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小传】
尼·阿·涅克拉索夫(1821-1878年),俄国诗人。他的诗歌紧密结合俄国的解放运动,充满爱国精神和公民责任感,许多诗篇忠实描绘了贫苦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同时以平易、口语化的语言开创了“平民百姓”的诗风。他被称为“人民诗人”,他的创作对俄罗斯诗歌以及苏联诗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代表作有《大门前的沉思》《叶廖穆什卡之歌》《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等。
1821年11月28日,涅克拉索夫生于乌克兰波多尔斯克省维尼茨县涅米罗夫镇。诗人就在这里度过童年时代。农民和伏尔加河上纤夫的艰苦生活,以及经常从门前通过的解往西伯利亚的政治流放犯,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1838年,涅克拉索夫第一次发表了短诗《思想》,与此同时,涅克拉索夫结识了别林斯基,在后者的帮助下,逐渐走上革命民主主义者和“真正的诗人”的道路。从19世纪60年代起,涅克拉索夫连续写了一些描写农村生活的长诗,他的这些作品诠释了他生命中的关键词:悯人情怀。这个时期他在文学界被认为是俄国最优秀的诗人。 涅克拉索夫一生都在以创作和革命活动力时代服务、为人民呐喊。直到临终,他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他将“为时代的伟大目标服务”视为自己的追求目标。他的一生恪守着悯人的情怀,并且愈发坚定。 【作品导读】 《大门前的沉思》(1858年)抒写了在俄罗斯大地上泛滥的人民的悲哀,诗人借此思索着他们未来的命运。这一时期,正是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的前夜。 地主、官僚不顾人民死活强取豪夺,广大农奴饱受剥削与贫困的痛苦,酝酿着反抗的风暴。涅克拉索夫对农奴们“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以深沉、忧郁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大门前的沉思》是诗人以其特有的艺术手法,描写了两个阶级、两个阵营对立的诗歌。他在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对比上展示了自己精湛的艺术表现才能。诗人一方面愤怒地斥责那位显赫的大官,并预言他必将灭亡的历史命运;另一方面,又以动人的抒情诗句写出了对农民贫苦生活的深切同情。这首诗的最后部分被谱成歌曲,在十月革命前一直是一首很流行的歌曲。 1861年,涅克拉索夫曾为“解放农奴”而作过一首献给农民的诗——《货郎》。全诗通过“货郎”游历的经过,说明了“改革”没有为农民带来任何转机,而只是一场骗局。作者认为,只有重新站起来同一切不平等的社会现象进行斗争,才可能最终使人民摆脱无权和贫困的状态。 《铁路》(1864年)也是一首赞美劳动者的诗篇。该诗通过描写铁路修建的过程,歌颂了人类文明的真正创造者——劳动人民。 《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1866-1876年)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前后俄国农民的贫困,揭露了沙皇、农奴主的残酷压迫,歌颂了人民对幸福和真理的渴望和追寻。长诗还塑造了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的形象,风格上富有民歌色彩,是涅克拉索夫创作的高峰。《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和改革后的真正的生活百科全书,一部构思宏大的作品,一部深入到当时的俄国各个不同阶级人们的心灵里的作品,一部真实、鲜明和形式多样的作品。这部近万行的叙事长诗通过展现农奴制“改革”后人民生活的广阔画面和人民的情感,揭露了腐朽的、专制的俄罗斯,歌颂了开始觉醒的、人民的俄罗斯,从而成为大转折时代的一部史诗。以普通农民为长诗的主人公,以农民的语言入诗,向民间说唱文学靠拢——这都是《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独创的革新和独具魅力的原因。诗人曾激动地说:“在我面前站着千百万从未被描写过的活生生的人!他们要求得到爱的目光!他们当中无论哪一个人,都是受难者;无论哪一个的生活,都是一部悲剧!”诗人十分熟悉农民鲜明生动的语言和民间文学,可以说是第一个全面地运用农民口语、俚语写史诗的作家,而且从结构、语言直到音律,都与民间说唱文学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可谓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精彩片段】 【大门前的沉思(节选)】 俄罗新的农民可以不再呻吟。 他呻吟在田野上,在道路上,他呻吟在监狱里,在城寨里,在矿山里,而且身系着铁链;他呻吟着,在烘房下,在草垛下,他呻吟着,在草原过夜时的大车下;他在自己可怜的破房子里呻吟,他并不因上帝的阳光而感到欢欣;他在每一个偏僻的小镇里,在法庭和官邸的门口呻吟。 走上伏尔加河畔,在伟大的俄罗斯河上,那回响着的是谁的呻吟? 这呻吟在我们这里被叫做歌声——那是曳着纤索的纤夫们在行进!……伏尔加!伏尔加!在春天涨小时期,你横扫田野,茫茫无际,但怎比得人民巨大的悲哀,到处泛滥在我们这辽阔的土地——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呻吟……唉,可怜的人! 你这绵绵不绝的呻吟意味着什么? 你是否充满了力量,还会觉醒? 难道你还要服从命运的法则? 难道你所能做的,都已经完成? 难道你创作了一支宛转呻吟的歌曲,而灵魂就永远沉睡不醒? 【赏析】 诗人把他的注意力转向了被奴役的俄国农民,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幅在农奴制度沉重压迫下俄罗斯人民苦难生活的画面:“他们走了,沿途乞讨着,他们呻吟着……他在每一个偏僻的小镇里,在法庭和官邸的门口呻吟。”接着,诗人写了伏尔加河上纤夫的呻吟。伏尔加河,这浩渺无边而又强大有力的俄罗斯大河,乃是俄罗斯人民的力量的体现,由此引出诗人在大门前的沉思和感叹:“伏尔加l伏尔加!……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呻吟……唉,可怜的人! 你这绵绵不绝的呻吟意味着什么?……而灵魂就永远沉睡不醒?”从这首诗的结尾部分,可以看出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的沉思。诗人相信,强大有力的俄罗斯人民绝对不能永远处于这样沉睡不醒、痛苦呻吟的状态之中,他们总有一天会振作起来解救自己的命运的。诗歌节选充分体现了革命民主主义者涅克拉索夫在不平等的社会现实面前呼唤斗争的思想。 【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节选)】 在奴役中生存着自由的心 黄金,黄金,那就是人民的心! 人民的力量 伟大的力量 良心安宁 真理永存! 每个庄稼汉的心,是黑乎乎的一片乌云,多少怒火,多少十艮! 本应当雷火往下劈,本应当血雨往下淋。 【赏析】 在揭示俄国农民所处的悲惨境遇的同时,涅克拉索夫还表现了农民心中对剥削者的仇恨,预言了他们的愤怒总有一天会爆发。诗歌充分反映了作者本身所具有的战斗精神和自觉投身革命的强烈意识。这首长诗也成了比以往的文学作品更贴近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作品。长诗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风格,它运用了民歌的形式,民间口头文学对人物的设计方法,语言生动鲜明,充满了民间文学所具有的那种朴实、幽默、机智和诗意的气息,在艺术形式上反映了作者试图贴近人民群众的创作思想。此诗能倾听到俄罗斯乡村的苦吟,更是俄罗斯农奴的“吁天录”。它耗去涅克拉索夫十四年的时间,倾注了涅克拉索夫的全部情感和心血,包括了俄国社会整个的生活真实,是一部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诗篇。 【相关链接】 【涅克拉索夫代表作】 《叶廖穆什卡之歌》也是涅克拉索夫的代表作。在《叶廖穆什卡之歌》里,作者不再是一个思考者,而是一个鼓动家的形象。这首用歌谣的形式写成的诗,饱含渴望战斗的激情,音韵优美,朗朗上口,很快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严寒,通红的鼻子》(1863年)是涅克拉索夫创作的一首“劳动”颂歌。 在诗中,作者通过一位俄罗斯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反映了自己关于生活、关于俄国社会的思考。涅克拉索夫在诗中塑造了一个“庄严美丽的斯拉夫妇女的典型”,这就是诗中的主人公达丽亚。她身上的所有美德,都是与劳动分不开的,在对达丽亚的赞美中,充满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崇敬。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涅克拉索夫:人民诗人的悯人情怀: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10146.html
推荐文章
09-13
1 三国儒学建设及对文学发展的促动209-06
2 带符号5字网名09-12
3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24509-12
4 中古高地德语文学及其对早期德国儿童文学的孕育09-13
5 儒家经典语录知识大全精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