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克拉索夫献给俄罗斯儿童的诗篇
俄罗斯19世纪中后期有好几位文学地位很重要的诗人,继茹科夫斯基和普希金之后,为儿童写诗或写了儿童可读的诗篇,其中主要是描述大自然鸟兽、风物或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尼·阿·涅克拉索夫、阿·尼·普列歇夫两位诗人与上述诗人不同,他们的诗大多数有丰富的社会内涵,都关乎俄罗斯人民的痛痒,为他们代言,以表现他们的情绪、传达他们的愿望为己任。
19世纪俄罗斯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向进步儿童文学提出了一些具有经典意义的要求。对这些要求实现得最充分、时间持续得最长的要算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奇·涅克拉索夫。
19世纪40—50年代,涅克拉索夫继承了别林斯基的传统,在自己参与编办的《现代人》杂志上系统地对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和萨尔蒂可夫-谢德林撰写的儿童书籍进行评述,他的这些评论文章使俄罗斯进步的文化教育界更加重视俄罗斯儿童文学的创建事业。他注重儿童文学事业不仅表现在撰写评论方面,而且还以自己大胆、清新、有战斗风格的诗篇《唱给叶廖英什卡的歌》(1858)、《铁道》(1864)等,来实践自己在评论文章里所提出的那些文学主张。 1867年涅克拉索夫为儿童出版了一本诗集:《献给俄罗斯儿童的诗》,集中收录了《雅可夫叔叔》(1867)、《蜜蜂》(1867)、《熊将军》(1867)三首诗。1870年他再版这个诗集时,增收了同年写成的《马札老汉和小兔子》《夜莺》。1873年涅克拉索夫出版这个诗集的第三版时,又增收了同年写成的《复活节前夜》。 《夜莺》这首诗中,诗人描画了一幅农民家庭的图景:一边干活一边讲故事的母亲给孩子讲述着关于夜莺在丛林里自由歌唱的事: “妈妈,人也能像夜莺吗,/也能在世上找到自由的丛林吗?”/“没有的……不会有一处没有租税,/也没有一块地方是没有兵役,/孩子,要是人世间有这样的福地/——像夜莺寻欢作乐的树林、草场,/妈妈早都抱上自己的宝宝,/头也不回地,奔向那幸福的世界……” 涅克拉索夫是一个儿童诗的革新家。这种革新首先表现在形象思维上。贵族的“儿童诗”中没有真正的人物形象,那里只有好事和坏事的拟人化,只有传达寓意的形象符号。他们的“儿童诗”实际上是训词的变种。涅克拉索夫儿童诗中的艺术形象都是可以触摸、可以看见的。《复活节前夜》可作为一个好例子。诗人在这首诗中为我们活灵活现地画出了铁匠、裁缝、锯工、染匠几种工匠的准确特征,其中染匠的特征是这样的: 你们看,这就是染匠!/大家一眼就可以认出来:/鼻子上沾着赭石,/ 眼睛被铅丹弄脏:/他的肩上挂着他常用的刷帚和染料,/他腰间的围裙像地图一样,/有陆地还有群岛。 涅克拉索夫诗里的艺术形象都源自现实生活。诗人从来不为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训而向壁虚构。他的儿童诗读起来总使孩子感到情趣盎然。请看诗人在《马札老汉和小兔子》中的诗段: 柳莺晚间唱的歌儿瓮声瓮气的,/就像是对着空桶在大声儿歌唱;/猫头鹰画着副黑眼镜,/钩爪磨得尖尖,/天一黑定,就在林子里四处窜荡。 马尔夏克研读了涅克拉索夫的诗以后说:“涅克拉索夫的诗从成规中解放出来,从教堂赞美诗中解放出来,为自己的诗找到一种不拘谨、不受约束的形式。这种诗容许诗人把诗写得朴实而有感染力,并且容量很大,富有思想。” 其他著名诗人的童诗 (一)普列歇夫的童诗 阿·尼·普列歇夫在前述诗人中,属涅克拉索夫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在诗歌活动和诗歌创作中呼唤自由平等,而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马依科夫把他在1846年间于西伯利亚写成的诗称作“灵魂的呐喊”。到60年代,普列歇夫除坚持用提炼过的大众口语写诗外,还在儿童文学领地上开辟新的创作途径。对于诗人来说,给孩子写作,就是为俄罗斯未来社会造就合格的建设者,他要用他的全身心努力去引导孩子“爱善,爱祖邦,牢牢记住自己对人民应尽的责任”。1861年起他出版了三本诗集:《给孩童的书》《唱给孩子们的歌》《迎春花》。普列歇夫的好多诗都用老人和孩子间的对话写成,朴素的诗句里透散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在他的诗中,童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是最纯真的岁月,是最欢欣的岁月,是充满友情和希望的岁月,世界上所有人都应竭尽所能为儿童服务。在题为《屋里的灯火灭了》的诗里他这样写: 静夜花园里,/白桦和白杨/把枝头探向窗口,/它们悄声儿说:/“咱们来把孩子安恬的梦/一个个全都看护好;/让小家伙们个个睡得香香的,/梦见的一切都神奇而又快乐,/一切都像童话里那样奇妙无比……” 普列歇夫一首题为《孩子和小鸟》的诗,很能说明当时的俄罗斯童诗已经达到了可观的水准: “鸟儿,你别飞走,你别离开我们,/我们喜欢你嘹亮的歌声!” “亲爱的小不点!你们这里连月冷雨风寒。/远方的乡村里有我的伙伴,/它们在等着我们去和它们聊天!/孩子,明儿晚上你们睡得香甜时,/我们已经飞向了南方。/那里没有冰冻没有刺骨的严寒,/没有暴风卷着飞雪把我们从枝柯间吹落,/太阳从来不到云层中里躲躲藏藏……” “那你们,鸟儿,还会再回到我们这个地方吗?” “当你们那里没有了积雪,/当你们那里的小溪在阳光下开始奔腾,/在山谷间一边粼粼闪着波光一边淙淙流淌,/我们就会捎上我们的新歌/回到你们的树林、你们的田野、你们的家乡……” (韦苇译) (二)马依科夫的童诗 在这些诗人的诗作中,阿·尼·马依科夫的诗品质也契合童诗的规范。他在著名画家的书香门第中出生并成长,自幼接受艺术氛围的感染,且有他的诗人胞兄符·马依科夫在《迎春花》刊物中为他提供着刊发的版面。马依科夫的许多诗,其创作动机就是为了取悦儿童,因此多形制短小,常用特写手法,富于动感,格调清朗明快,以求贴近儿童的胸臆、儿童的感觉。例如《摇篮歌》: 睡吧,宝宝,睡吧!/做个甜甜香香的梦吧,/我让老鹰,太阳和风/和你一起,同你做伴。 这会儿老鹰飞回家去,/太阳也往海面落下,/风离家已有三个晚上了吧,/这会儿得赶快去找她妈妈。 风妈妈问风:/“你都去了哪些地方?跟星星打架去了吗?/还是去掀起重重海浪?” “金色的星星我没去碰一下,/我也没去掀起重重海浪,/我一直同一个宝宝玩哩,/一直给他摇着摇篮!” 例如《燕归来》: 从白茫茫的大海上/燕子迎着春阳匆匆地赶回,/它一蹲下身就唧唧唧唧唱起来:/任你二月里风雪凛冽,/任你三月里终日沉沉阴霾,/就算是风卷冷雨频频摧我,/我终究还是呼吸到这春天的气息! 例如《夏雨》: “金子,金子,金子一颗一颗从天上落下来!”/农家孩子追着夏雨在田埂上边跑边叫…… “孩子,我们落给你们真的是/饱饱满满、黄黄灿灿的金粒啊,/去吧,让你们的妈妈去做成香喷喷的面包,/吃吧,你们吃上一年也吃不完!” 19世纪俄罗斯名望最著的诗人之一阿法纳西·阿法纳西耶维奇·费特(1820—1892)自幼就表现出惊人的诗歌创作天赋,并受到评论家们的赞许。他被叫作“山水抒情诗人”,所以他留在儿童文学选本里的也就多为景物抒情一类的诗作,如他的《蝴蝶》: 别问我从哪里飞来,/也别问我飞往哪里去,/此时此刻我就翩然落在一朵鲜花上,/我闻到的花香你闻不着! (韦苇译) (三)丘特切夫的童诗 田野昨天眼看还闪着白光,/今天就听得春水哗啦啦奔涌。/春水欢欢地跑啊,扯起嗓门叫啊,/春水可着喉咙叫唤,唤醒沉睡的堤岸……/春水在阳光下四处激荡,激荡着四处呼喊:/“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啊!/我们是春天的使者,/我们受春天的指派来打前站!”/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带来和煦的艳阳,/紧随艳阳看万紫千红在大地上熙熙攘攘。 费多尔·伊凡诺维奇·丘特切夫(1803—1873)1836年在诗坛崭露头角,年轻时就开始与普希金和茹科夫斯基交往并得到童诗泰斗们的鼓励。他为孩子写的诗中,《春水》和《春雷》一再被儿童文学史家看好。 《春水》: 田野还是一片亮晶晶的白雪呢, 春水却已经哗哗哗喧闹起来了—— 春水一边闪动波光向前跑, 一边对着半睡半醒的河岸叫, 它们跑到哪里就叫到哪里: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是春天的快脚信使啊, 她让我们把温暖的消息向大家报告!”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百花争春的日子, 万紫千红的日子, 就紧随她的脚步来到。 《春雷》: 我喜欢五月的第一声春雷,/我喜欢第一声春雷嘣格隆隆,/像爱玩闹的调皮孩子/在蓝天忽然把铜鼓擂动。 青春的喧闹中,/春雨飘飘洒洒,/宛若金线银线,/从天空亮闪闪挂下。 春流淙淙从山头奔落,/林中的鸟儿此时不再沉默,/它们把自己欢乐的颂歌/唱给带来春雨的第一声春雷。 (韦苇译) (四)尼基丁的童诗 依·萨·尼基丁(1824—1861)的诗被收入儿童文学选本的数量也不少。例如《春天来了》: 看哪,看哪,春天来了,/看天空上仙鹤成群成群地飞,/看溪水在山谷间哗哗奔流,/我在金色阳光下快乐地沉醉。 …… 看哪看哪,鸟儿随着春天回来了,/鸟儿在树杈间筑了多少巢!/它们一天到晚唱啊唱啊,/从霞光初现直唱到太阳落山了! (韦苇译)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俄罗斯童诗脉络2: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9206.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儿童文学重要作家-圣-埃克苏佩利09-12
2 浪漫精神与儿童文学09-13
3 儒家诗教观与魏晋诗风递变109-04
4 **的由来09-06
5 名人伟人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