮皮鲁、鲁西西,沈石溪动物小说中的狼王等。 第七个变化:创作手段的多样化和文体形式的丰富。 就现在的儿童文学创作而言,可以说每个作家都在追求自己的美学,都在寻找自己的艺术路数和章法,这是儿童文学成熟发展的一个标志。如曹文轩标榜的古典、唯美、悲悯情怀和乡村诗意。又如董宏猷的《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都是跨文体写作。再如,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创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写人与动物的世界,动物背后体现的是人的问题,如《第七条猎狗》;第二阶段,完全的动物世界,只见动物不见人,如《狼王梦》;第三阶段则按照动物生态学、动物行为学等知识来创作,如《鸟奴》。这表现了作家不断追求“自己的美学”的艺术姿态。 就文体来说,新时期儿童文学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交叉性越来越明显,很多文体都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如成长小说、动物小说、网游文学等。 第八个变化:儿童文学系统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文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上流是作家的原创作品,这是第一位的。接下来是编辑出版、传播、批评研究、学校教育、阅读推广、评选评审评奖,再然后是中外交流。既然是一项系统工程,就要求相关的行业共同参与,促进文学的繁荣发展。 改革开放后,儿童文学的系统工程建设无论是广度、力度、深度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现在,我们的儿童文学系统建设应当是处于一个良性发展的态势,有一支强大的作家队伍,30多家专业少儿出版社,上百家的相关报刊,儿童文学的发行量远远超过了任何时期。 第九个变化:中外儿童文学的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 我们不但引进了大量世界各地儿童文学作品的畅销读物,我们也有自己民族的儿童文学作品不断走出去。关于中外儿童文学的交流与比较研究,会在下面的专章中展开。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三次转型与五代作家4: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8954.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挪威的儿童文学-阿尔夫·普寥申(AifPrǒysen)09-12
2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6809-12
3 经典人物-徐志摩-书信大全精选合集709-13
4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经历了两次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09-12
5 经典句子,触摸思想的深邃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