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尤其在传统企业,我在当鲇鱼的时候曾经就这个话题和公司很多领导进行过激烈的争论。争论到最后我发现,其实争论这个问题本身就很可笑,因为把互联网当工具的人骨子里就根本不了解互联网。
为什么这样说呢?还是以我熟悉的家电行业为例吧,许多传统家电企业会认为:小米、乐视不就是有个网上商城吗?要“拥抱”互联网,我们自己也建一个,或者我们联合天猫、京东不就行了?在他们眼里,京东、天猫和国美、苏宁没有区别,只是在互联网时代又多了一个电商渠道而已。你看某家电企业在谈到互联网的时候一直强调:我们其实就是互联网企业,我们也有自己的天猫店,我们的空调在网上的销售量一直排行业第一。其他各大传统家电企业的认知都差不多,似乎认为有了一个天猫店,有了产品在京东上销售,自己就是互联网企业。这真是太肤浅了,绝对是自欺欺人。
那什么才是互联网思维,我们从现实工作中来分析这个问题。我曾经在很多场合展示过下图:
传统企业的产品生产方式,即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产品,品类繁多,功能也不停地追加,恨不得适应所有人群;发展各种渠道,无论是线上线下,还是代理自建,能卖就行;后续不停地压供应链、降成本,然后发起价格战……如此种种,所有的行为都是以企业自身为中心在推进,企业掌握着市场的绝对话语权。在这个工业体系下,企业核心的竞争力就是“三个大”: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大规模推广。
而互联网时代将这些环节一一击破,生产已经过剩,资源极其丰富,渠道已经无法被垄断,最重要的是媒介垄断被打破,信息不对称被打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话语权得到根本扭转,消费者成为市场的真正推动者。所以互联网思维简单说就是一种用户至上的思维。yipindushu.com
传统企业会说,我们一直都重视用户,用户就是我们的上帝。说实话,这些话基本上属于自我标榜,或者说属于一种管理手段。古代皇帝和大臣,不也天天说爱民如子吗?可是在他们心里,“爱民”是一种居高临下地对老百姓的施舍,是一种恩泽,他们主宰着老百姓的命运。这是用户至上吗?不是。传统企业的从业者们,自己应该好好想想,从心里把用户摆在什么位置上,真的了解用户吗?当用户在卖场买了产品,发票一开,传统企业的从业者们是多么希望用户离自己越远越好,最好永远别再回来找自己,因为只要一找,就意味着产品的售后服务,意味着麻烦。
但是,今天,决定产品命运的已经是用户,而不是公司领导了。消费者有太多选择,除了产品的基本功能外,他们还在乎这个产品是不是他们喜欢的,他们是否能从中得到尊重。他们觉得你好就成为你的粉丝,在网络上自觉为你免费宣传,他们觉得你不好就直接开骂,给个差评,并且在朋友圈、微信群广而告之。此时的关键已经不是企业给用户多少恩惠,而是用户给不给企业点赞,市场主导权被彻底颠覆。对于产品,消费者会一边吐槽,一边期待他的吐槽能使产品得到改善,所以才有小米一周一次软件迭代,微信几乎每周给你一个新版本。互联网企业在用户面前极其卑微,它们做得不好就直接向用户认怂、认错,邀请用户帮它一起改错。所以很多真正成功的产品打造过程,已经变成一场大众的狂欢。你看微信一开始在朋友圈中推商业广告,第二天整个朋友圈对此都在恶搞;小米推一个新版本,米粉们能在晚上12点等着第一个刷机,然后在朋友圈炫耀。这个时候,产品已经不仅仅是属于企业的,它更是属于大众的。
大家或许会质疑:互联网公司的产品不也大多数是企业老大定的吗?大家经常看到报道说腾讯的重要产品是由马化腾拍板的,小米的产品都需要雷军点头,而且雷军自己也宣称自己就是一个企业内最大的产品经理。这和传统企业领导定产品是不是一回事呢?
表面上看这个决策流程是一样的,实际上却不一样。核心点在于老大本身的立场。传统企业领导们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公司各种管理上,财务指标、人力资源和行政措施几乎占据了领导们的绝大部分时间,偶尔抽点时间出来关心产品,那都是点零碎时间,他们已经离市场太远。我认识的一个公司老总,一开始是从车间工人干起的,后来去分公司做销售,当上分公司总经理,然后公司副总,最后爬到公司总经理的位置。他在基层待了20年,应该说对市场、对产品足够熟悉。可是我和他聊产品时才发现,他已经完全不了解世界变化成什么样了,每次去下面搞调研他都觉得用户的一些喜好很不可思议。他也经常给产品提一些意见,可是这些意见针对的都是他这一辈人,80后、90后在意什么他完全不了解。这样的企业家如何能决策出好的产品?
反观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决策者们,他们聘请不同领域专业的优秀人才,这样他们自己就有足够的精力与用户打交道,了解用户需求,对产品细细打磨。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产品打磨上,他们不是听汇报,而是自己和一线工程师一起工作,讨论各种细节,拿出解决方案,听取用户的各种意见。在他们心目中,产品是和用户交流的一个媒介,他们思考得更多的是如何满足用户需求,突破用户预期。很多时候,他们自己开微博,看评论,自己和用户交流沟通,一有问题就马上去解决。我记得有一次在机场候机厅遇到周鸿祎,见面本想和他聊聊,结果他一直在和自己的产品经理打电话,告诉产品经理目前用户有些什么反馈,产品需要做哪些改进,那种急迫的样子,感觉恨不得立马把机票退了,自己上阵去解决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大量的精力投入,这样频繁地与用户交流,所以这些企业领导在做产品决策的时候,才能和用户那么贴近。
说了这么多,回头来看,其实核心还是用户,传统企业需要认真思考,因为如果真要转型,就要围绕用户,将自己内部所有的机制扁平化,让各部门都能直接面对用户,让所有的人都能直接感受到前线的炮火。这样的驱动力远比董事长或者鲇鱼每天高喊口号大得多。网上流行一句话,说现在企业转型有一个现象,就是:高层踩油门,中层挂空挡,下层踩刹车。这样的机制如何能实现转型?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它是一场企业整个机制、思维、管理的大变革,如果不能真正从思维上认清互联网,那么传统企业转型口号再响,也不过是唱戏不拉胡琴——干嚎。
退居幕后,放手让年轻人去干吧
说实话,这个话题会让很多企业家骂我不懂事。我前面说过,很多时候公司转型最大的“大老虎”(阻碍)其实是大老板本人。我这里说的是很多时候,不是指全部。
首先我不是要否认大老板们的英明,他们对企业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他们曾经辉煌,并且现在还是企业的中流砥柱、精神领袖。不过社会变化毕竟太快,新的东西涌现得太多。举个简单例子吧,2014年我去参加爱奇艺组织的一次颁奖晚会,我坐在那里觉得特别尴尬,上来表演的那些“小鲜肉”我一个都不认识,跳的舞我也看不懂,可是台下观众的尖叫声、呼喊声,快要把顶棚都掀翻了。当TFBOYS、鹿晗出现时,整个现场更像炸了锅。我好奇地问旁边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这个鹿晗演了什么电影或电视剧?他好在哪?结果人家像看怪物一样看我:鹿晗你都不知道?人家单条微博评论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我赶紧去网上一查,乖乖,不得了,这个人随便“哎”了一声,就有几十万转发,几万条评论。他获吉尼斯世界纪录是单条微博有一千三百多万条评论。要知道很多企业做宣传,花钱让大V转发也不过几千条评论。可我连这个人是谁都不知道,怎么能叫合格的互联网人。更让我惊叹的还在后面,尖叫的大部分人应该都是大学生或大学刚毕业的90后,只见他们端着我都买不起的长枪长炮(单反相机加各种镜头),对着偶像一阵狂拍。然后,他们拿出iPhone6 Plus,对着相机的摄像屏幕拍。再然后,这些影星们就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的微博、朋友圈里。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回去再发,人家对我一顿白眼:这是现场啊,大叔!说实话我真的有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我开始怀疑我这个自我感觉还不错的产品经理真的合格吗?这个时候我也真正理解了那些拿肾换手机的人的追求了,虽然行为有些极端,可是这不是用户最真实的需求吗?在某些场景对某种产品的狂热,不正是产品的痛点吗?我这样的70后是不是out(落伍)了。我估计正在看这本书的80后、90后一定频频点头,甚至眼前晃过我们这些大叔们一个个离去的落寞的背影。
好吧,我们这些大叔们,在年轻人眼里已经严重落伍了,可是在传统企业里,我们可是青壮年,要挑大梁都还觉得有些嫩。我在传统企业里的,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懂什么,你还那么年轻”。给大家讲一个笑话,在一次闲聊的时候,说起现在的年轻人不好管理,我深有感触地说了一句:哎,看来我们真的老了。我一说完,屋子里突然一下安静了。我这才意识到说的话不合时宜,在场其他人都比我差不多大一轮,有些甚至大两轮。我岂不是在说他们更老了。要知道,在企业里说别人老了可是非常忌讳的事情。不过,我说的是事实啊。在传统企业里,我这个年龄似乎还有些年轻,可是在互联网企业里,我们已经是老人了。现在唱主角的全是80后、90后。而目前还活跃在一线的传统企业家们,大多是40后、50后,看看这个年龄差距,快要相差半个世纪了。在这个中国高速发展的时期,半个世纪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远的不说,就现在互联网的交流工具,如微信、微博、论坛,对年轻人来说是驾轻就熟的工具,但有几个传统企业家能用好?这些最基本的工具都用不好,又怎么可能真正理解互联网,理解这群年轻人呢?记得小时候经常听到大人们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可现在不是一个倚老卖老的年代,年轻人直接跳过那些所谓的经验、经历,直接奔向他们向往的自由且任性的生活了。
所以最好的做法是把年轻人扶起来,自己退居背后。放手是最好的管理。企业家可以用他们的经验、教训来扶植年轻人,但是千万别用过去的那一套来限制他们。在传统企业,领导们还把我们当小孩,可是和我年纪一样的,比如马化腾、陈天桥、雷军、周鸿祎、李彦宏、傅盛等,都已经是互联网的霸主了,掌管着几百亿、上千亿美元的公司,为什么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管一个几个亿的小公司,传统企业老板们还那么不放心呢?老企业家有老企业家的管理方法,与新人的新办法相比,其实未必哪个就更好。老企业家要做的就是放手让年轻人去闯,去干。即使摔了跟头,他们也有机会爬起来再干。哪个企业不是经历了各种挫折之后才成功的呢?
所以说,传统企业要转型,企业家的胸怀是第一要素,企业家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敢于起用年轻人,敢于撒手不管,就是企业转型的重大福音。而那些与企业家一起打江山的老臣,先不说能力,至少从精气神儿来说,就已经赶不上年轻人了,拿什么与年轻人拼!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的节奏已经是“三年河东,三年河西”了。你看互联网的英雄们,能风光三年的其实不多。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互联网是思维而不仅仅是工具: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15235.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低头拉车”与“抬头看路”09-12
2 经典句子,传递生活的温暖与力量09-12
3 经典句子精选,照亮前行之路09-12
4 经典句子,幽默中体味生活的乐趣09-12
5 注重学校文化系统的深化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