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规律,但中国文化深厚,避讳颇多,最忌讳的就是“死”字。身边的有产朋友中,有遗嘱的不到1/10。不立遗嘱的人中,有的是由于碍于情面或忌讳,有的则是觉得自己身体健康,从不认为自己立遗嘱前会遇到意外。但这个问题的不明确往往造成家族分崩离析:
2005年,陈逸飞英年早逝,因为没有遗嘱,长子与后任妻子因遗产问题诉诸法律。
2009年,季羡林老先生驾鹤西去,未立遗嘱,他的后人陷入遗产纠纷。
2009年,王永庆先生辞世前未立遗嘱,给这个遗产多、子女也多的家族留下一场风波。 好的遗嘱益处良多: (1)保护继承人权益。如果继承人处事能力有限而财产形式多样复杂,明确的遗产对他们是最好的保护。 (2)保护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配偶、子女通常是法定继承人,但如果想为年迈父母、多年旧部、兄弟手足、人生知己,甚至是社会公益留些资产,遗嘱是不可或缺的。 (3)免去后人的烦恼。和睦的大家庭往往因遗产争执而毁于萧墙之内,明确的遗嘱能保持后人团结,避免纷争。 (4)帮助子女成才或守业。在很多西方国家,遗嘱通常和信托配合使用,能既保证孩子得到财产,又避免在孩子太小的时候手握重金,起到促使孩子成才守业的作用。 下面几类人是最需要立遗嘱的: (1)老人。遗嘱只有在精神清晰状态下订立才被确认有效,老人的健康状况很难预测,立遗嘱要趁早。 (2)富人。除拥有的现金类财产外,不动产、股权、债权、知识产权也应考虑在内。 (3)家庭关系复杂者。包括有婚姻变化、亲属众多、子女不止一人或有收养关系的家庭。 (4)有疾病的人。包括心脏病、高血压等各种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患者。 (5)高危职业者。包括频繁旅行者、运动明星、演员、户外职业者、军警等。 遗嘱订立要诀: (1)选好信任的人。律师、见证人和执行人都是遗嘱中的重要当事人,信任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遗嘱最好在律师的帮助下起草完成。两个以上的见证人更能保证效力,所以选人极为重要。执行人的工作往往包括财产清点、保护、分配、投资等,要求综合素质很高。 (2)公证和更新。香港女富翁“小甜甜”龚如心生前曾通过一纸更新遗嘱从公公那里得到丈夫的巨额遗产。但天意弄人,2002年她自己已立过遗嘱确定百亿遗产的分配,而去世后,一名声称是其“情人”的风水师也凭一份2006年的更新遗嘱要求对其遗产享有唯一继承权。由此看来,公证和适时更新实属重要问题。 (3)分配得当,减少共有。对不是以现金形式存在的资产,如不动产、收藏品等很难分割的财产,需作好分配,避免两人共有而产生纠葛。 (4)用词精准,不留漏洞。时间、对象、给付顺序、意外情况处理等都会影响遗嘱最后的执行。2009年辞世的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遗嘱,堪称精准的典范。下面是迈克尔•杰克逊遗嘱的重要内容节选: 遗嘱共有五页,杰克逊逐页签字。在这份遗嘱中,类似龚如心遗产纠纷涉及的风险点和疑点,被消除殆尽。 信托是个好东西 在金融成熟的地区,富裕人士的遗嘱很多时候不单独使用,而是和信托配合发挥更大作用。通常将遗产组成一个基金会或直接成立一个信托,交由专业机构打理,子女则继承信托基金的收益。一是因为如果一次性移交大笔财产,而继承人没有管理能力的话,被挥霍、被骗或遭遇亏损的风险很大。二是因为很多国家开征高额遗产税,遗产信托可以避税,巴菲特就是避税的高手,他给孩子的遗产也是通过信托基金的方式执行。财产信托也是西方国家私人银行业为客户提供的主要服务之一。 为促进继承人成才,国外的信托基金有时可以附带家长确定的各种有趣条件,比如: ●必须考上大学(不同等级的学府或学历,可能得到的收益不同)。 ●必须学习某个专业。 ●必须从事某种职业。 ●必须回家族企业工作。 ●必须取得某种奖项(如奖学金等)。 ●必须结婚才能一次性得到一笔钱。 ●必须生子才能再得到一笔钱。 ●创业辅助…… 我的一个在美国的朋友告诉我,在他班上有个看似家境贫寒的女生,有一天突然戴着枚“祖母绿”的大戒指来上课。同学们后来才得知,女生出于豪门,父母也在世,但管教严格,从不给女儿很多钱,只是用部分财产为她做了个信托基金,规定只要成绩优异,每次获得奖学金就给予10000美元的奖励。 香港影星梅艳芳生前知道母亲不善理财,喜挥霍,为防止母亲一次性把遗产花尽,或被人骗走,她就用遗嘱信托的形式将遗产委托给专业机构打理,由信托基金每月支付足够的生活费给母亲,一直持续到她去世。香港明星沈殿霞也对遗产采用了信托的方法,指定专用于女儿并明确大用途,如结婚使用等。 多数国家的遗产税在40%~50%,中国目前尚未开征遗产税,相信总有一天会开征。到那时,信托作为重要的避税理财工具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 “富不过三代”是东西方遇到的共同问题,财富传承得越久,越需要规矩和教育。 $ 西方有更多经典的家族财富成功传承案例。东西方区别在于:西方注重培养家风和价值观,东方注重培养后代个人能力;西方家族多指定单一主要继承人,东方人注重平均分配;西方多运用外部人的力量,东方更注重血缘关系。 $ 孩子的财商需要从小培养,让他们体验赚钱、记账、提倡节俭、培养价值观等都是重要手段。 $ 伟人背后往往有伟大的父母,身体力行,从小为孩子的成长付出心血。 $ 避免失败的婚姻是守住家财的好办法。 $ 需要高度重视遗嘱,对先人和后人都有好处。 $ 信托将会是财富传承的重要手段。 中国式理财 中国在很多方面有自己的特色,理财也是如此,抓住中国的一些特色,往往能更好地把握财富。 大变革时赚大钱 从现在往回看,会发现改革开放这30年充满了进步和变化,而每次发生制度性变革的时候,都是创造财富的最好机会。只要你追随这个变革浪潮,那么不需要超负荷劳动、超人智慧,你就可以赚到钱。但如果错过了变革期,比如你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没有下海经商,1998年后的十多年没有买房,2001年前后没有投身外贸,或2005年左右没有买股票、基金,而是比这些时间点早5年或晚5年才干同样的事情,效果会完全不一样。中国曾有几次关键的制度性变革的机会: 第一次——下海经商 直到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80年代),人们还一直是找个“铁饭碗”干一辈子,既吃不饱也饿不死的观念。后来政府开始鼓励人们下海经商做“个体户”,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第一次正式鼓励创业。当时的大背景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下供给结构不合理,而市场化的需求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从家电、自行车、时髦衣服,到眼镜、副食品、原材料,多都是卖方市场,只要能生产出来就都能卖得掉。很多在那个年代下海创业的人,都或多或少赚到了钱,因为市场给了他们足够大的空间。而如果错过了那个阶段,现在再想白手起家干“个体户”,会发现很难,因为几乎所有想得到的事情都有人在做了。 第二次——房改 今天的房地产市场是10年前任何人穷尽想象力都想不到的。我记得1996~1997年是房地产的极度低迷期,甚至有房地产商到我所在的大学招募学生卖房。当时杭州的别墅每平方米不到1000元,甚至有买房子送夏利轿车的促销。原因很简单,当时人们找不到买房子的理由,因为房子是可以分到的,只要你的单位不算太差,并且你有足够的耐心排队等待就行。 但从1998年开始情况就变了,房改的实施意味着中国人要自己买房了。几代人对房子的潜在需求在一夜之间被同时激活,人类历史上几乎没有这样的先例,也没有任何教科书可以解释这种情况对价格会有什么影响。在这种奇特的供求状况下,尽管从2002年起不断有人唱空楼市,但房价却义无反顾地开始上涨。我随机抽选了2004年、2006年和2009年这3年作为样本,发现每年《新财富》杂志发布的《新财富》500富人榜前100名中,从事房地产的都占据了约40席。最近10年,只要参与房地产市场的人,不管是个人炒房客、开发商还是相关供应商,都赚足了钱。 但如果错过了1999~2009年这房地产制度性改革的10年,而想在下个10年里再从房地产上赚这么多钱,我表示怀疑。因为10年前很多三世同堂的家庭只有一套房,而现在很多城镇居民一家就有两套以上的房子,够用到儿子辈了。 第三次——加入世贸组织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个巨大的世界市场突然展现在中国面前。中国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产品第一次能顺利地出口到全世界,极大的竞争力被展现出来。中国产品的世界份额迅速提高,之后连续5年外贸增速在20%以上。很多打工的人找到了工作,从事外贸行业的人获得了丰厚利润。在2001年以后的五六年时间里,我很少听说有人做外贸亏钱,只要开厂做出口生意,基本都能赚钱。很多外贸商家获得较大的资本积累,那几年的发展比20世纪整个90年代都大。 但随着空白国际市场逐渐得到填补,中国产品市场占有率接近饱和,单纯的生产—出口模式无法长期高速增长,接下来的外贸,恐怕要以内在质量取胜了。 第四次——股改 造成2006~2007年大牛市的原因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2005年的股改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股改解决了中国内地股市十几年悬而未决的“股权分置”问题。纸本身并不值钱,可一旦被中国人民银行印成可以流通的钞票,价值就不一样了。同理,原来的国有股、法人股由于不能流通,被人弃之不及,2005年之前常有人兜售法人股,价格甚至比净资产还低。但股改后法人股可以流通,价格自然成倍增加,大量“小非”股东在这轮股改中一夜暴富。2007年《新财富》杂志曾选取最受益于股改的前100位富人,制作了“股改创富榜”,发现股改为他们人均创富11.19亿元,他们的财富增长相当于股改前的4.18倍。 而股民也分享到了其中的利益,只要在这两年买股票或基金的人,几乎都获利丰厚,上证指数从2006年年初的1163点涨到2007年10月的6124点,涨幅为400%以上。我坚信股市以后还有很多赚钱机会,但再次经历这种两年赚400%的机会,恐怕已经很渺茫了。从西方类似市场表现看,差不多是50年以上才有一次。 第五次——在哪里? 我不是预言家,无法预测接下来的赚钱机会。但顺着逻辑,我们兴许可以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方向: ●经过30年财富的积累后,人们开始关注消费升级,除了吃、穿、用、行之外,在健康、教育、娱乐等方面的花销也会越来越大。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增加,技术密集型产业会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中国下一个有竞争优势的热点。 ●随着消费升级,能源和环境格局变化将长期存在,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机会将增加。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业和金融结合的需求越来越大。金融市场在财富创造上的作用会日趋加强。如果参考美国的规律,主要造富机器会逐渐转向证券市场。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立遗嘱,要趁早: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6078.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管理者授“权”不授“责”09-12
2 家族企业如何善待专业人才09-12
3 .共同的交易平台09-19
4 触摸文字灵魂,捕捉美好瞬间最经典的一句09-12
5 经典句子,是生活的智慧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