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一些思想流派特别重视心灵,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柏拉图主义者,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人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重视心灵的学者文人们,不约而同地强调过某些主题——事物之间的关联、个性、想象力、死亡与欢愉,以及美。
在漠视心灵的社会中,美往往被视为最不重要的东西。例如,现代学校通常把物理和数学作为最重要的科目,因为它们最能推动科技的进展。学校一旦削减经费,最先被开刀的必然是人文艺术学科。这表明,现代人认为艺术可有可无——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技,但是没有美我们一样活得下去。
这种认为美可有可无的心态表明,我们并没有认识到满足心灵需求的重要性。美能滋养心灵,正如食物能滋养身体一样。我关怀世界的心灵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生活中缺少美,我们的心灵就有可能表现出各种心理疾病的症候——抑郁、偏执、瘾疾和人生意义的缺失。心灵对美充满渴望,如果这种渴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希尔曼所谓的"美的神经官能症"。
美以它特殊的存在方式助益心灵。例如,美能吸引心灵的注意。有些时候,心灵需要脱离忙碌的现实生活,思索永恒的、超乎时间的主题。心灵的这种需求,拉丁文中称为vacatio,意思是“脱离责任的自由”——从日常生活的责任中解脱出来,享受片刻的沉思和新意。有时,你驾车行驶在公路上,忽然间,车窗外的美景吸引了你的注意,你不由得停下车,在外面站上几分钟,欣赏大自然。这就是美对心灵的召唤,顺从于这种力量,就可以满足心灵的需求。人们谈论美的时候,可能会把美描述得虚无缥缈,然而从心灵的观点来看,美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天,我们都能找到合适的机会让心灵接受美的滋润——哪怕是在商店的橱窗前驻足片刻,观赏一枚精美的戒指或是一件风格鲜明的衣服。 波提切利的名画《春》,描绘了美惠三女神绕着圈子翩翩起舞的景象。一些学者认为,这三位女神分别代表了美、贞淑与欢悦——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生三大意境。要是放在今天,她们又能代表什么?技术、信息和通讯?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追求的是心灵的意境。在波提切利的画上,爱神伊洛斯正把燃烧的箭羽射向代表贞淑的那位女神。当我们被爱欲之箭射中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停住脚步——我们感受到了美,品味到了它带来的欢悦。当然,表面上看,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或许我们不会买下那枚令我们眼前一亮的戒指,不会用相机拍下吸引我们的风景,但短暂停留的意义,就是让心灵得到美的滋养。 对心灵来说,美的意义并不在于悦人的形态,而在于它吸引我们的注意、让我们深陷其中的特性。日本民艺运动的发起人、著名美学家柳宗悦认为,美是想象力的不竭源泉,能为我们营造无限的想象空间。美的事物,或许本身并不漂亮悦目,甚至是丑陋的,却能吸引我们的心灵。希尔曼把心灵之美定义为“美的事物展现自己个性的过程"。无论是柳宗悦还是希尔曼,都强调美并不一定是悦目的。许多艺术品虽不悦目,却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引导我们展开深远的想象。 既然美能滋养心灵,那我们要想关怀心灵,就必须对美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生活中给予它更高的地位。宗教一直强调美的价值,例如教堂和庙宇的设计,从来不会以实用性为第一要素,而是更加突出想象力的成分。高耸的尖顶绝不是为了增加建筑空间,饰有玫瑰花纹的圆窗也不是为了采光,而是为了满足心灵对美的需求,为想象力开辟出自由发挥的空间。难道我们不能向教堂和庙宇、清真寺和印第安人的神屋学习,多花一些精力和金钱,为我们的住宅、商务建筑、公路和学校增添一些美的元素吗?学校、公墓和教堂里经常出现的故意破坏行为,从反面印证了被破坏的事物的神圣性。当我们对事物的神圣性缺乏感受力时,它往往就会以负面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可以换一种关怀世界的心灵方式看待故意破坏的行为——我们所忽略的地下世界,正在努力找回它的神圣性。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美——心灵的面貌】:http://www.yipindushu.com/renzhijuexing/13749.html
推荐文章
09-11
1 【人生的情感与理智】09-12
2 苦难是所最好的学校09-12
3 经典句子:智慧的花园,经典的语句09-12
4 经典句子,映照生活百态的明亮镜子09-12
5 经典句子:经典之语,释放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