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尽管开口!
看上去这简直就是明摆着的大白话,但我们先来看看社会科学家弗兰克•弗林和瓦妮莎•博恩斯(Vanessa Bohns)的研究。他们认为,想要求助的人往往低估了对方愿意帮忙的程度。他们设计了一组实验来验证这个想法。
在一组实验中,受试者的任务是询问陌生人是否愿意填写一份调查表。执行任务之前,他们需要对陌生人答应这个请求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具体点儿说,就是估计一下自己总共要询问多少个人,才能遇到5个愿意配合的陌生人。受试者们的平均估算是20个,但实际上,大家平均只问了10个人就完成了任务。也就是说,受试者低估了一半。
弗林和博恩斯把请求的内容更换了多次,比如请陌生人送自己走到附近的健身房,或是借手机打个简短的电话。实验的结果都是相似的。在另一项格外有趣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选中了一组准备为慈善筹款的受试者。筹款活动开始之前,弗林和博恩斯请受试者估计一下多少人愿意掏钱。再一次,大家的估算差不多低了一半。事实上,他们对捐款数目的估算也低了大概25%。 为了解释人们为何会如此轻易地低估他人愿意帮忙的程度,研究人员收集了额外的数据。简言之,他们发现,提出帮助请求的人会把着眼点放在对方同意帮忙后所花的成本上(时间、精力、金钱),同时却较少考虑对方要是拒绝提供帮助的话,会产生哪些社会成本(比如尴尬、磨不开面子、隐隐的内疚感)。 这里面的启示很明确。当你纠结着要不要开口求助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你很可能低估了对方愿意帮忙的程度。这样一来,你的工作效率或目标很可能会受到影响。 再深想一步。对于管理者和团队领导来说,这些研究结果格外令人心惊。因为可能有这种情况存在:你的团队成员在一件重要的工作任务上需要你的帮助,可他们错误地以为万一开口求助,你也不大可能帮忙。为了消除这种状况,你最好跟下属、同事和团队成员们先说明白: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很愿意帮忙。怎么做呢?把弗林和博恩斯的发现讲给大家听,然后告诉大家,你可不希望让这种误解破坏大家的绩效。 在另一组研究中,博恩斯和弗林提出了得不到帮助的另一个原因。不仅是求助的人低估了对方愿意帮忙的可能性,那些做好了准备、愿意帮忙的人也会高估了别人开口求助的可能性,这就造成了一个双重的障碍。需要帮助的人不好意思开口,能帮得上忙的人又没有伸出援手——因为他们错误地以为,既然没人开口求助,就是人家不需要帮忙呗。 因此,管理者和团队领导在表明自己很愿意帮忙的时候,一定要避免一个常见的陷阱:不要只是强调开口求助的“实际好处”。他们应该想办法事先缓解人们在求助时的尴尬和不自在。聪明的做法是,管理人员可以提起一段自己开口求助的往事,告诉大家,幸亏当初找人帮忙了,同时也明确地告诉大家,开口求助绝不像想象中那般尴尬。医疗行业的专业人士都希望患者能够不断地向他们寻求帮助和信息,他们可以在提供帮助时加上一个小小的、却令人安心的信号,比如一句“世上没有傻问题”的话,结果就会大为不同。 你可能想要把这一章复印下来发给大家看吧,那要记得做一个小小的、个性化的举动:把收件人的名字写在纸页端头。这么一个小举动,会为你带来更加显著的收效。 先下手为强 有时,谈判刚开始的几分钟有点儿像是拳击赛的开场:两名对手来回移动着脚步,谁都不愿率先出拳。就像有些拳击选手不愿意先出招一样,谈判的人往往也不愿意先开价。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大概是担心先开价会泄露自己的策略,或是暴露弱点。 但是,这样想对不对?谈判的时候,或是在任何一个影响他人的场合里,是应该率先迈出战略性的第一步呢,还是应该让对手先出招?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亚当•加林斯基和托马斯•慕思韦乐(Thomas Mussweiler)的研究,在谈判中,先出招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一连串实验中,研究者发现,无论受试者充当的是买家还是卖家,比起遵照指令按兵不动的那些人,遵照指令先出招的往往会赢得更好的谈判结果。例如,在一项实验中,想要收购一家工厂的买方率先开价,结果卖方最终应允的成交价平均在1970万美元上下。当卖家先开价时,买方最终接受的平均成交价是2480万美元。在工资谈判中,研究者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 那么,是什么因素令谈判结果呈现出这么大的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当谈判中的一方先开价时,他们就把对方“锚定”在了这个数字上。因此,尽管对方的理想做法是不受这个数字影响,从自己的角度去评估谈判内容的价值,但他们常常做不到。相反,他们会把对手先提出的开价当作“锚点”,在后续的谈判中,一直低效率地围绕这个价格做文章。 为什么会这样?想象一下卖旧车的场景。当卖方先开出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时,有意向的买家就开始自动自发地思考所有能与这个锚点价格相符的信息。想想看,在这本书中,我们一直在讨论人们是多么积极地想要“高效率地做出正确决策”。听到这个非常高的开价,买家可能会问自己“为什么他要价这么高?”,然后琢磨着是不是应该纠正对方对价值的错误看法。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买家不由自主地把心思放在了这辆车所有与这个高价相符的特性上,比如,豪华的外观、稳定性、出色的低油耗。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是买家先开价(这个价格肯定会低很多)的话,情况会是什么样。卖家多半会自问“为什么开价这么低?”,然后自动去关注所有的低价因素,例如车身上有不少明显的小凹陷和划痕,行驶里程数已经不少,还有一种“旧车的味道”——现在他希望自己每天早晨在健身房苦练一通之后,应该马上就冲澡,而不是开车到家之后再洗澡了。 你先开了价,谈判对手就会自动去想这件商品(无论你们谈判的是什么)有哪些特性与这个开价相符,因此他会去琢磨,比起他的预想,这样东西的真正价值更接近这个最初的开价。所以,无论你的角色是买家还是卖家,是雇主还是想加薪的员工,是经理还是想多申请点儿工作资源的下属,你都应该仔细想想,在你的谈判中,哪个因素可以充当恰当的锚点,然后率先把它提出来,不要等着对手先说。就像加林斯基和慕思韦乐在研究中证明的,这个先出价的小小举动能够对结果造成巨大影响。 这个改变虽然小,但它能带来很大的回报。当然,你先开的这个价格要符合现实才行,不能超出界限。例如,要是你把那辆本田思域(Honda Civic)的价钱定在10万美元,那就有点儿离谱了,就算你声称它有种独一无二、其他地方没处去找的气味儿也不行!但是,只要你的最初开价处于合理范围内,你就应该率先出招,不要让对手先发力。如果没有抢占这个先机的话,开场铃声响过没几分钟,你大概就招架不住了。 当父母的请注意,跟孩子展开睡前谈判的时候,一定要抢先提条件! 当然,我们知道,你不一定每次都能先发制人。如果对手先开价了,你该怎么做?例如,买房子的时候,房价早在谈判之前就标出来了;许多公司一发出录用通知就把起薪数字告诉了新员工。幸运的是,加林斯基和慕思韦乐提出并测试了一个相当简单却好用得让人难以置信的策略,帮你绕开这个心理陷阱:把心思放在你自己的理想价格上。这样一来,你就会自动去思考那些跟对手的锚点不相符的信息了。 一个简单的做法是,参加谈判时,不但要在脑子里记着你想要的理想价格,你还应该把它合理的原因列成清单写下来。就算在谈判中你没能让每个人都明白这些理由,单是把它摆在眼前,就足以提醒你去对抗心中自动涌起的质疑,不会去想为什么你最初的判断不准确了。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如何获得帮助: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7945.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幽默经典,笑不可支09-19
2 欣赏文字风采,汇聚众多不同情境的高情商语句09-12
3 经典句子:智慧的涟漪在文字中荡漾09-12
4 白帽思考:谁戴上了这顶帽子?09-12
5 职场进取语录秘籍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