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历史,美国的英雄,美国的精神,美国的性格,都凝聚在这“午夜的音信”的意象之中。不言而喻,对于孩子们来说,朗费罗的这首诗是地地道道的美国本土的精神食粮,所以被美国少年儿童永远传诵着,永不失去耀眼的光辉。
童话史诗《海华沙之歌》写于1855年,朗费罗说过,这是“一首歌唱美国印第安人的诗”,“这首诗将要把他们的许多美丽的传说编织成一个整体”。他在《序诗》中表白了自己创作这部伟大的童话史诗的审美理想:描绘“大自然的奇迹神踪”,传播“民族的传奇”“民间的歌谣”,表达“凡是人的心灵都具有人的特征”的思想。如此宏伟巨大的构思,却是通过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来实现的,而且是通过通俗易懂的歌谣体来表现的。这部童话史诗虽然不是专门为少年儿童写的,但从它问世以后,就成为孩子们传诵的诗歌,诗歌的主人公——印第安人创世英雄海华沙的神奇的一生对他们有着永久的艺术魅力。
在《海华沙之歌》中,朗费罗那奔放的想象力飞翔到了印第安民族诞生的神话时代,在印第安民族历史传说的源头开始叙述海华沙的故事,“歌唱他奇异的诞生,奇异的生平”。海华沙是风神之子,他的母亲是月亮神的外孙女,在月亮神的女儿的抚养下,海华沙在大自然的原始怀抱中长大,度过了非凡的童年:外婆为他唱儿歌,为他讲天上星星的故事;他“听着松树的细声软语,/听着那拍岸的溪流/响出奇妙的语言,音乐般的节奏”;他对着萤火虫唱起儿童的歌曲,他向外婆询问月亮、彩虹和猫头鹰,他学会了各种鸟类的语言,称它们为“海华沙的小鸡”;他又学会了各种野兽的语言,称它们为“海华沙的兄弟”;他学会了射击,射中了一头红鹿。小海华沙就这样长大,获得了两件宝物:“他有副手套‘明吉卡文’,/这副魔术的手套用鹿皮做成,/他只要一戴上手,就会把岩石一劈两半,/把它捣成碎粉。/他还有一双奇异的魔靴,/这双魔靴也用鹿皮做成,/他只消把它绑上腿踝,/只消把它在脚上捆紧,/跨出一步就是一英里路程!”这两件宝物使海华沙的双手和双脚具有超自然的神力,为民族的生存立下一件又一件功绩:他打败玉米神孟达明,破天荒种植了一大片青纱帐,作为民族永远的食粮;他请求白桦、杉树、落叶松、枞树、豪猪的帮助,制成了第一只可以航行的独木舟;在小松鼠“阿几道摩”和海鸥“卡耀西克”的协助下,他杀死了鱼类之王,取出鱼油,让族人度过严冬;经啄木鸟“麻”的指点,他射中掌管财富的魔术家的致命点,使民族拥有珠宝;他走出家门,“教他的人民使用药草,/教他们中了毒用什么药解除,/怎样把一切的病痛医疗”;他追捕专门捣乱的基威,尽管基威三次变形,变成海狸、黑雁、大蛇,却都被他一一识破,最后只得听从命令变成掌管飞禽的战鹰。当热病和饥饿袭击印第安民族的时候,白人来到了,海华沙留下了客人,自己则启程远游,去做一次漫长的旅行,去到那未来的王国。
这就是《海华沙之歌》,一部伟大而神奇的历史传说、英雄传奇、童话史诗,它所展现的艺术世界具有历史和英雄的史诗色彩,具有传说和童话的想象魅力。无论是海华沙的童年,还是海华沙的功绩,都会引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海华沙之歌》不但可以满足孩子们的想象需求,而且可以使他们认识在美国这片土地上最早生活着的先民及其创业历程。《海华沙之歌》把印第安土著的生存历史与白人开拓的足迹衔接在一起,在海华沙的幻觉中浮现出来的未来之国的形象就是美国的写照: 在我的幻觉中,我也曾看见 属于未来的一切秘密。 我看见西面的那些沼地里, 住满了许多陌生的民族, 整个大地上都住满了人, 勤勉不息,劳苦辛勤。 他们说着多种多样的语言, 胸膛里都跳着同一的心; 林地里,响着他们的斧声叮当, 山谷里,他们的城市在冒烟。 在所有的湖上和江上, 他们轰隆隆的大船奔驰繁忙。 对这个美好的未来,海华沙“怀着渴望、祈求,为它努力奋斗”。海华沙的未来是美国,美国的过去就是海华沙。对于美国的少年儿童来说,《海华沙之歌》是一部形象的史前教材、文化寻根的启蒙作品。对于美国儿童文学来说,《海华沙之歌》带进了来自印第安人中间流传的口头文学,带进了丰富的神奇幻想。 孩子们还可以从《海华沙之歌》中领略大自然的美,领略美国辽阔国土上壮丽的自然风光。朗费罗的《序诗》告诉读者,他写的故事“字里行间弥漫着森林的香气,/闪亮着草原上的露水,/飘浮着帐篷中袅袅的炊烟,/流动着大河长江,汹涌奔腾”。在诗中,海华沙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他是自然之子、大地之子。随着诗人的笔触,随着主人公的足迹,大自然的一年四季,日月星辰、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山山水水、田野森林都被奇妙地展现出来。那长着白桦、杉树、枞树、落叶松,有豪猪出没的原始森林,那铺着白沙、浮游着鲟鱼的大海洋,那升起白雾、芦苇丛生的沼泽地,那碧绿闪亮、丰饶茂密的玉米田……都散发着民族和地方的特色,也就是美国的特色,让小读者尽收眼底,生出爱意。在美国年幼一代的心田种下热爱大自然的种子,让美国儿童文学与大自然结下不解之缘,就是由《海华沙之歌》开始的吧! 朗费罗还有一些虽没有故事性却富有思想启迪作用的篇什,也成为少年儿童喜爱的诗歌,其中最突出的是《人生颂》《乡下铁匠》和《灯塔》。当《人生颂》在1838年发表时,被誉为“美国良心的悸动”,他同时代的诗人评价道:“诗里活跃着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时代精神——是这个行动的时代里的一部道义的蒸汽机。”全诗洋溢着乐观、进取、务实的精神,富有鼓动激励的力量,许多诗句都是人生的警句,可以作为每个人——也包括孩子们——的座右铭。例如,诗人写道:“我们命定的目标和道路/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动,在每个明天/都超越今天,跨出新步。”这样铿锵有力的诗句,与孩子们天天向上的步子是非常合拍的。儿童正站在人生的起点线上,需要听到前进的鼓声。如果说《人生颂》是一首激昂的进行曲,那么《乡下铁匠》就是一支劳动的礼赞歌。在这首诗中,诗人怀着崇敬的感情歌唱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乡下铁匠,歌唱他的健康有力、他的自食其力、他的辛勤劳动。诗中有一节还特别描述孩子们对他的兴趣:“每天,孩子们放学回家,/从敞开的门口向屋里张望;/他们爱看那红红的炉火,/爱听那呜呜吼叫的风箱,/捕捉那爆出的火花点点,/像打谷场上飞进的谷糠。”这幅童趣盎然的图景,分明暗示出孩子们与乡下铁匠之间的精神联系。因此,在诗的结尾,诗人激情洋溢地对乡下铁匠发出由衷的赞叹:“谢谢你了,我可敬的朋友!/谢谢你的教益和榜样!/我们的命运也得要锤炼,/要经受人生的炉火风箱;/在叮当震响的铁砧上锤出/火花四射的事业和思想。”从描绘乡下铁匠的活生生形象升华到阐发人生的普遍哲理,两者都给孩子们以积极的影响。《灯塔》这首诗也同样如此。诗人所咏唱的灯塔形象具有精神的象征意义:“坚定,从容,沉着,岿然不动,/一年年,度过了多少默默的长夜,/它那炽烈的光辉永不暗淡,/它那高烧的火炬永不熄灭!”在孩子们初涉人生之际,正需要培养永远燃烧、发出光亮的灯塔精神。 朗费罗这三首诗表达了具有永恒价值的精神品格,不仅仅代表着美国19世纪的时代精神,而且成为美国民族精神的核心部分,无论是对美国的少年儿童,还是对美国的儿童文学,都有永远的引导作用。朗费罗主张诗歌应该产生“愉悦”“鼓舞”“教导”的作用,他用自己的作品实践着这一主张,终生受到孩子们的热爱。孩子们常常去拜访他,每年为他祝寿。他的诗歌作为儿童诗歌的经典而永不磨灭,下面的评价对他来说是确切和公正的:“新英格兰在赢得政治独立以后,在精神方面与智力方面,仍然长期处于英国殖民地的地位。但是就在点滴地进行斗争之后,终于在争取文化独立的战斗中获得了胜利。这是一场不流血的美国革命,这第二次革命中的乔治·华盛顿就是亨利·朗费罗。”134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从依赖到独立4: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9053.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展现生活的温馨场景09-12
2 经典句子,记录岁月的珍贵瞬间09-12
3 经典句子,幽默版的生活智慧经09-12
4 世界经典名著名句名段合集精选大全4609-12
5 经典句子,传达温暖亲情的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