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中,你的目的是使事情对自己有利,而不是为自己树敌。从利益出发,并不必须用打的方式,而握手言和的方式常常可以减轻敌意,以免发生更激烈的冲突,造成两败俱伤的结局。
亚历山大·迈考尔·史密斯在一部书中写道,一个年轻人与一个盲人一起到山林中去打猎。他们到了一个可以设置陷阱的地方。盲人听从年轻人的建议,把陷阱设在一个鸟儿可能飞过来饮水的地方。年轻人则把他的陷阱设在不远处,并小心地掩盖它,以免鸟儿发觉。之后,他不耐烦地去掩盖盲人的陷阱,因为天气热,而他又急着回到新婚妻子身边。盲人以为年轻人已经帮他掩盖好陷阱,他不知道年轻人并没有这样做,鸟儿很可能会发现这儿有陷阱。
盲人有特殊的感知力,第二天还没有到达陷阱旁前,他就兴奋地告诉年轻人,他们捕到了猎物。他说:“我能听到鸟声,陷阱里有鸟儿。”年轻人先跑到自己的陷阱跟前.果然看到了一只小鸟。他把小鸟抓出来,放进随身携带的袋子里,然后他走向盲人的陷阱。
有一只鸟儿在里面。”他对盲人说,“你也捕到了一只鸟儿。”年轻人突然嫉妒起盲人,因为盲人捕到的鸟儿有着奇妙的颜色,仿佛它曾经飞过彩虹染上了彩虹的颜色。他想,这只鸟儿身上的羽毛,可以给新婚妻子做一份好礼物。
年轻人弯下腰,从陷阱里取出盲人的鸟儿,然后迅速换上自己的小鸟。他把小鸟交给盲人,而把那只彩色的鸟儿放进自己的袋子里。yipindushu.com
这是你的鸟儿。”他对盲人说。
盲人接过小鸟,手指抚过小鸟的羽毛和胸膛,然后,他一言不发地把小鸟放进袋子里。
回家的路上,两个人停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年轻人知道盲人很聪明,尽管他根本看不到任何东西。年轻人想起一个困扰他很久的问题,于是问道:“为什么人们要互相争斗?”
盲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用一双看不见东西的眼睛望着前方。盲人平静地给出了答案:“人们相互争斗,因为他们把你刚才对我所做的加之于彼此。”
听见这话,年轻人心里一震,羞愧地低下了头。他从地上拿起袋子,取出那只色彩艳丽的鸟儿,把它还给盲人。盲人拿着那只鸟儿,用他的手指触摸着它,笑了。
你还有其他什么问题吗?”盲人问年轻人。
是的。”年轻人说,“争斗之后,人们怎样才能成为朋友呢?”
盲人又笑了,他说:“他们做了刚才你所做的。就这样,他们成为朋友。”
如果人总想着把好东西留给自己;总想自己比别人有权有势:总不想自己吃亏,吃了亏便从别人那里弥补;总不愿自己落后,落后了便拉住别人不让走,显然就会激化矛盾,引起争斗。
从前有位国王,他想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得更强大,于是去请教住在森林中的一位隐士。
国王到达隐士家中的时候,隐士正在挖地。国王说出了自己的问题,可隐士并不回答。国王没有生气,他见隐士累得汗流浃背,反而也上前帮忙挖。天渐渐黑了,这时森林中来了一位受伤者,国王和隐士连忙将这人救起来,他们把他扶到隐士家中,为他清洗并包扎了伤口。
第二天受伤者醒来,十分感动,他对国王说:“我本是准备在你回来的途中刺杀你的,因被你的士兵发现而受了伤。没想到反而被你所救,你是一个仁慈的国王,我希望能做你的朋友。”
国王十分高兴,带着刺客准备回王宫,这时他忍不住请教隐士治国的秘密。隐士这次回答道:“你自己已经有了答案了。”
国王十分不解,隐士于是说:“若不是你的仁慈,你就不会因为帮我挖地而延误时间,你就在归途中被刺客杀死了。若不是你的仁慈,你就不会救助受伤的刺客,他也不会如此轻易地归顺于你。
可见,爱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以爱为武器的国家无往不胜。”
人与人之间相处贵在和谐,如果谴责别人的小过失,揭发别人的隐私,念念不忘别人的旧恶,将使我们的心受到挟制。心眼狭小,更会造成自己与别人相处时的潜藏危机,为自己树立更多的敌人。相反,一个讲宽恕待人之人,心胸开阔、宽恕仁爱,他自身的修养不但臻于完美,与他人之间相处也是一团和气。没有敌人,灾害自然就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了。
技巧110:得理之后——也应沉默
人与人相处,难免有意见不合的时候,难免会发生纠纷。可人们总是习惯认为别人错,自己对,总是忍不住想问别人:“为什么你就是不懂我的心呢?”
这种喜欢责怪别人的人,认为别人不能设身处地站在他的立场,他却很少想想自己有没有“设身处地”为别人想过。所谓“初念浅,转念深”,有时候,在行动之前,先转念思考一下,或许能让自己对事情有不一样的判断,继而能冷却心中的怒火,以平和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唐代光禄卿王守和,从不与人发生争执,曾在书桌上写了一个很大的“忍”字,帷帐之中也绣了“忍”字。唐明皇认为王守和的姓氏和名字好像是诽谤当时的政治,于是召见他,问道:“你的名字叫守和,已经知道你不喜欢争斗;现在又喜欢写‘忍’字,更看出了你的用心所在。”王守和回答说:“我听说坚硬的东西容易被折断,万事之中,以忍为先。”唐明皇称赞道:“好。”并赏赐他锦帛以示表彰。
如果一个人处处好勇,占人上风,总有一天会遇到更厉害的角色,把自己逼到下风。所以爱占上风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要改掉。
美国总统麦金利因为用人问题遭到一些人强烈反对。在一次国会会议上,有位议员当面粗野地讥骂他。他保持沉默,没有发作。等对方骂完了,他才用温和的口吻道:“你现在怒气应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这样责问我的,但现在我仍然愿详细解释给你听……”麦金利的这种让人姿态,使那位议员羞红了脸,矛盾立即缓和下来。
试想,如果麦金利得理不让人,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得理的优势,咄咄逼人进行反击的话,那对方是不会服气的。由此可见,当双方处于尖锐对抗状态时,得理者的忍让态度,能使对立情绪“降温”。下面介绍一些适时退让的方法。
给人台阶下
生活中常有一些人特别固执,很容易为一些小事情同别人争论,而且火药味浓烈。这时候,得理的一方应当有饶人的雅量,可以一面解释一面折中调和,最好使用不带刺激性的“各打五十大板”或者“你好我好”的语言形式,以避免冲突的扩大。
对蛮横者,不理睬面对蛮横无理者,得理者若只用以恶制恶的方式,常常会大上其当。这时候,平息风波的较好方式,莫过于沉默,表示不再说这件事了。有一个商场营业员,遇一个中年男子来退一只电饭锅。那锅已经用得半新半旧了,他却粗声粗气地说:“我用了一个多月就坏了,这是什么鸟货?你再给我换一只!”营业员耐心解释,他却大吼大嚷,并满口脏话说什么“我来了你就得给退,光卖不退算个鸟!”营业员虽然占理,但为了不使争吵继续下去,便不再理睬。那个粗暴的男人觉得无理无趣,终于停止了争吵,悄然离去。
表示“恍然大悟”
有些时候,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发火,是因为互不了解、有失沟通造成的。
这时候得理的一方万万不可因对方的错怪而以怒制怒。如果能用解释、沟通、道歉、劝慰等方式也难以与对方达成谅解或共识的话,不如沉默一会儿后恍然大悟地说:“我太蠢了,原来是这回事啊。”对方就不会再吵了。
神会的智慧:以心代言——贵在默契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遇事不必相互争斗:http://www.yipindushu.com/renzhijuexing/21446.html
推荐文章
09-18
1 找寻文字灵感,每天积累一条可以激励自己的名言09-13
2 【判断内外要素平衡的方法】09-12
3 经典句子,记录心灵感悟的珍贵日记09-06
4 4字网名:网络昵称的创新之旅09-19
5 刑德成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