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某个项目、某种局面的关注不够清晰连贯,每次你一想到它,脑子就有点儿犯糊涂、犹豫不决,那么,理清思路、保持头脑清醒的最好办法就是头脑风暴。
现在,一般来说,我们基本上随时都在进行头脑风暴:看到一样东西,我们马上就会产生和它有关的种种联想。在这里我指的是,用具体的办法把大脑里散漫的思绪记下来,转化成具体的、可见的信息。头脑风暴可以表现为在纸巾上草草记几行字、用钢笔绘制思维图、使用专门的电脑软件、把想出来的点子写在白板或画布上,也可以是虚拟世界的一个团队通过网络平台集思广益,再将想出来的点子逐条列出。头脑风暴的本质是针对特定主题的大脑清扫练习,在你专心思考某个问题时,捕捉引起你注意的方方面面。你要筹备婚礼,就把脑子里冒出来的点子都写下来。你要在员工会议上提出一份日程表,就把你想到的相关问题随手列举出来。
头脑风暴是把你的思绪从大脑转移到一个外在的地方,它可以显著地转化思考的结果。你想到一个有用的点子,如果把它留在脑子里,你的大脑就得始终关注和追踪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考虑其他点子的能力,因为大脑得费神记住它,不把它弄丢。
反过来,如果你把这个点子写下来,你的大脑就不必牢牢地抓着它不放,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思考其他问题。如果你的目标是找到某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那么,你可以把所有的可能性一一罗列出来,在最大的选择范围之内优中选优。给稍纵即逝的念头提供一个外在的临时搁置点,可以激发接连不断的创意思维。你想到一个点子,能有地方随时把它记下来,再加上不拘形式的记录习惯,保证能让你想到许多难得的观点和主意。 清理 还有一种正视现实的方法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那就是清理。 你从不知道杂乱的办公环境对你的注意力构成了多大的干扰,直到你把它彻底打扫一番后,顿时觉得焕然一新、神清气爽。我常说一句话:“如果有疑问,就清理一下抽屉。”不管你清理的是汽车、高尔夫球袋、衣橱、盥洗架、办公室抽屉、花园还是别的什么东西,都会令你心情为之大变。虽然我列举的这几个地方乱一点儿也不会引人注目,除非乱得太厉害,让你觉得受不了;但是,清理是一种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你恢复士气、进入“舰长和指挥官”象限的有效办法。 所谓的“干净整洁”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人们都在试着达到自己的标准。张三觉得已经达到了一尘不染、井井有条,在李四看来却乱得不像话。这里,重要的是你要有自己的标准,什么标准都可以。当东西开始随处乱放、灰尘有点厚的时候,你就知道该打扫一下了。一旦杂乱无章占了上风,你不能在清爽整洁的环境下安心工作,你就会开始逃避问题。你不想看到汽车里的杂物箱;你不愿打开书桌的中间抽屉,即便打开,也只开到放铅笔的地方;你不敢查看电脑里存了很久的文档。因此,这些地方控制了你。你害怕它们,它们就不断地纠缠着你。 这些分散注意力的杂物悄然涌现,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把它们买来时,它们是有用的,但是不久以后,它们就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和用途。可是它们的功能失效以后,不会自动丢弃。垃圾自动产生,却不会自行销毁。你的书桌的中间抽屉很适合存放圆珠笔笔芯,前提是你使用圆珠笔。可是你已经有两年不再使用圆珠笔了。你的大脑的一部分意识到,这些笔芯不该放在这里;你告诉自己,得把它们处理一下。但这个计划没有上升到意识层面。好像为了避免这件烦心事似的,你的大脑的一部分变得麻木。一旦清理抽屉、把笔芯丢掉以后,原先大脑麻木的部分被激活了,于是你很兴奋,想和某人出去吃顿饭庆祝一下。 集体捕捉 大脑清扫、头脑风暴和清理,在多人合作的情况下也便于运用。团队、夫妻、部门、家庭等也可以运用这些步骤收到明显的效果,在两人以上的情况下,它们也可以产生秩序、平衡和掌控感。 在这方面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和我妻子不止一次地发现,对我们共同关注的事情做大脑清扫和头脑风暴,是非常有效的。这样做的结果和我们的感受,完全不同于我们把彼此的想法简单地合在一起。显然存在一种“合作情况下的心理存储”空间,一旦把它清空,整个群体都会感到清爽自由。 通常在工作环境下,比如项目或管理团队、委员会、董事会等,让大家把心思放在当下,开诚布公地说出大家切实关心的问题,至少在一次具体的会议或者一个担负具体职责的群体的范畴,是至关重要的。这并不意味着大家想到的每一点都应当被认为具有战略性,要相应地调整企业的日程安排。它意味着如果群体中有人无法安心做好工作,无法积极参与当前的事务,那么,承认问题的存在,对加强合作、继续展开积极的沟通十分重要。如果屋顶笼罩着乌云,而谁也不愿意承认;或者如果与会人员知道,他们掌握的情况会影响到会议的议题,而他们却不肯说出来,不肯承认——那么,合作就会不了了之。 在部门或者家里定期召开会议时,先让每个人说出他眼下最关心的主要问题,是个好主意。描述的内容未必都要写下来(有时,如果有人提到一个当时或事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就很有用)。多年从事团队和群体的咨询工作让我明白了一点:如果不先认可大家心里存在的疑问,就着手推动问题的解决,是徒劳的。 一个团队、一群人把问题倾囊倒箧,和盘托出,可以让人精神振奋;如果身边的人都参与进来,效果就更好。把大家的信息和参与情况摆到桌面上,识别并丢开那些无关的问题,在参与者超过两人以上时似乎具有放大的疗效。你也许和孩子们一道打扫过车库,和妻子一起清理过衣柜,和老板或助理一块整理过档案柜,那感觉太棒了。 我不是很清楚这些原则为什么在群体环境下同样效果显著,我只知道,效果的确显著。一群人分享信息,这种做法显然暗藏有助于理清思路、加强合作的玄机。也许我们比自己认为的更喜欢合作。如果问题没有得到认可,有人不认同大家的共同想法,他就不会积极参与其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削弱。 养成捕捉的习惯 捕捉并客观地指出现状的不足,特别是如果它影响到你解决亟待处理的问题的思路,是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方法,你得长期实践才能养成习惯。如果你忽视那些看似琐碎却可能让你分散精力的事,或者只想把它们搁在大脑的某个角落,那么,你对自己的世界的全面掌控可能会面临危险。 我知道,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要”的事,相比之下,像把旧的电子产品配件收到盒子里或者丢掉之类的小事,就成了极其微不足道的琐事。在广阔的人生和社会生活中,这能造成多大的不同呢?你或许觉得,类似这种对整洁空间的侵占不会给人造成明显的压力。我要说的是,当你真的雷厉风行地处理了这些琐碎的烦心事,激活了大脑的深层意识,就会顿觉如释重负,豁然开朗。你以前的感觉怎么样?可能也不错,但是还可以更好。 我明白,如此较真有强迫症的嫌疑。的确,很难说井井有条方便取用和混乱中自有条理,两者孰优孰劣。我在描述微观管理者象限的部分提到过,你想面面俱到地掌控一切,反而会失去控制。只有当你过于重视保持整洁条理,妨碍了你关注更重要的待办事务时,才会导致混乱。通常,这种失衡是对在重要领域缺乏掌控的过度补偿。 事实是,你永远做不到事无巨细,一切都梳理得规整妥帖,所以才要选择在哪些方面保持条理。我的花园小屋很容易弄乱,刚刚清理好,很快就又乱了。只有当我找不到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多,妨碍我干活,让我恼火时,我才把它们重新收拾一下,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我费一点儿工夫,让小屋有条理,是为了方便我在花园里专心干活时,随时能找到各类工具,但这间小屋从来算不上干净整洁。我的书桌抽屉也一样,里面堆满了各类电子和电动玩意儿的配件,比如Skype网络电话的耳机、适配器、电源线等。后来,我把这些零碎玩意装进塑料袋,外面贴上标签,但它们很少是分门别类、规整条理的。 这里,我的目的不是说,不把造成干扰的物品收拾好是对还是不对;我只是想指出,这些干扰的确消耗了我们的精力。我们生活在复杂的现实世界,认识到这条规律在战术上是有益的。有些时候,理清思路可以成为最重要的工具,让你在生活的竞技场上遥遥领先。 只要知道所有的难题都摆到了桌面上,一个人或一群人就会觉得松了一口气。我记得小时候常玩拼图游戏,一旦我们发觉一盒玩具哪怕只少了一块,也得把整盒玩具丢掉。从一堆玩具里找到正确的一块,难度已经很大,特别是在游戏开始的时候。如果你知道,自己正在努力寻找的那一块也许丢了,你也许赢不了比赛,游戏的趣味性就会大打折扣。 多年来,GTD之所以行之有效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捕捉可能对你有意义、有价值的一切活动和想法,这一点一直是人们接受和实践GTD的强有力动机,哪怕他们只做到这一步。我保证,即便你只是增加清单上列出的事项(别丢掉),长期坚持增加10%,你的生活也会有显著改善。 一名电视情景剧作家对我说,他读了《搞定Ⅰ》(最新版)之后,如同醍醐灌顶,主要是因为他受到启发,并做了一次彻底的大脑清扫。他一鼓作气列出了他能想到的所有事情,他将去做、可能去做、应该会做、也许会做的所有事情。他激动地说,把它们都列出来以后,他平生第一次意识到,他用不着一下子把它们全部完成。他可以一次做一件事,如果条件不成熟,可以暂时不做。他承认,他没再听从我的书里的其他建议,但他坚持说,这件事改变了他的人生。(他坦言,他居然把清单弄丢了!)现在,每当他觉得压力从四面八方逼迫过来,让他不堪重负时,他就坐下来列一张清单,心情马上就好起来了。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头脑风暴: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6429.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行事基于战略、谦卑的英雄领袖09-12
2 宴会上的客房服务员09-12
3 照食谱做菜并不能让你成为一个好厨师09-12
4 陷阱问题09-11
5 对冲基金知识详解(典藏版)----爱德华·索普——革新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