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加群】
【作家小传】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俄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与托尔斯泰一起被誉为俄国文学的两大柱石。1821年11月1旧,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俄罗新的一个普通医生家庭。1834年他进入莫斯科契尔马克寄宿中学,毕业后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工作。
在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期间,陀思妥耶夫斯基涉猎了莎士比亚、帕斯卡尔、维克多·雨果等人的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1843年,他将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译成俄文。于是在1844年退伍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1845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他的处女作——书信体短篇小说《穷人》。1846年1月《穷人》连载于期刊《彼得堡文集》上,广获好评。1849年4月23日他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判处死刑。后改判流放西伯利亚。在服刑期间,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西伯利亚服刑十年时间是他人生主要的转折,他开始反省自己,笃信宗教。186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返回圣彼得堡,次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这部作品可以被看作是他前后期的过渡作品。1866年他的代表作《罪与罚》出版,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1868年他完成了《白痴》,1872年完成了《群魔》,1880年他发表《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小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哲学思考的总结,被弗洛伊德称为人类有文明历史以来最为伟大的小说。188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准备创作《卡拉马佐夫兄弟》第二部。2月9日他的笔筒掉到地上,滚到柜子底下,他在搬柜子过程中用力过大,结果导致血管破裂,当天去世。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发展心理和意识描写的一代宗师,西方的众多作家都将其视为导师。有人评价“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鲁迅称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类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高尔基评价说:“就表现力来说,他的才能只有莎士比亚可以同他媲美。” 【作品导读】 184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判处死刑,后改判流放西伯利亚。服役期间他与罪犯共度的苦痛生活,使他对俄国社会的阴暗面有极深刻的观察,也对人类生活、人性中的善恶及俄国人的性格有了新的思考,这些观察及思考全部呈现在了《罪与罚》中。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奠定声誉的代表作,写于1866年。当时正是俄国农奴制度改革后社会急剧动荡的年代,民众在崩溃的农奴制和急速发展的资本主义双重压迫下,缺衣少食,饥寒交迫。透过触目惊心的紧张情节,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赤贫、奴役、酗酒、卖淫、凶杀等现实生活图景。 在《罪与罚》里,陀思妥耶夫斯基并没有直接去说赎罪,而是重点写罚。 作者有意识地向人们告诫,人要彻底认识到自己的堕落,就必须对罪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个认识中夹杂着人的道德自知和善的愿望。罚的心路历程本身就是一个心灵反思与徘徊的过程,因此人要在善恶的较量中去自我受罚,从而在痛苦的受难中确立真正的价值观。 陀思妥耶夫斯基自身的苦难经历,使得他的创作中存有大量的宗教原罪意识,并以此为依托去寻求精神上的突破。他以小说的方式告诫人们,人需要认清自己,以免误入歧途。小说中,差不多每个人都是有罪的,不论是“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的下层人,还是所谓掠夺者的上层人。从老太婆的妹妹莉扎韦塔到警察官波尔菲里,从放高利贷者阿廖娜到极端自私者卢仁,从卖淫救全家的索尼娅到把女儿杜尼娅许配给卢仁的普里赫里娅,从酗酒失业的马尔梅拉多夫到逼迫女儿卖淫的卡捷琳娜,从为情欲所困的斯维德里盖洛夫到杀人抢劫的拉斯柯尼科夫,甚至从怀有嫉妒恶心的玛尔法到为了哥哥不惜献出自己的杜尼娅等等皆是如此。 《罪与罚》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小说全面地显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刻画人的心灵深处的奥秘”的特点。作者始终让人物处在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通过人物悲剧性的内心冲突揭示人物性格,同时作者对幻觉、梦魇和变态心理的刻画也极为出色。小说中,由于作者着力拓宽人物的心理结构,情节结构相对地处于从属地位。尽管作品中马尔梅拉多夫一家的遭遇令人同情,凶杀事件扣人心弦,但它们都只是“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的组成部分。 正因为这样,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才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和深度展现在读者面前。 《罪与罚》作为一部卓越的社会心理小说,它的发表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风格的成熟。 【故事与人物】 《罪与罚》全书悬宕起伏,无可比拟的心理分析技法是其最大特色。尼采四十岁读毕此书,大受感动,认为这是血沫谱成的音符。 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为贫困所迫,不得不中途辍学。他住在一间租来的、像个衣柜似的陋室里,整日像只猫似的躲着催租的女房东,靠母亲省下来的一点抚恤金和借债过日子。在走投无路的困境中,经过苦思冥想,他头脑中产生了一种“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凡的人,低等人,他们只是繁衍同类的材料,必须俯首帖耳地做奴隶;另一类是“非凡的人”,他们是统治者,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可以随意杀人。为了从困厄中挣扎出来,为了不再连累母亲和妹妹,同时也是为了实践一下自己的“理论”,来检验自己到底是个和大家一样的“虱子”,还是一个“非凡的人”,他铤而走险,举起发抖的双手,用斧子砍死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抢走她的钱和首饰,继而为灭口又狠心杀死了她的妹妹。 事情虽然干得不那么顺利,但由于种种巧合,他竟安全地逃离了现场。警方也始终没能找到确凿的证据,而且后来还出现了一个“替身”:嫌疑犯米柯尔卡向警方自首,“供认”是他杀死了老太婆。此时真正的凶手拉斯柯尼科夫几乎可以完全逃脱法律的惩罚了;然而,他却没能摆脱掉另一种更可怕的惩罚:道德与良心的惩罚。人性与反人性、良知与他的“理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他为那“荒唐的”念头感到厌恶,不相信自己真会去做“那件事情”,直到行凶前的最后一刻他还在犹豫:“不如回去吧?”杀人后,他便陷入了痛苦的精神折磨之中。他得了热病,昏迷三天三夜,发高烧,做噩梦,动辄歇斯底里大发作:他开始厌烦世上的一切,甚至对自己的母亲和妹妹也产生一种生理上的憎恶;他对什么都怀疑,却又神经质地一次次暴露自己,甚至下意识地再次去凶杀现场拉门铃,重温“当时那种又痛苦又可怕的丑恶感觉”。他的精神防线彻底崩溃了,他痛心地说:“难道我杀死了老太婆吗?我杀死了我自己,而不是老太婆!我一下子把自己毁了,永远地毁了!” 他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到索尼娅处,受到索尼娅宗教思想的感召,向她说出了犯罪的真相与动机。在索尼娅的劝说下,他向警方投案自首。 拉斯柯尼科夫被判处八年苦役,来到了西伯利亚。不久,索尼娅也来到了那里。一天清晨,两人在河边相遇。他们决心虔信上帝,以忏悔的心情承受一切苦难,获取精神上的新生。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罪与罚》核心人物拉斯柯尼科夫的性格塑造,着力凸显“罪与罚”的主题,为本书挖掘出难得一见的深度。拉斯柯尼科夫是无神论者,个性矛盾、多变,甚至荒谬:但他又是慷慨、善良的人道主义者,有时却又冷酷无情、麻木不仁,到了失去人性的地步。让拉斯柯尼科夫甘心以受苦去赎罪的关键人物是索尼娅,她是社会上人人歧视的妓女,却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圣洁与救赎,颇具象征性。索尼娅告诉拉斯柯尼科夫:“去承认你的罪过,上帝就会给你新生了。”鼓舞他:“以受苦去赎你的罪吧。”索尼娅自己保留铜制的十字架,另外把木制的十字架送给拉斯柯尼科夫,她犹如圣母玛利亚,说:“我们一同受苦难,也一同挂十字架。”感动得无神论者拉斯柯尼科夫最终决心相信上帝,走上信仰之路,取得内心的平静;宗教信仰让他的生命找到慰藉和依靠,使他有了生活的理由。 【精彩片段】 七月初,天气特别热的时候,傍晚时分,有个年轻人走出他在C胡同向二房东租来的那间斗室,来到街上,然后慢腾腾地,仿佛犹豫不决地往K桥那边走去。 他顺利地避开了在楼梯上与自己的女房东相遇。他那间斗室是一幢高高的五层楼房的顶间,就在房项底下,与其说像间住房,倒不如说更像个大橱。 他向女房东租了这间供给伙食而且有女仆侍候的斗室,女房东就住在他楼下一套单独的住房里,他每次外出,都一定得打女房东的厨房门前经过,而厨房门几乎总是冲着楼梯大敞着。每次这个年轻人从一旁走过的时候,都有一种病态的胆怯的感觉,他为此感到羞愧,于是皱起眉头。他欠了女房东一身债,怕和她见面。 倒不是说他是那么胆小和怯懦,甚至完全相反;但从某个时期以来,他一直处于一种很容易激动和紧张的状态,患了多疑症。他是那样经常陷入沉思,离群索居,甚至害怕见到任何人,而不单单是怕与女房东见面。他让贫穷给压垮了:但最近一个时期就连窘迫的处境也已不再使他感到苦恼。绝对必须的事情他已经不再去做,也不想做。其实,什么女房东他都不怕,不管她打算怎样跟他过不去。然而站在楼梯上,听这些与他毫不相干的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之类琐事的种种废话,听所有这些纠缠不休的讨债,威胁,抱怨,自己却要尽力设法摆脱,道歉,撒谎,——不,最好还是想个办法像猫儿样从楼梯上悄悄地过去,偷偷溜掉,让谁也别看见他。 可是这一次,到了街上以后,那种怕遇到女债主的恐惧心理,就连他自己也感到惊讶。 “我正要下决心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啊,但却害怕一些微不足道的琐事!” 他想,脸上露出奇怪的微笑。“嗯……是的……事在人为嘛,他却仅仅由于胆怯而错过一切……这可是明显的道理……真有意思,人们最害怕什么呢?他们最害怕迈出新的一步,最害怕自己的新想法……不过,我说空话说得太多了。因为我尽说空话,所以什么也不做。不过,大概也可能是这样:由于我什么也不做,所以才尽说空话。我是在最近一个月里学会空话的,整天躺在一个角落里,想啊……想入非非。嗯,现在我去干什么?难道我能去干这个吗? 难道这是当真?绝对不是当真的。就是这样,为了梦想,自己在哄自己;儿戏! 对了,大概是儿戏!” 【赏析】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世人誉为心理描写大师。他擅长用各种形式揭示人的二重性,揭示人心灵深处善与恶之间的不断斗争。小说开头部分形象地刻画了拉斯柯尼科夫这个典型的人物。正如小说中他的朋友拉祖米欣所说的:“他阴沉、忧郁、高傲;最近他又变得神经过敏和多疑。他为人忠厚,心地善良。 他不喜欢流露自己的感情,宁愿表现出冷酷无情,而不愿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而且,有时候他一点疑心病也没有,只是冷冰冰的,麻木不仁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真的,他身上仿佛有两种相反的性格在轮流起作用。”在拉斯柯尼科夫身上,有一种几乎难以发觉但却极其危险的因素在左右着他,他所犯下的那桩谋杀案似乎也来自于一种隐秘的力量。于是,这让我们在阅读的最初就预感到了这个可怜的人终将要在他内心的上帝面前认罪忏悔! 【相关链接】 【《卡拉马佐夫兄弟》:“史上最伟大的小说”】 《卡拉马佐夫兄弟》对后世影响深远。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称其为“史上最伟大的小说”。1928年,弗洛伊德发表了一篇名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弑父》的论文并在其中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自身的精神及其对于这部小说的作用。在论文中他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癫痫病并非自然发生,而是对于父亲死亡含有愧疚的生理表现。在他看来,陀思妥耶夫斯基由于潜在的占有母亲的欲望而期盼父亲的死亡。值得关注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癫痫病也正是在他的父亲死去那一年(他18岁时)首次发作,弗洛伊德在理论中引此为证。 但人们一般都把《卡拉马佐夫兄弟》评价为19世纪后半期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其实,作品的思想内容十分复杂,作家的创作意图也深远得多。陀思妥耶夫斯基想要在这部作品中对自己的一生探索做个总结,想要在书中探讨他认为人生与社会最重大的全宇宙的问题:有没有上帝?有没有灵魂不死?探讨善与恶、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探讨“怎样按照新方式改造全人类”。 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新的高峰。 作家按照自己称之为“接近虚幻的现实主义”的美学观点,“选取最奇特的现象”(畸形的父子、兄弟关系和弑父案)作为创作素材,把主人公放到“最奇特的外部的和心理的境界”,然后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惊人的准确性刻画人物的精神状态。小说取得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罪与罚》:刻画人心灵深处的奥秘】: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10755.html
推荐文章
09-04
1 出国留学作品集代做09-13
2 满满正能量语录,开启美好人生之旅09-05
3 个人简介简短范文09-12
4 经典句子,映照生活的多彩画卷09-12
5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