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划分的目的是使每个人都可以很有效地完成任务。我们一直说,工作的内容要符合员工的个性,但是我们能不能做到呢?答案是非常困难。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到底有没有哪种工作最适合哪种人,到今天还是疑问。事实上,我们不必拘泥于此。如果员工乐意做,他就会觉得这个工作很适合;如果员工不乐意做,你分配给他什么样的工作,他都觉得不适合。所以我们应该向员工灌输这样的理念:做一个人要勇敢地向工作挑战,而不是光坐在那里等待合适的工作,只要你有挑战工作的决心,你就可以胜任任何指派给你的工作。
很多人都反对因人设事,实际上因人设事有很多好处。
太平洋崇光百货公司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其组织体系已经更改了三四次,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每一个人最大的效能。崇光百货公司采用因人设事的组织方式来增加组织的弹性。由于这家公司的经营权是由日本的SOGO集团负责的,它从SOGO调来11位高级主管,并且按照他们过去的经验和能力来划分彼此的工作。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而能力各异,根据他们实际的状况来分配工作,当然每个人都能够胜任。崇光百货公司因为人的能力、人的经验而调整组织的系统,这种做法使得每一个高级主管都能够产生良好的管理效能,这就是最好的因人设事的实例。
不过因人设事绝对不是因为人情而设事,如果因为某人是我的亲戚,他一定要当主管,所以我就设一个部门让他去负责,这是不对的。为了卖人情,把不合适的人招进企业,这不叫因人设事。因人设事是说一个人有本事,我按照他的本事给他一个比较明确的工作责任。一个企业当然不会一开始就把整个体系都安排人,否则就会使很多人感到根本没有升迁的机会。所以企业刚成立的时候要衡量一下,条件有限,要请的人不一定愿意来,愿意来的人将来不一定能担负更重大的责任。只不过目前企业一定要运营下去,虽然这个人不是理想的人选,但是我们只好将就。可是将就不代表以后永远不调整,所以我们就现有的人作最适当的调配,将来我们有需要时再引进更好的人,这样也能使现有的人快速成长。随时因人设事就可以随时得到最大的效能。 因此我们现在来看看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第一,能够约束自己的人。 第二,不会因为小小的挫折就丧失了信心的人,换句话说,是一个意志很坚定的人。 第三,能够经常提出创新意见的人。我们要不断地进步,每个人要发挥创造性,所以常常有些新点子,常常有些新意见,这种人是组织最需要的人。 第四,面面俱到,小心谨慎。这种人也是大家所欢迎的,因为一件事情会牵扯到很多人,会牵扯到各种不同的部门,如果能够面面俱到,就能够顺利推行我们所要做的事情。 第五,要有服务和贡献理念。一个人如果没有服务的观念,就很难发挥能力。什么叫做服务?就是你能够让别人占点小便宜,总比你常常存心占别人便宜要好。你能够让别人占便宜就表示你的成就比别人高,宁可让别人占便宜,显得你有本事,也不能处处不让别人占你便宜,显得你很没有办法。有力量不用等于没有力量,所以把力量贡献出来服务他人,对自己好,对企业也好。 第六,不会利用工作来满足野心的人。有很多人假公济私,表面上替企业做事情,实际上完全是满足自己的野心,这种人我们是不需要的。我们需要的是那种拿工作来满足团体目标,而不是满足自己野心的人。 第七,不会错过机会、思想很敏捷的人。因为机会稍纵即逝,如果不马上抓住,就是很大的损失。 第八,有勇气同时有决断力的人。一个人能够向环境挑战,向工作挑战,同时还很果断。 第九,保持自己特性的人。每个人有不同的个性,不应该把自己的个性通通抹杀掉,勉强去学别人。每个人要有自己的独立特性,但是又要顾全大局。 第十,不会因为工作卑微而感到痛苦的人。人格是平等的,我们虽然扮演不同的角色,做不同的工作,但工作本无所谓卑微不卑微。 组织不需要下面的人,因为有这种人在组织里面会形成害群之马。 第一,光说不练的人。嘴巴讲得很好听,但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做。 第二,自尊心太强的人。这样的人不容易跟别人协调,不容易跟别人融洽相处。这样的人虽然有很强大的能力,可是跟别人格格不入,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第三,大小事情都想插一手的人。参与是很好,只不过我们既然把工作分门别类,每个人就应该想想自己该不该参与,是不是让别人去参与可能会更好一点。换句话说,什么事情你都想参与,最后只能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第四,对事情分不清楚轻重缓急的人。不重要的事情他偏偏做,重要的事情却不做,急的慢慢做,不急的提前做,所有主管都对这样的人很头痛。 第五,神经过敏,喜欢夸大,喜欢妄想的人。 第六,目光短浅的人。只看到眼前,不会想得长远一点,不会顾全大局,这种人只会增加困扰。 第七,做事情粗心大意的人。什么事情到他手里,都会搞得乱七八糟,这种人是越帮越忙。 第八,工作的时候不能跟同事配合的人。他只会做自己的事情,没有想到别人需要他配合,大家步调要一致,他不是太前就是太后。 第九,不以工作认真为荣的人。认为工作马马虎虎就可以了,做得好怎么样,做得不好又怎么样? 第十,缺乏责任感的人。没有责任感的人是组织不需要的。 分清组织需要的人和不需要的人,尽量减少不需要的人,并合理安排组织需要的人才,这样的组织力才会强。 组织应随环境的变迁而调整 我们一直认为中国人不太重视组织,这个观念要修正一下,中国人很重视管理组织,但是始终没有把管理组织的技能当做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而是希望创办的人能够控制整个组织。因此整个组织完全是按照个人的意思来构建的,而不是按照整个体系的需要。几乎每一个中国人,心里有一套组织体系,而眼睛里是另一套组织体系。换句话说,企业怎么设置,把我安排在哪个层级不重要,我在老板心目当中的位置有多高,我有多大的权力,才是重要的。 西方人一直在研究中国人的组织,认为我们的组织是集权的,老板把所有的权一把抓。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老板要能够放心的话,他也可以把权力分给若干的人,可见集权与分权在中国的组织里面是共存的。如果一个人努力奋斗,经得起考验,老板自然会把权力分给他。如果真的叫一个人负完全责任或者让他自己做主,他愿不愿意?很多人不愿意。有的老板说,他对干部提出一个构想,干部说用另外的方式可能会更好。老板就说“好,照你的方法去做好了”,结果那个干部马上说“算了,算了,还是照你的方法做比较好”。 可见,说中国的老板喜欢一把抓,或者说中国的干部喜欢自作主张,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探讨这些问题的时候,比较实际的做法是从两方面来互相补足,来发现真实的一面。 有人根据“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推论中国人很喜欢当老板,但我不这么认为。我问过很多年轻的老板:“你这么年轻就要当老板,是不是你很喜欢当老板?”对方想了一下说:“好像不是。我并不是真的想当老板。因为我始终没有找到好老板,所以不得已自己出来当老板。”这才是中国人的心声。因此领导好不好非常重要,领导者如果没有恢弘的气度,大家就说“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是不想受气。 如今时代发展的步调越来越快,我们的组织也要能够适应快速的变迁。中国人表面上有一套组织体系,心里还有一套组织体系。换句话说,中国人很善于自己修改组织蓝因为我们要适应。 人如果缺少弹性,把组织改来改去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人如果有弹性,我们就很容易利用这种弹性,随时适应环境的变迁来调整组织。因此我们在快速变迁的时代,最好不要采取机械式的组织,而是尽量改变成有机式的组织。机械式的组织跟有机式的组织在很多结构面方面都是不同的,我们现在大致上比较一下。 在部门划分方面,机械式的组织是追求效率的,而有机式的部门划分不完全是追求效率的,做得快没有用,不能解决问题,不能适应环境变化,做得再快也没有用。所以有机式的部门划分已经慢慢变成追求弹性,追求创新。这才是我们今后部门划分所应该考虑的主要原则。 在专业化程度方面,机械式的组织因为生产的是同样的东西,所以专业化程度比较高。有机式组织因为随时要变,工作内容要变,技术也要变,所以专业化程度不高。 在职权的控制方面,机械式组织因为比较呆板,一切都是按部就班的,都有规范可循,所以比较方便集权。一个命令下来,大家一起去做,统一步调。可是有机式组织,因为工作内容不一样,人员组合也随时在变动,比较适合分权。当然我们已经一再说明集权与分权不是两个极端,换句话说,在机械式的组织里可能是集权的成分大于分权,而有机式的组织里可能是分权大于集权。 在冲突的解决方面,机械式的组织通常都是主管来加以解决,可是在有机式的组织中,主管无法做这些事情,所以有赖于彼此好好商量,大家共同互助来解决我们的冲突。 在沟通方面,机械式组织比较重视指示,比较重视命令,而有机式组织在沟通方面采取劝告式,“我给你一些忠告”,“我跟你商量商量”,“有一个协议,大家看看怎么做比较好”。 在责任方面,机械式组织要求成员对组织负责,而在有机式组织里,成员既然是从各部门抽调出来的,就要为当前的工作或计划以及这个群体负责。 在机械式组织里,一个人的声望地位是以职位做基础,比如,经理比主管大,董事长比经理大。但是在有机式组织里,召集人不一定比其他人更具权威性,大家是要彼此合作的,所以以本事做基础,谁有本事,大家自然会服从谁。因此机械式组织的职权划分比较清楚,而有机式组织反而越来越不清楚。 在控制幅度方面,机械式组织里,因为样样要指挥,样样要命令,样样要监督,所以控制的幅度反而小。而有机式组织里,因为每个人都有相当大的弹性,都能够相当自主,控制的幅度反而加大。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因人设事并不违反管理原则: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11207.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活到老,学到老09-12
2 经典句子,幽默的智慧宝库09-12
3 重心下移的扁平化学校组织机构系统09-12
4 孙权死后东吴混乱:避免团队内部派系斗争09-12
5 经典句子,笑到肚子疼的经典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