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的其他儿童文学作家
一、赛茜·伯德凯尔(CeciBdker)
赛茜·伯德凯尔(1927—),丹麦著名女作家,1976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1927年,她生于日德兰半岛的弗雷德里西亚。在父母的6个孩子中间,她是唯一的女孩。由于父亲是制银匠,她少年时代也曾在一家银器厂学艺,当时50个学徒中有49个是男孩,她是唯一的女孩子。这种带偶然性的特殊生活境遇——从小混在男孩子堆中,玩男孩游戏——自然而然地使她的性格具有了某些男子的气质,后来赛茜·伯德凯尔的作品大多以男孩为主角,而且风格十分粗犷,一点儿也不像是出自女作家之手,这正是这种早年生活的深刻烙印的体现。
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投身于文学创作活动的伯德凯尔,在发表儿童文学作品以前,就已经是丹麦一位知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了。1967年丹麦文学院宣布举行儿童文学比赛,号召作家们为儿童写作,于是她写了第一本儿童文学作品《西拉斯和黑马》。这部小说获得了当年的丹麦文学院奖,又获得了1971年德国儿童读物奖,迄今已经被译成十多种语言。此后她又相继发表了《西拉斯和古迪克》(1969)、《西拉斯得到了一辆马车》(1973)、《西拉斯在赛巴斯蒂安山上》(1978)、《西拉斯重遇敌手》(1978)、《西拉斯见到了马蒂》(1979)和《西拉斯成了家》(1983)共6部围绕主人公西拉斯的系列小说。作为成人文学和儿童文学的两栖作家,赛茜·伯德凯尔迄今已经发表4本诗集,8部长篇、短篇小说集,18部儿童文学作品以及许多剧本。在她的儿童文学作品中,除了西拉斯系列小说之外,主要还有《丁默里斯》(1969)——伯德凯尔的得意之作,讲述一对淘气的双胞胎的故事,以及幼儿童话《狐狸馆中的耶罗台》(1975),描写一个守护妖和一个现代儿童交往的荒诞故事,等等。1976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为她颁发了安徒生金奖,以表彰她在儿童文学创作方面所做的贡献。 作为丹麦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伯德凯尔的代表作即是她于1967年发表的儿童文学处女作《西拉斯和黑马》(中译本又叫《小骑士赛拉斯》)。这是一部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少年小说,它描写了13岁的男孩西拉斯本来跟随母亲和继父靠表演杂耍谋生,由于不堪继父的虐待,西拉斯偷偷带上一支能发出怪声的笛子离家出逃。他驾着小船沿河漂流,遇到了马贩子巴托林。巴托林想廉价雇用西拉斯当小工,西拉斯却提出以巴托林马群中最好的一匹黑色骏马作为工钱。巴托林认定西拉斯降伏不了那匹烈马,便借机和西拉斯打赌,如果他能够骑上这匹马走一圈,马便归他,否则得白干两年活。西拉斯出人意料地制伏了黑马,懊悔不及的巴托林恼羞成怒,不仅拒不认账,而且以武力相胁。倔犟的西拉斯吹起怪笛子,恐怖怪异的笛声震惊了马群,巴托林只得让他把黑马牵走。西拉斯骑着黑马,一路上先后遭遇到驼背老头伊曼纽尔的暗算、恶妇人的扣押、赶车小贩的刁难等等,黑马也被抢走准备拍卖。带着满身伤痕的西拉斯挣扎着四处寻找,终于赶在拍卖交易开始前夕来到藏匿黑马的小村子,在跛牧童戈第克的帮助下,西拉斯突然出现在喧闹的拍卖交易会上,义正词严地怒斥了巴托林、伊曼纽尔等人的背信弃义、恃强凌弱,然后策马离去。 在这部传奇色彩浓厚的小说中,围绕一匹黑马的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惊险曲折的故事情节,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年形象,他在弱肉强食、充满狡诈的世界上,不畏强暴,始终努力捍卫着自己的尊严和权利,作品显示出对独立自主、敢于向生活抗争的强者精神的赞赏。作者在创作这篇小说时,吸取了成人文学中流浪汉小说在风格、结构、手法上的某些特点,人物刻画鲜明生动,特别是流浪儿西拉斯的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在他身上既有恶劣环境所造成的某些玩世不恭,又保持了相当的自尊和一定正义感,尤其是他那种即使处于劣势仍不失自信的倔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小说沿着西拉斯的足迹,描写了丹麦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对于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有相当程度的揭露,小说的艺术格调在幽默诙谐之中又透出一种冷峻色彩。 二、汉斯·克里斯蒂安·勃兰诺 汉斯·克里斯蒂安·勃兰诺(1903—1966),丹麦当代作家,生于首都哥本哈根近郊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年轻时,他当过演员,曾随巡回剧团在丹麦各地演出,大学毕业后到出版社实习。1932年,他任出版社社长,曾在哥本哈根出版社任职多年。 1936年勃兰诺发表了长篇小说处女作《玩具》,此后陆续发表了短篇小说集《不久我们就要离去》(1939)和《两分钟的静默》(1944),长篇小说《骑士》(1949)、《无人知晓的夜晚》(1955),以及散文集《河边徘徊》、剧本《兄弟姐妹》等等。勃兰诺在自己的作品中擅长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对人物进行深刻细致的刻画,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 勃兰诺是个人道主义者,他在作品中揭露出资产阶级社会不平等的同时,还流露出以仁爱去影响社会生活的思想。譬如短篇儿童小说《英格堡》,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故事:圣诞节前夕,与当缝纫女工的妈妈相依为命的小鲁特兴奋得睡不着觉。第二天在玩具商店的橱窗前,鲁特遇到了妈妈的阔主顾赛迪琳太太和她的趾高气扬的女儿安妮莉莎。赛迪琳太太一时心血来潮买了一个高级娃娃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了鲁特,鲁特怀着激动的心情将这个娃娃抱回家,并真诚地把自己平时最心爱的旧布娃娃英格堡用纸包好悄悄地送到安妮莉莎家。然而令鲁特没有想到的是,安妮莉莎很快又将英格堡归还给了鲁特,并炫耀地宣称她家里有的是漂亮的圣诞礼物,并且轻蔑地说英格堡是个难看的、过时的、破旧的娃娃。鲁特在安妮莉莎走后,含着眼泪将赛迪琳太太给她的高级娃娃扔出窗外,看着它掉在院子的水泥地上摔得粉碎。 这篇小说通过刻画两个不同阶层的儿童对圣诞礼品的不同态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根深蒂固的阶级矛盾。同时,在这篇作品中,勃兰诺长于细腻地刻画人物心理的特点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例如小女孩鲁特在圣诞前夕兴奋得睡不着,躺在被窝里与布娃娃英格堡说悄悄话的情景就十分动人;另外,鲁特在玩具商店橱窗前那种流连忘返的心情,见到赛迪琳太太母女时的自卑和不安,突然接受贵重礼物时的不知所措,与心爱的旧布娃娃告别时的依依不舍,意外地受到屈辱时的复杂心情,等等,无不描写得层次清晰、细腻生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是短篇小说《汉聂倍尔的木鞋》。小说以沉重的笔调叙述了一个出身下层的孩子在富裕阶层面前备受屈辱的故事:初中生汉聂倍尔的父亲是车站搬运工,家境贫困,虽然他学习十分努力,但总是受到师生的奚落,甚至班上还出现了“贵族”和“平民”两派的争论。一天,穿着一双木鞋的汉聂倍尔因为帮父母种土豆而上学迟到,受到老师的惩罚。一个“贵族”学生趁机欺侮他,两人扭打起来,汉聂倍尔再次受到老师的惩罚。而“贵族”学生仍不罢休,继续挑衅,汉聂倍尔在反抗中不小心误伤了别人,结果他在“贵族”学生的趾高气扬中被学校开除了。 这篇小说无疑也是以抨击不平等的社会现实为主旨,揭露了社会上尖锐的阶级矛盾。小说语调沉重,但同《英格堡》一样的是,人物内心的刻画也十分细腻生动,读后令人难以平静。 三、埃贡·马蒂生 埃贡·马蒂生,丹麦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兼画家。 在北欧诸国中,丹麦当代儿童图画书独树一帜,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上佳者亦多,其中埃贡·马蒂生创作的儿童图画书《蓝眼睛的小咪咪》(1949)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蓝眼睛的小咪咪》讲述了一个可爱的故事:一只蓝眼睛的小猫咪,想去老鼠成群的多鼠国填饱肚子。他向湖中的大鱼打听,鱼儿看着他的蓝眼睛发笑,鱼尾拍起水花溅湿了他的身子。他向路边的刺猬询问,刺猬一见他的蓝眼睛,就把身体蜷成球不理他。一路上,小猫咪咪只能抓些苍蝇、蚊子充饥,可他并不气馁。傍晚,小猫咪咪遇见了一群黄眼睛的猫。这些猫很骄傲,看不起咪咪的蓝眼睛,咪咪看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对自己的眼睛很满意。一只大狗走过来,所有的猫都被怒吼的大狗吓得躲到树上发抖,机智的咪咪却自有妙计。他从树上跳下来,落在狗的背上,狗吓了一大跳,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慌忙夺路而逃。咪咪用爪子抓住狗的背,狗驮着咪咪翻山越岭跑啊跑。最后狗实在跑不动了,趴在地上呼呼直喘。小咪咪抬头一看,四周遍地都是老鼠洞,每个洞口里都伸出一两个老鼠头。原来,他真的到了多鼠国。咪咪在那里吃得又白又胖,还特意招呼已饿得发慌的黄眼睛猫们前来共享。黄眼睛猫都很感激咪咪,大家成了好朋友。 这篇童话文字不多,寓意却很深刻。蓝眼睛的猫咪自信乐观、坚定不移地为自己的目标奋斗,他以实际行动证明了眼睛的颜色不能成为评价一只猫的标准。这种观念对刚刚开始萌发自我意识的幼儿有很好的教益。故事中还包含大量适合幼儿理解的知识性内容,如猫的脚印、水中的倒影、刺猬卷球的样子,等等。作品以绘画为主,画面夸张传神,整部童话没有任何教训意味,很能启发幼儿的想象力,是有代表性的当代低幼读物。 四、格德·瑞恩黛尔(GerdRindel) 格德·瑞恩黛尔(1941—),丹麦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女作家。她曾在丹麦设计专科学校作为未来的艺术家而接受培训,在开始文学创作生涯之前,曾在多家出版社工作过,也曾导演过儿童戏剧,并在一所师范学院讲授过戏剧课程。 瑞恩黛尔是一位颇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女性,这一点不仅反映在她的文学创作中,而且也反映在她的生活中,譬如,她除了精力充沛地从事过上述多种社会工作之外,还积极地将劝诫独立的年轻人和组织有关妇女生活状况的争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1981年她发表了第一本书《坎坷之路》,在这本书中她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对受压迫者怀有深切同情的历史小说作家的形象。一方面,瑞恩黛尔的历史小说受20世纪70年代的社会现实主义文学影响,强调描述经济、社会和政治状况;而另一方面,她又并不一一列举社会的弊病,而是通过作品来表现具体的历史背景之下社会发展与心理发展两者之间的复杂冲突。当写到过去的时候,瑞恩黛尔想要鼓励孩子们以历史的眼光来观察自己,重新认识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与上几辈人的努力之间的联系。 格德·瑞恩黛尔的主要作品有1982年出版的《拳击与绶带》、1986年出版的《玫瑰在哪里盛开》、1991年出版的《在俄罗斯探寻》、1992年出版的《现在:33部非凡的小说及其他》和1995年出版的《天马》等等。在儿童文学创作的艺术表现力方面,格德·瑞恩黛尔善于运用一种富于想象的、能够紧紧抓住儿童感知的讲故事技巧,来描写许多抽象的事物,诸如阶级意识、贫穷和智慧等等,这使她的作品很受小读者的欢迎。 从1989年发表的《瑞吉尼的天国之翔》开始,瑞恩黛尔的创作朝着更多想象和更复杂的故事发展,其叙事结构和主题都更接近于童话和现代荒诞文学。在发表处女作之后仅仅4年,瑞恩黛尔就获得了丹麦图书馆协会和文化大臣的两项儿童书籍奖,她的名字还进入了IBBY的荣誉名册。由于她出众的文学技巧,她还继续荣获了其他一些文学奖项。1996年她被推荐为该年度国际安徒生奖的作家奖候选人。 五、莉莲·布罗格(LilianBrǒgger) 莉莲·布罗格(1950—),丹麦当代优秀的儿童读物插画家,生于丹麦的法诺岛,毕业于丹麦工艺美术学校,所学专业为商业美术。在丹麦儿童文学盛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时期,莉莲·布罗格开始了她的插图画家生涯,她的关于林达的书就是从描述丹麦儿童日常生活的运动中问世的。 在20世纪70年代,布罗格的书籍插图事业由于与作家波第尤密切合作而形成了鲜明的风格。但在画书籍插图的同时她自己也写书,其中之一就是1976年出版的《进来,玛玲斯》,这本书是对当时丹麦儿童读物市场中颇受欢迎的一种简单化的、讲求效果逼真的摄影式的图画书的一种逆反。布罗格创造了一种新的视觉表达语言,超出了人们所习惯的、传统的画面空间规则、尺度和比例。特别是她对于暗色和奇异的甚至丑陋的儿童形象的运用在当时引起了大量争论。 莉莲·布罗格是一位极富创造性的画家,她能够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熟练地运用不同的技巧。作为一名插图画家,她很少满足于事物的表面,而是在表面之下探索其内部结构。现今她已被列入那些决定儿童出版物方向,以及能够对下一代插图画家的视觉表现艺术风格产生影响的杰出艺术家之列。她为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的《威列·温基耶》《钱猪》等作品所作的插图曾引起世界的瞩目。由于她对儿童书籍插图的贡献,布罗格获得了1982年儿童图书馆文化协会奖和1994年IBBY荣誉名册证书。1996年她又被推荐为该年度国际安徒生奖的画家奖候选人。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丹麦的儿童文学5: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9128.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见证生活的点滴温暖09-12
2 经典句子:感悟经典,品味人生09-12
3 “十七年”儿童文学的教育方向性209-13
4 满满的正能量心灵语,引领成功之路09-06
5 5字网名带特殊符号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