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出现了译介外国儿童读物的热潮。晚清文坛曾有过“翻译多于创作”的局面。据阿英统计,从光绪元年(1875年)到辛亥革命(1911年)近40年间,各种翻译“小说”多达600余部,包括英、法、俄、德、日、美等许多国家的作品。这里面就有不少外国儿童文学读物,如林纾译的《爱国二童子传》、《海外轩渠录》(即《格列佛游记》)、《鲁滨逊漂流记》,周桂笙根据格林童话、伊索寓言、阿拉伯民间故事翻译的《新庵谐译》,梁启超译的《十五小豪杰》,包天笑译的《馨儿就学记》(即《爱的教育》),孙毓修编译的《无猫国》、《大拇指》,等等。其时还出现了“凡尔纳热”。法国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一开始就被作为儿童读物的新品种被大量译介进来。鲁迅先生早在1903与1906年就翻译了凡尔纳的《月界旅行》与《地底旅行》。晚清时期翻译外国儿童读物曾极一时之盛。一般而言,早先的译介受了“西学为用”的影响,是为了“开发民智”,“冀我同胞警醒”,以改良社会,促进启蒙,因而当时科学、爱国、教育等题材译得很多;而后则发展为对儿童文学本身价值的认识,注重于儿童读物的文学价值与儿童情趣,开始有意识地吸纳外国儿童文学的营养。中国儿童文学接受和消化外国儿童文学的胃口无疑是强健的。
第二,出现了耳目一新的鼓吹倡导儿童教育与儿童读物的舆论宣传。近代资产阶级报刊《杭州白话报》在1902年发表的题为《儿童教育》的专论中指出:“儿童譬如花木,儿童智识初开的时候,就譬如花木萌芽初发的时候,花木匠栽培花木,就譬如训蒙师教导儿童。”“儿童幼时智识,至老未忘,教师最好把这些爱国的故事,为人的箴言,替儿童演说,才可以养成儿童爱国心,陶铸儿童天良性。”14该报还大声疾呼:“少年乃为国之宝,儿童教育休草草!”15这种把少年儿童看作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并提出要像育花一样注重儿童教育的主张,确是振聋发聩的,对数千年来极端蔑视儿童束缚儿童的封建思想无疑是一种有力的声讨。1908年,著名翻译家徐念慈发表《余之小说观》,呼吁当时的“译著家,所当留意,宜专出一种小说”,供给“高等小学以下”的“学生之观摩。其形式,则华而近朴,冠以木刻套印之花面,面积较寻常者稍小。其体裁,则若笔记或短篇小说。或记一事,或兼数事。其文字,则用浅近之官话,倘有难字,则加音释。全体不逾万字,辅之以木刻之图画。其旨趣则取积极的,毋取消极的,以足鼓舞儿童之兴趣,启发儿童之智识,培养儿童之德行为主。……如是则足辅教育之不及”16。这可以说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公开号召要专为年幼一代提供文学作品,第一次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儿童文学读物的教育作用及其在形式、体裁、情节、文字、篇幅、插图、装帧等方面的特殊要求。以上舆论宣传说明了近代儿童教育与儿童读物已被资产阶级有识之士提上了议事日程,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这无疑是勃兴中国儿童文学的可喜迹象。
第三,出现了一批热心儿童读物编译、创作的作家。中国近代知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翻译家诸如梁启超、黄遵宪、吴趼人、周桂笙、曾志忞、林纾、李叔同、沈心工、徐念慈、孙毓修等,都十分关心年幼一代的精神食粮,他们以各自独特的文学实绩为拓展近代儿童文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基于国难日重、神州陆沉的危机和推翻帝制、振兴中华的需要,他们的编译与创作十分注重思想内容,爱国与教育的题材最为突出。梁启超的《爱国歌》,黄遵宪的儿童诗,曾志忞、李叔同的儿童歌曲,在各地城乡尤其是在小学校里广泛传诵,产生了深刻影响。近代资产阶级创办的《中国白话报》、《童子世界》、《杭州白话报》等报刊,发表了不少旨在向少年儿童灌输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思想的作品,为资产阶级革命作舆论宣传。近代儿童文学有一个特殊现象,即谣曲歌诗等儿童韵文类作品多系创作,而童话、小说、寓言等散文类作品则主要来自译作。有的是为适合国情对译作进行改写,有的是模仿译作并融入自己的创作,有的直接根据外国时事史料或名人逸事加以编译。这与当时的翻译界并不恪守忠实原著,而根据国情予以增删的译风是分不开的。五四以前广有影响的由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出版的儿童文学读物如《童话》丛书、《少年杂志》,就有不少是根据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编译改写而成的。茅盾在1935年曾对此现象作过这样的评述:五四以前的儿童文学读物,“我们是曾经老老实实翻译了来的,虽然翻译的时候不免稍稍改头换面,因为我们那时候是很记得应该‘中学为体’的”17。
第四,出现了专为儿童服务的报刊丛书。中国近代最早的儿童刊物是1875年在上海创刊的《小孩月报》,最早的儿童报纸是1903年出版的《童子世界》。随着近代出版业、印刷业的发展,专供孩子们阅读欣赏的儿童报刊、丛书不断涌现,其中尤以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影响最大。特别应提出的是由商务印书馆孙毓修主编的《童话》丛书。我国虽然很早就有丛书,但专供儿童阅读的丛书则始于孙毓修的劳作。这套丛书自1909年创刊,至1916年共出版了102种,内容主要是编译外国儿童文学读物与改写适合儿童欣赏情趣的古典作品,包括童话、寓言、小小说、传记等多种文体。由于选材得体,行文活泼,格式新颖因而深受儿童喜爱,其中不少篇目以后被数以百计的儿童书刊转载,产生了深广的影响。故在当时对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的遗产缺乏研究的情况下,不少人都把《童话》丛书中的外国童话《无猫国》看成了“中国的第一本童话”。 一切都是应运而生的。中国的儿童文学走过了数千年缓慢演进的道路。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急剧变革的时代潮流中,在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冲击与“欧风美雨”的影响下,它终于在近代中国文坛开始勃兴。先驱者们筚路蓝缕的草创之功,促成了近代儿童文学令人鼓舞的进展。虽然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考察,它还是处于实验性阶段,在艰难的探索中起步。尽管当时的儿童文学翻译多于创作、宣教重于审美,但它毕竟丰富了晚清一代少年儿童的精神食粮,丰富了中国原生状态的儿童文学的内涵与艺术品格,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当时的封建正统文化,为五四以后迅猛发展的现代性儿童文学做了必要的准备。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资源与古代儿童接受文学的途径5: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10677.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泰戈尔诗集经典大全合集精选409-12
2 经典句子,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锁09-12
3 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309-12
4 经典句子,传达深情厚谊的话语09-12
5 经典句子:让人深思的经典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