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柯斯莫杰敏斯卡)、《普通一兵》(茹尔巴)、《古丽娅的道路》(伊林娜)、《儿子的故事》(柯舍娃娅)等描写苏联红军战士、青年英雄的青年文学读物包括在内,苏联青少年文学的汉译书籍出版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50、60年代的中国少年儿童可以说是在苏联青少年儿童文学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当时不少学校里有“卓娅班”、“保尔·柯察金班”、“铁木尔小组”等班组,其中对中国青少年影响最大的是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血与火考验中成长起来的穷苦家庭出身的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用深刻、细腻的笔触塑造了红军战士保尔·柯察金的生动形象。保尔最根本的人生主张与理想是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献身,他那战胜困难、战胜自我、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人格魅力以及在坚持信念、坚持真理上表现出的超越死亡的钢铁般意志的“保尔精神”,深深感动了几代读者。据资料,这部小说自1945年译入中国后,从1952年至1995年的44年间共印刷57次,光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发行了近300万册。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在北京举办的“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群众投票评选活动中,该书位居每一。2000年3月,由中国人编导诠释、乌克兰演员担纲的20集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与电视剧同步推出的还有近10个版本的原著新版与连环画册等。保尔的故事与形象再次风靡了中国。
众所周知,当代中国的文学理论曾深受“苏式文论”的影响。“苏式文论”既有哲学基础,又有基本范畴和成套概念(如本体论、作家论、作品论、创作论、文体论、批评鉴赏论等),同时又有严格的逻辑程序和相对完备的体例,有可供阐释和验证的经典文学作品,因而“苏式文论”有很长一个历史时期为中国文坛,尤其是高校的“文学概论”课所吸纳接受,甚至全盘照搬。有意味的是,“苏式儿童文学文论”也是如此,而且由于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基础本身的薄弱,更为儿童文学界看好。50年代,我国出版了15种左右的苏联儿童文学理论书籍,重要者如密德魏杰娃编的《高尔基论儿童文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版)、柯恩编的《苏联儿童文学论文集(第一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54年版)、格列奇什尼科娃的《苏联儿童文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版)、凯洛尔等的《论苏联儿童文学的教育意义》(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杜伯罗维娜的《从儿童共产主义教育的任务看苏维埃儿童文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54年版)、伊林的《论儿童的科学读物》(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年版)、费·爱宾的《盖达尔的生平和创作》(少年儿童出版社1959年版)等,此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穆木天等编的两卷本《儿童文学参考资料》(北师大1956年出版)也以3/5的篇幅收了苏联儿童文学重要论文。这些翻译的理论著作在当时整个中国儿童文学界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并一直延续到80年代初期。
俄苏儿童文学忠实于由别林斯基建立起来的,后经高尔基、盖达尔等完善的传统。构成俄苏儿童文学理论体系的四大基本话语——坚持儿童文学的共产主义教育方向性原则;主张文学作品应适应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强调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必须通过“巨大的艺术感染力”,用艺术的力量去“撬动少年儿童心理上的巨石”;张扬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帮助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活理想——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规范着中国儿童文学的基本观念与理论框架,而且在很长一段时期里被内化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价值判断与审美尺度。如果说50、60年代由于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薄弱,基本上是照搬照抄苏式儿童文学文论的话,那么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则是对苏式文论进行加工改制,以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但在大框架上依然没有摆脱苏式文论的格局。例如,1982年出版的北师大等五院校合著《儿童文学概论》(四川少儿出版社出版)以及蒋风著的《儿童文学概论》(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仍然把“教育的方向性”和“儿童年龄特征”作为儿童文学的两大基本特征。与此同时,鲁兵的《教育儿童的文学》(上海少儿出版社1982年版)与贺宜的《小百花园丁杂说》(上海少儿出版社1979年版),也依然坚守着教育主义的命题:“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儿童文学担负的任务跟儿童教育是完全一致的”,“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它辅助学校教育,成为对广大少年儿童进行全面教育的完整的系统的教育部署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这里,我们一方面看到了“苏式文论”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强势性和支配性,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自身理论的孱弱与文化身份的缺失,在过分依赖外来文论话语的背后,暴露出儿童文学理论的僵化与滞后。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俄苏儿童文学虽然在前进的道路上也曾出现过某些偏颇,但自60、70年代以来,他们已逐步摆脱某种美化生活和枯燥说教的陈套,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探索时期,在坚持儿童文学教育性的同时,更加强和重视审美性、趣味性以及作品的幽默性,亦即“寓教于乐”。当俄苏儿童文学已经随着时代变化而发生着适应性变化时,中国儿童文学却在相当长一个时期里与“阶级斗争工具论”相契合,将儿童文学视为教育工具,滑向宣传,滑向非文学,这在十年“文革”中达到极点。“文革”后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未见有多少改观。而俄苏儿童文学一贯强调的艺术形象一定要有强有力的思想来支撑,强调作家应当用人民的悲欢苦乐、人间的五色百味来磨炼自己的思想,强调作品中要“注入作家的心血”,人物要有生活的真实和性格的真实,这些俄苏儿童文学的基本观念却没有在我们的理论中发生多少影响。这种局面一直要在80年代中期由于新潮儿童文学的冲击与挑战,这才有了根本转变。 俄苏儿童文学对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这种强势、复杂、胶着状态的影响关系,是其他任何国家的儿童文学所不能匹比的。 新时期以来全球意识中的东西对话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对外交流,曾在60、70年代由于“反修防修”与“文化大革命”,而与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对外交流一样,受到严重干扰,甚至停顿。资料表明,自1962年11月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苏联作家别利亚耶夫的科幻小说《平格尔的奇遇》以后,整整18年间,我国整体上很少出版外国儿童文学单行本,一直到1981年这才开始恢复出版。如果说俄苏儿童文学的译介只是在60、70年代受到干扰的话,那么西方儿童文学的译介则就长期不如人意,甚至出现了很长时间的空白。 中国人过去称“西方”为“西洋”,指大西洋两岸,也即欧美各国,因而典型含义上的“西方”不包括俄苏与东欧。以欧美国家为主流的西方儿童文学译介,曾在五四前后与20年代盛极一时,对此本章已有前述。从30年代开始,由于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同中国革命一样奉行“以俄为师”,“俄国文学就成了中国文学家的目标”,以高尔基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中国作家特别是左翼作家向往和学习的楷模,因而外国文学包据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也就自然转向以俄苏为主。进入50年代,在一切以苏联为榜样的国情下,俄苏作品大倡特倡,而西方作品大为核减,除了一些西方古典童话与揭露西方世界阴暗面的批判现实主义儿童小说偶有出版外,20世纪的现代性儿童文学则几乎是一片空白。据北京国家图书馆所藏1949年以后出版的外国儿童文学出版书目统计,50年代我国出版的西方儿童文学单行本数量情况是:英国童话3种,小说7种,诗歌1种,计11种;法国童话11种,小说3种,诗歌1种,动物故事4种,计19种;美国童话2种,小说3种,诗歌无,计5种;德国童话8种,小说9种,诗歌无,动物故事2种,计19种;意大利、丹麦、瑞典、挪威、芬兰等国童话8种,小说2种,诗歌无,计10种。以上英、法、美、德、意及北欧诸国,在50、60年代总共只有64种儿童文学汉译单行本,这与当时俄苏及东欧儿童文学汉译作品的铺天盖地之势形成鲜明对照。 进入改革开放的80、90年代,译介西方儿童文学再一次形成热潮,而且其翻译数量之多,门类之广,对中国儿童文学影响之深,远胜于五四前后与20年代的第一次译介热潮。综观这次热潮的译介与传播、影响状况,可以看出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译介走向多元化、系统化、序列化。 “二战”以后,特别是80、90年代,世界经济已经走向国际化整体化,信息高速公路、电脑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已使整个地球连成一个整体(“地球村”),任何一种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学都已卷入世界潮流之中而不可能孤立存在。未来世界的发展将不会出现一个单一的普世文化,而是将有许多不同文化和文明相互并存。在人类历史上,全球政治将出现多极的和多文化的。历史与现实告诉人们:从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从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儿童文学,已是大势所趋。这种趋势使中国文学包括儿童文学从30年代至50年代单一的“以俄为师”一元模式中走了出来,把眼光投向更为广阔的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多元文学格局。由于俄苏文学在中国长期受到特殊重视并已有过广泛影响,相对降低了西方文学及西方儿童文学在国人与儿童心目中的地位,因而进入改革开放八面来风的80、90年代,增大西方文学与儿童文学的译介,也就自然成了一种必然趋势。80、90年代的打开国门,面向世界,主要是面向西方世界。 译介西方儿童文学的多元化、系统化、序列化趋向在8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当数由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儿童文学教研室策划,张美妮、浦漫汀等主编的《世界儿童小说名著文库》与《世界童话名著文库》两套大型丛书。(新蕾出版社1982.1989年版)小说文库共12卷,440余万字,童话文库也是12卷,440余万字。这两套将近1000万字的大型丛书,基本上囊括了世界儿童文学的代表性作品,而且大多是50、60年代被搁置的西方儿童文学作品,这无论在中国出版史上还是儿童文学对外交流史上,都是第一次,为了说明这次译介事件对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对外交流多元取向的影响与整合,我们不厌其烦,特将其中之一的《世界儿童小说名著文库》各卷目录辑要如下: 第1卷为英国作品,有狄更斯的长篇《雾都孤儿》,格林伍德的长篇《流浪儿》,斯蒂文生的长篇《金银岛》。第2卷为法国作品,有雨果长篇《悲惨世界》节选《法兰西小英雄》,都德《最后一课》等短篇三题,莫泊桑的短篇《西蒙的爸爸》,菲利伯的短篇二题,巴比塞的短篇《小学教师》,马洛的长篇《苦儿流浪记》,凡尔纳的长篇《孤岛历险记》。第3卷有瑞士威思的长篇《新鲁滨逊漂流记》,施比丽的长篇《海蒂》,意大利亚米契斯的长篇《爱的教育》。第4卷收入了俄罗斯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马明·西比利亚克、柯罗连科、契诃夫、高尔基、库普林、安德列耶夫等的19篇短篇;波兰显克微支,罗马尼亚弗拉胡查,匈牙利莫里兹、费伦茨的5篇短篇;以及南斯拉夫布尔里奇·马佐兰尼奇的长篇《拉比齐出走记》,塞利什克尔的长篇《蓝色海鸥号》等。第5、第6卷主要为美国作品,有马克·吐温的长篇《汤姆·索亚历险记》,肖洛姆·阿莱汉姆的中篇《莫吐儿》,槐尔特的长篇《大草原上的小房子》,伯内特的长篇《秘密花园》,沃克的长篇《纽约少年》,狄杨的长篇《校舍上的车轮》与中篇《小古姆与他的大卷心菜》,以及杰克·伦敦、辛格、休士、奥台尔的短篇,加拿大蒙哥玛利的长篇《绿山墙的安妮》,豪斯顿、奥布尔的短篇,阿根廷荣凯的短篇等。第7卷有英国哈纳特的长篇《羊毛包的秘密》、塞拉利尔的长篇《银剑》,法国多戴尔的长篇《谁也到不了的地方》与博斯科的中篇《大河的魅力》、戈西尼的中篇《小尼科拉和小伙伴们》等。第8卷有德国凯斯特纳的长篇《两个小路特》、里希特的长篇《喇叭里的鸡蛋》以及意大利马尔科内、菲奥拉尔的短篇等。第9卷均是瑞士作家作品,有林格伦的中篇《淘气包艾米尔》、《大侦探小卡莱》,林德的长篇《一块石头子》,海尔堡的中篇《幸福帽》,格里普的中篇《艾尔韦斯和他的秘密》。第10卷收了东欧国家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巴亚尼等21位作家的中短篇小说40篇,重要者有罗马尼亚米·森廷布里亚努的《为什么》等15篇短篇,南斯拉夫安·英戈利奇的中篇《我的作文——PGC秘密协会的历史》,保加利亚兰·博希别克的中篇《苦孩子》等。第11卷为苏联时期作家作品,有班台莱耶夫的中篇《表》,盖达尔的中篇《丘克和盖克》,诺索夫的中篇《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热列兹尼科夫的中篇《“稻草人”》,以及德拉贡斯基与波戈廷的短篇等。第12卷主要为日本作家作品,有黑柳彻子的长篇《窗边的小姑娘》,古田足日的中篇《鼹鼠原野的小伙伴》,加藤多一的中篇《白围裙和白山羊》与有岛武郎的短篇,另有澳大利亚拉伊森的中篇《我是跑马场老板》。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外来影响与对外交流8: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8960.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儿童文学重要作家和他们的儿童文学创作609-13
2 深刻的正能量语录,感悟人生的真谛09-12
3 昭和、平成儿童文学作品309-12
4 经典句子,展现人性光辉的语句09-13
5 日本儿童文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