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汉末战争的洗礼,官学废弛,文人不遑宁处,儒业成为不急之务。魏、蜀、吴三国分立之后,儒学在各自君主的推动下有所发展。王国维《汉魏博士考》说:“汉世所立十四博士,皆今文学也。古文诸经,终汉之世,未得立于学官。……古文学之立于学官,盖在黄初之际。自董卓之乱,京洛为墟,献帝托命曹氏,未遑庠序之事,博士失其官守,垂三十年。今文学日微,而民间古文之学乃日兴月盛。逮魏初复立太学博士,已无复昔人。其所以传授课试者,亦绝非曩时之学,盖不必有废置明文,而汉家四百年学官,今文之统,已为古文家取而代之矣。”又“蜀汉与吴亦置博士,虽员数无考,而风尚略同。……蜀、吴学校均行古学,蜀之博士皆古学家,既有征矣。吴虞翻所上奏在孙权世,时尚未立五经博士,而翻言郑注行乎学校,盖指民间教授言之。后立博士,韦昭实为祭酒,韦亦古学家也。然则蜀、吴所立博士,当与魏略同,盖可识矣”。
曹魏儒学建设与皇室文学的儒学特质
建安十八年(213),汉献帝以十郡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之礼,魏国于此初建。因此,在探讨曹丕于延康元年(220)登基后推行兴复儒学政策之前,有必要考察一下曹操对待儒学的态度。
曹操早年躲避战乱在家乡隐居读书,谙熟儒家经典,又对兵家著作深有研究。《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娱乐。”
曹操重视文武之道的结合,注重实际才能,对道德操守要求不高,这是他能够广招贤才、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通观他建安年间的名法政策,基本上都体现了刑先于礼、文武兼济的指导方略。虽然曹操重才轻德,但是掌握铨选的荀彧、荀攸兄弟及崔瑗等人却是礼教中人,经他们选拔的官吏大多是经明行修之士。曹操本人对儒学的价值体系和治政效能有深刻的理解,确知儒学兴办对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攻城略地之余不忘整顿风化,敦教复礼。他在建安八年(203)七月颁布《修学令》说:“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yipindushu.com
曹操具有较浓厚的民本思想,其《存恤从军吏士家室令》称:“自顷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
曹操的许多诗赋都体现出对战乱的愤慨以及治平天下的渴望,如《对酒》云:“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斑白不负戴,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在曹操影响下,曹丕较早受到儒家经典及诸子百家之学的影响。其《典论•自叙》云:“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余是以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
曹丕即位后对孔子推崇备至,他封孔子后裔孔羡为宗圣侯,设置专人负责修缮孔庙,在庙外广建屋室为各地前来的学者提供住宿场所。他下诏表彰孔子的鸿业说:“昔仲尼资大圣之才……于时王公终莫能用之,乃退考五代之礼,修素王之事,因鲁史而制《春秋》,就太师而正《雅》、《颂》。俾千载之后,莫不宗其文以述作,仰其圣以成谋。咨!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三国儒学建设及对文学发展的促动1: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17078.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诠释情感的优美语句09-12
2 经典武侠哲学思想大全合集精选3109-12
3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4009-13
4 正能量语录,给你带来正能量的人生09-12
5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