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德堡莱格兰茨斯塔克
一、茜芙·威德堡(SivWiderberg)
茜芙·威德堡(1931—),瑞典当代儿童文学女作家,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了几年小学教师,后来以自由撰稿记者的身份为电视台工作,同时也为儿童剧院创作剧本。茜芙·威德堡1966年开始创作儿童文学,已发表了数十部作品。她还时常积极参与儿童文学的论争。她创作的书已经被译成了丹麦文、英文、德文、芬兰文、匈牙利文、希伯来文、挪威文等。
茜芙·威德堡为幼儿,也为十几岁的少年人写书,她坚持致力于在作品中阐发社会的和政治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是瑞典的,也存在于世界上其他国家。世界上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是她诗作中和故事中表现的一个主题。像与她同时代的其他几位瑞典作家一样,茜芙·威德堡也试着创作那种同时面向幼儿、少年和成人三方面的文学作品。
与画家凯·贝克曼合作,她出版了两本有关儿童日常生活的书:《朱迪在学校》(1966)、《阿黛勒斯·万丽加·哈尔玛和海德维》(1968)。1969年,她创作了关于一个小女孩幻想中的荒诞世界的图画故事《我的好朋友》,由费本·霍德配图。yipindushu.com
1967年,茜芙·威德堡出版了一本性教育方面的书《妈妈,爸爸,孩子——一本向小孩子讲解爱与性的书》。这是一本极其坦率的书,作者试图展示看待性别问题的许多不同角度,并提供一种与孩子交谈的基本方式。她主要批评了那种使一切变得很神秘的偏见。
茜芙·威德堡还出版了几本诗集,其中第一本出版于1968年。在这些诗作中,她用了一种简练朴素的韵文文体,她的诗作的题材直接取自瑞典儿童的日常生活,有的还取自第三世界国家儿童的生活。通过她的诗,读者能够更多地了解到有关社会生活状况的信息。1976年,她第一次发表了反映瑞典儿童学校生活的作品《瑞典,瓦尔登,6D班》,以一种写实主义的、通俗易懂的方式涉及瑞典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1975年,茜芙·威德堡在短暂的中国之行后发表了一部诗集《伟大的人民力量》,反映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诗集包括几首教导性的小诗,作者在诗中试图解释不同制度之间的政治联系。
茜芙·威德堡率直地体现了这样一点,她的目标是,自己的作品既是新潮的又是容易被理解的。她想唤醒读者关注社会问题和世界问题的政治意识。她怀着一种激进主义的精神,把新的生活带入瑞典儿童诗和少年诗中。除批判题材和政治教诲之外,她的创作还充满对儿童生活状况的敏锐观察与反映。
二、露丝·莱格兰茨(RoseLagercramts)
露丝·莱格兰茨(1947—),瑞典儿童文学女作家,年轻时曾在戏剧高等专科学校学习,毕业后担任斯德哥尔摩儿童剧院教师、儿童广播及学校广播的自由撰稿人等等。1973年她开始以一个儿童读物作者的身份出现于文坛。迄今,莱格兰茨的书已被译成丹麦文、英文、法文、德文、芬兰文、挪威文、俄文和西班牙文等。
莱格兰茨本人生于瑞典,她的父母是由战乱的欧洲迁移到这个国家的,因而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铁蹄下欧洲人的悲惨遭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世,莱格兰茨自然成为了瑞典儿童文学作家中的世界主义者,即使是在大量描绘瑞典社会环境的时候——例如,一座公寓楼房、一间教室或一座宫殿,她笔下始终流露出这种意念,她有意模糊她作品中人物群体和年龄的瑞典标志。
莱格兰茨擅长描写成长中的儿童,特别是那些不能与环境很好地协调、常常有孤独感的儿童,他们生活在一个吵闹的家庭中而怀有自己的思想和对生活的强烈独特的感受。她的第一本书是《托丽的夏天》(1973)。在这本书里,小姑娘托丽整整一个暑假都在担忧她父母的婚姻将要陷入破裂。1974年,莱格兰茨出版了《给佩吉特的安慰》,这本书使她在一个出版商团体比赛中获得了头等奖。书中的外部故事情节发生在瑞典某地的一幢普通的公寓楼房中,但是沿着作者披露出的人物内心层面,我们看到有关爱情的细腻表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所有的令人烦恼的情绪。这本书出版后不久,莱格兰茨又相继创作了两部续篇:《塞缪尔·艾里亚斯头巾里的秘密》(1974)和《营救者》(1976)。那本叫作《四月!四月!》的书,则又是《塞缪尔·艾里亚斯头巾里的秘密》一书的独立续篇,它以简洁的笔调,描述了塞缪尔·艾里亚斯与她最要好的朋友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两个孩子之间的种种矛盾,作者揭示了友谊的全部复杂性,作品充满了微妙、幽默的氛围和温暖、忠诚的情感。1975年出版的由K.I.安德森插图的《那个星期四》,则用诙谐的手法描述了一个活泼幽默的女学生洛塔·曼森多事的一天。书中的主人公洛塔·曼森是个性格开朗、大大咧咧的女孩,而同学们为此却常常不把她放在眼里,这就使洛塔不那么自在。“……因为洛塔总是闯祸。只不过是运气比较好罢了。可是这些日子谁又对好运气感兴趣呢?”
莱格兰茨用轻快的语言描写了儿童的外在生活环境和内在的精神生活,她的作品涉及了一个较大的年龄系列跨度,所以她作品中的儿童并未与成年人的世界隔绝。
三、沃尔夫·斯塔克(UifStark)
沃尔夫·斯塔克(1944—),瑞典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出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1964年他以一本为成人写的诗集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几年以后他出版了专为儿童创作的作品《皮特和红鸟》(1975年),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一直比较默默无闻,直到1984年《狂热与规则》出版。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12岁的女孩西蒙妮,当她转入一所新学校的时候认识了一个男孩,于是接下来发生了一段诙谐的、想起来又颇令人恼火的不平常的经历。小说讲述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冒险探索异性世界的人生体验。这本书在出版的当年就赢得了玻尼尔斯少儿出版工作者竞赛奖,并且被拍成电视片在瑞典播放,获得了观众广泛的好评。
此后,斯塔克继续在一系列儿童作品中进行尝试。如1986年发表的儿童小说《让北极熊跳舞》,这部作品尝试涉及了阶级差别和离婚;又如发表于1992年的儿童小说《你能冲乔安娜吹口哨吗》,在这部作品中,一个女孩的养祖父去世了,她那原本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生活一下子被无情地打破了,而她则通过这段日子学会了如何去面对和应付现实;另外,还有诸如1987年出版的《美洲虎》、1991年出版的《我的朋友帕茜的魔鞋》等等,这些小说和斯塔克的其他一些作品现在都已经被成功地拍摄成了影视片,有几部片子还获了奖。通过影视胶片,其作品在观众中有较高的曝光率和影响力,因此,斯塔克近些年成为瑞典颇为走红的作家之一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客观地看,最终他的成功还必须要归功于他的富于温馨色彩的喜剧性的少年人物形象塑造,如他们的角色体验和努力理解生活中的变化。
总的看来,斯塔克的儿童小说比较擅长处理这样一些社会问题,诸如一位心爱者的死亡、离婚、性角色和社会压迫等等,在处理这些主题时,他采用了一种对年少读者颇具感染力的温和的、幽默的方式。同时,在他的作品中也存在着严肃的因素,而对此斯塔克的解释是:“必须有悲伤以便更加清晰地衬出欢乐。”这种美学观念,在他的叙事作品中还体现为除了幽默之外,偏重于对富有刺激性的滑稽动作性的表现。这种观念甚至帮助他在1984年赢得了玻尼尔斯少儿出版工作者竞赛奖,在1988年赢得了“尼尔斯·豪尔耶松”金匾奖,在1994年赢得了德国的青少年文学奖。1996年,沃尔夫·斯塔克曾被推选为该年度国际安徒生奖作家奖候选人之一。
瑞典的其他儿童文学作家
斯文·努德奎斯特(1946—)
他出生于瑞典南方的赫尔辛堡市,是瑞典近年涌现出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他自幼喜爱绘画,大学毕业后从事过建筑设计和广告绘画,后专门为教科书和儿童读物配图,由他配图的不少儿童读物曾在国内外获奖。80年代起,他开始创作童话故事,在短短几年中就发表了处女作《阿卡顿和字母》(1982年出版,获得瑞典欧珀尔出版社儿童文学比赛头等奖)、《米诺与大世界》(1985)、《追狐狸》(1986)、《圣诞粥》(1986)、《可怜的彼得松》(1987)、《找帽子》(1987)等十几部作品。他的作品幽默风趣,可读性强。例如,创作于1984年的童话《煎饼糕》就是其代表作之一。故事描绘了一个叫彼得松的老头为了给他心爱的猫过生日,遇到一件接一件滑稽可笑的事。这个故事发表后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被译成了十几种文字。
比尔吉塔·耶丁(1929—)
他出生于斯德哥尔摩的一个律师家庭,1952年毕业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耶丁的处女作《铁锅的秘密》发表于1969年,此后又接连创作了《兔子的故事》(1970)、《卡勒睡了一个好觉》(1977)、《卡勒和阿达》等十几篇童话故事和小说。她的作品语言生动、富有诗意、风格独特。创作于1986年的童话《海上小屋》,代表了作者的创作风格。故事描写了坐落在海岛上的一间小屋,它日夜都想成为一只小船,想到地平线的那一边去,看看地平线那边的世界。全篇充满浓郁诗意,海边小屋的拟人化形象体现了儿童天真纯洁的心灵。本篇童话发表后获得瑞典文学界好评,被评为1986年瑞典最佳儿童文学作品。
杨·艾克霍尔姆(1931—)
瑞典作家协会会员,《瑞典晚报》编辑,主要创作侦探小说,同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其创作的童话《小狐狸米克》发表于1965年。
安娜·克拉拉·梯德霍尔姆(1946—)
瑞典儿童图书插画家,她与她的作家丈夫汤玛斯·梯德霍尔姆合作,也与其他作家合作,创作了一系列儿童文学书籍,曾为林格伦等著名作家的作品画过插图。1996年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委员之一波尔吉塔·弗朗森在对这些作品的鉴赏报告中认为,这些是“有关生存问题的、诗意加哲学的书,而这些书的创作形式又是儿童能够理解的”。
梯德霍尔姆的插图具有儿童画一般的外观和视觉效果,然而她的方法——利用构图、色彩和透视——远远超越于儿童的表现力之上。这种单纯与精致的鲜明结合为她赢得了多项奖励:1989年获得少年儿童文学书籍鼓励奖,1992年获得德意志青少年文学奖。
梯德霍尔姆转向绘画以前曾从事过记者职业。1983年她开始成为一名插图作者,她作插图的第一本书是《阿基的书》,是用墨水描线涂出蜡笔色,以野性的、富有表现力的和充满儿童稚气的图画来增强文本的神秘氛围。梯德霍尔姆绘画时想象儿童会如何叙述一个给定的场面,并按照他们的风格来描画,以此来发现解决作家在文本中提出的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获奖的《到尤格里·拉·布莱克去旅行》一书中,她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可看出透视关系的例子,生动地展现了儿童对于世界另一端的好奇和想象。她运用富于表现力的方式描述儿童的心理体验,在《玛丽亚和罗尔夫的民歌》中,所有的图画都采用了占满页面的构图,同时两个儿童主人公最后的胜利是用无框架的山景来表现出来的。在《要妹妹!》中,梯德霍尔姆运用各种色彩的组合来传递一个孩子在他的小妹妹出生前后不断变化的情绪。这种巧妙的独创性得到了评论家苏珊娜·艾克斯托姆的高度评价。她认为,梯德霍尔姆“比任何人都做了更多的努力去复兴瑞典的幼儿图画书,她运用色彩的方式、扩大画面空间的方式以及引入意外主题的方式都是革命性的”。艾克斯托姆的观察结论也同样适于梯德霍尔姆为其他年龄儿童所制作的书籍。所有这些作品都显示出她能够很好地把握幼儿的思想和情感,同时又能给他们以恰当的、艺术的、审美的体验。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瑞典的儿童文学17: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17076.html
推荐文章
09-13
1 正能量满满的励志语,点亮生命之光09-12
2 玛丽·诺顿和她的《小矮人博罗尔一家》27809-12
3 经典句子:经典言辞,深度感悟09-12
4 经典句子,编织生活的多彩画卷09-12
5 经典句子:感悟幸福的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