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行为的第一特性是“不执着”,特别是有些员工,满脑子“那可不一定”,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诸如:
不容易听信别人的话。
不重视团体规约。
不完全遵照上级命令行事。 不认真执行工作规范。 不相信企划。 不能真正科学化。 不容易完全标准化。 不能够大家一致,总认自己应该特别。 公司高层领导对同一事情,可以表示“关切”,也可以十分“震怒”,完全视情况而定,目的只有一个:先表明和自己没有关系,再看做这件事情的人是谁,可能引起什么样的后果,然后调整后续反应。 而中层干部不知道领导会“关切”还是会“震怒”,于是有责任就往下推,以便“关切”时跟着“关切”,“震怒”时跟着“震怒”,确保自身“安全”最重要。 基层员工经常“押宝”,有时押对有时押错,久而久之,干脆不押,凡事能推即推,能拖即拖,否则也咬文嚼字以察言观色,多方斟酌而模棱两可,我们能责怪他吗? “不执着”带给管理许多好处 但“不执着”在管理上也有许多好处,例如: 头脑灵光——善于应变,对于快速变化的环境具有良好适应能力。 自动调整——在工作中能随时适机调整,以求达成目标。 弹性应用——具有极大弹性,能承受企业内外环境变迁所带来的多种压力。 把握情势——有利的情势来临时,能及时把握,不受原定计划的限制。 不畏艰难——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天大的困难,中国人只要有心,都有办法解决。 讨厌被人管 中和行为的第二特性是“不受管”。我们会听到员工说“谁要你管”,但很少听到他们说“请你赶快来管我”这一类的话。“我做了这么多年,难道还要你管?”“你想管我?先把你自己管好再说!” 中层干部要管下属,下属都是一肚子不高兴,心里盘算着:“好,你想管我,那我就想办法气你。” 人不能管,谈什么管理?不用担心,不能管的,要“理”。你理他,他才会理你。如果理不好,那就应该“安”他,你尽力安他,他自愿卖力,安人比理人高明,理人比管人有效,可惜大家一心一意想要管人,以至于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搞乱了,员工不可能好好工作,更谈不上什么绩效。 “不受管”给管理带来的麻烦 “不受管”会增加管理上的许多麻烦,诸如: 不喜欢承受压力——愈是压员工,员工愈是表面应付,内心不愉快。 不爱看规约——你要一个员工签字,只要大家签他就跟着签,很少会认真去看,更谈不上记在脑子里。 不愿意上级不断盯着自己——要员工这样,要员工那样,他表面上在听,实际上未必以为然。 “不受管”给管理带来的好处 当然,“不受管”也有许多好处,例如: 不必管他——善于管理的干部,懂得安人,看得起下属,让开一步不去管下属,下属就会主动去做。 不必操心——操心根本没有什么用,因为你越急,员工越不急。只要安他,让他身安心乐,他就会自己去操心,变成他急你不急。 不必制衡——员工不喜欢被管,本来就是一种制衡,如果此外再多方设法安排制衡的力量,不过是流于形式而已。 “不受管”的真相 中国人的“不受管”不是绝对的。当他事情做得顺利的时候,最讨厌有人管他;但是一旦遭遇困难,特别是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就会大声喊:“为什么你都不管?” 需要时要你管,不需要时又不要你管,这才是中国人“不受管”的真相。中国人“不”之中含着“要”,“不要、不要”然后“要”,“不露、不露”然后“露”,“不会、不会”然后比任何人都“会”,实在值得当干部的好好体会一番。 “不受管”含有“受管”的成分,关键在于“需要”。想做好干部,你应该在下属需要时才来管他,即平时充分准备,需要时亮出锦囊妙计,而不是和下属一起在困境中愁眉苦脸。预测、前瞻不是平日说着玩的,而是紧急时要露一手的。 天生爱讲理 中和行为的第三特性是“爱讲理”。比如: 一再流传“读书,要明理”。 强调“做人,要懂得道理”。 深信“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因而“理直自然气壮”。 遇到争执,总是“请老先生评评理”。 最受不了的一句话是:“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讲理!” “爱讲理”给管理带来的困难 “爱讲理”会增加管理上的许多困难,诸如: 理不易明,很难沟通——道理常常是相对的,究竟孰是孰非,很难判断。如果什么都要讲道理,沟通就会很难。 各说各话,很难协调——任何场合,特别是公开场合,大都各说各话,只带嘴巴不带耳朵,增加了协调的难度。就算带了耳朵,结论也是各不相同。 固执一理,形成意气——人难免有成见、偏见,但如果还固执,那就十分可怕。中国人“不执着”,但容易固执己见,甚至只是为了面子的意气之争。 立场改变,理随着变——中国人重视立场,往往计划时是儒家,执行时变道家,到了考核时,一副释家菩萨心肠。而在位时是儒家,不在位时变道家,更为明显。 理说得多,执行得少——有些人误认为“沟通就是多言”,因而“说了一大堆道理,以致没有时间真正去执行”。其实,“沟通”与“多言”完全是两回事,要沟通,却不多言,才是有效的沟通。 “爱讲理”给管理带来的好处 爱讲理也会给管理带来许多好处,例如: 让他自己讲——中国人爱讲理,又常常认为自己说的才是道理,别人说的都不尽合理。在管理上只要有办法“让他自己讲”,他就赖不掉。 一切求合理——对中国人而言,管理即是“管得合理”。只要小心警觉理不易明,随时谦虚能容,而且力求合理,中国人自然接受。 理直气就壮——不管他人如何议论,如果自己真的有理,便不必害怕,更不必计较。气壮的意思是自己心安,并不是“壮起胆子和人家斗气”。 有理者得人心——有理的人终究得人心,而得人心者更容易显得有理,所以“由情入理”,才是合情合理。只要不存心讨好,得人心是有理的有效证明。 有理约束人——有理就可以依据道理来约束他人,不过要先让对方觉得不讲理时,才施以约束,所以中国人说“法”的时候,喜欢连带着说“合理合法”。 “合情合理”、“合理合法”,“情”和“法”两者,都要把“理”拉进来,足以证明中国人最讲道理。一切管理行为,不执着到合“理”的程度,不受管也合“理”地接受管理,那才是真正合乎中国人的“管理合理化”! 说话模棱两可 俗话说“言为心声”。但是人心是难以琢磨的,所以有些员工说的话也常常模棱两可。有人主张“逢人只说三分话”,同样主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逢人只说三分话”是对交情不深、关系不够的人而言的,因为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当然应该小心试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对交情深厚、关系密切的人而言的,既然大家亲如一家,也就不需要互相隐瞒。 其实,“逢人只说三分话”时,已经含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意思。况且“三分”既可以是“三分流水七分尘”的“三分”,也可以是“天下只有三分月色”的“三分”,就看到时如何拿捏了。当彼此尚不熟悉时,当然“未可全抛一片心”,等到互相信赖了,完全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同样,“言无不尽”时,也不要忘记“逢人只说三分话”,因为彼此虽然关系密切,但是有的话可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或者引起他的嫉妒,所以必须有适当的保留,说三分留七分,那七分就心照不宣了。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不执着”增加了管理的难度: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11276.html
推荐文章
09-18
1 探索文字之魅,收集所有充满正能量的经典句子09-12
2 桃园三结义:把握人生的重要关卡09-18
3 追寻文字慰藉,送给自己的精辟人生感悟的话语09-12
4 意志力充电:热情、毅力、承诺缺一不可09-12
5 经典句子,编织着梦想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