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学者曾经这样谈论过卢梭:他“是一个古怪的天才,只有极少几个人能像他那样影响现代世界。37岁以前,他显得很迟钝,甚至有些愚笨、怪僻而懈怠,似乎根本不能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发挥什么作用。但是突然一下子他的天才显露了,卢梭思想触及了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了西方世界的见解”。342是的,作为18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作为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学家,卢梭的思想和影响力向着绵延的历史和世界放射,其中也包括了法国乃至世界儿童文学的历史。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出生于日内瓦一个法国侨民家庭中。父亲是一个钟表匠。母亲是个牧师的女儿,在他出生后一周就去世了。自幼丧母的卢梭是由父亲随意带大的。父亲对他的教育主要是一起读文艺作品。6岁前,他就开始学习阅读,常在晚上和父亲一起细读他母亲早年保存的古老传奇故事。7岁时,他常跟父亲朗读古典文学和其他具有文学风格的重要作品。父子二人读起来往往通宵不眠,“直到第二天清晨听到燕子呢喃的时候”。卢梭在他童年时代所读过的大量书籍中,最喜爱的是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他后来回忆说,那些古代的历史人物,使他“形成了自由思想和民主精神,以及不愿忍受奴役和束缚的骄傲性格”。少年时代的卢梭曾外出流浪,体尝了农民的疾苦,广泛接触了社会生活的实际,并在心里“种下了反对不幸的人民所遭受的苦难的根苗”。在启蒙主义的几位主要思想家中,卢梭的出身和生活经历比孟德斯鸠和伏尔泰较为接近人民,因而思想也更为激进,并成为封建社会和旧的观念体系的激愤的抗议者。
卢梭在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声誉是由两篇文章奠定的:《论科学与艺术》(1749)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在这两篇文章里,卢梭表现了惊世骇俗的激进思想,他谴责了建立在私有制、暴力和不平等基础上从而摧残了人类生活的现代文明,并且提出了返回“自然”、返回“自然人”和返回“天赋自由”等的口号。总结卢梭的这些观点的是他的名著《社会契约论》(1762)。在这本书中,卢梭坚决反对独裁的君主制度理论,主张全部统治应以被统治者的认可为基础。同一年即1762年,卢梭的在教育史和儿童文化史上划时代的著作《爱弥儿》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首次出版。此书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影响巨大,但同时也进一步引起了统治者及权贵们的攻击和迫害。1762年,《爱弥儿》刚一出版,法国议会就下令焚烧,并要逮捕作者。卢梭不得不先后逃往瑞士、普鲁士的属地莫蒂业、圣彼德岛。但每到一地,他都无法容身,最后只好去了英国,直到1770年才重返巴黎。在统治者、教会及君主制的拥护者们的长期迫害下,卢梭的精神受到莫大的刺激,几乎完全失常。1778年,他悲愤的一生结束了,其死因不明。通常人们认为他是在一阵抑郁症的狂暴中自杀的,然而更可信的说法似乎应该是:一场突发性中风导致了他的死亡。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794年,他的遗体在隆重的仪式下移葬于巴黎的伟人公墓,安息在伏尔泰墓的旁边。
卢梭留给后世的不朽之作还有《新爱洛绮丝》(1761)、《忏悔录》(1778)等。 卢梭基于他的整个社会改革思想和他对当时教育状况的认识,对儿童教育问题极为关注。在《爱弥儿》的序中,他指出:“在所有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业,却被人忽视了。”因此,在《爱弥儿》中,卢梭充分阐述了自己的儿童观和教育思想,从而在儿童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发动了一场哥白尼式的大革命。他把历来人们对儿童特点的认识大大纠正并推进了,并把儿童放在教育过程的中心,认为儿童有一种潜在的发展可能,而教育就是为儿童提供优良的环境,使其充分地实现这种可能性。卢梭自己曾说:“《爱弥儿》一书,构思廿年,撰写三年。”343可见其积累之厚、功力之深。这部著作所阐述的儿童观和教育思想不仅在儿童文化史、教育史上意义重大,而且对世界儿童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意义深远的震荡和影响。 在《爱弥儿》的序中,卢梭明确而直截了当地向读者表白了自己的观点和写作动机: 我们对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些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待,而不想一想他还没有成人哩。我所钻研的就是这种问题,其目的在于,即使说我提出的方法是很荒谬的,人们还可以从我的见解中得到好处。至于说应该怎么做,也许我的看法很不对头,然而我相信,我已经清清楚楚地看出人们应该着手解决的问题了。因此,就从你们的学生开始好好地研究一番吧。因为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说,你对他们是完全不了解的。如果你抱着这种看法来读这本书,那么,我不相信它对你没有用处。 因此,卢梭在《爱弥儿》中反复强调了儿童世界的独特性。他认为,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期有儿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须把人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卢梭指出,在儿童长大成人以前,天性要把他们当作儿童。假如我们颠倒这个次序,我们无异造成一个不成熟而无香味的勉强成熟的果子,它等不到成熟便要腐烂了。同样,不合理的教育也就要造就出稚气的博士和衰朽的儿童了。 从尊重儿童特征出发,卢梭进一步论述了了解、掌握儿童年龄特征的重要性。他一再指出,处理儿童应因其年龄之不同而不同。从最初就要把他放在他应处的地位上,而且要保证他在这个位置上。卢梭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发展就是人类种族进化过程的重复,这被称为“复演理论”(“recapitulationthe-ory”)。他发现,人类种族进化经历了几个可以清楚划分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而鲜明的特征和作用,这些特征和作用随着历史的前进显著变化着。卢梭在发展着的个体身上同样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他认为儿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它不受上一阶段的影响,也绝不为下一阶段做准备。如果把上一阶段只看作下一阶段的预备就会全然失去要点。儿童阶段之于成人阶段是这样,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之间也是如此。因此在儿童发展的每一阶段上都必须尽力鼓励儿童按照本阶段的要求尽可能充分而丰富地生活,而不能为了一个不可知的将来牺牲了儿童的现在。由于每一阶段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要求,因而环境一定要满足这一阶段而不是下一阶段的要求。完成现阶段的发展就是对下一阶段的最好预备。 因此,《爱弥儿》全书共分5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1卷中,他着重论述对2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2卷中,他认为2岁至12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3卷中,他认为12岁至15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4卷中,他认为15岁至20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5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它是卢梭儿童观的重要内容,对后来整个近代儿童观的形成,对整个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构,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 卢梭的儿童观和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和人性论思想出发的。按照这种观点,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正如他在书中第1卷一开头就说的那样:“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卢梭认为,最善良的人是最没有受文明浸染过的人,是那些受政治和宗教影响最少的人。这些人就是野蛮人和儿童。儿童绝不是邪恶的人,绝不是无知的人。儿童代表着人的潜力最完美的形式。因此,真正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们去探索自己的天性、去探索自己周围的环境。他们不应该被人塑造成型,而是应该自然而然地成长、自然而然地成型。另一方面,卢梭认为教师(成人)要研究儿童、了解儿童,要尊重儿童、关怀儿童。教师绝不该成为儿童天性的敌人,绝不该高高在上地成为儿童的压迫者,绝不该成为儿童畏惧厌弃的对象;相反,他应该是儿童天性发展的辅助者,应该是儿童信任与热爱的对象。 卢梭所谓“自然教育”的要义便是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由此他提出了“归于自然”的具体教育方法,即以生活和实践为手段,让孩子们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他兴高采烈并极力肯定了《鲁滨孙漂流记》所提供的故事情境及其所展开的故事描述。他说:“这本小说,除去它杂七杂八的叙述以外,从鲁滨孙在一个荒岛附近遭遇船难开始讲起,结尾是来了一只船把他载离那个荒岛,所以,在我们现在所谈的这个时期(指12岁至15岁的少年时期——引者注),它可以同时作为爱弥儿消遣和教育的读物。我希望他忙得不可开交,希望他兢兢业业地管理他的楼阁、他的羊群和种植的作物;希望他不是从书本上而是从具体的事物上仔仔细细地研究在同样的情况下应当怎么办;希望他认为他就是鲁滨孙,穿一身兽皮,戴一顶大帽子,佩一把大刀,奇奇怪怪的东西样样都带在身上,就连他用不着的那把阳伞也随身带着。我希望他在缺少这样或那样的时候,很着急地在那里想解决的办法;希望他研究一下小说中的主人公是怎样做的,看一看那位主人公有没有什么疏忽的地方,有哪些事情可以做得更好;希望他留心他的错误,以免在同样的情况下他自己也犯那样的错误。因为,你必须要知道的是,他正在计划怎样修造一个相似的房屋,这是他那样快乐的年龄的人真正的空中楼阁,他这时候所理解的幸福就是有必需的物品和自由。”“一个心有妙计的人如果为了利用这种狂想而能设法使孩子产生这种狂想的话,他就可以增添多么多的办法去教育孩子啊!孩子巴不得找一个能放各种物品的地方作为他的荒岛,因此,他想学习的心,比老师想教他的心还切。他希望知道所有一切有用的东西,而且也只希望知道这些东西:你用不着去指导他,你只是不要让他乱作就行了。”344原来,卢梭对《鲁滨孙漂流记》的赞赏,正是因为这本书提供了一种能够激发孩子学习激情、培养他们实际能力的最佳的规定情境和故事框架。在《爱弥儿》中,卢梭也常常创设具体情境来激发主人公学习的主动性。例如,爱弥儿把窗户打破了,就让他夜晚睡在这屋子里,他被寒风吹醒,自然就会觉悟到自己的错误。 卢梭对贵族子弟爱弥儿的教育,表现了他的启蒙主义的育人理想。他不让爱弥儿成为一个文弱苍白的贵族,而要他锻炼出强健的身体,培养他吃苦耐劳的精神;他反对贵族的矫揉造作,而要爱弥儿形成朴实自然的作风;他针对封建专制者的精神统治和奴役,培养爱弥儿崇尚理性、独立思考、决不盲从的精神个性;他反对贵族阶级和教会对儿童进行的宗教灌输,否定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表达了泛神论的思想;他培养爱弥儿的民主思想,使他破除等级观念,对普通人富有同情心。在作品中,爱弥儿不仅会务农,还会做木工,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对社会有用的劳动者。《爱弥儿》表达了强烈的反封建、反宗教精神,它出版后遭到封建统治者和教会的查禁和焚烧,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卢梭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思想是相当丰富的。今天重读卢梭的作品,我们自然很容易发现或指出卢梭有关学说的谬误、矛盾之处。例如,卢梭所处的时代是生理学尚未发达而心理学尚未成立的时代,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使他的年龄分期研究难以进行更准确的分析、做出更合理的判断。他就未成年期划分的四个阶段和安排的教育任务,是失之于刻板和机械的;把体育、智育和德育等截然分开施行的方法,显然也是不科学的。又如,他对儿童天性和能力的全盘信任,过分肯定儿童的自发学习在知识传递活动中的作用,也是不科学的。事实上,卢梭儿童教育思想中的这些谬误,使他的整个儿童教育学说包含了无法克服的矛盾。法国作家波尔·阿扎尔对此曾作过如下的评论:“卢梭是一位刚刚前进了三步,马上又后退三步;刚刚冲动地采取了大胆举止,马上又变得极为胆怯,从革新家退化为保守派这样的人物。他过分地宣扬了没有束缚的教育之后,却又主张在学生身边安置上教师,让教师始终跟着学生,监督学生的每一个行动,而且需要时,还强迫学生进行不自然的体验,让学生无条件地认识真理。”345虽然这一评论使用激烈的言辞强调并突出了卢梭性格和思想中的矛盾之处,但撇开情绪化的因素,应该承认,这些矛盾在不同程度上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如此,作为那个世纪法国和欧洲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卢梭的著作和思想不仅激励了法国大革命的领袖们,而且对浪漫主义的一代也产生了影响;他对“自然教育”及师生之间自由地认可的“契约”所作的探索和论述,也被认为是全部现代教学法运动的根源。而就我们在本书中所关注的对象和论题而言,我想说,卢梭的著作和思想,尤其是他所建立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实现了人类对儿童的认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突破和飞跃,并进而对整个儿童文化史和儿童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历史推动作用。 首先,卢梭阐发并构建了近代最完整、最透彻、最先进的儿童观,从而在哲学思想上为近代儿童文学的更大发展提供了依据和动力。 儿童文学的自觉,是以“儿童的发现”为观念基础和历史前提的。因此,与成人文学相比,儿童文学的发生还要多一道障碍和手续:儿童需要自己的文学。但这种需要的真正满足必须由成人来发现并予以提供。可悲的是,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当古代文化早已取得辉煌灿烂的成就的时候,儿童的独立人格和独特精神需求却迟迟得不到重视。古希腊斯巴达人的教育是把农业贵族子弟训练成为被奴役人民的剥削者的武士的教育。因此,儿童和少年在大部分时间里从事军事体育练习;为了养成忍耐力,还必须习惯于各种艰难的遭遇,忍受饥渴、寒冷和痛楚。至于阅读和写字,希腊作家、历史学家普鲁塔克曾经这样写道:“儿童学习的只是最必需的东西,他们所学习的其余的东西只是追求一个目的:绝对服从、承受艰难困苦、打仗和征服别人。”346而在雅典的学校中,文艺教育虽然得到了重视,但也并不是出于对儿童、少年自身欣赏需要的认识。因此,学生接触的是荷马史诗以及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等人的作品。显然,没有儿童的“发现”,也就不可能有儿童文学的艺术自觉和独立。 对此,法国历史学家菲利浦·阿利耶斯在1960年出版的、据说是具有轰动影响的《“儿童”的诞生》一书中也曾指出,在中世纪的欧洲特别是在法国,人们并不承认儿童具有与大人相对不同的独立性,而是把儿童作为“缩小的成人”来看待,人们只承认短暂的幼儿期的特殊性,要求儿童尽早和成人一起进行劳动和游戏,这样,儿童便从小孩子一下子成了年轻的大人。“中世纪没有儿童”“中世纪没有儿童时代”是这本书的一个观点。对此,阿利耶斯在书本中作了细致的论证。比如,那时绘画中出现的儿童形象只是“小大人”,其服装与成人没有区别,在游戏时儿童与成人混杂在一起,等等。 应该说,近代儿童观的形成和确立不是朝夕之间完成的。卢梭也有他可以指认的思想前辈和历史先行者,上一世纪的扬·阿姆斯·夸美纽斯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但是,卢梭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他作为一个世纪的思想巨人之一,站在时代思想的最高峰,从时代和人类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哲学的眼光透视儿童生命现象和儿童教育领域所构筑起来的近代儿童观念体系,从其性质上说,具有一种空前的革命性和彻底性;从其展开而言,具有一种形态上的严密性和系统性;就其实际影响力而言,则产生了辐射八方、传之久远的思想文化威力——还有,对法国乃至世界(包括东方)儿童文学的影响也是巨大而持久的。因此,有的研究者认为,《爱弥儿》的出版,是人们真正发现了儿童、社会儿童观的转变已彻底完成的标志。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而不少研究者也认为,18世纪的儿童文学已逐渐摆脱成人文学附庸的地位而独树一帜,因而可以把这个世纪视为儿童文学的创世纪。347如果这个说法从一定意义上看也能成立的话,那么我们从中不能不感受到卢梭的巨大身影及其思想影响力的深刻存在。 其次,卢梭的儿童观、儿童教育观,影响了儿童文学创作中娱乐主义艺术潮流的形成和发展。 美国儿童文学研究者基梅尔认为,儿童文学创作中存在着四种基本倾向,即神话倾向、说教主义倾向、卢梭主义倾向和虚无主义倾向。其中,与传统的说教主义相反,卢梭主义认为让儿童愉快地生活是一件好事。愉快是儿童内在和谐的象征。卢梭认为让儿童感觉愉快比认识ABC更为重要。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凡是给儿童愉悦的儿童文学作品都是好书。好书不需要任何其他的辩护词和存在理由。基梅尔说:“假使把神话文学比作陈年老酒,把说教文学比作土豆烧肉,那么卢梭主义文学就是上面涂了奶油的巧克力冰淇淋。这一道甜食,有人觉得是最好的一道菜。”348的确,在儿童文学的诸多艺术品质中,快乐、滑稽、幽默、游戏、娱乐等等无疑都是最本质、最经典的品质。卢梭主义对这些品质的重视和强调,应该被看成是对儿童文学艺术思想的一种重要贡献。 当然,任何一种艺术观念与实际文学现象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往往不是简单的因果决定论所能解释的。就18世纪卢梭对法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实际影响而言,一方面,他的言论和思想引起了普遍的共鸣和回应,“从他之后,全欧洲的女士都开始注意护理和保护她们的孩子;哲学家们从他的著作看到了囚禁身心的大门正在被打开”,349而一批作家也从他的启示中找到了为儿童创作的新的文学天地,成了专业的儿童文学作家——这在17世纪几乎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接受卢梭影响的作家们大多是表面上仿效了他的教育论,结果实际的历史情况竟变成了这样:许多作家没有从卢梭的思想中生发出重视快乐和自由的美学观念,反而发展出了一种与传统说教主义文学在具体时代内容上不同而内在艺术理念和品质一致的新的教训主义儿童文学。贝洛的传统加上卢梭的这种影响,使法国儿童文学开始受到一种沉重的束缚。“由于卢梭教育思想的消极方面,即在《爱弥儿》中所体现的严格管教、严格限制、热衷于道德说教的思想和示范,对一批崇仰他的作家,尤其是女作家发生消极影响;再者,贝洛作为西方世界的第一个儿童文学作家,他也把自己的童话集视为‘使儿童理解真理的方法’,他作为儿童文学的第一面旗帜一出现就强调了儿童文学的教育性。以上种种原因,使法国儿童文学有着鲜明的道德教育特质。这种特质延续到了19世纪,使19世纪的法国儿童文学与以奇思异想为特质的英国儿童文学大相径庭。”350 最后,《爱弥儿》是一部讨论儿童教育问题的哲理小说。全书以围绕着对主人公爱弥儿所实施的“归于自然”、率性发展的教育为线索,夹叙夹议,全面阐述了作为卢梭整个启蒙主义思想有机组成部分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思想。哲理小说作为18世纪法国启蒙文学的主要艺术形式和启蒙作家得心应手的表达工具,它主要是表现作者对于哲学、政治、社会、教育等问题的思想见解。作者注意的首先是把某些哲理和思想成果通过带有明显喻义的形象表现出来,而不是着力于现实生活本身的描绘和人物性格的刻画。因此,哲理小说的艺术性不在于情节结构的完整、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而在于作者把深刻的哲理通过某种适当的形象巧妙地表现出来的方式和高度的语言艺术。从这个意义上看,《爱弥儿》中的爱弥儿本身并不是一个性格丰满、独特的艺术形象,而是一个借以展开、传达卢梭关于儿童发展和教育思想的形象化的工具。但是,《爱弥儿》所具有的流畅而不艰涩的叙述语言、丰富而充满意趣的事件和实例描写、真挚和又充沛的关怀儿童成长的情感表露,特别是活跃于其间的思想灵感和启人心智的思想见解与智慧,使这部作品成为儿童文化史乃至整个人类文化史上一部不能忽视的名著,同时也成为法国和世界儿童文学史上一座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绝对无法绕开的历史峰峦。此外,《爱弥儿》还在18世纪的法国影响了一批作家的创作,尽管那些模仿之作大多都乏善可陈(详后)。 重新解读卢梭,当代的学者们不难从中找出许多矛盾、错误与夸大之处,但人们也很容易从中发现一些最现代化、最珍贵的原理的萌芽。不过,对于历史上真实的卢梭而言,这一切并不重要。卢梭正是以其巨大的历史勇气,以其“深刻而片面”的思想威力,以其真挚而博大的文化情怀,影响了生活的许多领域,包括儿童文学领域。就连骄傲的英国人在谈到本国儿童文学的辉煌历史时也承认:“英国儿童文学是从18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法国卢梭的启蒙思想曾给予很大影响。”351而18世纪的法国儿童文学也正因为有了卢梭的照耀,才变得有些亮堂起来。一想起这一切,我们便宁愿理解并原谅卢梭思想中的那些偏激、夸张和矫枉过正之处。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解读卢梭: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9293.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经典之句,深度剖析09-12
2 《中华圣贤经大全——千年圣贤经典03》09-12
3 经典句子的启示,让你受益匪浅09-12
4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外来影响与对外交流1409-13
5 深刻启发性的励志集,开启智慧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