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去拜访诸葛亮,两个弟弟都不太高兴,他们觉得好像刘备心里只有诸葛亮重要,他们不重要。刘备事先考虑到他们会有这种反应,但还是三次去拜访并请出诸葛亮,这已经被世世代代传为美谈。因为每个时期都有很多诸葛亮,可惜能够做到三顾茅庐的人实在不多。
请看今日的征才广告,口气都不是很好,好像提供工作机会已经很了不起,求职的人非低声下气不可。诸葛亮如果遇到这种主公,恐怕不可能加以理会。当时诸葛亮既是贤才,又有志向。有人建议他投曹操,必定获得重用。他认为曹操虽然求才若渴,但由于志不同道不合,不能考虑。有人建议,江东孙权是好主公,诸葛亮说,他能贤亮却不能尽亮。既然无法发挥,何必浪费时间?他坚持慎选明主,否则宁可自己做做研究。即使听说刘备以仁德为怀,也是先让徐庶去试一试,果然如此,他自己还要亲自试试看。
他算到刘备将于近日来访,故意外出。由童子口中,说出归期不定,行踪也不明,考验刘备的耐性。再请崔州平泼冷水,说自古以来,治乱无常,就算把诸葛亮请出山,也是徒费心力,试探刘备的信心是否坚定。然后放出讯息,使刘备知道自己回到卧龙岗。那时候天寒地冻,三兄弟一定有不同的意见,让他们内部先沟通沟通,看他们对礼聘诸葛亮这件事,能不能达成共识,以免将来诸葛亮成为“空降兵”,关羽、张飞心里不高兴。这样可以促成刘备在内部调和上做好准备工作。同时,也故意让三人再度扑空,看看三人如何反应,刘备怎样安抚关、张二人,会不会自己也发牢骚。并安排石广元、孟公威从旁观察,最后请岳丈黄承彦面试。大家都表示同意,第三次才在家等候三人的来访。
对刘备来说,能够三次顺利成行,实在不容易,因为关羽和张飞对此都有不同看法。能够三次兄弟同行,证明刘备领导有方,展现了大哥风范。两位弟弟虽然有意见,却也能够顾全大局,配合兄长的意愿。这显然是具有高度团队精神的集体,值得诸葛亮投入,把自己的心力贡献出来。
但是,为了将来好做事起见,还是不能亲自到门口迎接,以免一下子主从定位,失去先生的地位,今后很难做事。
所以,他故意高卧不起,看刘备有什么反应,会不会叫童子吵醒他,还是故意大声说话来吵醒他,还有关、张二人是不是忍得住,将来会不会接受他的意见。一切都通过考验,这才翻身醒来,问童子有没有俗客来访。如果开口就问有没有贵客光临,岂不是露出马脚,让刘备识破他的心思?于是整容更衣,使刘备获得很好的第一印象。并且十分谦虚,说自己年幼才疏,比不上水镜、元直。刘备更加坚定信心,好不容易见面,今天非得打动诸葛亮的心,把他请出山不可。若是诸葛亮一开口就自我膨胀,说水镜、元直不错,只是不如自己高明;又说刘备命苦,到现在还找不到立足之地,现在总算找对了人,以后可以安心。说不定刘备会恼羞成怒,反而把诸葛亮挖苦一番,拂袖而去。因为这么大的口气,这么高的姿态,以后大概很难领导,不如算了。反正大家都说时机不对,徒劳无功,不如另做打算!
诸葛亮一句“愿闻将军之志”,把刘备的心安定下来。愿意聆听主公的理想,大多是好幕僚。这么高明的军师,当然不能错过。于是三顾茅庐,慎始善终,圆满地收场。
领导力箴言
所谓班底,指的是组织内人际关系良好、工作绩效优良,而且和领导十分配合并且获得信任的员工,是一种从工作中逐渐建立的领导集团,也就是领导伙伴。
领导一步一步让开,员工一步一步自动,这时候需要某些人率先领头做榜样,班底便是合适的人选。有事协调,先通过班底做非正式的沟通,明朗之后,再由领导正式出面,是一种自留余地的方式。人事调动或升迁,先有班底放出风去,测试反应如何,领导就不至于承担太大的风险。员工有事不便当面和领导商谈,班底也是很好的前期洽谈人。诸如此类,经由班底与之沟通,相当有效。
对班底要加以礼待,不能过分溺爱,以免只手遮天,反而引起沟通上的不畅通。领导心里清楚,只是通过班底去运作,不可反客为主,否则会引起大家的不安。领导和班底的互动,是同人注视的交点,相处融洽,大家比较团结,不然的话团队必然涣散,这一点刘备做得很好。
凡事先经过彼此的交流非常重要。现在是个“快餐时代”,什么事情都要快,这非常不好。及时的沟通和交流还是必要的,准备工作做得好,进行起来也会更加顺利。
做到让人家来请的,是真正的人才。什么时候能够把求人变成不求人,层次就完全不一样了。刘备当时最起码也是豫州牧,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有一些名望,仍然愿意三顾茅庐去请一个年轻人,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曹操厚利诱关羽:领导要诚心待人
曹操的心思,不说我们也知道,就是以厚利引诱关羽。一般人见利忘义,我们早已见怪不怪。利的范围很广,包括食、色、礼品、华屋、官位和礼遇等。一不小心,会立即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
使关羽和两位嫂嫂共处一室,是曹操的第一毒招。人言可畏,关羽一张嘴巴,难敌众人的胡言乱语。他索性秉烛立于户外,通宵达旦,让大家编造不了任何谣言。
接着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想让关羽肥了肚皮而错了脑袋。关羽吃是吃了,谢也谢了,嘴巴却丝毫不软,念头也完全没有改变。食物攻势,也不能奏效。
曹操送美女,关羽尽送入内门,令她们服侍两位嫂嫂。自己每天三次,在内门外躬身施礼,问两位嫂嫂安好。必待两位嫂嫂问事完毕,才退回,曹操叹服不已。送绫锦及金银器皿,关羽都送给两位嫂嫂。有一天,曹操看见关羽所穿绿锦战袍已旧,马上送来新的锦袍。关羽接了下来,穿在旧袍里面。曹操问他何必如此节俭,关羽回答,不敢有了丞相的新袍,就忘了兄长的旧袍。曹操忍不住感叹:“真义士也!”心中实际上非常不悦。
曹操最狠的一招是把赤兔马送给关羽。这果然打动了关羽的心,关羽再三拜谢,为的是一旦获知刘备下落,可以一日而见!这使得曹操至为后悔。
义高于利,曹操再三以各种厚利来诱惑,关羽始终不为所动,并发出誓言,要立下功劳,回报曹操,然后才会离开。荀彧向曹操献计,不让他有立功的机会,看他如何开脱。曹操为了留下关羽,确实费尽了心机。
领导力箴言
关羽最终没能投靠曹操,是因为曹操没能抓住他的心。一个称职的领导,必须真正打动员工。领导必须通过别人的工作来达成组织的目标,是一种“个人或少数人对多数人或大多数人产生重大影响的感应”。因为被领导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只能智取不能力夺,所以心与心的互动,产生的感应,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员工的心直接影响到领导的效果。能遇还要能合,才能够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有机会在一起,却不能彼此交心、紧密地合作,便是遇而不能合,不如不遇。领导者与员工的遇合,固然有一拍即合,证明彼此频率相近,确属志同道合的;也有亲身体验之后,才发觉有缘无分,好比一盘散沙,很快就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不能交心的。
一般来说,领导者择人而用与员工择主而事的过程,都属于心与心的互动。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知心。了解对方是不是自己所要用的人,或者自己所要追随的明主。换句话说,彼此能够聚合在一起,成为共同努力的伙伴,不但要知人,而且要进一步知心。
交心。领导者确信“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道理,重视人才。员工明白可事之主难遇,珍惜良机。两者互相尊重,遇而能合,才能够慎重地交心。
连心。遇合如果出于一时的冲动,势必很快就会分离,两颗心灵不能够连接在一起。若是出自真诚,很快就能培养出高度的默契,而且越密切,就越能连心。
绑心。心与心连起来,经得起各种严格苛刻的考验,持久不变,称为绑心,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之后,心就紧密地绑在一起,同甘共苦,可见绑心的可贵。
由知心到绑心,是一种心与心互通的过程。领导者必须以赤心待人,不祈求获得任何回报,才更容易让员工产生感应,因而用心做事。基于利害关系的有心之感,反而不美满。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刘备三顾茅庐:领导要礼待人才: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11293.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幽默的奇幻游乐场02-08
2 创业是非常难的一定要有好的心态09-12
3 经典句子,是文学的璀璨明珠12-08
4 电子商务文案定位种类有哪些09-12
5 经典句子,笑到脸变形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