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理禅机,不是语言文字能阐述清楚的。而高深的佛理禅机,更是不落语言文字,是“言语道断”。佛理禅机不仅要领悟,更要践行,融人世俗,才能更多的教化世人,普度众生。金庸先生把许多佛理禅机融汇到小说的武林世界、善恶人间、侠盗江湖的故事情节之中,给予我们很多人生的启迪。
小龙女淡淡一笑,道:“大师说得很是。”眼望身周大雪,淡淡的道:“这些雪花落下来,多么白,多么好看。过几天太阳出来,每一片雪花都变得无影无踪。到得明年冬天,又有许许多多雪花,只不过已不是今年这些雪花罢了。”
一灯点了点头,转头望着慈恩,道:“你懂么?”慈恩点了点头,心想日出雪消,冬天下雪,这些粗浅的道理有甚么不懂?
杨过和小龙女本来心心相印,对方即是最隐晦的心意相互也均洞悉,但此刻她和一灯对答,自己却是隔了一层。似乎她和一灯相互知心,自己反而成为外人,这情境自与小龙女相爱以来从所未有,不由得大感迷惘。 一灯从怀中取出一个鸡蛋,交给了小龙女,说道:“世上鸡先有呢,还是蛋先有?”这是个千古无人能解的难题。杨过心想:“当此生死关头,怎地问起这些不打紧的事来?”小龙女接过蛋来,原来是个磁蛋,但颜色形状无一不像。她微一沉吟,已明其意,道:“蛋破生鸡,鸡大生蛋,既有其生,必有其死。”轻轻击碎蛋壳,滚出一颗丸药,金黄浑圆,便如蛋黄。一灯道:“快服下了。”小龙女心知此药贵重,于是放入口中嚼碎咽下。 【——《神雕侠侣》】 冬雪翩飞的隐喻,充满对天地变动不居、造物有常更无常的了悟;千古难题的破解,跳出鸡生蛋、蛋生鸡的封闭循环思维,一语直奔生死,机锋立现,禅意陡出。 在一灯大师眼里,灵台明净、少受物羁的小龙女对生死的修悟,对道的逼近,显然比杨过如此了得的武功来得更难能可贵。 在这个玄妙的世界上,道原本无可说,不思议,于是有了禅。 禅是什么?也许什么都是,也许什么都不是。它既非可视可闻可感可触的物质现象,亦非可描可述可测可度的意识活动.甚至也不是无限幽微无限广大心理学尚不能准确定义的潜意识活动。截至目前,人们还无法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符号化文明成果——语言、文字、音乐、图画等等——来形象生动、准确传神地表达、说明、确证什么是禅。 然而,它又的确在那儿。 从灵山法会以心传心的佛祖拈花,到一苇渡江面壁九年的达摩立宗,源头的传说越神奇,越显示出禅对心的吸引力、感摄力。从印度佛教与本土儒、道的三源合流,到南北分宗、一花五叶的千年传承,禅既成为一个具有深湛世界观及多种修行方法的宗教流派,也成为与艺术、与生活血脉相融的灵魂旨趣与精神状态。禅机禅趣,禅理禅风,不惟盛行于禅林之中,更广泛见于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流传于追求超脱品位和精神自由的士子、学人、市井、渔樵之中,给国人乃至世界以如此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的金庸,对佛学、佛法有着广泛涉猎和精深研究,不仅畅读诸多佛家典籍,而且有切实的修悟体验。他就曾引用禅宗著名典籍《五灯会元》中的话说:“在中国佛教的各宗派中,我心灵上最接近‘般若宗’。我觉得开悟之前,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开悟之后,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他的武侠小说,不仅有很多书名、人物、武功、性格等直出于佛教或与佛法有甚深渊源,而且几乎每一部小说中都跳动着禅的生机,渗透着禅的精神。 《天龙八部》中,在讲到鸠摩智演示“拈花指”时,引用了最著名的开宗故事:“据禅宗历来传说,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手拈金波罗花遍示诸众,众皆沉默不语,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释迦牟尼知迦叶已领悟心法,便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 【——《天龙八部》】 ((笑傲江湖》中,少林寺方正大师给令狐冲讲解易筋经的来历时,说到菩提达摩尊者与二祖慧可之间的传法因缘:方证缓缓说道:“佛门子弟,慈悲为本,既知少侠负此内伤,自当尽心救解。那《易筋经》神功,乃东土禅宗初祖达摩老祖所创,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得之于老祖。慧可大师本来法名神光,是洛阳人氏,幼通孔老之学,尤精玄理。达摩老祖驻锡本寺之时,神光大师来寺请益。达摩老祖见他所学驳杂,先入之见甚深,自恃聪明,难悟禅理,当下拒不收纳。 神光大师苦求良久,始终未得其门而入,当即提起剑来,将自己左臂砍断了。” 令狐冲“啊”的一声,心道:“这位神光大师求法学道,竞如此坚毅。” 方证说道:“达摩老祖见他这等诚心,这才将他收为弟子,改名慧可,终得承受达摩老祖的衣钵,传禅宗法统。二祖跟着达摩老祖所学的,乃是佛法大道,依《楞伽经》而明心见性。我宗武功之名虽然流传天下,实则那是末学,殊不足道。达摩老祖当年只是传授弟子们一些强身健体的法门而已。身健则心灵,心灵则易悟。但后世门下弟子,往往迷于武学,以致舍本逐末,不体老祖当年传授武功的宗旨,可叹,可叹。”说着连连摇头。 【——《笑傲江湖》】 由武人道,了脱生死;渐修顿悟,明心见性。这便是金庸江湖中无处不在的禅意。它有时超然尘世之外,是修竹茂林里淡远清逸的琴音,是大漠回疆中绝世丽人的身影;它有时悠然灵府之中,是无贪无执无意任何纷争的洒脱,是不羁的个性和灵魂的自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自性了悟。小龙女、一灯大师、觉远、郭襄、张无忌、谢逊、空见、风清扬、令狐冲、鸠摩智、萧远山、慕容博、无名僧、段誉、虚竹、石破天、行痴……或僧,或尼,或苦大仇深,或悲智双运,或有心只在性灵,或无意偏得天佑,这些人物,这些故事,都和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处,别有一番风生水起、玄远高深的意境。 一、无我无相自在圆融渐修功禅的终极目标是要开悟——了空义,求解脱,归一体——让一己之有机、有限的生命跟无限广大的世界融为一体,去体悟法界的那种无我、无私的特质,由自心生出无条件、无所求、无我执、无我慢的那种慈悲。 禅以空为相,以空为性,恰如《倚天屠龙记》中无色禅师偈云:“诸方无云翳,四面皆清明,微风吹香气,众山静无声。今日大欢喜,舍却危脆身。无嗔亦无忧,宁不当欣庆?” 禅的境界,唯证乃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纵百千譬喻,不达此境者实难领略其妙之万一。之所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自有其说不出、道不明的超常之处。可表可述的,只有千百年来人们对禅的境界的向往和种种闻思修证的过程。 历来禅宗修行便有渐修与顿悟两途。人们常津津乐道于当头棒喝、立地成佛的顿悟奇迹,却往往忽视了积年累月精进勇猛的修行。渐修,又叫“渐悟”“渐了”,是指通过长期的禅定修行,逐渐悟得佛法,以便最后成佛,这一方法与佛教同时出现。(张松辉:((论渐修与顿悟的同异》,《宗教学研究》2002年第3期,第54页)其实悟既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就拿少林武功来说,研习少林武功,须从罗汉拳、韦陀掌开始,夯实根基,层层进阶,通常需要循序而进,修习几十年功夫,才能练就达摩掌、伏虎掌、如来千手法等等,直至最精奥的般若掌,至精至纯,永无穷尽。穷其毕生经历,深研苦索,朝夕不怠,多数人也只能精通数门绝技,而无法穷尽全部。而武功臻于化境的根基和保障,则是其背后博大渊深的佛法禅理。 作为著名的禅宗寺院,在金庸小说中,少林一直是推动中原武林故事情节的要因,是主持江湖上正气、武林中公道的正面形象。天下武功出少林,不知多少超一流的高手都与少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连与少林南北并峙的武当派开山鼻祖张三丰,年少时也是在少林寺出家。多少人仰慕少林数百年来执武林牛耳,却对其戒律精严、勤苦修为的一面少有关注,不能深刻洞察少林武功的精神本质。达摩祖师开创并传下七十二门绝技,本意只在强身健体、护法除魔,绝非为了与天下武林一争高低。具体到一些功法,如拈花指,鸠摩智在使用时便醒悟到:“拈花指本是一门十分王道和平的功夫,只点人穴道,制敌而不伤人,我急切求胜,指力太过凌厉,竟在那老僧胸口戳了三个孔,便不是迦叶尊者拈花微笑的本意了。”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经典武侠哲学思想大全合集精选27: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10006.html
推荐文章
09-13
1 唐朝的那些段子(10)09-12
2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25709-12
3 经典句子:经典情感的触动之语09-12
4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3709-12
5 温馨的动物乌托邦:迪克·金-史密斯的农场动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