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悲愤为力量的意思,是把悲愤的情绪,转化成为正义的力量。荆州原本是刘表的地盘,曹操大举南下,造成赤壁之战,刘备才有机会占据荆州的一部分。如果早在刘表去世时,刘备便以堂叔的身份,辅助刘表的大儿子刘琦,仍然表奏刘琦为荆州牧,就不会产生“借”荆州这种悬案,就会少了许多无谓的争执。后来刘备自领益州牧,也应该居于孙刘联盟的君子协定,把荆州的一部分归还给孙权。孙刘就会继续保持友好关系,也不致产生东吴偷袭关羽的悲剧。东西两路北伐的计划,说不定就会顺利完成。刘备那时候再和孙权好好商量,说不定形势好一些,就能够整合孙权的力量,共同匡复汉室,达成原先的理想。
现在时过境迁,既然最不想看见的事情已经发生,再来想这些事情,也没有实质意义。刘备身负重大使命,在关键时刻,理应保持高度的冷静,聆听各方面的不同意见,以寻求当前最为合理的决策。即使张飞咆哮公堂,相当情绪化,也应该以领导者和大哥双重身份,晓以大义,要张飞冷静下来,这说不定可以救张飞一命。在这种情况下,不论先北伐或先东征,由于具有充分的共识,大家精诚团结,万众一心,必然有更大的把握,争取到最后的胜利。可惜刘备凭一时的意气,连诸葛亮、赵云的真心话都听不进去。但是刘备并没有悔意,这足以证明他的坚决——先东征再北伐,意志坚定。
领导力箴言
在领导力中,情绪管理听起来好像很复杂,好像无从琢磨,其实不然,情绪管理只有一条规则而已。即当人观念正确的时候,人的情绪就很稳定;人被很多不正确的观念影响,结果就会导致自己的情绪不稳定。比如说情绪是谁来主管?有的人会说是别人让自己生气,梦幻使自己痛苦,事情使自己伤脑筋,唯独不说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这个责任。 只要把观念搞清楚,有很多事情就化解掉了。比如说员工到公司里去上班,发现他的领导对同事很好,但是对他不好,这时候他会表现得很不服气,表现得很委屈,甚至开始闹事。结果,领导越来越不理他,因为他这样的行为就证明了领导的观点是对的。他如果调整一下观念,觉得领导是在暗示自己有些事情做错了,或者没有做得更好,那他会自己调整一下,这时,领导对他的看法就会改变了,就不会给他脸色看了。 正所谓凡事适可而止,中国人不喜欢当面骂人,但是会给别人脸色看。给脸色看和摆架子是完全不一样的,摆架子叫“臭架子”,给别人脸色看是尊重别人的意思。攻击不能排泄情绪,摔东西不能解决问题,但是有这种意识以后,人会动不动就摔东西,控制不了自己。人比较容易控制有意识的部分,而很难控制潜意识的部分。但是潜意识的部分,其实比有意识的部分要多得多,和冰山一样,冰山能看到的只是上面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都隐藏在水面以下。 张飞命丧随从手:领导应懂得包容与忍让 张飞字翼德,是刘备同乡,和关羽三人都具有义侠的个性,所以结成密友。但是三人的对人态度,则有很大的差异。刘备年纪稍长,修养的功夫比较深厚,平日少说话,多关怀下人,加上喜怒不形于色,颇有人缘。关羽傲上不傲下,干部与知识分子大多敬而远之,所以他得不到他们的真诚合作。张飞敬爱君子,却不懂得体恤下人,动辄对部属施以鞭刑,并且缺乏防备的警觉性。三人各有长处,当然也各有所短。 关羽阵亡,使刘备大为忧伤,一方面是誓必报仇,一方面则是荆州十分重要,不赶紧夺回来不行。于是就帝位之后,立即不顾一切劝阻下令起兵伐吴。张飞听说有人主张先灭魏再伐吴,马上奔回成都,要求伐吴以雪大恨。刘备怕他出事,一再叮咛他情绪要稳定,不能鞭打部下,并严厉警告张飞:此取祸之道也,足见兄弟情深。刘备对张飞的了解,令人佩服。张飞回营后,下令军中,限三日内置办白旗白甲,三军戴孝伐吴。范强和张达以限期将届而准备不及,唯恐被责罚,趁机以短刀刺杀张飞,当夜割了张飞首级,向东吴投降。 一般人想起张飞,对于他那豹头环眼、黑脸络腮、暴躁无常的鲁莽样子,相信印象都十分深刻。尤其是酒醉之后,喜欢毒打士兵,更令大家常为他捏一把冷汗。 张飞如果听刘备的警告,不搞什么素服,很可能在东征时助刘备一臂之力,统一天下的远大目标,说不定还有完成的一天。可惜他缺乏包容的修养,部属有错,不能够原谅,往往在盛怒之下,对部属毫不客气。就算张飞处罚得有理,部属大多也不能服气。恐惧大于尊敬,难免怀恨在心,而想要伺机报复。张飞这种习惯,已经闯祸多次,每次都幸运过关,这次却没有逃脱。上级和下属的关系,最好要像刘备那样,做到面面俱到,自然容易产生良好的团队精神。关羽敬重贤能,但傲气太重,以致看得上的人不多,因而得罪许多人。一个人可以有傲骨,不吃嗟来之食,有骨气,有气魄,但是不要有傲气,因为骄者必败,几乎没有例外。张飞不把部属放在眼里,心中存有谅你不敢对我怎样的不屑,这是部属最难以忍受的。他最后栽在自己部属手中,实在不值得。 领导力箴言 张飞的错误就在于不能宽容部属。为了鼓励大家敢于多做,领导者必须具有容许员工无心犯错的雅量。一做错就要重罚,谁敢多做? 员工不可能不犯错,只要是无心的,不是故意的,领导就不必责骂他,反而要安慰他,让他把痛苦的经历说出来,使其他人同样得到教训。初犯不罚,才可以鼓励大家敢做、多做。所以只要不违法、不舞弊,尽量从宽解释为无心的过失,不予责罚,使员工安心去做,就算犯错,也会予以合理的原谅。 领导者最好承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事实。即使自己身为领导,十分谨慎,有时候也难免犯错,何况员工在技能、经验等方面都尚待充实和磨炼,哪里能够苛求他不犯错误?平日固然要勤教员工,把自己的实际经验和员工分享,更应该遵纪守法,以身作则。 大部分员工不喜欢领导的原因,在于“只注重工作而不关心员工”,好像员工是机器而不是人似的,令人觉得受利用而不受尊重,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情。 领导的职责,是保证目标达成,把工作做好,因而注重工作的进度和品质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员工的心理反应,也值得领导重视。因为领导不关心、不珍惜员工,便不可能获得员工的向心和信心,也就不可能成为圆通的领导。控制得住员工的人,却掌握不住员工的心,总有一天,领导会尝到众叛亲离的悲苦滋味。 张飞的经历,让我们总结出一套经验教训。珍惜员工,必须兼顾并重以下六个方面,才能够逐渐增强员工的向心,坚定他们的同心。 第一,给予合理的关怀和必要的照顾。让员工明白领导并非不通情达理的剥削者。员工如果有什么要求,不妨向领导表明,大家好商量。 第二,尽量明确地说明职务和责任的范围,使员工知所着力,在分内先好好表现,再谈替领导分忧分劳。 第三,尽量明确表明对员工的期望,把要求的内容、规格和时限说清楚,使员工知所遵循而自我要求。 第四,力求事前、事中、事后都能够圆满沟通,使员工愈来愈了解领导的意旨和用意,以便进一步密切配合。 第五,公正对待员工,力求合理的不公平,而不是不合理的不公平。员工有本事就来拿报酬,拿不到只能怪自己。 第六,言必有信,做得到的才承诺,做不到的要及时说明,以免被员工视为应付了事。需要一段时间以后才做得到的事,也要提出时间表,让员工有信心。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刘备征东:领导不可意气用事: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11409.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职场感悟金句集,把握职场机遇09-12
2 经典句子:穿越时空的智慧之光09-12
3 职场至理金句集,铸就职场辉煌09-12
4 经典句子:文学殿堂的璀璨明珠09-19
5 【情绪的钥匙在你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