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夏天,英国阿森纳队(Arsenal FC)打算从对手利物浦队(Liverpool FC)购入乌拉圭前锋路易斯•苏亚雷斯(Luis Suarez),报价四千万零一英镑。与传统的整数报价相比,这个有零有整的精确数字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个安排是故意的:因为苏亚雷斯的合同中有一条是,如果其他俱乐部提出了超出4000万英镑的报价,俱乐部就有义务通知他。虽然报价非常高,但阿森纳还是没能收购成功。
在前一章中,我们讨论了谈判中的率先报价能够形成锚点,影响对手后续的报价和还价。我们能据此得出结论说,阿森纳队的失败是因为开价太精确吗(虽然他们的确是先开价的)?当然不能。苏亚雷斯转会这件事十分复杂,远不是简单的讨价还价。但有一个观点是成立的:这个非比寻常的精确开价造成了另一个效果——勾起了全世界的好奇心和关注。支持证据就是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一连几周都不曾平息,各家报纸的体育版都大幅报道,还推出了专栏报道(苏亚雷斯一向是个有争议的球员,他的名声无疑也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除了报纸的体育版面,我们还可以转向另一个领域去寻找支持证据——精确的开价不但能吸引人的注意力,还能在谈判中具备强大的影响力。当然,这个领域就是说服科学。
行为科学家玛利亚•梅森(Malia Mason)和同事艾丽斯•李(Alice Lee)、伊丽莎白•威利(Elizabeth Wiley)和丹尼尔•埃姆斯(Daniel Ames)认为,要想取得更好的谈判结果,除了率先开价之外,还应该把价格定成一个精确的数字。在一项研究中,受试者参与了模拟的二手车销售谈判,他们扮演卖家,看到了三种潜在顾客的报价。一个报价是整数,2000美元,另外两个是精确的数字:1865美元和2135美元。看到买家的开价之后,受试者要提出还价。有趣的是,看到精确报价的两组受试者,还价的幅度要温和得多:平均比开价高出10%~15%。可是,拿到2000美元报价的那一组的平均还价要比开价高出23%。鉴于这些结果,“给出精确开价”这么一个小小的额外举动,似乎拉近了谈判双方的距离。为什么? 研究者认为,接到精确报价的一方,更加容易认为报价方必定花了时间和心思来准备谈判,所以他们必定有充足的理由来支持这个精确数字。研究者做的后续实验支持了这个观点:谈判过后,他们收集了受试者的看法,发现受试者们比较同意这样的观点,“那个年轻人投入了不少精力去了解这辆车的价值”以及“他肯定是有充足的理由才开出这个价码的。” 还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发现,无论这个精确报价是比2000美元的整数报价高还是低,这种效应都存在。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总结出一个有趣的经验:当你想要卖掉那辆气味独特的本田思域时,你应该率先开出一个接近上限整数,但十分精确的数字,比如不要提4000美金,而是3935美金。这样你的价格能卖得更高一点儿。当然,如果你是买车的,面对那个开价开得异常精确的卖主,你可要格外当心。 这种精确的开价策略不只适用于二手车交易这样的一次性买卖。研究者们在许多不同类型的谈判中都发现了相似的结果。例如,在第二组实验中,研究人员把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和MBA两两分成130个小组,进行模拟谈判。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的是,比起先提出整数报价的人,先提出精确开价的人得到的还价更加接近报价,接近程度比前者的高出24%。而且在每一组中,先开价造成的锚定效果都一直持续到了谈判结束。 正如我们在前面一章中建议的,为了得到更好的谈判结果,你可以做的一个小改变是率先开价。这项研究又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另一个重要的、能显著提升谈判结果的小改变就是,把这个开价的数字改得精确点儿。 因此,如果你要与潜在客户谈判,当你把所有的信息、设备、材料和资源都研究了一遍,做出一份极为详细的提案之后,千万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要把报价数字四舍五入变成整数,不要以为这样做会让准客户更容易答应你。相反,需在谈判中早早地把精确数字提出来。 谈加薪和福利待遇的时候,你也可以使用类似的方法。虽然10%的加薪幅度更简单明了,但你应该向老板提出9.8%,或是10.2%,这样一来,对方不同意的可能性就会小一些。当然了,你应该事先想好为什么要求这个数字——或许你这个职位的平均加薪幅度就是这么多。同样,如果一个保姆希望拿到每小时15美元的薪水,那她应该向孩子父母开价15.85美元,而不是16美元。 在项目管理中,当你要求大家按时完成任务时,这种方法也很有用。这项研究建议你,与其让大家两周内完成工作,还不如要求13天之内完成,这样更容易准时收工。同样,不要说下班前或本周内完成某项任务,应该把时间改得更精确点儿,比如,“周四下午3:47把它交给我好吗?”这个小小的改变不但能让大家更准时地响应你的要求,还能帮你更加高效地管理电子邮件,好让你周末腾出空来,看那些天价球员们在场上炫技呢。 定价末尾数字有玄机 近期对美国一家大型超市的价格分析透露出一个有趣的事实:店内大约80%的商品定价都是以9结尾的。不是只有一家店这样做,甚至也不是某个特定的连锁超市在这样做。绝大多数零售商都会采取这个策略。而且,把商品价格定为奇数数字结尾,也不是美国市场的专利。德国、英国和新西兰也都采取了类似的定价策略。 那么,这个奇怪的“奇数尾数定价法”是怎么来的呢?有一个可能的原因要追溯到1891年,美国货币标准化的时候。当时,从英国进口的商品是要经过价格转换的,英镑换成美元之后,价格的尾数都是奇数。在人们的印象中,英国货总是质量更好,因此价格尾数是奇数的商品就跟“优质”挂上了钩。另一个经常被引用的解释是,尾数是奇数的定价方式能够有效地防止员工偷窃。由于价格是奇数,所以员工必须要给顾客找零钱,因此,私藏货款、不计入销售账目的事就变得更难操作了。记录显示,当梅西百货在20世纪初期采用了99美分定价策略后,销售增长了,随后全世界的零售商们都学会了这一招。 鉴于99美分的定价策略是如此盛行,有一件事就显得很有意思了:有一家著名的零售商决定打破这个定价方式。2011年,曾在苹果电脑(Apple)担任资深副总裁的罗恩•约翰逊(Ron Johnson)加入杰西潘尼(JCPenny),出任CEO。不久之后,他在各家连锁分店内推行了一个“天天低价”的定价政策。这个定价行动的核心就是把价签上的数字改成整数,而不是消费者更熟悉的0.99结尾。例如,原本标价为18.99美元或19.99美元一条的牛仔短裤,现在的售价是19美元或20美元。背后的理由很简单:整数式的价格更清楚明白,而且传达出简单和坦诚的信息。虽然对分币的流通有点儿影响,但杰西潘尼在定价策略上的这个小改变肯定是常识的胜利。而且更加重要的是,杰西潘尼认为,这也是消费者的胜利呀,他们肯定愿意用钱包投票的。 消费者的确用钱包投了票。次年,杰西潘尼的销售额几乎下滑了30%。 由于当时的美国经济依然处于恢复的早期,说得好听点儿,也得用“脆弱”二字形容,要说杰西潘尼把定价取整的策略是销售下滑的唯一原因,那就有点儿太荒谬了。导致销售额猛跌的,很可能是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但有力的证据表明,杰西潘尼的“天天低价”策略没帮上忙。这个策略显然也没能帮上约翰逊先生,因为没过多久他这个CEO就被炒了。 乍一看,把消费者的注意力从一个精确的价格尾数(例如0.99美元)转移到整数(例如1.00美元),这对购买决定的影响大概只有一丁点儿。毕竟差异只有区区一美分而已。虽然老话说“积少成多”,但如今一美分也实在太不起眼了,消费者压根儿就不会在意吧 [1] 。 按这种逻辑,杰西潘尼的定价新政应该不会造成多大影响。但是,正如我们在这本书里不断证明的那样,小小的改变的确会造成巨大影响——即便是价签上的区区一美分。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 一个原因是,0.99的价格尾数意味着“合算”。夏洛特•加斯顿-布雷顿(Charlotte Gaston-Breton)和洛拉•杜凯(Lola Duque)认为,这一点对年纪较轻的消费者,或是在购买决定比较容易做的情况下(比如买便宜东西的时候)格外适用。另外一些研究发现,以0.99结尾的价格会产生“降档效应”。也就是说,一件标价19.99美元的商品会被归到“不到20块”的那一档去,但是,如果定价多加了一分钱的话,它就会被人归到“20块及以上”的那一档去,形成微妙却很重要的对比。 除了会影响商品的价格档次之外,一分钱的价格之差还意味着另一个重要问题:价格的头一个数字不一样了。在前面的例子中,19.99美元的东西不但会被归到“不到20块钱”的那一类去,价格的头一位数字,也就是最左边的那个数字也从2变成了1。原来,这个“左位数效应”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人们一般都会最先注意到它。 研究人员肯尼思•曼宁(Kenneth Manning)和戴维•斯普罗特(David Sprott)提出了强有力的证据,他们证明,如果把尾数做一个小小的改变,让它影响到价格的左位数,就能对人们的购买决定造成极大影响。在曼宁和斯普罗特的研究中,受试者需要从摆在眼前的两支钢笔里选一支买下。A笔的价格稍低,B笔由于多了几个功能,所以价格稍高。受试者需要对两支笔做出评估,然后做出购买决定。研究人员一共安排了四组不同的价格: 虽然前三组的价格差异都非常小(第一组和第二组的B笔价格差异其实只有1美分),但对购买选择的影响却非常大。在第一组中,选择A笔的人占56%,但在第二组和第三组中,选择A笔的人分别占到了69%和70%。 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异?请注意,第一组中,A笔($2.00)和B笔($2.99)的价格左位数是一样的。但在第二组和第三组中,左位数不一样了,导致A笔看上去比B笔便宜许多。 现在,咱们来看看第四组。由于一个小小的改变,两支笔的左位数相差了2美元——A笔($1.99),B笔($3.00)。结果是,在这一组中,A笔最受欢迎,将近82%的受试者选了它。对左位数做一个小小的改动,就能对购买选择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个实验就是明证。 我们敢说,罗恩•约翰逊现在肯定很希望在推行“天天低价”的整数价格策略前,他和杰西潘尼团队的其他成员能懂点儿说服科学。这项研究表明,把商品价格调高1美分,比如把8.99美元一双的袜子调到9美元一双,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提高了1美元一样。这是因为消费者太关注最左边的数字了。 把范围放得更广泛些,想要影响他人的选择和决定的人可以从这项研究中获得各种启示。最明显的就是,零售业中负责决定价格的人可以从这个知识中获益:价格上一个小小的改动——只不过提高或降低一分钱——就能大幅度地影响消费者对这件东西的售价的印象,进而影响他们的购买决定。例如,售卖价格较低但利润较高的产品(比如自有品牌)的商家,就可以把定价的末尾数字做个小改动,让这个价格的左位数低于其他贵价商品,这样价格在感觉上就会差很多了,从而提升公司的利润。当然,如果情况刚好相反,目标是让人们更多地选择较贵的那一个,那么就把做法反过来。请注意,在那个买笔的实验中,当两支笔的价格左位数一样的时候,更多人选择了较贵的那一支。 只比整数小一丁点儿的数字对其他决策往往也有奇妙的影响力,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有一些没这么明显的运用方法:健身教练如果把跑步机的目标里程定在9.9公里,而不是取整的10公里,前来健身的学员恐怕就会更听话了。医生如果把患者的计步器上的目标改得稍低一点儿,比如9563步,而不是通常的10000步,患者可能就更容易坚持下来。在这些情境中,这些目标看上去更容易实现了,所以学员或患者就有更大的动力去做。 最后,对会议的时长和议程做些小小的改动,或许会让人们更愿意来参加。把2小时的研讨会改成1小时55分钟,虽然有点儿投机的味道,但或许前来参加的人就能多几个。 或许你在说服别人参加会议时,就可以用上这个基于说服科学的、虽小却很重要的新方法。但是,在你打算跟苹果、微软(Microsoft)或谷歌(Google)联系,建议他们把电子日历里的默认设置改掉时,别忘了我们已经为“29分钟会议”申请了专利。 [1] 在绝大多数货币中,一分钱基本上都是最小的单位了。因此,另一句老话“捡起一分钱,好运一整天”不禁让人怀疑,要是看见街上有一分钱,究竟值不值得花那个工夫把它捡起来呢。原来,经济学家已经研究过这个问题了,答案很明确:不值得。此外,也没有证据表明发现一分钱会给人带来好运,不过,鉴于这事不容易用实验证明,您就自己做决定吧,别理科学家们怎么说。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报价精确一点儿会更好: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6862.html
推荐文章
09-13
1 树立影响力09-12
2 知识记录的流程09-12
3 经典句子:散发魅力的经典表述09-18
4 探索文字宝藏,每日摘抄简短而有意义的经典名言09-12
5 把联盟当做营销合作伙伴关系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