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网球的时候,如果球拍握得过紧,可能会影响击球效果。处理事情的时候,如果抓住不放,可能会妨碍你从最有效的角度去采取措施。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微观管理(过于关注生活和工作中的细枝末节)可能成为诱人的陷阱。细节问题值得关注,但条件是有价值存在。
你是“组织有序的痴迷者”吗?
最近,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了“组织有序的痴迷者”的存在。这些人投入过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分析如何安排工作细节,然而在我看来,那些细节似乎根本不值得付出那么大的努力。我曾花费多年时间研究提升个人以及团体效率的最佳途径,因此从我口中说出这样的评价或许让人感觉奇怪。确实如此,我花费了无数时间来分析系统、软件、工具和技巧,目的就是要找到以最少的投入完成工作的最佳途径,可花费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徒劳无功。或许差别在于,我关注的是把事情从头脑中抛开,努力促进事情进展的具体目标,而不是单纯的“各项工作组织有序”。
有些人什么事都安排得一塌糊涂,有些人什么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佚名 如果一切尽在掌握,你会进展缓慢。 ——马里奥•安德烈蒂 (Mario Andretti) 那么两者究竟有何区别呢?单纯的“各项工作组织有序”遗漏了关键环节:真正去完成某项工作需要通过思考和直觉决策。领会了组织工作本身的魔力之后,人们有时会做得过火,事无巨细都要进行组织安排:“咱们创立一个系统,这样你就再也不用思考了!”但这根本行不通。我创立的系统确实尽可能地减轻了人们的头脑在回忆和提醒方面的负担,但这些系统并不能取代对自身工作进行的常规行政思维。组织系统之所以存在,纯粹是为了发挥原始占位符的作用,为工作目标和关键部分起到替代作用。你仍然必须通过自己的思想、智慧和眼光把那些变动的部分整合到与世界发生相互作用的整体中去。无论你多么精通在电子表格中创建宏指令,或你的掌上电脑配件有多么复杂,你也不可能通过按键和运行公式,就得出“给弗雷德打电话”的结果。即便果真会有这样的结果,你也要再费许多心思去考虑电子表格或掌上电脑之外的更多因素,只有这样你才会相信自己对行动决策做出的判断。 通过电子邮件,我收到了咨询整理项目思维的最佳方法和工具的无数问题。人们想知道如何在项目要素之间建立联系,同时让项目与其他所有项目及其构成要素之间建立起联系。在99%的情况下,我的回答都是如此:“每周一次,彻底审视一下手头的所有项目,越详细越好。这样你的系统就会发挥作用,否则任何系统都不会发挥作用。”通过每周对项目及相关行动进行一次有意识的综合分析,你的项目就能安排得井然有序,效率惊人,因为这个过程中需要你真正捕捉、催生和实施创造性思维,而不是单纯的“各项工作组织有序”。 因为热衷于某种经历(消遣、娱乐、高效的巅峰状态),或者希望自己真正的愿望成为现实(画一幅画、写一首诗、创办一家新公司,或成功推出一种产品),我们可能会具有强烈的动机,希望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而把各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但是,请不要因为对形式(组织)的迷恋,就分散了对功能(结果)的关注。 顺便想想…… ● 你的系统中存在“过分行为”吗?在你准备的工具和建立的程序中,有哪些是你没有使用过的?哪些是可以清理掉的? ● 你感觉自己有必要去做更多的“项目管理工作”吗?你对自己承担的全部项目开展的细节和现状检查工作足够全面、始终如一吗?如果没有做到,那么怎样才能建立一种更有规律的审查流程呢? 进展越好,状态越好 开始顺畅地工作之后,在投入较少的精力就能创造更多价值的时候,你的责任心以及处理更大问题和把握更大机遇的能力都会自然而然地提升。请坚持下去。提升效能并非易事,但却能够让你受益最多。 跳跃! 小孩子需要练习,难道大孩子就不需要了? ——史蒂夫•沙尔 (Steve Shull) 我们做出的关于何时采取何种行动的所有决策都是直觉式冒险。开会前我还有20分钟时间,是给鲍勃打个电话呢,还是写作本书第8章的内容,抑或咨询一下苏珊对新软件的看法? 无论是把事情按照轻重缓急安排顺序的简单化处理,还是每天的工作清单,都永远无法真正帮我们任何一个人回答这个问题。无论工作安排多么井然有序,系统和流程多么完美无缺,战略和战术规划多么合乎进展节奏,最终我们还是要靠直觉去判断今天上午10点43分或下午3点22分应该做什么。 就我开展的培训工作而言,绝大部分都是围绕着为清理心理障碍创建思考流程和完善的系统展开,同时还要在适当层面做出正确的决策。这些始终都无法回答“目前我最应该做的是什么?”这个问题。 你必须离开舒适之城,进入直觉的荒野。在那里你的发现将非常奇妙,你将找到自我。 ——艾伦•阿尔达 (Alan Alda) 在资源配置时可能需要凭借直觉做出判断,由此带来的无休止的责任,人们往往避之唯恐不及。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优先事项安排或每日工作清单这样的架构才看起来像是一种非常吸引人的“把握问题”途径。但现实情况却有办法让我们更加警觉。随着阅历的丰富,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复杂性、可变因素以及需要微妙处理的事情都会大幅增加。在大部分情况下,简单的回答都过于简单化。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确定下一步的行动呢?做最坏的打算,设想最好的情况,放弃中庸之道。“做最坏的打算”就是处理好所有未完结的零星问题,不要让自己受制于含混不清和未能重新确定的承诺造成的自怨自艾。“设想最好的情况”就是要关注最积极的结果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放弃中庸之道”就是要敢于改变。 “心如止水”的方法当前并不能取代对头脑聪明、意识清醒的需要,不过它能让你从坚实的信任平台上进行直觉的跳跃,而不是从滑溜溜的希望基础上跳跃。 顺便想想…… ● 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做出重大决策时,你现在感觉更容易还是更困难?有没有可以吸取的教训? ● 你认为现在应该凭直觉去冒什么风险?如果真的去冒险,那么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情况会怎样?最好的结果呢? ● 在生活中,你对自己做过的事还是未做的事遗憾更多? 相信自己的行动选择,需要多层面的自我管理 如果想让投入生活和工作细节的精力发挥最大的价值,那么建立明确的长期目标可能还不够。单纯的细节安排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工作真正富有成效。如果时机合适,请专门拿出5分钟时间去采取一个简短的行动,以防止将来出现烦恼局面。这就像清晨避开乱糟糟的工作篮去思考战略目标如何进展一样,是一种非常恰当的行事方式。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过度控制等于失去控制: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5795.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09-12
2 人的力量是无穷的09-12
3 综合平衡计分卡09-12
4 在实践中运用联通力09-12
5 经典句子,笑对人生的经典妙语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