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的物质财富是非常有限的。然而,人对物质财富拥有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世人虽然都知道“知足者常乐”的道理,但是心淡如水的明白人仍然很少。一个人要想生活得幸福潇洒,放淡自己的欲望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智慧。
造物主在把那么多美德赋予了人类的同时,也把名利、是非、金钱得失同时嵌入了人的身体。于是这些固有的心病便成了桎梏与羁绊,成了悬崖与深渊,它们将许许多多的人挡了幸福的大门之外。
人的一生常被名利所束缚。名利对于人,实用的少,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一种对自己的价值的确认。因此,名利只不过是一个人所挣得的自己的身价而已,人总是通过名利来标明自己价值的高低。没有了名利,自己常常也会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对自己在世上的价值失去信心。因此,为追求名利,很多人都不惜终身求索,使名利的绳索最后变成了人生的绞索,断送了人生所有的快乐与欢笑。
人来到这个世界,只不过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过客。名利无非是身外之物,为了名利而累心累身,的确是件本末倒置的傻事。
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问镇江金山寺中的高僧法盘:“长江中船只来来往往,这么繁华,一天到底要过多少条船啊?"法盘回答:“只有两条船。”yipindushu.com
【乾隆问:"怎么会只有两条船呢?"】
法盘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整个长江中来往的无非就是这两条船。”
人活在世上,无论贫富贵贱,穷达逆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要生存要发展,都离不开名利二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十年寒窗苦读日,换取功成名就时”等等,其实质就是激励人们追求功名。
名利如云 何必太计较
一所中学的班主任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竟然学生宣传学习的好处是给他们带来荣华富贵、金钱、美女。此消息一出,社会上一片哗然。有人指责这位教师的做法低劣,却也有人认为这位老师说的是大实话,至少与“学习改变命运”这句经典口号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萨克雷在《名利场》全书的结尾以感伤而又无奈的语气写下了下面这段话:"唉,浮名浮利,一切虚空,我们这些人里面谁是真正快活的?谁是称心如意的?就算当时遂了心愿,以后还不是照样不满意?"名利虽然能够给人带来巨大的物质享受,能满足人的虚荣心。但如果过分地追名逐利,肯定会给人带来无休无尽的苦恼。
居里夫人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她对这些却从来不当回事。有一天,一位朋友看见其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大惊道:“现在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著有《谈艺录》、《管锥编》、《围城》等著作,享有“博学鸿儒”、"文化昆仑"之美誉。一位美籍华人新闻记者要采访他,却被拒之门外。他把《写在人生边上》一书重印的稿费全部捐献给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电视剧《围城》的稿费全捐给了国家;国外有许多地方要重金聘请他,皆被婉言拒绝。他对一位年轻人说:“名利地位都不要去追逐,年轻人需要的是充实思想。"钱钟书甘于寂寞、淡泊自守、不求闻达,视名利如浮云,反而让人们从内心里更加敬重他。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之人,心胸大度,心态平和,视名利如粪土,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诱惑,对于金钱、名利、地位,能够做到淡泊于名利的得失、命运的沉浮,就能平静地对待生活,面对身边的人和事。唯有保持得到了欣然接受、失去了泰然处之;鲜花掌声不忘形、冷嘲热讽无所谓;得意时候不张扬、挫折面前不忧伤的平常心态,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名利在于无求而自得:http://www.yipindushu.com/jiaoyuweiben/15930.html
推荐文章
09-11
1 宁波杨氏-经学思想502-26
2 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大学属于成人还是文考02-27
3 独山县体考成绩12-08
4 哈师大考研成绩公布12-06
5 比正常成绩少考40分有必要复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