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R管理:企业战略合作伙伴
人力资源管理的源头要从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规划开始,但是在此之前,应该说说企业战略。在企业里,“战略”一词很花哨,有点过度消费的感觉。企业老大开口闭口都是战略,一是有必要;二是被别人带的,要是不谈,反而显得水平低了;三是战略咨询公司的引导,让很多企业将危机感和战略制定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国外很多著名的外资企业,比如,IBM、微软等,它们的高管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他们开口说的并不是战略,而是怎么适应环境、迅速做出反应。战略并不是事先做好的,而是主动快速应对的。
企业战略是HR管理的前提 企业不能不思考战略,不能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不去预测,竞争迫使你提前做出改变。很多公司正在新产品、新技术研发领域赛跑,我在公司年会上听某教授说:“华为和爱立信在一些技术上研发的差距仅为1天。”可想而知,分秒必争,胜败就在一瞬间。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家已经定了方向、定了策略,资源包括人、财、物,都集中起来了。 如果公司改变了方向又会怎样?如果那是大的创新,如果能给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这将是致命的。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提到:“公司领先地位在对付突破性技术中比对付持久性技术更加关键,刚开始出现的小市场不能满足大公司近期增长和利润的要求。”所以,很多大公司为了控制风险,进行持久性技术创新,不断优化已有产品的性能,但是如果这样下去,我们就看不到下一个苹果了。为了应对可能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带来的冲击,华为已经把技术和开发职能分离,技术职能针对技术创新本身,而开发则针对客户需求。 企业既要做到渐进的又破又立,又要做到革命的不破不立,辩证地推动变革。 任正非对创新的认识是“鲜花插在牛粪上”,花儿败了还是养料,在此基础上创新和摸索。这可能是成功的因素,未来也可能是失败的因素。我认为,“你在哪里得意,也往往预示着你在哪里失意”。 回到主题,如何理解战略、如何规划战略呢?从接触到的观点来看,我比较认同:你想做什么?你不想做什么?你有什么?你没有什么?你怎么办?如果把这些问题都回答清楚了,自然就理清了战略,前者是方向,后者是资源,包括核心竞争能力。 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不在企业,因为技术的载体——人来自企业外部,钱来自于银行或者股东,企业就是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在这里进行创造。”那么,企业需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打造学习型组织,才能让他们保持持续的工作激情。因为任何已有的竞争优势,包括技术、专利和盈利模式等都将过时,唯有人的创造性不会过时。所以,这个平台必须具备一个核心特质,就是保持员工的创造性,如果这个特质没了,企业就会走向没落。 从常规的战略理解上看,企业需要分析外部环境,以寻找机会和威胁;从内部环境分析,寻找优势和劣势,并通过战略分析工具做出决策。其实,现实情况绝对不会是这样的,往往是领导层通过头脑风暴,以及夜不能寐的思考选择有限理性的方案。也有人认为,组织整体战略主要是解决如何选择竞争领域的问题,业务单元的战略是解决如何参与竞争的问题,竞争方式是解决选择低成本还是差异化的问题。企业是否有既定战略,往往从它的经营过程中就能知晓一二。 根据企业成功的性质,陈春花教授把企业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暂时性的胜利者、阶段性的胜利者和战略性的胜利者。暂时性的胜利者是机会主义者,阶段性的胜利者是实用主义者,而战略性的胜利者是持久成功者。并不是企业不想成为持久的成功者,而是企业发展必须经过磨炼,否则,不可能成为最终赢家。在中提到的那家国企,比较符合暂时性的胜利者的定义,多数单子都有机会导向性质,今年有、明年没有。 在企业里,管理者应该抱着一颗诚挚之心去获取员工的激情迸发之心,让他们在企业里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人力资源规划是HR管理的开始 企业战略如果说已经有了一个雏形,定好了方向,接下来就是搭班子、带队伍,需要人来实现组织的理想和目标,进入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 首先,应该谈谈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组织结构。作为职能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应该积极配合企业整体竞争战略的实现。比如,企业要兼并收购,人力资源就要处理之后一系列企业人员对接的问题;如果企业要大力投入新技术、新工艺,就涉及技术人才快速挖掘和培养的问题;如果企业要国际化,就要积极开展对国外目标市场劳动力雇佣、当地法律、薪酬激励等一系列事务的研究工作,避免经验主义倾向。 人力资源规划也是在企业战略布局明晰化下,人力资源队伍和管理机制的细化,具体可以从人员(人员类型、人员数量、人员质量等)、用人理念(适应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能创业时就要强调成败论英雄;成长期可能要强调你不是一只狼,而是一群狼,强调团队作战;成熟期可能要强调宁缺毋滥,德才兼备的用人理念)等方面着手。 总之,理念始终要根据企业的状态进行宣传,不能违背企业文化价值观所倡导的精神,否则,会让人混乱。人力资源规划还包括对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规划,包括选、用、育、留等环节。根据企业战略、发展阶段、管理不足等,确定未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 按照上述理解,人力资源规划应该可以说清楚,但是,我认为,还忽略了盈利模式的问题,如果盈利模式发生了转变,就必须把它纳入进来、重点思考。 海底捞和小肥羊是两家经营范围相近的餐饮企业,它们都在做火锅生意。但是,两家的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完全不一样。海底捞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我认为,它是以一种让人享受的消费体验与没有“底线”的服务去巩固客户的忠诚度,形成口碑,打造品牌。小肥羊则是走传统的以质取胜的路线,内蒙古大草原最好的羊肉、精心调制的底汤,以及让人吃完了感到无比的舒服。所以,前者在人力资源方面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以满足定制化的服务需求,比如,送餐到家、现场服务和提高每位客户被服务的频率;提高员工的工作激情、知识储备、沟通能力和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海底捞的员工很有激情,不得不说它在激励方面有独到之处。在激励理论方面,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能够有效指导企业的薪酬管理工作,他认为,只有晋升、奖金、成就、赏识、工作本身,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才是激励的源泉;工资、福利只是消除不满意而已,不会带来激励效果。所以,在海底捞,晋升、奖金、发展机会等成了广泛采用的手段,当然,还会照顾员工的子女、亲人等,对人的关怀做到了“把人当人看”,使员工得到尊重。任何人都不想被管着工作,应该是被尊重从而主动工作,后者比前者的工作效果好得多。 反观小肥羊,它自然是坚持“羊肉专家”、“火锅专家”的策略,在运营层面,肯定是在羊的养殖、屠宰、运输等环节下大力气,保证羊肉的品质。同时,在火锅底料的研发上加大投入,至于精细化服务肯定不能和海底捞相比,也无需做到那个程度。所以,海底捞重中后端,而小肥羊重前端,人力资源的重点和管理的难点也不一样。 组织结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结果 即使你清楚了企业的盈利模式,明白了未来怎么赚钱,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上还有一个环节存在欠缺,那就是你的人员数量、结构是基于什么得出的。组织结构不变吗?岗位设置不动吗?这不可能,但是人力资源规划往往不会再把组织结构、定岗定编牵扯进来,因为这个模块不好说、说不清,作用因素太多。再者,很多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员供需状况的宏观判断,没有必要细化到这个程度。 在组织结构方面,我始终认为,它是企业战略确定后的资源配置结果,资源指的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功能模块。组织结构受企业战略、组织环境、组织规模、技术、管控方式、企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当然,还有一个因素不在咨询考虑范围内,但是在企业领导层考虑范围内,就是领导意志(包含了人、人情、利害关系等因素)。 组织结构的调整必须考虑组织的纵向与横向安排。组织结构的纵向安排需要考虑三个问题:一是设计多少个层级;二是公司的主业务线是什么;三是职权如何分配。组织结构的横向安排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多少个职能部门完成资源的专业安排;二是公司职能安排是否存在交叉。 组织结构需要清晰地设计出责任线、权力线、沟通线和控制线。其中,责任线和权力线是组织结构的纵向安排,沟通线和控制线是组织结构的横向安排。在企业里,岗位职责的梳理往往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履行完责任,如何实现责权匹配却成了一个大问题。这主要涉及授权和分权的问题,我认为,很多企业都需要分权手册,也是流程的每个环节应该行使什么权力的明确规定,其作用就是将企业职能具体化,涉及的部门、岗位进行责任和权力的合理分割。 有专家提出:“没有责任的权力是不存在的。”然而,现实中是存在的,为什么?上级享受了权力,却不愿意承担责任,把责任下放,把权力上收,事情很难做好。具体到原因,一方面,上级对权力的渴望;另一方面,上级担心下级做不好事情。如果是前者,是人的问题,不好解决;如果是后者,是分工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担心下属做不好很可能是领导的计划、分工和授权不合理,让下属做了不能做的事情。 我们可以先把职责与职权定位到岗位上,梳理好责任、权力及任职资格,然后进行人岗匹配。但是,人哪能这么容易匹配呢?这时,权力的错位、责任的错位就产生了。如果不能做到人岗匹配,责权就难以匹配。因为行使责任的权力如果发挥作用,需要在岗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个人魅力及性格特质等因素的支撑,恰恰这些因素是很难快速培养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企业的发展壮大史是一部权力斗争史,也是授权、分权史,也是倒逼创业者高处不胜寒的历史,最终成为公众公司的历史。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说说HR管理与企业经营: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11162.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商品配置例外法则管理09-12
2 与同级和睦相处老板才放心09-12
3 行为模式09-12
4 经典句子,笑料不断太精彩!09-12
5 经典句子,让你笑到没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