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安基的大自然文学
(一)比安基的生平
维塔利·华连丁诺维奇·比安基(1894—1959)是苏联大自然儿童文学的奠基作家,其作品数量之众、品位之高、流布空间之广、传播时间之长、赢得读者之多,在整部俄罗斯儿童文学史中可以与之匹比的,为数鲜少。
比安基生长在彼得堡一个小有名气的生物学家家庭中。他曾回忆说:“父亲在我还很小时就带着我往森林里钻。他把每一种草、每一种鸟、每一种野兽的名称都告诉我,教我根据鸟的形状、叫声、飞行的姿势来识别各种鸟类。”(《作家自白》《我为什么写森林》)家庭环境和父亲的引导使他对大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会了观察森林世界。少年和青年时代对俄罗斯北部和中部乌拉尔和阿尔泰一带森林的考察记录,以及对山民的访问,为他描写大自然打下了雄厚扎实的基础。比安基把自己全部的感情倾注于大自然。大自然是比安基成才的摇篮。 1922年底,比安基参加附设在列宁格勒学前儿童教育学院儿童文学图书馆的儿童文学作家小组的活动,后在马尔夏克的引导下,1923年在新创办的《小雀儿》杂志(《新鲁滨孙》的前身)上连载《红头雀旅行记》。随后两年时间里,他相继出版了六本动物故事作品:《林中小屋》《在海洋宽广的道路上》《头一次到林中打猎》《这是谁的脚》《谁用什么歌唱》《谁的嘴好》——从而宣告了一位饶有天赋的大自然文学作家的崛起。 (二)比安基作为300多件作品的作者 比安基在35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为《新鲁滨孙》《友爱儿童》《少先队员》《刺猬》《黄雀》《莫乐齐尔卡》《篝火》《少年大自然探索者》《少先真理报》《农庄儿童》《列宁星火》等报刊“撰写了300余件作品,其中有短篇小说、童话、故事、中篇小说、特写和文章。他的书在国外被好几十个国家多次出版。根据他的童话和特写制作了几十部电影片、木偶片和动画片”(格罗京斯基:1954年为比安基作品选所作序文)。 比安基的作品可分为三类: 一类主要以动物为主人公的童话、故事、特写、速写、散文。这类作品除了给儿童提供奇妙有趣的知识以外,还可以让小读者分明感受到作家对俄罗斯大自然、对动物世界深情的热爱,可以感受到作家在和各种动物打交道时是如何的聪颖机灵,作家对待动物是怎样怀着满心的善意。孩子们还可以从中学习观察大自然的种种方法。这类作品的代表作是《尾巴》《小房子》《林中小屋》《小老鼠比克》《小蚂蚁赶在太阳下山前回到了家》《黑山鸡捷连蒂》《猫头鹰》《小熊洗澡》《虾怎样过冬》《在海洋宽广的道路上》等,多半是适合低龄儿童阅读的童话性故事。 中篇童话《林中小屋》(1924)借用了一些民间童话的拟人手法和语言,用一只小燕子寻找回家的路这一故事线索将不同鸟类的飞翔、行走姿态,不同鸟类的营巢方式,不同鸟类的居住条件,不同鸟类的觅食和繁衍后代等等都一一穿了起来。中篇童话《小老鼠比克》(1927)处处紧扣小老鼠的生态特点,创造了一个艺术上十分鲜明的“老鼠鲁滨孙”——一只出生不到两星期的幼鼠乘孩子们做的树皮“小船”在小河上航行。“整个世界都在跟它作对。风刮着,像是非把小船刮翻不可;水浪拍打着小船,像是存心要把它沉到黑魆魆的河底里去。”果然小船翻了,小老鼠好不容易跳上了一个灌木丛生的沙滩。在那里,比它大的动物都想吃它;寒冷又来侵袭它。小老鼠比克靠着自己的奋力、勇敢、敏捷和耐心,连连战胜了危险和困难。在孩子心目中,比克是英雄。作品在重重险难、重重悬念中把小老鼠比克的形象深深烙入了读者的记忆,同时还让读者接受到许多小动物的生命科学知识:老鼠的生态习性,它们的生存竞争能力,鼠毛的保护色作用,老鼠对恶劣的、变化的环境很强的适应性,老鼠的冬眠,等等。可谓一部生动形象的“老鼠学”。 《小熊洗澡》是实录性短作,写得新鲜、生动、真实、朴素,富于知识性,读来是一种高品位艺术享受: 有一个我们熟悉的猎人,他在林间小河的堤岸上走,突然听得树枝“咔嚓”一声响。他一害怕,就爬上了树。 从密林里走出一头黑褐色大熊,是熊妈妈,后面跟着两头小熊。它们在河岸上走着,小熊可开心了。熊妈妈用牙齿叼起一只小熊的脖子,直往河里摔。 小熊尖叫着,四脚乱蹬,但是母熊就不放过小家伙,直到小熊洗得干干净净为止。 另一头小熊怕洗冷水澡,就往林子里撒腿溜跑了。 妈妈追上它,“啪”地给了小家伙一巴掌,接着就像叼前一头那样叼起来扔进了水中。一对小熊爬上岸来,它们洗过了澡,可爽快了。这天气熊还披一身厚绒绒的毛,难怪闷热得受不了了。冷水浴使它们觉得很清新。母熊带小熊进了森林,这时,猎人才从树上下来,回家去。 (韦苇译) 这样的作品确实很能激发孩子去接近大自然的欲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比安基在《快乐教育》一文中写道:“要是我们希望孩子以亲切的态度去关注那些地球上和我们一起生活的有生命的东西,就只需做一件事——热爱生养自己的土地。一旦把这种爱传达给孩子们,教育家就赐给了他们享用不尽的快乐,因为仔细了解生养自己的地方,发现大自然大大小小的奥秘,就能给人提供这种无穷的乐趣。” 另一类是写人与野生动物的深厚、动人的友情的作品和谴责猎杀野生动物的猎人的作品。前者如《木尔楚克》(大山猫名)、《独生子》《没娘的小鸟》《音乐家》《双尾鸟》《鲍乔克》(秃毛小兔名)、《夜间森林里的秘密》等,后者如《黑鹰》(1927)、《阿斯扣尔》《天鹅之死》等。 中篇小说《木尔楚克》(1925)中,作家借护林员安德莱依奇之口表达了“对野兽没有恻隐之心的人是算不得人的”这一强烈的思想。基于这样一种思想,作家把大山猫与护林员的关系写得温情脉脉、感人至深。木尔楚克是这样一只山猫,它“能一巴掌把粗枝打断,它能用牙齿撕破生皮条,它在茅草丛里找云雀,云雀刚要展翅高飞就让它一举腿扑在掌下;而安德莱依奇一句话,它又把云雀放飞了”。它能一口气捉住八只老鼠。它对护林员的忠诚,使它被捉进动物园数月后还从铁笼里逃出来,找到了护林员,“一头扎进老人的怀里”,与老人相依为命。 《独生子》是1937年发表的中篇小说,作家在1926年底给朋友的信中自述道:“我在写《独生子》,一篇关于驼鹿的故事。我写得简直喘不过气来,故事情节很吸引人。另外,还有与驼鹿相遇和打猎的场面,以及我亲手逮到并喂养的那只小驼鹿的事,所有这一切都很吸引人。”比安基讲了《独生子》的故事情节:一个大学生,他不了解、不喜爱大自然,他从城里来到古老的森林,目的是想打一只叫“独生子”的驼鹿。一场艰难的打猎活动开始了,大学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许多惊险场面,“独生子”也经历了许多可怕的时刻。在这段时间里,大学生重新认识了大自然,重新认识了鸟兽世界,他恍然大悟之后对密林和森林中的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产生了眷顾之情。当他看到小驼鹿从沼泽艰难通过时,他没有开枪,并且,当他看到一个农人打驼鹿没中时,他还打心坎里高兴。“好啊,谢天谢地,最后一只林中巨兽有好运!猎人放声哈哈大笑起来,笑得可开心了。” 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同大自然的关系,全人类都是从不理智到理智,到越来越理智。30年代比安基的作品中,就出现了《榛鸡》(1934)中的维克多教授、《朱利巴尔斯》中的主射击手、《叶姆兰凯》(1935)中的会计员,他们对大自然都是理智地爱护备至。其实《独生子》中的主人公终于也获得了这种理智——那个大学生已懂得对珍稀巨兽的捕杀是极端愚蠢的行为。《没娘的小鸟》中的“我”对没娘小鸟的深切关爱更是感人肺腑。 比安基对猎杀野生动物行为的谴责和愤恨,是作家对大自然的热爱、保护的另一面表现。他用作品让读者领悟:把自然界当作发财致富的手段,从而表现出人类最不可取的贪婪、掠夺之类的劣性,这样的偷猎者是应当万民共讨共诛的。 比安基还用生动的故事告诉小读者,一个人如果能多掌握些大自然知识、善于辨别自然环境,到关键时刻会大有用处,以至于可用以自救。这样的经验性描写在比安基的第三类作品即以林猎生涯为内容的故事中出现得特别频繁。这第三类作品中有《意外相逢》《伏洛夫大叔怎样寻觅狼群》等几个中篇,还有《追踪》《写在雪地上的书》《沙雷库尔——温柔的湖》(1934)、《不吉祥的黑熊》等短篇。这类作品多半适合高年级学生阅读。 《追踪》和《写在雪地上的书》都是写兽类脚印的精彩之作。《追踪》中的守林的老猎人能像翻阅一本书那样从儿子叶高尔卡留在雪地上的踪迹中得知:儿子惊起过一群喜鹊;儿子打死了一只被追上树的松鼠,捡起后又往前走;儿子打死过一只正在飞翔的雷鸟;儿子打伤了一只爪尖锋利的野兽的右前脚;儿子跌倒了;儿子被该死的狼追上了!他甚至能判断儿子在林中空地上发生过这样惊险的场面:“小伙子拼命死死掐住那畜生的脖子,火枪从手里掉了下去,就在这当口,狼群撵上了他……”还好,老猎人终于凭他分析脚印的高超本领,找到了自己失踪了一夜的儿子,并幸运地将他从危境中奇迹般救了出来。名篇《写在雪地上的书》(已被我国收作课文)则以同样传神之笔从林中印迹分析出兔的机灵、狐的狡诈、鹰的凶猛。 (三)趣味盎然的森林百科知识全书——《森林报》 《森林报》(1928)是比安基于1924—1925年间完成的一部既有很高的大自然认知价值又趣味盎然的引导少年儿童探索大自然的皇皇巨著,号称“森林百科全书”。它是在《新鲁滨孙》这块儿童文学肥沃园地上生长起来的茁壮大树。比安基独创地以报纸分栏目的形式来写四季物候,分12个部分,每部分有与这个季节特点相适应的名称,譬如“冬眠初醒月”“候鸟回乡月”“筑巢月”等等。每月里有社论、通讯、林中大事记、城市新闻、故事、守林人日记、电报等,还穿插“绿色朋友”“苏联各地林讯”。比安基健在时《森林报》出了10版,每一版都是增订版,即内容逐版深广,把巴甫洛娃、斯拉德科夫的优秀森林通讯也收在里头,因此这部著作一开始就融汇有各种与森林有关人物的智慧经验。比安基作为《森林报》的总设计师,能最大限度地兼容它们,集思而广益。关于这部书的写作宗旨,比安基在《作家自白·我为什么写森林报》中写道:“为了善于改造大自然,让动物和植物都听从人类的意志,我们的读者必须了解大自然的全部生命现象,因为我的《森林报》读者长大以后,他们将要去培育新的、令人为之惊异的植物品种,让森林中的一切都造福于祖国。但是要想不为眼前的一时之利而给大自然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那么首先就要爱护大自然,了解祖国的大地,对在它上头生活的动物和植物以及它们的习性都了如指掌。” 《森林报》中最能激起人们阅读欲望的是类似这样的一些内容: ——什么鸟下蛋最早?却原来是雌乌鸦。它的巢构筑在积雪柳树高梢上。为了不使蛋冻坏,雌乌鸦寸步不离其蛋,食物由雄乌鸦送给。 ——群雁在沙滩上睡觉时,每一面都有一只老雁放哨,警惕地举目守望。 ——田鹬用尾巴唱歌:“它腾空而起,随之张开尾巴,头朝下俯冲,风吹着它的尾巴,发出呼呼的响声,像煞了团团泛着白光的浮云在湖面歌唱。” ——“本市果园里出现了一支侦察果木敌人的队伍”,“它们的首领是戴红帽子的啄木鸟。它的嘴像一支长枪。” 还有,为有关森林知识的题目和谜语而设的“打靶场”栏目也引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蝌蚪是先长前脚还是先长后脚?”“为什么家鸡在下雨以前总用嘴梳理羽毛?”“秋天蝴蝶都躲哪里去了?”“别看我沙粒一般小,我却能把大地都盖牢。”(谜语:雪)“在水里洗了半天澡,身上还是挺干燥。”(谜语:鸭、鹅)。 苏联有许多学者、行家、文学史家、科普文学工作者和研究者研究过比安基的作品并留下相应的文献资料供后世研究者参考。这些研究者主要是:格罗京斯基、索科洛夫-米凯托夫、赫梅利尼茨基、歇格洛夫、希姆等。他们指出:比安基的作品之所以对少年儿童具有如此强大的引诱力,是因为它们在孩子们面前揭示,蕴藏于充满神奇色彩的、洋溢着诗意的、在彼时颇具现实感的大自然广阔天地中的秘密;巧妙地“用飞禽走兽的故事培养孩子们做人的重要品性:勇敢、坚毅、扶助弱小,对目标的热烈追求”(格罗京斯基语)。俄罗斯当代语言艺术大师普里什文曾说:“要知道我笔下写的是大自然,我心中想的却是人。”这话自然也适用于比安基。希姆,比安基的这位有杰出成就的学生,在普里什文的意思上指出:“关于维塔利·比安基,我不妨说,他是出于种种绕弯子聪明的考虑来写飞禽走兽的。其实,他也依然在教导孩子们怎样在长大后做一个真正的人。”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俄罗斯大自然文学一枝独秀2: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9181.html
推荐文章
09-13
1 充满幽默的正能量,让你活力无限!09-12
2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5309-12
3 经典句子,激发思考的深刻语句09-12
4 经典句子,点亮心灵的希望之光09-12
5 经典句子,书写岁月的深刻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