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存在着一种解决方法:通过确定下一步行动更巧妙地平抑烦恼。当你确定了推动事务进程的下一个具体步骤时,就会有从压力中解脱出来的感觉。从本质上说,决定下一步行动不会使世界发生任何改变。然而,当你认识到你所关注的内容是一件可以完成的任务时,就会增强你的信心和方向感,让你有完成它的动力。如果你在“头脑大扫除”的过程中捕获了所有事务,现在就拿出那份清单,去决定每项内容的下一步行动吧。注意在此过程中你精力的变化。
无论问题多大、多严峻,你总可以向解决它们的方向迈出小小的一步,这就足以消除那种束手无策的感觉。行动起来吧。
——乔治•F•诺登波特
清单中的事务,要么强烈地吸引着你,要么令你深恶痛绝,不存在中间状态。对于清单上面的任务,你要么就是一心想尽快完成,要么就是极不愿意涉足其中。前者通常是你对某一事务确定了下一步行动后的情形,而后者则恰恰相反。也就是说,是否确定任务的下一步行动,会使你对任务的态度发生180度的逆转。思考并做出决定需要付出精力。当你注意到你的世界中尚有事情有待完成,但尚未确定下一步行动时,疲劳和沮丧感往往会提醒你!因此,大多数对其清单和组织工具的反应是负面的——并非因为其自身内容,而是因为尚未以充分、恰当的方式付诸思考。 你清单中的事情,不是吸引着你,就是令你深恶痛绝,绝不会有中间状态。 在对开始采用这种方法的人进行跟踪调查时,我发现导致许多人故态重演的一个难以察觉的原因,就是他们的下一步行动清单不再单纯地罗列下一步行动,而是再次变为他们的任务目录。当然,他们仍然走在其他人前面,因为他们毕竟把要做的事情记录了下来。然而,他们经常发现自己面临着重重的阻碍,而且常常把事情一拖再拖。这是由于他们的行动清单包含着下面这类内容: “与大会组委会委员们见面” “约翰尼的生日” “招待员” “幻灯片演示” 你的能力只够应付少数的意外事件,但是你绝对有能力预防多数意外事件的发生。 ——布罗克•奇泽姆 换言之,事务又被还原到“材料”的状态,而没有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在这种状况下,行动和材料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无论是谁,拿出这样一份清单的时候,都将不可避免地使其大脑进入超载状态。 这是额外的工作吗?确定下一步行动的过程会让你浪费额外的精力吗?不是,当然不是。比如,如果你想要调整汽车的发动机,那么你迟早都要去决定接下来的具体行动。问题是大多数人会一拖再拖,直到下一步行动变成“赶紧给汽车修理厂打电话,让他们马上派拖车过来!”。 直到最后一分钟压力逼人时才匆忙地做出决策,这导致了低效和不必要的精神紧张。 你认为大多数人是什么时候才开始真正地考虑下一步行动呢——是当事情刚刚露头时,还是等到事情快搞砸的时候?如果人们在事情的前期阶段着手处理,而不是拖延至后期阶段,他们的生活将会是完全不同的情形,这一点你也会同意吧?你认为以哪一种方式来生活更加积极有效呢?是每当事情在你的脑子里一出现,就立刻判定它的下一步行动?还是尽力拖延这一思考过程,直到无法逃避的最后一刻,再匆匆忙忙地赶去救火呢? 听起来有些夸张,但是,当我询问众多的客户,他们公司中的多数行动方案在何时决定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当问题爆发时”。一位来自跨国公司的客户,在公司内部对“压力的来源”进行调查时,排名第一的答案是“最后关头式”的紧急任务。而这类任务的出现,通常是由于团队领导没有在问题刚出现时立即确定处理方案造成的。 “下一步行动”技巧的巨大价值 有几位经验丰富的高级主管人员曾经告诉我,在他们的机构把“下一步行动是什么”作为一个行为标准而建立起来以后,很快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这一做法对机构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机构的发展起到了良性推动作用。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简单的问题,能帮助你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澄清问题、明确责任、提高效率,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能力。 澄清问题 现实中有太多的讨论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行动方案,得到的可能仅仅是模糊不清的意向。我们对下一步行动没有明确的结论,不知道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该由谁来负责,整个问题基本上还是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 光说不练假把式。 ——中国谚语 我经常受邀参加各种会议,与会者希望我能帮助他们提升会议效率。而我在此过程中也学到了百试不爽的一招儿:无论会议讨论进行到什么状况,在会议结束之前20分钟,都提出一个问题——“那么,目前需要采取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呢?”根据我的经验,人们往往需要花费20分钟进行思考(有时甚至是痛下决心),才能对此问题给出一个答案。 这种做法通常都会迫使参会人员讨论和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而不是在问题的表面上浪费时间。“我们真要这么做吗?”“我们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我们真的准备好为此付出宝贵的时间和资源了吗?”这些一针见血的问题,通常会被我们无意识地忽略掉。而防止出现这种状况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迫使自己去决定下一步的具体行动。这会自然而然地将会议引入更深层次的讨论、探究、斟酌和磋商。问题和事务通常太过复杂和不可预期,以至于我们很难设想结果。我们的责任是,把问题向更加清晰的方向推进。 你需要具备一些实际经验,才会了解我的意思。如果你有过类似的经历,你肯定会同意我的观点;如果你对我所讲的不太理解,我建议你这样做:在下次开会的时候,尝试在最后提出,“那么,我们下面要具体做什么呢?”然后注意观察就行了。 明确责任 “团队协作”的一个可能的不良后果,就是没人负责。在许多组织中,根本分不清一件事到底应该由谁完成、由谁负责。可能我这么说会让一些读者觉得不快:“大家共同参与此事,也都为此事负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观点并不可取。要知道,多人负责就等于无人负责。许多会议结束后,相关人员会意识到“我们该做些什么”。但同时,他们又暗自希望这个任务千万不要落在自己头上。 在我看来,真正会令人不快的是:任务没有布置清楚就让会议结束。所谓“团队协作”,应该是成员共同讨论,确定具体行动方案,然后由特定的人负责执行,这样才能使大家从“悬而未决”的折磨中解脱出来。 再重复一次,如果你有类似的经历,你就能理解我的意思。如果你没有类似的经历,也可以主动尝试一下:在下一次召开的员工会议上或者在饭桌旁举行的“家庭畅谈”中,在每一次讨论结束时问上一句,“那么,这个问题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呢?” 提高效率 如果一个组织机构在各个环节都采用“确定下一步行动”的思考方式,那么它的效率必然会大幅度提升。由于以上所提到的各种原因,一旦人们在明确目标之后,立即分配人力物力投入工作,必然会事半功倍。 每个行动计划都意味着风险和代价,但是比起懒散懈怠和延长行动时间所带来的风险和代价来说,前者要少得多。 ——约翰•肯尼迪 我们内心的思维定式会严重阻碍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学会如何突破思维定式是非常高深的技能。近十几年来,“效率”一直是各个组织机构最为关心的,人们采用任何可能的方法来使其得到提高。但是在当前的信息时代,电脑的出现、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管理理论的成熟,已经使个人事务处理能力和响应时间成为提升效率的最后瓶颈。所有需要你处理的事务都早早地落入你的视野中(然后可能就是堆积),没有人会真正“无事可做”。[2] 只有在提升个人的响应效率之后,才能使团队的效率得到提升。在“知识工作”中,这意味着在前期阶段判定行动方案,而不是拖到后期。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学会更巧妙地解除负担: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6575.html
推荐文章
09-18
1 对抗社会懈怠和“搭便车”09-12
2 知识和行为09-12
3 管理职务的设计与内容09-12
4 卖场巡视和商品的整理作业09-12
5 经典句子,笑得合不拢嘴的经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