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法控制他人的赞誉,但你能把握自己的表现。
节 节高的表现对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倘若你的技能、作用节节高升,那么你将从越来越多的人那里得到越来越高的赞誉。赞誉令人陶醉,在其诱惑之下,你就会围绕别人的认可和赞美去构建人生,不断重复最初给你带来赞誉的做法,而不是继续前行,去尝试新的、更好的、不同的东西。倘若如此,其危险在于,你会将赞誉看得越来越重要,而忽视了继续提高自身表现。在各个领域中,表现最好的人,是那些总是努力追求更上一层楼的人。不论得到多少赞美,他们始终致力于提高自己的表现。不断努力超越此前所做的一切,表现为上,赞誉次之。
未来总是通过行动、表现创造的。对美好未来可以有设想或者憧憬,但若想它们成真,只有行动起来,全神贯注地去达成特定的目标。
表现所带来的赞誉只是一种副产品。当然,这种副产品可能很有用、很有价值,但它不应该是你关注的重心。对一个不断成长的人来说,其关注的重心一直应该是表现,而非别人对其表现的反应。对照法则三来看:“付出”是与客体有关的(毕竟,倘若付出的对象不认可,那“付出”也就不是“付出”了);与“付出”不同的是,“表现”是与主体有关的,它源于自身,且以自身为评价。
你能控制自己的表现,却永远无法控制别人的反应、认可或赞誉。我们的目标是变得越来越好,满意现在的情况,同时努力走得更远,总是使明天比昨天更好。美好的将来需要你自身有更好的表现,它需要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在表现中成长yipindushu.com
在努力提升表现时,我们会投入热情和才能,并设法将提升表现的过程及成长的过程提升到新的高度。我们会遇到很多障碍,它们要求我们的成长有更广泛深远的影响,而不是单单在某一方面提升表现。但是,对提升表现的渴望给了我们动力和关注的重心,使我们能应对并解决这些挑战。
托多尔•科巴科夫 [1] 笑着承认,当初他刚从保加利亚来到加拿大的时候,“是个自大轻狂的16岁少年”。那时,在多伦多大学音乐学院,他遇到了他的钢琴老师威廉•艾德。第一天与艾德教授见面时,托多尔就直言不讳地说,他对演奏古典钢琴曲已经不感兴趣。他不想当一名钢琴演奏家,而对作曲和爵士乐甚有兴趣。然而不久之后,他的态度就变了。因为艾德教授很快就帮他认识到在钢琴演奏中提升技巧的乐趣和可能性。
在头两年的学习中,托多尔从艾德教授那里渐渐学到一个道理:演奏并不仅仅是音符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反映的是演奏者的性格。托多尔和同学们领悟到:他们每个人真正的奋斗方向,并不是仅仅成为一名更优秀的钢琴家,而是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二者齐头并进。在不断努力提高的过程中,托多尔对性格品质有了更清晰的认知。通过音乐,他发现一些自身需要改变的东西,以及一些想要继续发扬光大的优点。这种自知提高了他的能力:一是掌握自己的表演,二是通过演奏来表达自己——用音乐讲述独特的个人情感。
4年之后,托多尔学成离开。在这4年时间里,他与艾德教授私交甚好。艾德教授对他说:“我想,经过我的教导,从现在开始,你已经学会自我提升了。”近30岁时,托多尔已变得沉着冷静而思维缜密,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智慧。他先前学过如何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古典钢琴家,那段经历帮助他在大学4年时间里变得更成熟、更全面。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他一种能力——通过对上佳表现的不懈追求,他在人生中不断成长。他说,每隔几年他都会演奏某些长久不弹的曲子,因为每次重弹都感觉不同,而这反映了他作为一个人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事关体验
尽管托多尔因其表演而获得了赞誉,但他并不以为意。事实上,他坦诚地说,听众的掌声有时会令他感到悲伤,因为那意味着表演结束了。他的观点是,作为一位音乐人,不要抱着取悦听众的心态去表演。所谓伟大的表演,其实是演奏者和听众一起颂扬音乐的伟大。演奏者通过演奏向音乐“鼓掌”,听众则向演奏者鼓掌。托多尔关注的永远是音乐本身。
这个道理放在其他表现中同样行得通。“演奏者”“上台”时,他想的是创造一次体验,它综合了多种元素,而非仅仅是受众的回应。用心的受众则能从这次精心编制的体验中注意到,并从中领会到其艺术性。也许这种表现得到的并不是掌声,但它往往会获得高收入、赞誉、感谢信、大奖,或者其他形式的认可。
那些自豪于自己的表现并努力为受众创造更好体验的人,能在任何条件下成长。也许她只是一名快餐店点餐员,但她似乎能轻松地同时做好几件事:记下你的菜单,安抚你哭闹的孩子,给你善解人意的微笑,再毫无纰漏地将你的食物在托盘里摆好方便你单手取走……这种日常生活中的“表现”,需要的是用心和投入,就像舞台上的演奏者一样。倘若他们仅仅是为了乐趣、活力和挑战做这些事——亦即我们常说的“以自己的工作为傲”,那么他们就能不断成长。倘若他们是为了外部的认可而做这些事,那么,他们很可能会停止成长。其原因有二:一,新鲜感没了,认可就消失了;二,要想得到同样的回应,就得不断重复做同样的事,这里面没有提高的内驱力。
保持表现的新鲜感
丹•苏利文喜欢讲一个故事(其真实性有待考察),说的是劳伦斯•奥利弗 [2] 每次上台表演都能保持开演第一天时的新鲜感。据说,每晚登台之前,奥利弗总要做完某个“仪式”。他会站在后台,透过窥视孔看着台下的观众,然后对自己说:“这不是昨晚的观众。这不是昨晚的表演。上台的不是昨晚的演员。这不是昨晚的剧。这些不是昨晚剧中的台词。”如此等等。如此一来,即便此前他曾数次表演这个剧目,他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当晚的表演中。
杰出的演员独有的特点是:他们一遍遍重复表演同样的内容,却每次都不尽相同。每次表演都是出自当时当地的各种元素,其中包括演员的心理状态、演出地点以及其他各种因素。因此,对演员来说,每次表演都是一次学习经历,也是一次考验,看看他们在新环境下的表演技巧如何。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得抱着学习的心态去表演。
丹•苏利文曾讲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他如何改变心态,将原本消极的情况利用起来的:
我在全国做很多演讲。通常情况下,我的团队会为我定好听众的底数或者会场的大小。尽管如此,偶尔还是会有“灾难”发生。有一次,我原以为听众会有300人,可到场一看,只有30个人。
通常情况下,听众越多,我的劲头越大。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有些失落。但紧接着我开始以“表现”的心态看待眼前的情况。我想,倘若我走上台去,呈现此生最棒的一次演讲,而不考虑听众的多少,那么,我就能把这次机会变成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也能为听众奉献一次难忘的经历:只需集中精力给他们献上最好的体验即可。然后,我就带着这种心态走上台开始演讲,也得到了大家热烈的喝彩。当天,我的演讲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作为促进成长的一种方式,赞誉是非常有用的。它能打开一扇门,通往各种机遇、资源,以及将表现提高到更高层次的能力。但是,若将赞誉放在中心,那么它就会阻碍成长。它会扼杀你的想象力,束缚你的动力。把注意力放在提升表现上面,将赞誉当成谢而受之的副产品,你就能确保不断成长。
如何起步?
为自己的表现设定标准。在这一点上运动员有优势。因为不论在训练还是比赛中,他们都能衡量自己的表现,从而很清楚自己的巅峰在哪里。加拿大速度滑冰选手克拉拉•休斯(Clara Hughes)说,她在祖国举办的温哥华冬奥会上的表现是“职业生涯中最好的”。但事实却是,在那次比赛中她只拿了铜牌,而先前在意大利都灵参加的比赛中,她可是拿了金牌。通过设定自身表现的标准,并时时对照,你就能以自己的标准衡量取得的进步、庆贺胜利,从而使你免于在外界的标准和认可上浪费太多注意力。
区分“表现”与“贡献”。本条法则中有些地方常常会造成困惑。在工作中,“业绩评估”中的“工作表现”很难与“奉献”区分开来。“业绩评估”通常是用外部标准来评价、衡量你的工作表现,它是工作中的必要一环,是你真正做出的贡献,其形式是你在团队或公司里的工作业绩。下面我们将阐述二者的不同:一个是你是如何取得这些工作业绩(表现)的(完全取决于你自身);另一个是这些工作业绩为公司或团队所做的贡献有多少(由别人评判)。很多人发现,他们能不断重复做同一件事并且做出有价值的贡献,因为这样的结果是公司和团队所需要的。然而,如果你开始觉得工作变得越来越枯燥或死气沉沉,也许你该看看本章开头劳伦斯•奥利弗的故事,然后想一想怎样转变观念,使你的表现保持新鲜和振奋人心。
怀着感恩之心看待赞誉,而非将其当作应得之物。对赞誉心怀感激,这样就能使你摆脱“渴望认同”的诱惑。倘若你将部分心思用于期盼赞誉,那这部分心思就对“表现”没有用了。
关注当下。有件事会对“表现”有损,那就是有部分心思在“表演”结束前就想着结束时的情形及随后而来的掌声。为了呈现最佳表现,你得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当下,如此一来,赞誉自然水到渠成。
[1] 托多尔•科巴科夫(1978—),保加利亚籍加拿大人,作曲家、编曲家、制片人、钢琴演奏家。——译者注
[2] 劳伦斯•奥利弗(1907—1989),英国著名导演、制片人、演员,英国戏剧及音乐剧最高奖即以他的名字命名,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勋爵爵位。——译者注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表现为上,赞誉次之: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15421.html
推荐文章
09-19
1 【你在工作中是否乐于帮助同事】09-12
2 不会倾听的阿伦09-12
3 克服变革阻力的方法09-12
4 信息和指令09-12
5 短视的硬性推销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