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库伯勒发现,人在濒死时会经历一些特定阶段——它们的顺序是这样的:否认→愤怒→商讨→抑郁→接受第一阶段:否认。他们会否认说:“化验室肯定把我的检查结果和其他人的弄混了。它不可能是我的,它不可能发生在我身寻找自己的归宿上。"但是,这种否认不会起太长时间作用。于是便进入第二阶段:愤怒。他们会对医生愤怒,对护士愤怒,对医院愤怒,对亲戚愤怒,对上帝愤怒。当愤怒没有起到作用时,他们便进入第三阶段:商讨,或讨价还价。他们会说:“没准我回到教堂开始重新祈祷,我的癌症就会消失掉。"或者说:"没准我改变一下,对我的孩子们更好一些,我的肾病就会好转。"当这些也没有产生效果时,他们便开始意识到一切都完了,自己真的将要死去了。在这时,他们就会变得抑郁起来,进入第四阶段。
这时,如果他们能够不气馁地坚持下去,与抑郁进行抗争,那么他们就能够走出抑郁,进入第五阶段:接受。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心灵上的宁静,是天堂之光。坦然接受死亡的人,心中都有一道光。他们仿佛已经死去,而在心灵和精神上又感觉复活了。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美丽的世界。
然而,要想达到这一境界并不容易。多数人都未能在这美丽的第五阶段里死去,而是在否认中死去,在愤怒中死去,在讨价还价中死去,在抑郁中死去。其原因是,摆脱抑郁是如此痛苦和艰难,以致当他们刚一触及这一问题就退却了,退回到否认、愤怒、商讨阶段。
库伯勒当时绝对没有意识到,她的这种划分也同样适用心理和精神的成长过程。也就是说,每当我们在心智成熟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每当我们在穿越人生沙漠之旅的征途上出现巨大跨越,每当我们在自我改善的过程中取得重要进展,我们都经历了否认、愤怒、商讨、抑郁和接受的全过程。 比如,我的性格中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我的朋友开始对我提出批评。我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我会对自己说:"他不过是今天早上情绪不好。”或者说:“他一定是在跟老婆生气,不是针对我来的。”这就是——否认。 如果他继续批评我,那么我可能会说:“谁给你权力来干涉我的事情?你不知道我的境遇。你为什么不去管好你自己那些该死的事情!"我很可能会对他说这些话。这就是——愤怒。 但如果他真的爱护我,就会继续批评我。然后我就开始想:“哇,我忘了,我最近没有夸夸他的工作是多么出色了!”我于是走过去拍拍他的肩,使劲对他笑,希望这样会使他闭上嘴巴。这就是——商讨。 但如果他真是发自内心地爱护我,就会继续批评我。这时,我或许会想:“他说得对吗?伟大的斯科特·派克可能会有什么错吗?"要是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就会抑郁。但是,如果我能够继续这样想下去,承认自己真的有什么东西做错了,并且开始想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如果我能够仔细思考它,分析它,找出它,辨别它,然后我就能够着手改掉它,并净化我自己。完成这一系列走出抑郁的努力之后,我将成为一个新人,一个复活了的人,一个更好的人。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死与生的不同阶段】:http://www.yipindushu.com/shejiaorenxing/14315.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开启心灵之旅的神奇密码09-18
2 感受文字力量,具有高情商且能暖心的经典语句09-13
3 【经典故事筛选】09-13
4 茫茫人海中,挑对爱人有时就像中六合彩那样难09-12
5 经典句子,揭示奥秘的深邃语言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