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荣格使用“影子”来描述我们从自我意识上剥离出去的、违背自我形象的一部分。弗洛伊德称,人们用压抑的方式把不想要的情绪流放到自我意识之外。在佛教里,人们用内观冥想克服施展骗术的本能,学习如何看清事物的真实面貌。我们忽视或否认的一切,终将在我们的行为中体现出来。如果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认为表达愤怒是不可取的,会损害个人形象,它就会以伪装后的其他形式出现,比如批判或挑剔,固执或心怀怨恨。如果我们有盲点,我们会不自觉地暗算他人。
出于对内心深处软弱无力的恐惧,恃强的人会蛮横粗暴地对待他人。因为不愿承认内心的不足,成功的领导者永远都在吹嘘自己的成就,炫耀自己认识多少大人物。由于不愿面对内心的嫉妒,礼貌得体的女主人会用其他的微妙方式诋毁身边的人。“邪恶的本质缺陷并非是罪恶本身,而是自我否认。”《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斯科特•派克写道,“邪恶攻击他人,而不承认自己的失败……因为必须否认自己是坏人,所以只能把别人当作坏人。”
以上情况反过来也许同样成立。若困在狭隘的自我视角中,我们也不会注意到或有意培养自己的能力。我们或许可以尽力压制自己令人反感的一面,但同时也很难认可自己的优秀品质。面对现实也包括认可并欣赏自己的长处。
几千年以来,智者们逐渐认识到,精神的终极挑战是“觉醒”。古代希腊人在帕纳萨斯山一侧刻下两句警世名言,其中一句“认识你自己”最广为流传,另一句可以简单翻译为“认识你全部的自己”,指出我们必须透过表面看到本质。很多现代思想家也提出了同样的见解。“我们只有满怀震惊地看到真实的自己,”精神学家爱德华•惠特蒙写道,“而不是看到我们希望或想象中的自己,才算迈向个人生活现实的第一步。” 未察觉的事实 最初找到我们的时候,罗杰自认为诚实直率,显然具有美化现实的倾向。我们发现这个现象非常普遍。面对长期的需求,人们很容易进入一种长期的暗暗焦虑和轻度不满的状态,并将其当作常态,几乎忘却了其他感觉。或者,我们进入否认或麻木阶段,说服自己一切都很好,即使我们已经被自己的应急选择拖入长期的自毁状态。 在我们的努力——还有罗杰同事的帮助下,罗杰发现,自己会使用许多手段否认生活中的不如意或逃避为此承担责任。责怪他人并将自己看作受害者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他把工作中遇到的麻烦统统归咎于老板对他不够关心和不景气的经济环境,用时间不受掌控来解释自己为何不锻炼、饮食不规律、不陪伴孩子。 罗杰也很擅长将自己的不健康行为合理化,并使用一定程度的自我欺骗。我们将其称为“活得好好的”病症。罗杰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以每周几支烟(事实证明是每周十几支的程度),或者一天结束之后喝两杯(有客户的话就是三四杯),或者长几磅肉(如果20磅也算作“几磅”的话)。当罗杰因为某些行为产生负罪感,或被处境压得喘不过气来,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看到黯淡无光、自我贬低的形象,一心只想要缓解不适,于是新一轮的自我欺骗又开始了。最重要的是,他总是选择否认。 罗杰绝不是我们见过的最极端的案例。我们认识一位在医院工作的呼吸系统治疗师——治疗肺气肿和类似病症——最近被诊断出肺癌。原来她已经有20年烟龄了。即使看上去难以置信, 10年来她还是成功地对每天都会看到的恐怖景象视而不见,主观切断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恶果与自我行为的联系。 几年前托尼参加了一次关于情感智力的会议,与会者有一位学术心理学家,他一直是该领域的先驱。托尼在小组讨论时提问:“请举例说明在过去几年里您是如何增加情感智力的?” “这很难做到。”心理学家有点难为情。“在学术领域还没有足够的论据支持情感智力具有可延展性。” 收集事实 若要面对现实,你需要将自己当作研究对象,对人生进行详细审查并为此承担行为后果。为了尽快获取直观感受,请拿出一张纸、一支笔,用至少30分钟回答以下问题: 从1到10,你如何为自己在工作中的投入程度打分?是什么阻碍了你的表现? 你的日常行为有多少符合你的价值观,并为你的使命服务?脱节的地方在哪里? 你的工作表现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你的价值观、符合自我构想?在家的表现呢?社区中的表现呢?哪里做得不足? 身体方面的日常习惯——饮食、锻炼、睡眠、平衡压力——如何有助于你的核心价值观? 你的情感回应在所有情况下如何符合你的价值观?在工作中与在家里是否程度不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你对任务清晰的轻重缓急区分和持续的专注力表现如何?优先级的事情多大程度上符合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 我们进入下一步的探究,问题也更具有开放性。如果精力是你最宝贵的资源,那我们来看看你的精力管理情况是否配得上你最看重的事。 睡眠、饮食、锻炼习惯如何影响你可调动的精力? 你有多少负面精力消耗在了自我防御上——沮丧、愤怒、恐惧、怨恨和嫉妒?反之,你有多少正面精力投入在成长和产出上? 你有多少精力投入在自己身上,有多少精力投入他人?对当前的平衡你感觉如何?对这样的平衡你最亲近的人有何感想? 你消耗了多少精力为超出你掌控的事担心、沮丧,并试图影响它们? 最后,你是否明智且高效地投资了你的精力? 为了更加具体地研究精力管理对表现的影响,下表列举了一些我们客户中最常见的表现障碍。我们称它们为全情投入的障碍,因为其阻碍了精力的最优分配。无论是急躁、缺乏共情或是糟糕的时间管理,都会成为问题,因为会对你和他人的生活带来负面精力的后果。当你浏览该表时,请一并思考每项障碍是否同样影响过你工作和生活中的精力储备和质量。 收集这些信息的过程可能比较痛苦,但也极具启发和回报。可供分析的数据越多,我们越能准确指出你的五大表现障碍。当需要改变具体的精力管理方式以提升表现时,这些表现障碍可以为你指引方向,帮你选择建立新的、积极的生活习惯。 观点与现实 自我欺骗的另一种形式,便是认定自己的观点就是事实。实际上观点不过是一种解读,是我们自主选择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人们就会围绕片面的“事实”进行二度创作,最终将自己的版本当作事实。然而,看似真实的东西未必真实。虽然这种情况下的现实有可能是不可更改的,然而我们赋予它的意义却全由我们自己决定。 一场历经数周筹划的会议结束后,托比——一家电脑公司的销售员——感到非常振奋,因为一笔金额可观的交易似乎已经势在必行。第二天,他给这位潜在客户发了一封跟进邮件,建议他们开始准备第二次面谈。几天后,他仍旧没有收到回复。于是托比决定打电话,给这位很有希望的客户留了一封语音信息,这次仍旧没有回复。这时,托比开始发挥自我创作,就像他每次感到灰心丧气时都会做的那样。“显然这个人完全没有兴趣,”他总结道,“我只是被自己蒙蔽了,以为第一次面谈多么成功。我肯定是做错了什么。最近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很多次,显然我的销售手法有问题。”托比又羞又愤,决定不再跟进这个客户。 两周后,与朋友盖尔共进晚餐时,他又提起了这件事。盖尔对这些事实却有着不同的解读。“在过去半年里你不是做成好几笔大单子吗?”她问道,“你自己也说这些都是大宗商品,本来就不会匆忙交易。如果上次会议结束时那个人看起来很热情,那他一定感兴趣,也许只是最近太忙了,这件事先往后放了放。不如你过一周再给他写封邮件,就当作跟进上次会议的结果。” 虽然很不情愿,也心存怀疑,托比还是听从了盖尔的建议。这一次,发出邮件10分钟后他就收到了这位潜在客户的回复,邮件中这样写道:“我很抱歉,那次见面时忘了告诉你,我要外出度假两周。我仍然很有兴趣,不如我们再约时间聊聊接下来的流程。” 打败托比的是他自己想象的故事,而并非事实本身。幸好他的朋友从更积极的角度切入此事,并成功扭转了托比的态度和精力性质。正如心理学家马丁•赛格利曼所说:“当我们的自我解读采用个人的、消极的和渲染的角度(都是我的错……结果总是这样……会影响我做一切事情),我们会放弃并失去动力。若能采取相反的角度,我们会受到鼓舞,获得精力。”在没有细节佐证的情况下,托比或盖尔的想法都不足以称为事实,但是显然,乐观的解读更容易给人行动的力量。 过于纠结自己的一面之词——无论乐观还是悲观,不仅是一种假象,更是一种危险。如果我们能跳出情境,增强观察能力,就会看到更完整更全面的情况。通过拓宽视野,我们可以变成生活戏剧的观众,而不仅仅是讲述喜怒哀乐的演员。内观冥想有时被称为就是“见证”——观察自己的想法、情绪和感觉,而不是深陷其中。正如精神学家罗伯特•阿萨乔里所说,自我意识可以从“我就要陷入焦虑中了”向更为冷静的“焦虑正在试图控制我”的角度转变。从前一种角度看,我们是受害者;从后一种角度看,我们依然拥有决策和行动的能力。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影子中的自我: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5145.html
推荐文章
09-20
1 体悟汉字悲喜,每天积累一条可以激励自己的名言09-12
2 博望坡显才:新领导要烧好“第一把火”09-20
3 【博弈的人生要低调1409-12
4 领导方式09-12
5 吃什么可以为体能提供必需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