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有不同的属性,也因其承担不同的组织目标,使得其管理内容有着很大的差异。我们今天以企业组织为研究对象,探讨作为一个企业组织其管理内容包含哪些内容。概括地讲,企业的管理内容包括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文化管理。这五项内容是一个递进的关系,要求企业依次实现这些管理内容。换句话说,就是首先解决计划管理的问题,之后解决流程管理的问题,其次是组织管理,然后是战略管理,最后是文化管理。这个顺序不能够颠倒,不能够打乱,也不能够只做一个而忽略其他。一个好的企业管理,是需要这五个内容和谐发展、协同作用的,而这五项内容的协同就是企业的系统能力。一个具备了系统能力的企业才有希望具有核心能力。
计划管理:回答资源与目标是否匹配的问题
计划管理常常被人们和计划经济联系在一起,这种偏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我们的管理处在无序状态。对于计划本身的理解,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都认为计划是一组数据,是一个考核指标的指导文本,没有人认真地想过,计划本身是一个管理内容。计划管理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数据,不是年终的考核指标,更不是文本。计划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对于目标和资源之间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计划管理就是要目标与资源的关系处在匹配的状态,这是一个最为基础的管理内容。因此,计划管理由三个关键元素构成:目标、资源和两者匹配的关系。
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基准。计划管理在管理理论中也被确认为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实现需要三个条件:第一,高层强有力的支持;第二,目标要能够检验;第三,清楚目标是高层管理者的目标。资源是计划管理的对象。计划管理事实上是管理资源,而不是管理目标。很多人对于计划管理的理解多是与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也通常会认为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对象,其实计划管理的对象是资源,资源是目标实现的条件,如果我们超越变化让计划得以实现,唯一的办法是获得资源。目标与资源两者匹配的关系是计划管理的结果。也可以说,两者的匹配关系是衡量计划管理好坏的标准,当所拥有的资源能够支撑目标的时候,计划管理得以实现;当资源无法支撑目标或者大过目标的时候,要么浪费资源,要么“做白日梦”。所以很多时候我并不关心企业确定什么样的目标、企业设立多大的目标,我只是关心这个企业是否有资源来支撑它的目标。当我们的企业高调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我会看它是否拥有国际性人才、国际渠道、国际标准的产品,如果没有这些,空有一个理想、一腔鸿鹄之志也是徒劳。 流程管理:解决企业运营效率的问题 我可能比很多人都热衷于流程,在本书中也不断地提倡流程的作用,因为解决企业效率的问题,流程是关键。我总是想,为什么对于流程管理我们总是做不到位,也许文化是一个借口,因为中国人的行为习惯决定了我们喜欢职位多过流程。可是,我们还是能看到把流程处理得很好的中国企业,如海尔、华为、联想,归结起来,流程管理还是能够做到的。实现流程管理需要改变管理的一些习惯,我简单归纳为三点:一是打破职能习惯;二是培养系统思维习惯;三是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打破职能习惯。受中国古代几千年官制的品位等级制影响,中国企业中的职能部门很大程度上秉承古代官制沿袭下的“自利取向”而非“服务取向”。在“自利取向”情况下,各职能部门特权膨胀,拥有更大空间来牟取一己私利,导致效率下降。职能导向侧重于对职能的管理和控制,关注部门的职能完成程度和垂直性的管理控制,部门之间的职能行为往往缺少完整有机的联系。它没有确定时间标准,这一最重要的工作标准一般是由该部门的主管领导临时确定的,这就大幅度加重了主管领导的工作量,又由于标准不确定,导致整体工作效率大幅降低,因此我们必须打破职能习惯。 培养系统思维习惯。流程导向侧重的是目标和时间,即以顾客、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企业的行为视为一个总流程上的流程集合,对这个集合进行管理和控制,强调全过程的协调及目标化。每一件工作都是流程的一部分,是一个流程的节点,它的完成必须满足整个流程的时间要求,时间是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因此在流程的前提下,时间作为基本坐标决定了我们需要系统地思考问题,而不是仅仅依据自己所在的部门或者所处的位置,我们必须学会系统思维。 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人人都有一个市场,人人都面对一个市场”,实施流程导向中激励各成员共同追求流程的绩效,重视顾客需求的价值是海尔实施流程管理的一种灌输方式,这种方式恰恰让我们看到形成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是流程管理的保障,从职能到流程,我称之为“先锋企业”的管理层对“转变员工观念”尤其重视,通过让员工理解的概念、激励每个员工参与流程再造、重视员工的建议等,以此完成这个艰巨的管理方式改变。没有这样的文化氛围,流程管理只能是流于形式,这也是中国很多企业引入流程再造不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组织管理:回答权力与责任是否匹配的问题 权力与责任一直是管理中需要平衡的两个方面,让这两个方面处于平衡状态是组织管理要解决的问题。从古典组织理论中,我们知道组织结构设计需要遵循四个基本的原则:一是指挥统一,一个人只能够有一个直接上司;二是管理幅度,有效的管理幅度是五六个人;三是分工,根据权责和专业化来划分横向与纵向的分工;四是部门化,把分工所产生的专技员工集合于一个部门内,由一个经理来领导并加以协调。细细领会组织设计的古典原则,你不难发现它只是力图平衡权力和责任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实现组织管理需要两个条件:专业化与分权。 专业化。我自己也发现,除了对于流程的偏爱之外,我还有一个偏爱—专业化。专业化能够解决很多东西,包括服务的意识、分享的可能,更重要的是专业化解决人们对于权力的崇拜。如果说我们还需要保留职能的话,那么解决职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是专业化的水平,如果一切以专业为标准,我们尊重的是标准和科学,人们不再依靠权力和职位来传递信息与指令。 分权。分权是我看到的组织中最难做到的一个方面,有时候看到企业有分权手册,也有分权制度,但是实施起来常常走样,很多高层经理人喜欢把分权看作调整的武器或者一种政策的资源。如果分权作为政策资源,这个时候经理人做的不是组织管理,是领导管理,这不是分权而是授权。分权的根本标志是一旦权力做了分配,分配者不再拥有这个权力,当权力可以调整的时候一定是授权不是分权,很多人喜欢混淆分权与授权的界限。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7844.html
推荐文章
09-18
1 【参考聆听者的反应】09-12
2 经典句子:经典的足迹,文化的传承09-12
3 经典句子:感悟人生的智慧宝藏09-12
4 把你的工作当成一个平台09-12
5 克服变革阻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