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愿意每天只吃甜点,哪怕是一个孩童,让他一日三餐都吃冰激凌,最后也会吃腻。同样,也没有人愿意活在只有“简单”的世界里。如果没有跟复杂的对比,我们即使看到了一个事物,也不知道它究竟简单与否。只有我们体验到差异时,我们的眼睛和感官的触角才能张开和收缩。
承认差异的存在有助于识别哪些特性是我们真正想要的(这点可能时常会有变动)。就个人而言,我不太喜欢粉红色,但是如果把它放置在一大片单调的橄榄绿当中做点缀的话,我还是很喜欢的,因为和周围这样深沉而不鲜亮的背景一对比,粉红色似乎显得更加醒目和充满朝气。当我们拿一个事物跟其他事物做对比的时候,就更懂得如何欣赏它。
简单和复杂相辅相成。市面上越是有复杂的东西存在,就越是会有更简单的东西冒出来。并且由于技术总是沿着更为复杂的方向发展,如果采取“简单”战略,就会带来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有助于你的产品脱颖而出。也就是说,在设计上给人制造一种很简单的感觉,需要以某种明确的形式唤醒你对复杂的记忆。无论是同种产品或体验自身的纵向比较,还是同个品类下不同产品间的横向比较(例如拿简单的iPod跟MP3市场上比它复杂得多的竞品做比较),都能看到复杂和简单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存在。
在同一个体验里,找到简单和复杂之间的平衡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何能达到让两者之间的差异被强化,而又不至于平衡抵消掉其中任何一个,是我至今仍掌握不了的一门微妙艺术。我所找到的最接近的解决办法,就是以差异间的“调变”为基础的“节奏”的概念。
想象一条数学曲线,上到波峰是“复杂”,下到波谷是“简单”,然后再向上走到“复杂”,再向下去到“简单”……这样无限地延伸下去。你可以想象它代表时间的延续,好像一首曲子随着进程发展,节奏也在起伏变化;或者你可以想象它代表空间的延续,就好像在欣赏一幅绘画作品,随着你的目光划过画面,体验也在发生着变化。简单和复杂如何在时空中交替,这种节奏感才是重中之重。yipindushu.com
无节奏
在Linkedin和Friendster这类社交网站日益盛行的互联网时代,交换名片的做法正逐渐地失去意义。尽管如此,在日本的商业社交文化里,交换名片仍然是很正式的行为,我在这种文化环境里长大,到现在依然留恋这种把名片夹在拇指和食指间,礼貌地鞠躬,双手奉上名片的习俗。还记得早些年在日本的时候,曾经因没有随身携带名片而屡次被上级责备。如果向陌生人介绍自己的时候没有奉上名片,就会被视为对对方最大的侮辱。
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人双手奉上名片的方式也正在被国际通行的更具随意性的单手递名片的方式所取代。名片显得越来越不重要了,其印刷质量和工艺也随之下降。“谷歌一下我吧”,这句话似乎预示着使用名片的优良传统即将面临终结。
然而名片似乎仍然在不断地朝我涌来,这些长方形的名片,有些是美式的2英寸×3.5英寸,有些是亚洲和欧洲常用的55毫米×90毫米的,我的办公桌通常都很整洁(遵循法则二“整理”),一旦名片开始在我的桌面上堆积,就得动手收拾了。我会依据SLIP的方法把这一叠卡片分类整理,记录在资料库里面,录完后把它们直接收进可回收的垃圾桶(前提是这些卡片都是纸质的,而不是偶尔会出现的那种塑料或金属制品)。
为了坦白得再彻底一些,我必须承认,我曾经违反了法则二“整理”,有一张名片一直没有被我废弃。这是一张薄薄的奶油色卡片,卡片上面印着一个插图,是一只神秘的绵羊。起初,我以为我没有扔掉这张卡片,是因为这只羊的眼睛直直地看着我。你知道,有些名片上面会印着主人的相片,我看着这些印着相片的名片被粉碎掉也没觉得有什么,却唯独对这张卡片下不了手,看来并不是因为有“目击者”在上面。我跟名片上的这位日本设计师弘毅并不是很相熟,仅有一面之缘,所以也并不存在特别的纪念意义。但就是这样一张名片,在我的办公桌上整整躺了七年多,而且还将继续躺在上面。
把你的名片跟他这张名片放在一起比较看看?书中的黑白印刷可能没办法展露这张名片琥珀黄的纸质,以及左下角红色的标记(他作为插画画家的印章),但在你的脑海里可以一一想象出这些细节。我一直把它放在桌面上,因为我还没有遇到过尺寸或图画风格跟它相似的名片,这是唯一一张与众不同的名片。如果满大街都是这种印有农场动物图画的薄名片,那么它自然就失去原本的价值了。
和田中先生的茶会
我很荣幸结识了日本现代平面设计之父——田中一光(Ikko Tanaka),当我还住在日本的时候,有一次和知名的现代派建筑师坂茂(Shigeru Ban)一起,到田中先生的住所参加私人茶会。提到“茶会”,会让人的脑海里浮现出编织精美的桌布和小甜点的画面,而日本的茶会则是很庄严和崇高的。
田中先生当时在学习泡茶汤(茶的一种仪式),我们就成了他的试验对象。很难想象一个如此大师级的人物在他70岁的时候还能做回学生。在亚洲,像他这样学习周期往复循环的人还有很多。例如在空手道界,对于一个黑带高手来说,最高的荣辱象征就是长年累月系着这条黑色的带子,直到它褪色变白,就意味着回到了初学者阶段。田中先生就是日本设计界的黑带高手。
仪式一开始,按照泡茶汤的惯例,先要检查泡茶的茶具。我们依次传递和欣赏“茶杯”(其实更像是底深的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拿到的是个18世纪的茶杯,看上去好像是在窑洞烧制时出的“意外”。这个光泽度很好的黑陶深碗,外表似乎和萨尔瓦多•达利的绘画作品一样毫无章法,让我还真不知道该从何处下嘴。
就这样,在日本首屈一指的现代主义大师家里,我用着一个很不完美、也没有浪漫的几何形态(不是圆柱体、球体,也不是立方体)、几乎没有任何杯子特征的东西喝茶。从视觉上看,的确很不完美,缺少宜家家居随处可见的碗碟用品那种光洁白亮而又简单的外表。
但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把田中先生的其他茶具衬托得无比完美。例如他那个17世纪产的用来装茶粉的盒子,当黑色磨砂盖子盖下来的时候,是跟底部严丝合缝的,精确得难以想象,像乐高积木一样。还有他茶室的木质表面,从木纹肌理上根本看不出是已经灭绝了的树种。我觉得这个杯子是追求极致的日本美学精华的间接象征,它出乎意料地复杂,使得所有原本已经简单到极致的事物都变得更简单了。
感受节拍
嗒嗒嘀嘀嗒(Taa Taa Ti Ti Taa),这不是某种外语,而是我小学时从音乐老师那里学来的打拍子的发音。嘀嘀嘀嘀嗒嗒,(停顿)嘀嗒嘀嗒嘀嘀嘀嗒……以前学的这一切都重新回到我的脑海里了。当听到长短音之间的节奏变换,以及听到爵士鼓手在一段连续的节奏里面忽然停顿下来的时候,整个人都不由自主地舞动起来。但如果你制造的节拍太简单,比如“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这样没完没了地“嗒”下去,听上去太单调的话,不用等你“嗒”完,你的观众就都跑光了。
设想有一天,一连串的事情以这样的模式发生:复杂,复杂,复杂,复杂,复杂,复杂,复杂,复杂,复杂,复杂,复杂,简单——这个时候,简单就成了一个救星。
简单,简单,简单,复杂,简单,简单,复杂,复杂,简单,复杂,复杂,简单,简单,复杂——这种简单和复杂交替的节奏,才是最最重要的。
简单,简单,简单,简单,简单,简单,简单,简单,简单,简单,简单,简单,简单,简单,简单,简单,简单,简单,简单,简单——当复杂的感受被忘却,简单也就无从谈起。
换个角度,在空间领域,把一大幅全都涂着黑色的画布跟另外一幅泼洒颜料的滴画[这里对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风格的解读有点糟糕]做比较,两者都是以各自独有的方式,一成不变地展现着简单和复杂。也许你们听了会觉得我无聊,为了使思维一直保持开放的状态,我真的是把两幅画轮流挂在家里的墙上,每幅画至少挂一天。或许为其中一幅画加入哪怕一点点想象力,都可能延长我注意它的时间。如果只是一幅画,一半是考究的单调黑,另一半是细碎的小墨点,都有可能让我对它的兴趣更持久一些。变化能维持我们的注意力,同时,差异的节奏也能对我们产生吸引力。
也有那么些个一成不变的节奏是我们很乐意接受的,比如季节的变换,从冬到春到夏到秋,又重新回到冬。
咔嚓,咔嚓,咔嚓……我想起某个深夜在雪中行走,穿过安静的邻居家门前,只听得到自己的呼吸和脚步声。我那时在想,冬雪终会消融,春天载绿而来,在那样一个安静的夜晚,加上想到自己年近中年,我不由得反问自己:“我还能有多少年可以经历如此宁静的冬夜呢?”于是,我现在更加认真地去感受生命里每一年宝贵的节奏,甚至能从所经历的任何一样事物中都听出简单和复杂的律动。你,听到了吗?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简单和复杂相辅相成: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15452.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服务机构得到有效管理了吗09-19
2 【预言与多重假设】09-12
3 全面认识绩效管理09-18
4 惊叹文字奇妙,每日箴言一句话励志短句09-12
5 领导与绩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