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脏数理研究院(Institute of HeartMath)的创始人是世界上最早在心脏、精神和身体之间建立联系的人之一。他们发现,有些情绪,比如感激和亲善,可以使我们的心跳平稳连贯。心律在这样的情绪刺激下变连贯了,也就是说“怦怦”跳的声音规则、稳定,所以,他们把这种方法叫作“心脏协调理论”。而这种协调反过来又给身体带来益处。
加州心脏数理研究院向我们介绍了一个练习:通过回想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来达到对身体有益的效果。我们从他们的练习中得到启发,下面向各位读者介绍下面这个练习:闭上眼睛,放松身体。把注意力集中到心脏区域上——如有必要,可以把双手放到胸口。想象我们的每一次呼吸幸福入门ABC从心脏穿过和流出。不要强迫,慢慢地深呼吸。现在,请想一个令你觉得感激的人,或一件让你内心充满感恩之情的事。要努力去真实地体会这种感觉。试着从心脏所在区域去感觉。保持这样的感觉越久越好。
现在心脏协调理论已被视作一种治疗大病的医疗方法了。每天花15分钟做这个练习就能增加主要抗体——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这个抗体能防止病原体入侵。我们发现,经过一个月的锻炼以后,血液中焦虑激素——氢化可的松——降低了,而令人放松的DHE激素增加了。这个简单的练习可以对我们的身心健康起到显著疗效。 有个朋友对我说,每当面临困难时,他都会问自己,对他来说最糟糕的事情究竟会是什么。一般来说,最糟糕的事并非如此可怕。这样的想法帮助他克服了人生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障碍。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真理,那么,这个真理一定是:没有任何事物是绝对的。没有什么是永远的,就连生命本身也不过是时间长河里短短一瞬间的事。再大的痛苦最终也会慢慢变淡、消逝。那么幸福呢?有没有那么一种安康,是恒久不息的?有没有那么一种冷静的姿态,可以让我们永远只看到好的一面,永远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任何事情?还有,真的可以期待一直、永远的幸福吗?峰终定律假设夏天的时候你在佛罗里达州的迪士尼乐园度假。当时太阳当头照,酷热难耐;到处都是人,每次玩游戏项目都不得不排长队等待。 【持续的幸福】 不仅如此,饭店还都很贵,吃的东西还都很差劲。然而,就在假期快要结束的时候,你看到了非常漂亮的烟花盛会。那是一种你从未见过的美景!然后当你对你的假期进行评价的时候,这场烟花盛会对你评价假期的影响会大过之前那些令人失望的细节。 有关我们情绪状态变化的发现之一是,事情的先后排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结束时刻是最重要的时候。结局好的事件最有可能给人带来开心的感觉。知道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给人留下好印象。一般来说,人对高峰体验,亦即最强烈的体验,印象最深刻。而如果这个体验正好出现在事物发展的最后阶段,那么其给人留下的印象则更是深刻。该现象叫作峰终定律(peak-end rule)。 有研究对两组做内窥镜结肠检查的病人做了比较,其结果完全出人意料。第一组病人接受的是照常的检查,而另外一组病人的检查过程要比正常的长一些,因为医生让观察仪器在结肠中静止不动地多逗留了60秒。不了解该检查的人——你们都是幸运儿——可能不知道,这个痛苦检查的最痛苦之处就是在仪器移动的时候。然而,觉得这个检查没那么痛苦的却是第二组病人,而且正是仪器不动的那轻松的一分钟给了他们对整个检查的好印象。 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可以影响情绪波动。如果结局好的事相对比较美好,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美好的感觉能维持到什么程度呢?幸福是暂时的|不管喜悦来自于找回了儿时的玩伴,还是得到了够买一部新车的奖金,当时的喜悦都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我们将会习惯于新的生活条件,而我们的安康程度又会跌回“正常”水平。 有科学家说,忧郁可以是长期的,而幸福却只是暂时的。根据这些科学家的观点,幸与不幸的区别是幸福需要不断地激活、唤醒,而不幸却是恒定的。他们完全搞错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似乎能够适应一切。我们对或大或小的悲剧的适应和对幸福的习惯是一样的。工作上不愉快的一天、和情人闹矛盾、买的股票跌了,等等,这些都可以让我们时不时感到不开心。这些不愉快的影响一般来说都是暂时的。一段时间——一天、一周、一个月,或者对有些人有些事来说可能要一年——之后,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又会找回他们惯有的心情。不管多大的喜悦或多么不能忍受的精神痛苦,最终都会变得平淡无奇。 【我们是蹩脚的预言师】 尽管我们如此坚信某事将完全满足我们的欲望,或者某个失败将会使我们的生活从此变得一团糟,但我们错了,我们一点都不了解自己的适应能力。我们总是在推测某事会令我们多开心或多么不快的时候预言错了。 【持续的幸福】 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与社会行为学系教授罗克珊·席尔瓦(Roxanne Silver)发现,因意外而造成脊髓损伤——该损伤会带来终生残疾——的病人并不是只有负面情绪。事实上,他们的消极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减弱。在意外发生几个月之后,病人便会感到一种相对的安康,而且有时候感觉到的安康甚至可能多于痛苦。 在这一点上我们是蹩脚的预言师。我们总喜欢夸大各种事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高估我们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而事实上,事情很少会如同我们估计的那样美妙或悲惨。我们以为很重要的东西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第一次碰到让我们在心里说“就是他(她)了”的那个人时,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会和他(她)牵着手一起走完人生。这幅理想的画面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们第一次找到称心的工作、有了第一栋房子、第一个孩子时,都曾经以为找到了永远的幸福。我们总是陷入这样的错觉:这一次一定“对”了!我们以为对方没有任何缺点,就算有,那他的缺点也是迷人的!我们以为这个工作永远都会这么吸引人,而且不会有任何累人的任务。我们私下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所有孩子中最可爱——他当然肯定是最可爱的——最优秀的。而每次,生活都会稍微——也有时候是很强烈地反驳我们一下。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只是稍微有点失望;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则是深感扫兴。然后,我们又会重新振作起来。 美国西北大学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布里克曼(PhilipBrickman)和他的研究团队得出结论说,从长远来看,中彩票的人并没有比别人过得更幸福。他们那种超出正常幸福水平的幸福感最多持续一年就会回到一般水平。 我们可能会以为一大笔钱或者一次升职可以给我们带来永久的幸福。用马修·李卡德的话来说,这样的错觉是一种“欣快垃圾”,它们一般都是短期的。他讲了这个由麦克·阿盖尔(Michael Argyle)引述的英国一位年轻女子赢大奖的故事:这位年轻的女子以为她会从此变得更幸福,但是现实恰恰相反。她辞了工作待在家里,却因此而无聊;她搬到了富人区,却因此而失去了自己的朋友;她给自己买了车,却不会开;她的衣橱里挂满了衣服,但是这些衣服一直都只是这么挂着;她顿顿可吃美味佳肴,却食不下咽,因为她最喜欢的其实就是简单的炸鱼条。在过了一年这样的富裕生活后,她得了严重的抑郁症。 别的彩票“幸运儿”成了家人和朋友争吵的中心,因为他们等着他用和他所赢得的钱数相称的慷慨来和他们分享这笔钱。“大把钞票”变成了“大把问题”! 幸福是这样,不幸亦是如此。以因意外事故造成瘫痪的病人为例:在事故中遭受无可弥补的伤害的人,最初都表现得很消极、很激动,但是这些情绪会慢慢减退。专家们说,一般在8周以后,相比他们身上的积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就很有限了。事实上,人们经常会惊讶地发现一个瘫痪或得了重病的人仍然可以活得很幸福。我们似乎忘记了他们不仅仅是瘫痪病人,他们还是具有各种能力和长处的人。他们不断提高和享受自己的烹饪技术,走亲访友或读书看报,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快乐地生活着。 【持续的幸福】 【侧重点】 为什么我们会成为蹩脚的预言师?有研究说,原因在于我们的注意力的聚焦点:在思考未来的时候,我们总是把注意力侧重在事物的某一特定方面。就彩票这个例子而言,我们心里只想着中奖意味着可以随意花钱;而针对残疾,我们看到的就只是身体行动的不便。我们忽略了其他会减弱积极或消极影响的方面。 想象一下如果你生活在法国蔚蓝海岸。现在,再想象一下你生活在加拿大北部冰冷的沙漠里。你是不是认为地中海海边的你肯定会过得更开心?你当然是这样认为的!而你也绝对不是唯一一个这样认为的人:加拿大人是这么认为的,法国南部的人也同样这么认为。大家都坚信这一点!而事实却是,我们夸大了气候这个因素对个人安康程度的影响,这是一个以为气候完全决定了个人幸福程度的错觉。加利福尼亚的冬天显然要比哈德逊湾温和,可是它并不能提高人整体的生活幸福度。 遥想未来是同一个道理。史蒂夫·鲍姆嘉纳和玛丽·克罗瑟斯举例说:当我们因为在某个新城市找到新工作而欣喜的时候,我们无意中就忘了去考虑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新工作开始时适应和学习过程中的紧张焦虑、搬家的烦琐、与亲友疏离的可能、对旧址的怀念,等等。同样,我们错误地以为自己不会失恋,也不会被炒鱿鱼,或者还认为自己与大病是绝缘的。 【适应原理】 事过境迁、心情复归平静这一现象可以用适应原理来解释,该原理最初由曾在康奈尔大学和麻省大学任教的心理学家哈里·赫尔森(Harry Helson)提出。他是这么说的:在一段长度不一的时间的反抗、抵触或兴奋之后,我们学着适应新情况,然后我们又会回到从前的安康或不安康状态。 人类是一种很神奇的生物。他们可以适应各种生活条件:大富大贵、一文不名、恋爱、单身、出名、残疾!他们具有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所说的“心理免疫力”。心理免疫力让我们能够与生活中各种事件,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和谐相处。 我们是怎么做到去适应的呢?这似乎不大符合逻辑呀。对现状的感知基于与平常状态的对比。当某个快乐或者不快乐的事件与平常的状态形成反差的时候,精神就受到震荡了。比如,北极圈附近国家的居民总是特别珍惜温暖的春天的到来,因为他们的冬天冰冷而漫长。同样,在节食一段时间之后吃一顿美食就会感觉特别美味;而大汗淋漓地打完网球之后洗个淋浴就会特别舒畅。事物因为罕见而珍贵,因为常见而被忽视。 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举个例子:你突然得知从今往后你的有生之年都要在残废中度过了。起先,你会很愤怒很沮丧。这毫无疑问是个很坏的消息!接着,这种状态慢慢变得日常了。于是,你的残疾便不是什么惊人的事儿了。在某种程度上,它成了你和你生活的一部分。换句话说,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你习惯了。 适应是个心理学原理,但也是神经学原理。神经细胞对新刺激的持续的幸福反应很激烈,但是渐渐的,它们就会习惯于这种刺激,从而使反应的激烈程度缓和下来。如此,新事物在一段时间之后就成了一般事物。事实上,适应就好比我们第一次戴隐形眼镜:起先,我们总是能够感觉到眼球上的镜片;过一阵子后,感觉就没那么明显了;而到了最后,就完全没有感觉了。 【我们几乎能够适应一切】 我们刚刚说,不管经历了什么,人都会回到原来的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状态。其实这也并非绝对的。有两类事件是很明显的例外:失去爱人和失去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有可能再也回不到从前的状态。他们会平静下来一些,但是却不大可能回到和原来一样的状态。而有些严重的慢性疾病(比如艾滋病、癌症、关节炎)就更不用说了,一旦沾上,情绪就彻底毁了。 大部分人事后心情会恢复到跟事前“差不多”的状态。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会“稍微”更快乐一点或者更不快乐一点。因此,在对人的生活做了仔细观察之后,我们得出结论:人对境遇的适应是局部的,而科学家们所构想的适应原理忽略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不大明显的短暂的情绪波动。 而情绪的波动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厉害。它每天,有时候甚至是每小时,都在不动声色地变化着,它不是小河里荡漾着的优美微波,也不是湍流不息的激流,它更像是一个个断断续续、时隐时现的波浪。 下图描述的是吉尔的情绪波动。二月底,他得知自己得了癌症,这时候我们立刻观察到他的情绪一下子跌到了谷底。之前一个月他曾经对自己的财务状况做过计算,发现其资产减少了。他的情绪在那个时候短暂地低落过,但是,到就在被诊断出癌症前,已经调整得差不多了。四月,他遇到了一个迷人的护士。七月,他赢得了她的芳心。他提出交往,护士欣然同意。他的心情非常好。九月,他得了流行性感冒。十月,女儿告诉他自己怀孕了。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如果我们计算吉尔十月时——也就是得知自己得了癌症的9个月后——的安康程度,我们发现他几乎跟诊断出癌症前一样开心。科研工作者对适应原理的认可,是因为他们忽略了人们生活中时常会有的各种起伏。然而,这些起伏无论如何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有能够影响我们内心状态的威力,但是,它的效力很快就会被我们日常那些琐碎的快乐或不快乐,以及我们的适应能力所平衡。事实上,适应原理是造物主对我们的恩赐。如果没有这种适应能力,我们将总是对外界刺激做出激烈反应,也将因此而死去。 另外,我们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是有保护作用的。它使我们在面对可能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异物时保持警惕。这让我们想到了前文讲到的猎人在看到猛兽时的生理反应。但是,伴随该反应的兴奋需要消耗一定程度的能量,这种消耗如果持续时间太长,就会使人体机能衰弱。 【持续的幸福】 从享受异国美味到事业上的成就到恋爱中的激情,所有的新鲜事物都是如此。刺激太少不好,但是太多也不好,因为它会“耗尽”我们身体的机能。 适应能力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应,它让我们躲过了那些激动不安的情绪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的致命伤害。当然,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也会为了"拯救自己"而有意识地去适应。比如,有的人放弃了自己很喜欢的某些活动,因为后者不利于其身心,也有的人为了身体放弃了事业抱负,或为了孩子放弃了一段不美好的爱情。有时候,智慧会促使我们在关系到自己和自己亲人的身心健康时拿出勇气做出非常艰难的选择,但我们的选择却未必总是明智的。 【荒唐的选择】 乔纳森·海特用骑象人的例子来诠释为什么有时候人类会做出荒唐的选择。大象象征了生活的本质。虽然骑象人——我们每个人——可以用手里的缰绳来驾驭身下的大象,可是大象有时却会不听我们使唤走我们想走的路,就好像还有另外一股神奇的力量在招引它们。 从前文可以看到,除去遗传和人生际遇,我们每个人也都有为自己创造幸福的能力。每个人都可以制定一些目标,然后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实现它们。但我们真的都想要幸福吗?当然了。既然如此,那我们所有人是不是都在为幸福而努力呢?不是!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最后又变成是这个生活方式自己强加给了我们——把我们变成了紧张而又轻率的人,我们都没有时间去开心。仔细回想我们每天所做的每一个决定,这些决定可曾表达了我们对幸福的真实渴望?肯定没有!我们偶尔都会做些让自己偏离幸福的举动。 我有个女客户,她因为一件令她恼火了很多年的事情来咨询我:她非常想要孩子,而她爱人却不想。她哭诉着抱怨说不知道该怎么办,请我帮助她。其实问题就是她在两个选择之间纠结:她的需要(要孩子)和她的害怕(失去爱人)。一般来说,人们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都会想办法满足自己,但是也有的时候他们选错了路。 每个人都是带着他对人生旅途上各种好的和坏的可能性的清醒意识,跟着自己的直觉,也就是心灵的智慧,走自己的人生的。为了能够幸福地生活,我们必须要学会迎接或包容困难,学会利用正面经历,使自己变得更强大。这是让我们的生活否极泰来的唯一途径。 痛,但是依然幸福在某次种族灭绝大屠杀中,有个小女孩和其他很多人一起被抓了起来,关在一座肮脏的水泥房里。出人意料的是,小女孩很平静。令女孩儿平静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她不是唯一被关在这个人间地狱里的人。周围的人渐渐从陌生人变成了熟人。在这个散发着恶臭的牢房里,她吃着令人作呕的食物,被迫做着一些无趣的工作,可尽管如此,她依然平静从容。看守人也被她这种处变不惊的泰然态度震惊了。她年轻的身体尽管消瘦肮脏,却仍然散发着某种出淤泥而不染的美。 【持续的幸福】 负责人为了“折磨”这个孩子,选她做了性诱饵!他们逼迫她走在河边长长的小道上,而女孩把她走过的土地当成了乐土,她从青草的清香和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中感觉到了天堂的味道。他们命令她在河里洗澡,她便天使般地享受起了沐浴的乐趣。 还没看到结局,我就从这个梦里醒来了。我有时候会在睡觉前写几页书,这天晚上我写的是《痛,但是依然幸福》这一段。 幸福并不意味着没有痛苦。那是不可能的。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它们在一定范围内是可忍受的。大部分人活着并不期望这些痛苦有一天会全然消失。最淡然从容的人用随性的态度活着,他们可以不顾一切地幸福着。最勇敢的人则把痛苦当作成长的武器。 【大痛和日常之痛】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天,需要面对亲友的逝去。失去亲友不可避免会给我们带来情绪上的脆弱。好好地面对失去亲友的事实——也就是接受它——可以帮助我们恢复情绪。但也有的时候事实太残酷,我们一时很难接受,很难逾越情绪障碍。那种内心空洞、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的感觉——尤其是当去世的是自己的孩子或某个跟自己很亲的亲人时——可能会跟随我们一辈子。 大痛具有很强的破坏性,而且它们通常在我们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不请自来。一个隐蔽的恶性肿瘤、一次毁灭性的意外、一次处理不当让彼此受伤的分手事件,等等,这些都是大痛的例子。但站在这些可怕的痛苦的另一侧,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相信,幸福并没有从此“消声匿迹”,它总有一天会回来。 也有一种痛是日常的,它隐匿在那些“讨厌”的日子里,可能是由与子女的些许不和睦,或是与朋友一次不开心的聊天引起的。每天我们都要经历些小小的考验:烤面包器把土司烤焦了、儿子上课又迟到了、会议很无聊、文件不停堆积、交警给罚单丝毫不容人解释、付款又要排长队(“每次我一来就排长队!”)、经期前的腹部反应、经年积累的劳累(还有流感也来凑热闹!)、下雨的周末和总是来得太快的周一。 美国心理学家、专栏编辑凯瑟琳·布莱霍尼(Kathleen Brehony)的《痛苦和磨难的人生意义:战胜挫折的12种对策》(After theDarkest Hour: How Suffering Begins the Journey to Wisdom)很好地诠释了这些问题(虽然书的封面看上去好像很平常)。她告诉我们,要带着“所有的下坡路走到尽头都是上坡路”的信念去穿越生活中那些阴暗的时刻。黑暗最终会被曙光照亮。命运的车轮不停地转着,而那些不开心的日子最终会过去,取而代之的将是幸福快乐的生活。 另外,在难过的日子里,尽管有希望是件好事,但是它却不能让我们免去日常烦恼之忧。正面情绪从绝对意义上来说并不能让我们彻底痊愈。它不能让病中的我们重新站起来,但是它能让我们感觉没那么难受。 【接受逆境的勇气】 在我们老家房子的地窖墙壁上有一句名言: “我们最大的荣耀不是永不跌倒,而是每次跌倒了都能爬起来。”这句话深深烙印在我心里,不论是在做心理学工作的过程中,还是在个人生活上,我都会时不时参照引用这句话。 【持续的幸福】 幸福不在于对抗逆境,而在于接受它、承认它。幸福是要我们明白,人生虽然美好,却也布满了失望和失败。有说法说,一定的“逆境”甚至可能是心理健康所必需的,因为它们让我们成为更强大、更完整的人。就像佛教中的凤凰受浴火之苦,却终修正果,所谓凤凰涅槃。所以,挫折也为我们打开了人生路上一扇扇新的大门。 女人在感情破裂时觉得非常痛苦,男人在个人破产时觉得很丢脸,也有人在辛苦工作很多年以后突然被迫下岗。每个人都承认,当事情过去一段时间后,他们会感谢生活给了他们这些经历。这些经历虽然是如此的艰难痛苦,却让他们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生活就是要有晴也有雨才能完整、丰富、有意义。若无黑暗,何来光明?有时候,跌倒了就要有勇气重新站起来。当厄运迎面而来时勇于直视它,即使各种不幸如浪涛将我们吞噬,也要坦然接受,沉到谷底再反弹,最终把头再次伸出海面,自由呼吸。各种大灾大难向我们证实,勇气结合互助便总能战胜不幸。我想,贤者也会有因为不公而爆发"盛怒"的时候。他们会失去惯有的沉稳,然后原谅自己被愤怒牵着鼻子走,然后又找回原来的自己。 特蕾莎修女感谢加尔各答的传染病培养了她的同情心。生活这门课教育我们,仅仅对别人做到不伤害是不够的,还要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这证明我们有能力去爱、去感谢那些即使伤害过我们的人。如此高尚的智慧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的确,如果说当生活一切如意时保持淡定和积极的心态并不难,那么要在不如意的生活中保持同样的心态就困难多了。然而,一个超凡的人会从不幸中看到幸运。 【罗伯特·艾蒙斯给我们讲了作家埃利·威塞尔(Elie】 Wiesel)的故事。威塞尔1928年出生于罗马尼亚,并于1986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5岁的时候,他和家人一起被押送到纳粹集中营,之后他的父母和妹妹相继在集中营中死去。威塞尔曾经说过,要认识“天堂”就得先见识“地狱”。无论多么痛苦的考验,我们必须学会有意识地跳出来看问题,才能从中发现美好的东西。在集中营里,这位犹太作家受尽凌辱,被折磨得筋疲力尽,而刺骨的寒冷更是不断侵入他本已虚弱且饥饿的身体。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话: “谢谢。”“谢谢你们用人道主义对待我。"经历过集中营囚犯日子的威塞尔,在之后的人生里,把在生活中看到的每一个微笑、每一次非暴力行为和每一个善意举动都当作生活给他的礼物。 埃利·威塞尔说,是灵魂建造了监狱的铁栏,要逃出监狱,我们必须越过那些由仇恨、愤懑、失望和烦躁的阴暗想法构筑的高墙。通往自由的道路是什么?是发现万事万物中的正能量,并对此满怀感激。 无论生活怎样平淡无奇,我们都能幸福地活着你可知道我的生活有时是何等平凡!有时它不过就是一系列平凡事情的组合,而这些事情本身也不能自然而然地给我带来快乐。有时候,我恋恋不舍地起了床,很想再多睡会儿,但我还是会迷迷糊糊地下楼,给自己倒杯果汁补充维生素。然后做些健身运动,再冲个凉。我爱人和儿子这时候也会起床,我们互道早安,各自为自己准备早餐。 【持续的幸福】 然后大家一起吃完早餐,再各自去刷牙。在这一系列习惯成自然的动作中,我们会一起说说话。最后,大家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 我一天的生活就是这样开始的,就像一辆不知道要开往哪里的火车。各种工作和琐事会让我浑身无力,让我忙得像只无头苍蝇。然后我又回到了家里。我会深吸几口气,看看我的花草树木,看看天空,和家人讲讲这刚过去的一天。接着我爱人会辅导孩子写作业,而我会准备晚餐。黄昏时候,我一般会看会儿书或工作一会儿。有空的时候,我会陪儿子参加他的那些体育活动,和爱人到外面散散步,看看家人和朋友。我的生活平凡得让我觉得窘迫! 幸福不仅要接受大灾大难的考验,它还要接受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的考验。 家庭——地铁——工作,三点一线的生活对那些追求幸福的人来说是个挑战。要赢得这场挑战,我们就得从这三点一线中寻找暂停和思考的机会;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被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所打扰。我们要重视那些能让我们真正觉得自己在活着的活动。 可是,我们能够满足于每天黄昏时候仅仅那么几个钟头的幸福吗?难道永恒的幸福只属于那些“异人”?一个平凡的人如何才能超越日常生活的忧虑、找到内心的平静并得到幸福安康?有人建议我们做冥想。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心脏协调理论】:http://www.yipindushu.com/renzhijuexing/4521.html
推荐文章
09-11
1 【生命的规范与绽放】09-13
2 【女人就应该这样经营】1509-12
3 【跟对生命里最重要的人】09-19
4 探索文字宝藏,每日一名言警句09-18
5 探索文字宝藏,世界上最经典的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