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一个小狼狗成长的故事,从荒野中走来,最后走向爱的怀抱,完善了自己的性格。杰克·伦敦曾经说过,对他影响最深的作家是斯宾塞,《雪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道德上的严肃性,对于永恒价值的追求,对于人类的不可动摇的仁爱的肯定,正与斯宾塞的哲学价值观相符合,也是我们在鲍姆幻想世界中所曾经体味到的,也是20世纪初天真时代的理想和精神,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无疑能为他们走向健康的生活之路打下良好的价值基点。如果把《荒野的呼唤》与《雪虎》放在一起对照,那么达尔文“适者生存”的信条就脱颖而出,布克和雪虎都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且变化极大的条件下,学会了种种新的生存方式,成为强悍生命力的象征性形象,这对年轻一代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正如美国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在把适者生存的学说运用于人类社会的所有的人当中,杰克·伦敦是最热心的,也是最天真的;具有启发意义的一点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他的读者又是最多的。在本世纪初5年当中,《海狼》《荒野的呼唤》和《雪虎》,很像15年前吉卜林的短篇小说所起的作用。伦敦把达尔文主义变成日常用语,并给它披上了一件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的、十分浪漫、激烈和放肆的外衣。”152
《荒野的呼唤》和《雪虎》并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从它们问世以后,也和吉卜林的丛林小说一样,始终在少年儿童的阅读范围之内,而且成为动物小说类型的奠基之作。动物小说的根本特征和美学风貌通过它们获得了规范性的体现,与动物童话划出了区分的界线。在动物童话中,动物具有人的品质,像人一样活动,而在动物小说中,动物保持动物本性,像真正的动物那样行动,因此,动物童话是幻想性的,而动物小说是写实性的。动物写实只有在动物仅仅像动物那样行动时才具有优势,揣度和描述动物的思想对作者的诱惑力是极大的。但作者并不清楚动物到底在想什么,他只能由动物的外表和行动做出判断,要是作者允许动物像人那样交谈,写实就破坏了,也就不能称其为动物小说了。杰克·伦敦的非凡的天才正表现在通过狼狗的行动,去揣度狼狗的思想、心理和感情,从而把实际生活中的狼狗“变”成文学作品中的狗,“变”成蕴含人生内涵的文学形象。请看他在《荒野的呼唤》中对布克的一段描绘:
当布克观察睡在火边的,把头垂在两膝之间,两手抱住头的那个毛人时,
他发现他睡得很不安稳,常常惊动或惊醒。在这种时候,他就向黑暗中窥探,并且往火堆上再加一些木柴。……他们无声地在森林里潜行,布克跟在毛人后面;他们这一对儿都很机灵,都很警惕,耳朵扭动着,鼻孔颤动着,因为人的听觉和嗅觉和布克的一样……布克回忆起他常常在树上守夜的一幕幕情景,那时候毛人栖息在树上,睡觉的时候紧紧抓住树枝。 在这里,杰克·伦敦使用的是布克视角,从而使布克的举动获得人性,用“观察”一词来描述狼狗无意识的看,用“发现”一词来描述狼狗眼中的所见,并且让布克有“回忆”,根据人性来判断他的思维。布克的所有举动都是实际生活中有的,没有一丝一毫虚构,遵循着严格的写实,然而布克的所见和所思显然是艺术的虚构。再看他在《雪虎》中对雪虎的一段描述: 这天夜里他发出了那种长声的狼嗥。像他在小狗时代从“荒野”跑回村庄、发现它已经空无一物、仅剩下垃圾堆表示灰色海獭的帐篷的位置时那样。他举起他的嘴朝着无情的星星长嗥起来,对它们诉说他的悲苦。 狼狗自然性的嗥叫,在杰克·伦敦的笔下变成了感情的宣泄,对狼嗥的外部形象描绘与对为什么嗥叫的心理猜度相结合,刻画出一个形神兼具的狼狗形象,为动物小说树立了典范。 杰克·伦敦还有专门为少年儿童写的短篇小说《猎熊的孩子》,收在1902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严寒中的孩子》之中。《猎熊的孩子》用传奇的笔法讲述了原始部落的一个传说故事,主人公是13岁的孩子基色。基色的性格坚强沉着,机智过人,大有小小男子汉的气概,在父亲死后挺身而出为自己和母亲争取公平分配的权利,单独一个人出去打猎,靠智慧发明了一种猎熊的办法:将鲸须弯成小球,再用鲸油封住,做成一个个小圆球抛给熊吃,熊吃进肚子后鲸油溶化,鲸须撑直,使熊难受得不停翻滚,等熊耗尽力气,他便轻而易举地把熊打死。基色每次都是满载而归,“他的肩头挂着肉,他神气地走着,他的话,也是显得骄傲的,威风的。”后来他成为第一流的人物,成为自己一族人的坚强领袖。整篇故事讲得有声有色,伦敦把基色猎熊的方法作为巧妙结构的中心悬念,引人入胜,层层渲染,直到最后才揭开秘密,有力地表现了基色出色的性格。对基色音容笑貌的刻画,栩栩如生,文字洗练生动,加上作者热情洋溢的赞扬,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对原始时代北冰洋边的部落生活情景,也描绘得逼真万分,色彩十分强烈。那风雪的呼号,独特的冰屋,无边的雪原,冰上的大熊,都再现了原始时代的生存环境。这篇小说从孩子的角度显示人的力量,表达公正、平等的思想,极为深刻,是世界儿童短篇小说中的精品。 文学形象从来都是衡量文学成就的一杆标尺,正是多姿多彩的文学形象构成了美国20世纪初辉煌的风景。除了鲍姆塑造的小女孩多萝茜和童话幻想形象稻草人、铁樵夫、胆小狮子,伦敦塑造的狼狗形象和猎熊的孩子基色外,犹太作家肖洛姆·阿莱汉姆塑造的穷孩子莫吐儿的形象也极为出色。 肖洛姆·阿莱汉姆(1859—1916)生于乌克兰的一个小城里,原名为肖洛姆·诺胡莫维奇·拉比诺维奇,后用笔名“肖洛姆·阿莱汉姆”,意第绪语有“祝你平安”的意思。他早年丧母,家境窘迫,少年时代就不得不帮助父亲经营客栈,从小很聪明,好学不倦,学会俄文后阅读了许多俄国作家的作品。他一生困苦,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吃的苦头特别多,在晚年写作的小说《从市集上来》中曾用非常鲜明的笔触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这本书不但是作家的自传体小说,也是当时犹太人生活的巨幅写生画。肖洛姆·阿莱汉姆从20岁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美纳汉·孟德尔》《卖牛奶的台维》《莫吐儿》等,大多描写中下层犹太人的苦难生活。他的作品大多是用意第绪语写的,曾被译成英、俄、德、法等许多种语言。1906年他移居美国,1916年在美国去世时,纽约几十万工人自动放下工作,到街头为作家送葬,灵柩行进8小时才到达墓地。1959年,作家100周年诞辰之际曾被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予以纪念。 中篇小说《莫吐儿》是他移居美国后的作品,描写了9岁的犹太小男孩莫吐儿及其家人在贫困中求生存的故事。莫吐儿的父亲是个圣诗领唱人,秋天病倒后,家中就典卖一空,半年后去世,留下莫吐儿和妈妈、哥哥。生活无着,莫吐儿只得去帮人看管幼儿,陪疯老头儿睡觉,哥哥去当上门女婿。后来,哥哥买了一本包罗各种生财之道的名为《一元换百元》的书,开始做克瓦斯饮料、做墨水、做老鼠药卖,莫吐儿是他哥哥的得力助手,但每次买卖总是好景不长,忙到后来一场空。整篇故事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由莫吐儿叙述,特别富有儿童情趣,表现了一个9岁男孩对外部世界的特有观察、经验和认识,莫吐儿的聪敏、活泼、快乐的性格与贫困生活之间的反差,莫吐儿的胡闹与求生之间的反差,都形成幽默的色彩,同时产生既辛酸又滑稽的审美情趣。高尔基在读了该小说的俄译本后写信给作者道:“您的书我收到了,读过以后我笑了也哭了,真是一本绝妙的好书!……这本书我非常喜欢。再说一遍,这是一本了不起的好书。整本书都洋溢着对人民的深厚、亲切而真挚的爱。”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20世纪初的辉煌4: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8887.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编织人生的绚丽梦想09-13
2 日本儿童文学309-13
3 搞笑的正能量语录,让你笑对人生!09-12
4 经典句子,开启智慧的宝藏之钥09-12
5 经典句子,点亮思想的璀璨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