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亲近大自然的作家群
(一)恰鲁欣的动物故事
叶甫盖尼·依凡诺维奇·恰鲁欣(1901—1965)是驰名世界的插图大画家,同时又是为幼儿创作动物文学的大作家。他在这两个领域里的成功收获都十分显眼,世人为之瞩目。
他热衷和擅长的是描写对孩子只有最强亲和力的小狗、小猫、小虎和小狐之类的幼畜幼兽等小动物,“从小看到大”,从它们幼时的习性和行为方式就能看出它们长大以后会是个什么类型的一种动物。对此,恰鲁欣曾这样说:“我就喜欢那些幼小的动物,别看它们长大以后是那么凶残,可是在幼小时,它们是那样弱小,那样可怜、无能又无助,谁看了都会动心的。” 《小汤姆》写猎人在几只眼都还没怎么睁开的小狗中,不知该挑哪只才最有希望培养成一只出色的猎狗时,几次试验下来,他准确地选中了一只最有毅力、最顽强的小狗——追猎野物就需要这种品质。《秋帕猫为什么不逮鸟》里,鸟们利用自己的数量庞大,竟敢逗弄貌似强大的猫,把它弄得晕头转向,从而教训了它,直到它听见鸟叫声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小汤姆做梦》写小狗做梦的情形,就跟人的孩子一模一样,孩子在一旁看着,给小狗的动作做出自己的设想,有趣又好玩。恰鲁欣有意把孩子同小兽放在一起写,孩子觉得自己比小兽要优越得多、高明得多、聪明得多,于是故事的喜剧性情节就接连出现在读者面前。《小尼基塔和他的朋友们》这个故事集里的许多故事,就是这样写成的,其中心人物是一个五岁的孩子,他喜欢小兔、小狗、小猫,于是演绎出来的故事就跟盖达尔的《丘克和盖克》一样,天真烂漫中见出惹人怜爱的稚真,尤其是《尼基塔和小麻雀》和《小尼基塔当医生》这两则故事中的尼基塔,更是被写出了童真的感人和美丽。 恰鲁欣认为,他能有这样的成功,全赖他童年时期从父母那里习染而得所形成的文艺爱好。1946年他曾这样回忆他的童年:“我十分感激我的父母,他们让我有一个充满趣味的童年,今天我能成为一个画家和一个作家,就多亏我有那些与父母在一起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童年记忆。这些美妙的童年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愈加鲜明、愈加有趣、愈加有意思了。” 恰鲁欣的父亲是建筑学家,擅长绘画。幼小时,他父亲就常带他外出,全国各地到处跑。父亲教他细致观察各地不同的风物。恰鲁欣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带他环绕森林走,边走边看,“太阳怎样升起,晨雾怎样笼罩大地,森林怎样渐渐睡去,鸟儿怎样润喉唱歌,车轮怎样在白绒绒的苔草上窸窣滚动,严寒中雪橇滑动时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我在我父亲身边,在他的亲切教导下,学会了观察各种动物在大自然中生活。”他不止一次地这样回忆他童年时代的生活。 恰鲁欣接触儿童文学,是从列宁格勒画院学习期间开始的。在列宁格勒儿童文学图书馆所附设的作家活动小组里,他认识了已经成名的大自然文学作家比安基,起先是为比安基的新作《木尔索克传奇》画插图,后来渐渐地,就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写起了动物故事。今天人们常常提及的一些名篇,譬如《狼崽及其他》《围猎》《丛林是鸟的天堂》《毛茸茸的娃娃们》……就都是1930年在比安基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他在儿童文学中的崇高地位,也就在彼时奠定了。他用他画家的敏锐目光去观察动物,而观察中所获得的微妙感受和独特理解,又用他绘画似的语言表达出来。“我……惊讶地发现,好些人对动物其实完全不懂。”——显然,恰鲁欣对动物的观察与理解是比一般人要深刻得多的。野兽无言,而它们的心思和情绪他全了然于胸。他能做到几个动作,几个姿势,几声鸣叫,几个表情,就清晰地将一种动物跃然于纸上。下面是《勘察加河里的熊渔夫》里的一段: 老熊伫立在水里,突然,闪电般神速地用前爪逮住了一样什么东西。我看见它捉住了一条鱼,是一条鳟鱼。它把鳟鱼咬了一口……随后就把鱼塞在了自己的屁股底下,坐着。 “它为什么要坐在鱼身上呢?”我心里纳闷。 它在水里,它坐在鱼身上。有时用前掌来摸索一下,看鱼是不是还在自己的屁股底下。 又一条鱼游过来了。它又伸爪去把它逮住,又咬了一口,又同样把它给塞到屁股底下。可是塞鱼的时候,屁股不免要稍稍抬起来。于是它捉到的前一条鱼就从它的屁股底下被水冲走了。我从高处看得一清二楚。 老熊于是呜噜一声怒吼起来!娘的,鱼不在了!唉,老熊,你呀!你这个可怜的家伙,不明白自己在储存食物的事情上都出了什么毛病,不知道垫在屁股底下的鱼到哪儿去了。 它坐着,坐着,忽而又担心地用前掌摸摸屁股底下——鱼还在不?没跑掉不? 它捉到一条新游过来的小鳟鱼,我又看见原来在它屁股底下的鱼从它的屁股底下逃掉了。啊,你还怎么去找它呀! 这可是伤透了它的脑筋,鱼逮住了,鱼又不在了,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它气得连逮鳟鱼的事也忘掉了,用尽它全身气力吼叫着,那声音的响,就仿如火车嘟一下拉响了汽笛。它用后腿站起来,用前掌击打水面,河水随之四溅起来,激起了一片白花花的泡沫。 恰鲁欣是用语言代替画笔对动物进行素描。这里,他用精湛的语言素描艺术画出了一头老熊在河里逮鱼的滑稽情景。他擅长用动物自己的动作、神态、表情、声音来传达它们的内心世界。其叙事风格是多用短句,勾勒简洁,富于动态,对话生动,字里行间弥漫着清新的诗意。并且,他谙熟幼儿跳跃的心理思维逻辑和稚气十足的语言,所以写来往往极富幽默效果,令读者哑然失笑。 恰鲁欣的动物故事其科学性和准确性是毋庸置疑的。他刻画的鸟兽形象有三个特点:第一,洋溢着艺术家的温情和爱心;第二,都处在成长过程中;第三,多表现幼小动物,故而特别容易打动人心。这些百科全书式的动物故事后来被汇成三集出版:《热带动物和寒带动物》(狮、象、企鹅、海象)、《森林中》(松鼠、鹤、熊、兔、刺猬)、《在我们的宅院里》(猫、狗、猪、母牛、马)。 恰鲁欣的作品发展着孩子们对俄罗斯大自然的爱、同大自然的积极联系,引导孩子们去揭示它的秘密。 恰鲁欣一生为好几位俄罗斯儿童文学大家的一百二十几种书画过插图,在国际国内获得过多种顶尖级奖项。他自文自画的动物故事读物被广泛翻译与介绍,以40种以上的语言在五大洲广阔的空间流传。 (二)索科洛夫-米凯托夫的大自然文学作品 依·谢·索科洛夫-米凯托夫(1892—1975)是十月革命前就开始文学创作的作家。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自己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森林里的一年》是1984年出版的作品集,它由《春》《夏》《秋》《冬》四部分组成,描述作家对森林色彩、声音、气味的观察和感受,对冬日的夜晚、夏日的黎明、秋日的黄昏,还有林中湖、林中河都写得诗情横溢,细腻亲切,把林中鸟兽写得很讨人喜欢。他这样写鹤:“鹤们安安稳稳地生活在人们不敢走近的沼泽地里,一到春天它们就围成一个圈跳舞,跳得可欢了。”(《在沼泽间》)在林中,熊生活得很安逸,《在熊穴里》就写了熊穴的温暖和舒适;《在大地的边沿》则写了小麋鹿无忧无虑的嬉戏;《老松树上》又写调皮的松鼠开心地玩乐。 索科洛夫-米凯托夫用温柔的情调讲述小兔子和松鼠之类,而描写猛禽猛兽用的又是另一种格调,例如《大山猫的窝》所讲的就是一种生活在密林中的阴险狡诈的野兽的故事。 索科洛夫-米凯托夫的另一部作品集《大地的声音》(恰鲁欣插图)中包括的故事均写的是俄罗斯中部的鸟类。作者用充满诗意的笔墨写关于重友情善结交的欧椁鸟如何讨人喜欢惹人爱,同样可爱的还有欢快而富于同情心的仙鹤,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天鹅等等。读者特别感兴趣的是他的《岛鸥》,写这种鸟对自己的孩子关爱备至,而一到孩子该自立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将孩子推下崖去,一边监护它,一边让它在怒涛汹涌的大海上练习飞翔。这则故事分明在启示人们要鼓励新一代投向生活的广阔海洋中去。 (三)帕甫洛娃以植物为描写对象的作品 尼·米·帕甫洛娃(1897—1973)是生物科学院的博士,她专给孩子讲植物的童话故事,讲蒲公英,讲“前娘后娘草”,讲三色董……她写到的这些植物固然从知识上看是符合科学原理的,但它们是地道的艺术作品:有艺术灵气,有艺术形象。尤其是景色描写,总是那么美丽那么到家,植物主人公的情感和思想总是那么纯净、崇高而富于孩子的稚气。 帕甫洛娃50年代的代表作品是《会跑动的鞋子》(1957)、《用不同的眼睛看》(1959)。往往是童话越有诗意,艺术想象越鲜明,就越容易使孩子迷恋和陶醉。例如《像一朵云》写蓬子菜的花,读后就让人难以忘却。蓬子菜小时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开的是什么样儿的花——像睡莲那样的黄球儿?或许还更好看些,像铃铛花?五色蝇听见蓬子菜的自语,对它说:“你开的是小白花。”蓬子菜哭了。伙伴们都同情它,因为它想把花开得大些美丽些,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是为了给小昆虫们和蝴蝶们带来快乐!这时雨水安慰它说:“别伤心,你开的花是小,却很多很多,是整整一朵云!”“我多傻呀,”蓬子菜说,“我干吗非得是开大花哩?”《像一朵云》是《花迷》(1977)中的一篇,其他可见一斑了。 帕甫洛娃70年代的作品集有《以前没见过——以后会看到》(1976)。 (四)斯克列比茨基动物故事 格·斯克列比茨基(1903—1964)自从1942年发表作品以来,一直都以林中四脚朋友和羽翼朋友为作品主人公。作品蕴含大自然浓郁的诗意和家乡的情怀,使孩子获得物候学和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让孩子对大自然中的生命多一份同情多一份爱。所以作家写了数量达70余本的描述大自然的书,其宗旨就是向孩子播种对大自然的爱,他用自己的作品表明:大自然不仅是人类的物质财富,还是极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斯克列比茨基写貛、猫、刺猬、天鹅、白嘴鸟等鸟兽的习性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作品多收在下列这些作品集里:《四个画家》(1958)、《各有所长》(1959)、《驯服的和野性的》(1961)、《小貛》(1962)、《在森林帷幕后面》(1963)、《我童年时代的朋友》(1968)、《快活的溪流》(1973)。这些作品中的鸟兽都被表现得活灵活现。在《谜》中,读者可以看到,当狗和小猫走到冰上的时候,狗就把猫叼在嘴里,直到走出冰块。《一只叫依凡内奇的猫》中,作家给读者写了这样一个奇观: 依凡内奇(猫名)懒洋洋歪躺在地板上烤太阳,而旁边一窝小老鼠在缓缓游走。小老鼠很小很小,小不点儿们在地板上跑着吃面包屑,依凡内奇呢,像在放牧它们,双眼在阳光下眯缝着。妈妈摊开双手,说:“这闹的是什么名堂?” 我说:“什么名堂?你没看见?依凡内奇看护这些老鼠呢!” 斯克列比茨基这样写初秋的森林和太阳。初秋,“山坡上的小桦树苗条挺拔得像一根根洁白的蜡烛,枯叶闪着金光……它们在向夏天作最后的问候。”“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好像在向太阳、向温暖告别,想最后一次打扮得尽可能艳丽一些。然后,脱下临别时穿的漂亮衣裳,锁在沉重的冬季银箱子里,在那里存放很久很久。”(《小绿篮子里有什么》)斯克列比茨基多年来出版了许多作品集,收录了他数百则禽兽故事和森林生活故事,他用这些缤纷的树叶般的故事告诉孩子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能给人带来什么样的快乐和幸福。其中的《跑进家来的松鼠》一直被收在我国的语文教材里,供亿万孩子分享。 (五)斯拉德科夫的动物文学作品 在普里什文和比安基的继承者中,尼·依·斯拉德科夫(1920—2001)的大自然文学作品在思想上、艺术上多有创新,其鲜明的独特个性发展了俄罗斯大自然文学,而以卓著的业绩成为动物文学的显赫作家。斯拉德科夫的作品有三个特点:第一,他的大自然文学作品严格地保持科学性。他只写他亲眼目睹和仔细观察过的东西,他满腔热情,敢于冒险,海底、湖底、河底,他无所畏惧,他敢于攀登悬崖绝壁,敢于下到已被废弃的沙漠水井细致考察。他除了考察俄罗斯的森林、沙漠、草原、山脉,还远涉非洲、印度,并留下了两个作品集。第二,他始终保留着一颗充满童真的心。他对大自然所呈现的各种现象以及这些现象之间无限多的联系总是叹赏不已,然而他毕竟同时也是大自然探索者和大自然文学作家,因而他从不停留于叹赏,而是以此为起点,对大自然中深蕴的奥秘进行深入的探究。第三,斯拉德科夫同大自然接触时不排斥利用任何现代科技手段,如录音机、录像机等,因而,他向儿童呈现大自然现实时既生动、活泼、新颖,又贴切、准确、科学,在内容和艺术上与前辈同类作家明显有区别。 使斯拉德科夫成名的是这四个作品集:《银色的尾巴》(1955)、《狡猾的小鸟》《沿着无名的小路》(1956)、《鸟歌》。这四个作品集中的故事吸引读者的不单是对飞禽走兽的描写,更有作家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和美丽的体现,从中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大自然探索者、诗人、心理学家三者的气质。比如有一则故事中写道:有一次他到一个村子去,路上他惊愕地发现一个鸟蛋竟“陡然站起来,用两只小脚跑了”!“这情景是这样的出我意料,我一下把手缩了回来,后来我又扑上去抓它。抓住了……我手中的蛋发出咔笃咔笃的响声。很快,从蛋壳里跳出一只小鸟来,吱溜一下钻进了麦田里,不见了踪影。”原来,这是大半个蛋壳粘在小鸟湿漉漉的羽毛上。这是一只小山鹑,因为它的妈妈没来得及从它身上啄去蛋壳,它就只好驮着蛋壳在地上跑了。作家在这段文字里袒露了自己的心情变化,字里行间所充溢的是一种探索的好奇心和获得探索结果的由衷喜悦。 斯拉德科夫出版于1957年的《十个子弹壳》就不是停留在过去大自然文学作品之谋求帮助孩子发现、引导孩子观察,通过作品来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爱的格局里,而是在新的文学品格中揭示人类的精神丰富性和美质。他还写了这样一次奇遇:有一天他遇上了几只花榛鸡,它们一发现人就慌忙躲进覆在地上的枝叶底下。他再往前走时,怕踩死躲在枝叶下面的榛鸡,就“坐在小树墩上,脱去皮靴。然后我小心地跪在地上,伸手把每片树叶都翻开看,再往前爬。我就这样从云杉丛里爬了出来”。这样写,就把文学表现的逻辑重点放在了人这一边。 斯拉德科夫六七十年代的作品有:《在云彩上隐约所见》(1972)、《从早霞到晚霞》(1973)、《鹡鸰鸟的来信》(1971)、《水底世界报》(1966)、《白嘴鸦飞来了》(1967)、《太阳门》(1968)、《在隐身帽的下面》(1968)、《林中隐秘的地方》(1970)、《沙石上的生命》(1973)、《叽叽喳喳的喜鹊》(1974)、《米翁姆博》(1976)等。 斯拉德科夫本来具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又善于和勇于深寻奥秘,且保留着一颗童心,这样他的作品一方面满足了读者渴望了解奥秘的心理欲望,另一方面又能以孩童般的好奇心来叹赏大自然的各种联系的无限性与各种自然现象的奇异性。正因为如此,孩子们读他那些从猎囊里取出来的故事总是如蜂附蜜,欲释不能。 《水底世界报》是斯拉德科夫从比安基的《森林报》这巨著中得来的启示,这部旨在开发儿童智力、促进儿童积极思维的水底世界百科全书1979年获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克鲁普斯卡娅国家奖金。 《林中隐秘的地方》由恰鲁欣配图,很受低龄读者的喜爱。在这部故事集里,作者向读者昭示:人只要真心诚意地同鸟、兽、鱼相处,定能获得无穷的乐趣。他到林子里去,恰好看到狐狸在舞蹈;在水下他成功地办起了一个公园,让鱼应唤游来(《林中隐秘的地方》《笃——笃——笃》《舞蹈》《鱼们的低语》)。作家用自己的各种细小的发现去激发读者的求知欲,召唤他自己直接去观察。为什么碛鸟一见太阳躲进云层就使劲儿叫?作家布设了许多谜在自己的作品里。“最好,你们自己去弄明白,别让人家什么都嚼了往你嘴里喂。” 低龄儿童普遍都喜欢斯拉德科夫的故事,道理不难明白:主人公全都快活、幸运、勇敢。水雀对人的问候会报以鞠躬礼并唱歌给他听(《冰下歌声》),黄羊对想要捉捕它的骑马人会耍点花样叫他上当(《小黄羊》)。他的故事里包藏着他的温情和微笑。读他写逗人笑乐的小熊的故事,写勇士鸟的故事,写小麻雀的故事,读者会忍俊不禁的(《熊山》《新嗓子》《麻雀的春天》)。作家常常惊异于大自然散溢出来的美,看他怀着满腔诗人的激情生动描绘那早晨紫红色的霞光,那明晃晃的鱼却有着一双红艳艳的美丽眼睛(《鱼的跳舞》《第五个名字》)。作家奉献给幼儿的作品还有《叽叽喳喳的喜鹊》,分12个月份,每个月份都有特写、故事和童话——孩子打开书就知道这个月份的天气怎样、开些什么花、有什么蝴蝶飞动,这时的熊、兔、鹿、喜鹊、啄木鸟和其他林中居民怎样生活。《在群山间》(1982)、《在沙地》(1980)、《在草原》(1981)是作家描述高加索和中亚细亚的作品,均由恰鲁欣插图;《到森林去解谜》(1983)、《我走在森林里》(1983)是教孩子去看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去保护大自然。作为作家、猎人、科学家,斯拉德科夫一直用他那双生动而细致的眼睛观察,并且用抒情诗人的语言传达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因为有这样一位天才的作家而感到幸运。斯拉德科夫为孩子出版了30来部大自然文学作品。比安基在《银色的尾巴·序》中写道:在这些作品里他“用孩子般睁得大大的双眼去察看大自然世界,敏锐地听出了这个世界里的各种声音,并且把这个世界所讲述的一切都用人类的语言翻译给我们听……”比安基又说:“这样的人是诗人。他们用‘爱’这把金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大地母亲和太阳父亲——一切生命的父母——的奥秘。”普里什文则评论说:“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写得很出色,这首先是作者能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大自然中还不曾被人们发现过的新东西。”所以,斯拉德科夫早在50年代就已经赢得了足够稳定的文学史地位。 (六)德米特里耶夫的动物世界 尤·德米特里耶夫(1925—)是一位生物学家,他的创作宗旨是:“为儿童和成人”读者,为任何一个年龄层次的读者去发现那些他们喜欢知道从而使他们迷恋的东西。他的早期作品中,有一部包罗万象的《森林大书》。作家把读者带入森林和动物世界,他边看边说,告诉人们:是怎样一条常人看不见的线将森林和人类生活紧紧系结在一起。通过五部《谁同我们人类共同居住在这个星球上》,作家传达了必须保护和守卫大自然的思想。这些书不止写了鸟类、昆虫、哺乳动物,还表现了人和大自然之间关系的许许多多带有当代性的问题。《谁同我们人类共同居住在这个星球上》给尤·德米特里耶夫带来莫大的声誉,被授予了欧洲国际奖。迄今,他还是唯一因描写大自然而获得这项殊荣的人。 在当代俄罗斯儿童文学界,德米特里耶夫的中篇历险小说《绿色巡逻队》的出版,是一个大家注目的文学现象。这部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少年大自然保卫者,他们救护鸟类、野兽和昆虫,使之免遭同龄人凶残的偷猎。勇敢的、钟爱大自然的孩子们组织成一个“绿色巡逻队”。这些少年在盖达尔写的《铁木儿和他的队伍》的书页间知道了以前曾有过传奇性的铁木儿运动。铁木儿和他高尚、热忱、博爱的一群伙伴鼓舞着德米特里耶夫笔下的今日少年,他们以绿色巡逻队的方式真实地复现了盖达尔笔下那些可爱的人物,他们涌现在保卫祖国大自然的运动中。 德米特里耶夫的《你好,松鼠!你过得怎么样,鳄鱼?》这部作品集中收入了他的中篇、短篇和童话以及一些孩子们熟知的作品。作家在他运作自如的形式中告诉人们:人怎样获得动物世界和植物世界的秘密,而这些知识是人们每天都用得着的。他的《真正的森林》一直被各种选本所选收。 (七)萨哈尔诺夫的动物文学作品 斯·符·萨哈尔诺夫(1923—)志愿到军舰上去当海军战士,后来成了鱼雷艇学员和指挥员,直到他当上了儿童文学作家为止。这位作家的成长道路,大大得益于比安基。他的创作从小篇幅的故事开始,后来开始为儿童读者构思和写作中篇小说《五色缤纷的海洋》,继而出版了《大海的童话》、探险中篇《到特里格尔岛上去旅行》《海参》《小姑娘和海原》《白鲸:旅行和冒险》。为了准确地描写海洋和水兵,他必须用他独特的眼光去观察。萨哈尔诺夫不止一次去太平洋,在黑海,他碰到几个研究海豚生活的学者,在北冰洋沿岸,他和捕猎北极白鲸的人交谈…… 萨哈尔诺夫曾得到比安基的直接的有力扶持,由一名海军战士成长为一名海洋动物题材的小说家,他用他的艺术才华把作家和生物学家两者统一起来,把真实和想象结合起来,向孩子们讲述充满神秘感的海洋王国所有的一切,召唤他们去探索海洋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八)斯内革廖夫的动物纪事 根·雅·斯内革廖夫(1933—2004),追随帕乌斯托夫斯基,用诗化的散文笔调描写他细致观察过的动物,是活跃于1960—1980年间的著名大自然文学作家。他对动物发生浓烈的兴趣是从观察海狸开始的,他一口气写了三本关于海狸生态的书。后来在1964年,他随一名教授到西伯利亚雅库茨克密林与列纳河一带去做动物考察,他在几乎没有多少科考条件保证的情况下,在那里备尝艰辛,把那里的考察结果写成了《在冰河上》。继而他谋生的足迹遍及俄罗斯的许多山湖河海,做过幼鹿繁殖场的放牧员,做过专业猎手,但他始终没有动摇过对动物考察的浓烈兴趣。他用孩子的眼光——诧异而好奇的眼光来叙述原始森林、冻土地带、沙漠和海洋。雪松是宽厚的,许多野兽和鸟类都以它的果实为生……可雪松从不吝啬自己的果实。它挺立着,终年生机蓬勃、郁郁葱葱,把苍翠的枝叶高高地伸向太阳(《雪松》)。这是鲨鱼,它们是血腥的杀手,尤其可怕的是那些成天在海洋游动的海豹,不过海豹只要同它混熟了就也不太可怕(《好汉们》《费加》)。 斯内革廖夫的故事有些篇幅很短,特别适宜于低龄儿童阅读,也便利于收入选本。例如《海鸥》《林子是谁造的》《鹬竟这样聪明》,虽短小却完整,且不乏儿童情趣,更富于知识性。《林子是谁造的》是个典型的例子: 河边忽然长着一片云杉林。云杉林周围又忽然长出了一些橡树。它们都很小,都才三片小叶子。 大橡树长在离这里很远的地方。是风把橡树籽儿从远处带来的吗?但橡树籽儿可是很沉的呀。那么,就只可能是有什么人在这里播过种子了。 能是谁呢? 我多久都没有猜出来。 秋天,有一次我打猎回来,我看见一只松鸡低低地从我身边飞过。 我闪身到一棵大树后面躲起来,一直观察它到底往哪儿飞。松鸡把自己藏到了一个朽烂的木墩下,在那里东张西望:会有谁看见它吗?然后向河边飞去。 我走近木墩子,看见树间的一个凹坑里有两颗橡树籽儿,是松鸡收藏在这里当冬粮的。 原来云杉林里的小橡树是这样长出来的! 松鸡藏橡籽儿,藏着藏着就忘记了,于是那里就长出来了橡树。 (韦苇译) 斯内革廖夫有些写动物的作品格外快活、幽默(《捕鲸人米什卡》《米哈依尔》)。孩子们尤其喜欢他的连环故事《企鹅的故事》,包括《好奇的企鹅》《好斗的企鹅》《勇敢的企鹅》等等。 斯内革廖夫的大自然故事受到了帕乌斯托夫斯基的称赏。帕乌斯托夫斯基认为斯内革廖夫的大自然故事“与其说是叙事文学,莫如说更接近于诗——它们具有诗的纯净和简练,能激发读者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所以,广播电台很乐于连播他的作品,出版社很乐于出版他的书。 斯内革廖夫的精彩作品收在1977年出版的作品集《奇妙的小船》中,其中经常被提到作品有《鹿的故事》《我学着发现》《黑莓果酱》等。 斯内革廖夫作品中的主人公多为养鹿人、猎人、渔人,他们是大自然勤劳的主人。除外,就是同他们一样有本领的他们的子弟。孩于们帮助大人料理牲口:格里沙放牧小牛群,不让狼来咬它们(《格里沙》);玛丽娜在草滩帮鱼建窝,并为它保护小鱼(《玛丽娜》)。 斯内革廖夫的长短小说故事作品都出现一个男孩——他保护、帮助、教养着一个女孩(《欧椋鸟》《格里沙》《北极狐领地》《甲虫》)。 (九)罗曼诺娃的动物故事 娜·伊·罗曼诺娃(1933—)用童话笔调给低龄孩子写了好些描述常见动物的童话故事,她写到的动物有猫、蚂蚁、甲虫、蠕虫等。罗曼诺娃60年代初开始成名,到70—80年代,她的优秀之作就陆续覆盖全俄罗斯,多半收在《我寻找会说话的鸟》(1985)里,另还出版有作品集《金丝雀华尼亚》(1982)、《七条蠕虫》(1975)、《蚂蚁“红小点儿”》(1972)、《在绿针叶上》(1976)、《地下旅行家》(1973)。罗曼诺娃的昆虫类动物文学仅在“彩虹”一个出版社就出版了11种。这些作品有两个特点:(1)内涵具有严格科学性;(2)情节的历险性和戏剧性使叙事极富张力。《地下旅行家》中的蚯蚓一开始就很有戏剧性:它的洞渗进雨水,只好另建新洞,可它又没爪子!好在它能用脑壳掘土,还找到另一个蠕虫做朋友,不幸他的朋友变成了蚊子。蚯蚓想它自己将会变成什么——变成蜈蚣就好,可老蚯蚓告诉它,蚯蚓不会变成什么。于是它苦恼了:“遗憾!我们将来也飞不了,不能去采花蜜,一辈子就在地底下刨土,怪没意思的。”老蚯蚓听了很不以为然,它说:“没意思?要不是我们呀,花就开不了,草就长不了,连蝴蝶、连甲虫都不会有了。地上要长东西,地就得常常翻动翻动,这翻土的活儿就是我们干的!” 罗曼诺娃是一位昆虫学学者,她的的书教孩子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研究大自然,她的书也能教孩子精确而生动地描摹大自然。 (十)阿凯莫什肯的动物世界 依·依·阿凯莫什肯(1929—)在小读者面前展现了精彩的动物世界。他的动物故事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描写动物都是写它们的家族:动物家族之间的相似点和相异点,外表、生活方式、习性各有什么异同。他的动物特写集《在动物世界里》(1982)中的篇章的标题各是这样的:《这些都是狗》《这些都是猫》《这些都是羚羊》《这些都是猴子》。每个篇章先介绍动物家族各自的特点,然后再分别叙述各家族中的代表性角色:狼、胡狼、狐狸、大山猫、老虎、狮子、羚羊、高鼻黄羊、猴子、黑猩猩等等。每篇都写得情丰意富。譬如,作者这样叙述大猩猩:“大猩猩比狮子还大,而且力气也比狮子大。可并不凶险。它从不主动攻击他人。它自己平平静静在一边待着,吃竹叶和各种青草,吃这些就能长得肥肥胖胖的!大猩猩看样子怪让人害怕的,其实它心肠好着呢。”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俄罗斯大自然文学一枝独秀4: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9195.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19世纪的童话-乔治·桑09-12
2 经典句子,给你带来无限的灵感09-12
3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16709-12
4 维多利亚时代的少年历险小说109-12
5 经典句子,传达情感的温暖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