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的世俗生活,能够折射出精神生活的境界。当我们变得透明,映射出自己的真实形象,而不是希望自己成为哪种形象时,人生的奥秘就会短暂地呈现在我们身上。
在心灵之路上,如果我们想将阴影隐藏起来,必然会造成不幸的后果。要想炼出心灵的瑰宝,就必须把所有的激情作为原料。在炼金术中,要得到黄金或是孔雀羽毛这样宝贵的东西,就要耗费相当多的原料。然而,如果我们能承受人生可能性的全部重量,将它作为心灵生活的原料,那么在心灵之路的尽头,我们就会发现,永恒的意义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心灵与生活之中,好比复活节岛上的神像、英格兰南部的巨石阵一般。这样,我们的精神实践与心理深度心灵就会无比坚实、无比沧桑、无比神秘,让我们的存在焕发出神性的光芒。我们就是那神圣的傻瓜,敢于因生活而生活,敢于面对人格中的不完美。
在《回忆、梦与反思》中,荣格写道:"人在遇到挑战时,要带着他全部的真实性去应战。只有这样,他才称得上完整,上帝才能诞生。”
精神生活一旦与心灵或是日常生活分离,就无法取得真正的进展。上帝委身为人的时候,无论是人,还是上帝自身,都获得了完整的意义。神学中的“降临”之说表明,上帝认可人类的不完美,因为这种不完美自有其价值和奥秘。我们的抑郁、嫉妒、自恋和缺陷,并不会影响我们的精神生活。事实上,它们是精神生活所必需的。只要处理得当,它们可以防止精神飞得太高,进入完美主义和自我陶醉的危险地带。更重要的是,它们可以在精神世界中播下自己的种子,与穿越群星降临世间的灵魂种子合而为一。精神与心灵的天作之合,是天与地之间的结合,也是我们最高远的理想和追求同最低俗的症候与怨念之间的结合。 前不久,我去参加一场天主教弥撒。在领圣体仪式上,一段古老的祷文让我很吃惊。那段祷文我非常熟悉,拉丁文原文的意思是:“主啊,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心灵就会痊愈。”而英文译文变成了:“主啊,只要你说一句话,我就能得到痊愈。”二者的差别显著说明了一个问题:人们意识不到自我与心灵的区别。许多人把关怀心灵理解成一种自我提高的方式,对象更偏重自我而非心灵。然而,心灵与自我是完全不同的。 心灵存在于我们的个人情境和认知之外,是个人与社会深不可测的内涵,包含了造就我们身份的诸多奥秘。文艺复兴时期的占星家们认为,我们的心灵,我们内心深处蕴藏的奥秘,是万物之灵的一小部分。心灵不单单是我们的专利,我们门前的树,树下停着的汽车,都具有自己的心灵。 现代人习惯把人体视为一部机器,把思想视为一系列生化关怀世界的心灵反应的结合,把人类世界视为人类智力与科技创造的奇迹。如果我们抱着这样的态度,万物之灵的概念自然就显得不可思议。即使是这样,有时我们仍会本能地觉得,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命。通常情况下,现代心理学会把这种直觉解释为一种投射——我们在潜意识中把自己的幻想投射到“无生命”(inanimate)的事物上。Inanimate的意思就是"不具备anima",也就是“不具备心灵”。 这种观点的问题在于,它会让我们深深沉溺在自我之中:"所有事物的生命和个性都是我赋予的,都发源于我的思想和经历。”这样的态度与承认事物本身的生命和个性,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 希尔曼与萨尔德洛都是对心灵研究颇深的现代心理学家,他们认为,不会说话的事物可以透过与众不同的个性,表达它们的心灵。例如,动物的心灵体现在它独特的外貌、行动方式和生活习性上,其他事物也是一样。一条河流的力与美,让我们感到情不自禁的敬畏;一栋造型独特的建筑物矗立在我们面前,跟我们一样具有鲜明的个性。 我们都知道,大自然对人有深远的影响。一座山峰可以成为个人、家庭乃至社区的情感核心。我的曾祖父母从爱尔兰移民美国,定居在纽约州北部的乡下,在那里建了一座繁荣的农场。他们饲养很多家禽和家畜,栽种各式各样的农作物,精心照料果园。他们建造的房屋外观优雅,里面挂满了旧日的画作和照片。小客厅墙边放着一架自动钢琴,厨房则成了主要的社交场所。屋前那两株高大的栗树,50多年来一直为家人和访客提供着树阴和美景。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透明的世俗生活,能够折射出精神生活的境界:http://www.yipindushu.com/shejiaorenxing/14365.html
推荐文章
01-04
1 有关如何提高社交能力的英语作文09-04
2 20岁什么都不会没学历社交恐惧症02-01
3 潮汕人的社交技巧09-06
4 北美洲社交礼仪的发展09-12
5 经典句子,文学经典中的高级语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