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宗唐宋文
永乐至成化年间,明朝诗文创作出现“台阁体”。台阁,别称馆阁,台阁体特指当时内阁与翰林院文臣的文学创作风格,多为应制与应酬之文,追求雍容典雅,内容贫乏,毫无生气,在文学史上饱受批评。综观《杨文懿公文集》,绝大多数的诗文皆属此类。台阁体的出现是与宋明理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的。程朱理学是明朝的官方意识形态,亦是学术思想的主流。馆阁之臣自然是以官方意识形态为准,思想上亦是深受理学的影响,故诗文的思想上自然产生雅正平和的特点。对杨守陈而言,其启蒙老师杨范是理学家,不难想象,理学思想对杨守陈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有了这个背景,其文学创作难出台阁体之外也是自然之事。杨守陈几乎整个官宦生涯身处翰林院,没有外出为官的经历,这亦是一个重要因素。身处馆阁,接触的大多为上层官僚,难以看到丰富的世间百态,生活相对安稳,亦无太多的忧患之思。在这种环境中,诗文自然是缺乏情感的切入,何况创作的大多是应酬之文。这仿佛是一潭死水,附庸风雅,实际上并无生命力,这也是当时社会思想状态的一个反映。但是,杨守陈的文学作品与一般的台阁体又有一定的差别,在题材和意蕴上有所突破。他的《农鸣》、《农乐记》、《惠民渠记》都走出了翰林文学的藩篱,《送邓淳安序》中“有一言可以尽长民之道者,曰爱之而已”,这种爱民思想也是其他翰林作家难以一见的。
拟古是杨守陈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特色。杨守陈自幼经过系统的文史教育,登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更是饱读诗书,学术素养较高,由于对古人文学作品的欣赏,拟古创作风格的形成也是颇为自然的。再者,复古亦是当时的一个大背景。杨守陈最大的学术特点是博采深考,拟古与当时的文学大背景自是相关,亦是与其博采的学术特点分不开的。宗唐是明初翰林文学的主流,而宗宋是李东阳等前七子的文学主张,杨守陈处于二者之间。杨守陈学习的主要是唐之杜甫,宋之苏轼,但不局限于二者。杨守陈对杜甫的诗文颇有研究,如《金碗辨》。从《金碗辨》我们不难看出杨守陈对杜诗研究的深度,可谓字字考究。杜甫“读书破万卷”,是杨守陈学习的榜样,可见其推崇之情。杜甫诗兼众体,而杨守陈所作文体亦是相当之丰富,“少作诗皆近体,所用为唐韵,长以古辞古韵作古体诗赋”,变化不一。
台阁体文臣大都追慕宋人的文学风范,董其昌曾言:“自杨文贞而下,皆以欧、曾为范。”(63)事实上,这种追慕之情似乎流于模拟,没有实质上的影响,他们与宋人的文学创作成就亦是相差甚远。杨守陈亦是难出窠臼,对苏轼的模仿成就不高,《石钟山铭》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篇。“彭蠡之口,有山名石钟,尚矣。……余谓波间众窍,其丰山之自鸣者乎?潭际双石,其宋左师之每击者乎?是皆可谓钟也。然濒流庶峰,其下响若钟者盖鲜。石之高大,而叩之函胡清越,如两钟石者,亦安得所在皆是?且山之以物象名者,若石鼓文笔之类,亦岂必为天下独然后名哉?昉名山者,其舟而察诸波间耶,果屐而叩诸潭际耶?抑若大宁之山尝有巨石,状如大镛,而今已为波沦之九鼎,火焚之崑玉耶?是皆不可知者。事不目见耳闻而可臆断其有无,苏之戒也。前四人皆目见耳闻,而言犹不能定于一。余固不敢臆断,顾区区一山名,何损益于天下,亦无足深辨者。……往在元季,微我太祖,民其歼矣。今四海内外,百年之间,庶职恬逸,万民乂和。虽群动庶植,犹胜于乱世之烝黎者,皆太祖戡定辑宁之劳,而列圣绍述煦妪之泽也。凡登是山者,左顾彭蠡,右瞻金陵,江汉之心,其可已哉!”(64)《石钟山铭》为仿苏轼《石钟山记》之作,明代馆阁此类题材的作品颇多。虽然《石钟山铭》与《石钟山记》同以石钟山为题材,然意境相差甚远。《石钟山记》是一篇游记之作,抒发一己之感,有着文学大师的万丈豪情。杨守陈之《石钟山铭》虽以《石钟山记》入题,行文亦是模仿苏轼之风格,表达的却是对君主的褒扬,没能走出台阁体的藩篱,故难以触动读者之情怀,文学欣赏性不高。整体而言,杨文较为生涩,意境不高。故他尽管是模仿苏轼,只能说是形似而神离。 (3)也讲究性情 杨守陈出身底层,故其创作有较多的性情。“文忠(中)子曰:诗者,人之性情也。夫性情在人,不以古今而有异者。古之诗,皆其性情之发而辞足以达之,故多不可及者。后世徒取古之诗,掇拾模拟,而不本其性情,则非诗矣,宜康简谓之无也。若有发于其性情而达于其辞,则亦古之诗矣,夫焉可蔑之。”(65)由此可知,杨守陈讲究性情,反复简单的模拟。 (4)反新奇,务平和 杨守陈在《与冯汝止书》中言:“吾子之文弛放矣,奇怪矣,今宜收敛使平和,无取语生之忌”,可以看出这一主张。反新奇,指的是为文用词不可出于经典之外。其反新奇并不是反对使用伟奇字句,否则就与前文所说的注重引经据典相左了。平和,是指不可过多地抒发个人情感。杨守陈认为作文为德为理,纯粹地表达个人情感于德于理皆无意义,“亦不必如昔人之十年赋两都,旬锻月炼而工无益之辞,误有用之学也”。杨守陈功利性很强,认为单纯的文学创作并非正业,只是消遣,无实质意义。“若止为一人议论者非极工不取,溢美过情者虽工亦去之”的原则就是务求平和的主张。文为张德,文为理作,再加上文集编纂过程中对“溢美过情”之文的剔除,这是杨守陈传世的文学作品大多欣赏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杨守陈的诗文4:http://www.yipindushu.com/jiaoyuweiben/4249.html
推荐文章
09-13
1 经典正能量语录,激励你的灵魂09-13
2 面对互相攻击的同事,你需要放下批评09-02
3 精辟晚安语录抖音09-02
4 抖音上晚安的句子09-02
5 晚安精辟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