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阮籍创作中儒学文艺特色的渊源
阮籍幼年失怙,曹丕、王粲曾作《寡妇诗》、《寡妇文》予以哀悼,
高晨阳将阮籍的思想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正始之前,阮籍表现出引老入儒、以老解儒的倾向,但并没有摆脱儒学的基本思想框架,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乐论》、《通易论》;第二阶段为正始后期,阮籍在理论操作层面真正做到了引老入儒、以老解儒,实现了“名教”与“自然”的统一,代表作是《通老论》;第三阶段为正始之后的完整意义上的“竹林之游”开展的时期,庄学的反叛品格和批判精神得到空前发扬,其将“名教”与“自然”对立起来,个体自我的绝对自由被倡言到极致,此间代表作是《达庄论》、《大人先生传》。
刘师培从行文风格、语脉特色着眼,称阮籍文赋深受阮瑀、陈琳的影响。
二、阮籍早期辞赋创作中的儒风特色yipindushu.com
与阮籍哲学思想的发展进程相适应,他的作品也经历了早期以儒学为指归,中期杂糅儒道、以道解儒,后期儒道对立、以道非儒等变化,这些变化对其文风形成的作用不容轻视。阮籍于正始三年(242)被迫应太尉蒋济之命入仕,入仕前他作了一篇奏记给蒋济说:“子夏处西河之上,而文侯拥篲;邹子居黍谷之阴,而昭王陪乘。夫布衣穷居韦带之士,王公大人所以屈体而礼下之者,为道存也。”
l"m147_1"h
此后,正始八年(247)阮籍又被曹爽征为参军,此时朝中的权力争夺已日趋激烈,阮籍托疾不出,至嘉平元年曹爽被诛,时人服其远识。这一段时间,何晏、荀粲、王弼等人倡导玄风,对阮籍可能有潜在影响。以荀彧之子荀粲为例,何劭作《荀粲别传》说荀粲诸兄多言儒术,而他独谈道家,并称:“子贡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然则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秕。”
此间他作《鸠赋》,其序说:“嘉平中得两鸠子,常食以黍稷之旨,后卒为狗所杀,故为作赋。”
整首赋描述了两只幼鸠因风振落而获救直到最终丧于犬口的过程,表现出对生命殒逝的感伤。整篇赋也具有儒家仁爱观念的影子,如开篇“旷逾旬而育类,嘉七子之修容”句,即是对《诗经·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和乐场面的再现,另外曹植《责躬表序》也说“七子均养者,鸤鸠之仁也”,
三、阮籍中期玄儒互参与思辨批判的赋风
正元元年(254),阮籍因高贵乡公即位,封关内侯,徙散骑常侍,其中期的创作也开始了。是年秋作《首阳山赋》。此赋不同于《鸠赋》,其以感怀伯夷、叔齐的旧事为主,对群伪乱真、贤愚颠倒的社会现实表示不满,对“仁义”之道也提出质疑。这篇赋不长,但布局很有特点,有一半的篇幅写游目首阳山、静立独思;另一半则感发古事,是为“遥思”的内容。因为赋的后半部分仅论伯夷、叔齐饿死首阳一事,并迅速作结,这就造成了欲言又止的压迫感。阮籍所关注的显然不只是伯夷、叔齐之死本身,而对周王灭商是否真正符合仁义原则提出疑问。阮籍说:“嘉粟屏而不存兮,故甘死而采薇。彼背殷而从昌兮,投危败而弗迟;此进而不合兮,又何称乎仁义?肆寿夭而弗豫兮,竞毁誉以为度。察前载之是云兮,何美论之足慕。”《史记·伯夷列传》载伯夷、叔齐曾投奔周文王而不得,后又谏诅武王伐纣说:“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三国文士儒学文艺思想与创作7: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17092.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9412-08
2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女人歌词02-20
3 伤心难过的古诗句子02-16
4 后羿的故事01-26
5 100种花语大全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