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四月,元宏病逝于第三次南征军中,太子
元恪继位,是为世宗宣武帝。此时,南齐皇帝萧宝卷统治残暴,诛戮
大臣,引发各地的反叛。500年,齐豫州刺史裴叔业投降北魏,魏军因
此进占寿春,首次控制了这座淮河以南的军事重镇。501年,萧衍推翻
萧宝卷代齐建梁,从此开始了梁魏之间(包括后来的东西魏)持续近yipindushu.com
半个世纪的对峙和战争。正始元年(504年),梁朝行梁州事夏侯道迁
又投降北魏,魏军得以占领汉中地区,使梁魏战争进一步升级。下面
就结合北魏的战争动员方式对这一过程进行简要梳理。
年魏军进占寿春与应急动员
景明元年(500年)初,齐豫州刺史裴叔业担心遭到萧宝卷诛杀,
开始与北魏方面联系投诚。北魏的豫州与齐朝豫州隔淮相邻,治悬瓠
城,刺史为薛真度,他及时将裴叔业的动向上报魏廷。魏世宗宣武帝
元恪此时居丧,由元禧等大臣主政,当裴叔业将一个儿子送入魏境为
人质后,魏廷紧急调兵向寿春进发。在给裴叔业的诏书中,魏廷声
称:
前即敕豫州缘边诸镇兵马,行往赴援。杨大眼、奚康生铁骑五
千,星言即路;彭城王勰、尚书令肃精卒十万,络绎继发。
元勰、王肃的“精卒十万”并非能一蹴而就,而且最终也没达到
这个数字(详见后),属于檄文式的夸大之辞。北魏紧急调集的是边
境豫州的傅永所部兵力,以及杨大眼、奚康生率领的禁军骑兵。下面
做简要分析:
奚康生部。奚康生出自代北的部落大人世家,历任宗子队主、太
子三校、西台直后,都属于典型的禁卫军官序列。在孝文帝第二次南
征时,奚康生被划入豫州刺史王肃麾下,参与了围攻义阳的战斗,但
这是战时的临时编组,并不意味着他属于豫州军事序列。自义阳撤军
之后,奚康生应又回到了禁军序列之中。当魏廷决定进占寿春之时,
遣康生领羽林一千人,给龙厩马两匹,驰赴寿春”
林,赐给的马也来自御用马厩,说明奚康生禁军是从洛阳出发驰向寿
春。
杨大眼出身武都氐人,孝文帝发起南征时才获得军职,之后在孝
文帝的主力军中,参加过南阳和淮南地区的战事,靠战功逐渐获得提
升。在出兵寿春之前,他的职务不详,但既然与奚康生同行,肯定也
是从洛阳出发,属于禁军骑兵序列。
傅永所部。在孝文帝第二次南征时,傅永担任豫州刺史王肃的军
府(平南府)长史之职,属于豫州本地军事序列。在第二次南征之战
中,傅永参与救援涡阳,兵败后被免除官爵。但不久又被孝文帝起
用,任“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汝阴属于豫州,所以仍是豫州军
事序列。到裴叔业归降时,傅永也受命入驻寿春,属于诏书所谓“豫
州缘边诸镇兵马”之列。但在接到进军诏命之后,傅永“与杨大眼、
奚康生等诸军俱入寿春。同日而永在后,故康生、大眼二人并赏列
土,永唯清河男”
永先入寿春,似乎颇为怪异,但这不难理解:进占寿春的诏书是从洛
阳发出,随杨、奚军队一起赶到豫州,傅永等还要集结、稍做准备方
能成行,所以落在了杨、奚所部之后。
另外,据杨、奚、傅的本传,三人在开赴寿春之前都是“统军”
之职。统军可能是孝文帝改革之后才普遍设立的武职,在军主之上,
刺史之下,和郡太守基本平级,所辖兵力在千人到数千人之间。当局
势需要时,这一级的部队可以进行迅速调发。
杨大眼、奚康生、傅永等进入寿春之后,王肃和元勰的部队并未
及时赶到,因为大部队的集结和调动耗时更长。南齐方面获悉裴叔业
叛降之后,曾试图集结重兵夺回寿春,但由于内部动乱未成。北魏进
入豫州的先头部队仅有数千人,裴叔业旧部也多有不愿入魏者,所以
奚康生等在寿春“防御内外,音信不通。固城一月,援军乃至”
到十月,魏廷“诏寿春置兵四万人”
宣称的“精卒十万”有较大差距,且从此时的形势看,四万的数量也
不可能达到。因为齐军陈伯之部水军沿淮河而上,试图切断寿春与北
岸的联系。此时傅永所部已经回到汝阴郡,他受命增援寿春,率
三千士兵乘船沿汝水而下。但齐军已经封锁汝水入淮河口,傅永等在
水口上游二十里“牵船上汝南岸,以水牛挽之,直南趋淮,下船便
渡。适上南岸,贼军亦及”,终于连夜赶到寿春城。元勰对傅永来援
深为感激:“北望以久,恐洛阳难复可见。不意卿能至也。”
也可见当时寿春魏军数量寡少(可能尚不到万人),才会对三千援兵
如此倚重。
次年(景明二年,501年),元勰被征入朝,王肃继任扬州刺史。
了巩固淮南,元澄实行了一些鼓励军心的政策。九月,魏廷宣布“免
寿春营户为扬州民”
这也是因为一年期蕃兵不易临时征发,营户的征集调动则比较便捷。
从元勰、王肃到元澄驻防寿春的短短两三年间,北魏挫败了齐、梁军
队的反攻(501年正是齐、梁易代之际),并逐渐向周边地区扩张。
年魏梁战事
进占寿春之后,北魏获得了在淮南的重要据点。按照孝文帝末年
的趋势正是向南方发动进攻的好机会。但在世宗即位之后的数年内,
朝廷上层的矛盾冲突非常激烈,难以主动发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不
过对于寿春这个在淮南的重要立足点,北魏上下的观念却非常一致,
就是必须死守,不能放弃。在这种情况下,寿春驻防将帅的意见会对
魏朝的决策产生较大影响。景明四年(503年)夏,元澄向朝廷报告:
梁军正在巢湖入长江的水口—东关修筑堤坝,准备抬高巢湖水位,使
其向北倒灌寿春:
澄表曰:“萧衍频断东关,欲令巢湖泛溢。湖周回四百余里,东
关合江之际,广不过数十步,若贼计得成,大湖倾注者,则淮南诸戍
必同晋阳之事矣。又,吴楚便水,且灌且掠,淮南之地,将非国有。
寿阳去江五百余里,众庶惶惶,并惧水害……”
这个判断建立在对淮南地形缺乏了解的基础上。因为巢湖所在的
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之间存在着分水岭,即使人为抬高巢湖水位,也
不可能使其北灌淮河。当然,梁军此时有可能修筑东关堤坝,抬高巢
湖水位,那是为了使巢湖及其上游河道的水深便于行船,以便向前线
运送军队和补给。另外,魏军占领寿春之后,梁军势必要防范其从
水、陆两路进向长江,也会主动巩固巢湖(水道)、大岘(陆路)两
个方向的防务,营建城垒等。这些措施都刺激寿春魏军产生了“大湖
倾注”的恐惧,迫使其采取进一步攻势。元澄这个表章果然引起了魏
朝重视。这年六月:
诏发冀、定、瀛、相、并、济六州二万人,马一千五百匹,令仲
秋之中毕会淮南,并寿阳先兵三万,委澄经略。
这里调发的二万人,应主要是一年期蕃兵。且调发季节周期也和
孝文帝第二次南伐时的两次调发相同,都是夏季发布调发诏令,八月
仲秋)在战区集结完毕,乘秋冬季节展开攻势,到明年夏季完成战
役行动,士兵复员回乡或者由下一批蕃兵换防。另外,诏书还提到
寿阳先兵三万”,比500年“诏寿春置兵四万人”的诏书还少一万,
说明当初预定的部署计划并未完全落实。
到八月,两万戍兵赶到之后,元澄部下有了五万兵力,这是他进
行对梁战事的全部兵力。除了元澄扬州军主攻巢湖、大岘方向之外,
魏廷还任命元英为都督、征义阳诸军事,负责攻击义阳方向。这支部
队的数量不详,可能略低于元澄所部,但得到了汝阴太守傅永所部的
增援。
八月,东西两线魏军同时展开进攻。
东路,元澄所部主攻合肥和巢湖东关,为了防范梁军自历阳陆道
来援,以一部兵力攻击大岘山的梁军城垒。事实证明,梁军在合肥到
东关一带的兵力比较薄弱,并没有堰水北灌的工程。但大岘山一带守
军比较强大,显然是为了防范魏军陆路袭击历阳。元澄部攻占了大岘
附近的数座城垒,并击败了前来增援的梁军司马明素所部。
正始元年(504年)二月,当元澄部在南方战场获胜时,钟离方向
的梁军乘虚西进,试图攻占寿春,
仓皇固守内城。此时萧宝夤所部受命增援淮南战场,刚刚度过淮河,
与寿春守军合力驱逐了梁军,解寿春之围。此事引起北魏重视,元澄
遂将攻击方向转为钟离城。
北魏朝廷命令元澄做好计划:如果钟离城中缺粮,应争取在三月
之前攻克;不然延宕至四月淮河涨水,梁军可以从水路增援,甚至继
续西上切断寿春后路,必然导致淮南惨败。但元澄坚持围攻钟离。梁
军张惠绍等护送粮食试图增援钟离,遭到魏军迎击,张惠绍被俘。
撤军,在班师回寿春途中遭到梁军追击,损失四千余人。寿春方向的
南伐至此结束。
西路,元英所部围困义阳时,梁司州军队据城固守,曹景宗所部
三万余人、马仙琕所部万余人相继赶来救援。魏军在围城的同时先后
多次击败来援梁军。至正始元年(504年)八月,义阳梁军被迫投降,
魏军乘势攻占周边的山地关隘。
整个夏季,但魏军攻势并未受到明显影响,可能是因为义阳比钟离处
在淮河上游,所以雨季涨水对义阳一带的影响有限,加之魏军占领着
寿春,扼住梁军溯淮河增援义阳之路,使梁军只能从陆路前往,运
输、行动能力都受到很大限制,使得义阳最终被攻克。
此次战事,魏军在淮南进占了合肥、义阳。这年年底,梁朝行梁
州事夏侯道迁又投降北魏,魏军得以占领汉中地区,梁州刺史邢峦甚
至一度试图进攻蜀地。魏梁的战线已经推进到汉水、淮河以南,梁军
则固守淮河下游南岸的钟离、淮阴等城池。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魏宣武帝初年的对南扩张:http://www.yipindushu.com/lishijingdian/21566.html
推荐文章
11-26
1 古代历史上掉进茅坑的君王09-11
2 此外英文短语02-08
3 1927年中国历史09-06
4 5字男生网名霸气01-18
5 历史上的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