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的教育性
《心》不是教科书,但《心》的教育性是显而易见的。在《心》这部作品中,作者亚米契斯所强调的教育性,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是《心》的第一位中译者夏硏尊所说的“爱的教育”。可以说,“爱的教育”是《心》这部作品最为突出,也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
在《心》这部作品中,“爱的教育”明显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爱祖国 意大利是一个饱受动荡之苦和分裂之苦的国家。渴望、维护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是一代又一代意大利人的强烈愿望。亚米契斯作为一名青少年时代曾经历抗击外族入侵、争取民族独立运动洗礼的作家,自然格外懂得和珍视“祖国”对于意大利人,特别是对于意大利未曾经受分裂之苦的新一代人的重要性。 《爱国》可以说是直接对小读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品。作品记述的是父亲对自己的儿子安利柯的谆谆教导:“‘撒丁岛的少年鼓手’既然能使你感动,那么今天早晨考试时作“你为什么要爱意大利?”这篇文章应该是很容易的了。你一下子可以说出上百条的理由来。我为什么要爱意大利?因为我的母亲是意大利人,因为我的血管里流的是意大利的血,因为意大利的土地上埋葬着我的父亲和母亲所敬重的人,因为我出生在意大利,我说的是意大利话,我读的书是意大利文,我的兄弟姐妹、我的同学和朋友、生活在我周围的伟大的人们是意大利人,环绕着我的美丽的大自然,我看见的、热爱的每一样东西以及我所研究和崇拜的一切都是意大利的。安利柯啊,你现在还不能充分体会到这种对于祖国的情感,等你长大以后你就会懂得了。当你长期远离祖国、远洋归来、终于有一天早晨你从甲板上远远望见地平线上故国的青山的时候,你的心会突然间充满了柔情,你的眼里会涌出热泪,或从心底发出一声喊叫来。又如,你在异国的大都会中,偶尔在街上听见有人说意大利话时,你会感到特别的亲切,你会立刻奔到他的面前去的。再如,你听见外国人污蔑你的祖国时,你一定会义愤填膺。特别是当外国军队进犯你的国家的时候,你看到青年人自告奋勇去前线打仗,父母吻别自己的儿子,鼓励他们顽强杀敌,那时,你会更加明确,更加强烈地体会到对祖国的爱。当战争结束、军队凯旋的时候,你看见被子弹洞穿的军旗和残破的武器,看见那些为保卫祖国而负伤的勇士们,头上裹着绷带,但他们的眼睛里闪耀着胜利者的光芒,你看着夹道欢迎的群众不停地向他们抛掷鲜花和亲吻,向他们致以无数的祝福,那时你将会真正理解爱国的含义。这是一种极为崇高而神圣的感情。但愿将来有一天我能看到你从战争中凭安归来,因为你是我的亲骨肉。但是,假如你贪生怕死,做了可耻的逃兵,那么,尽管你现在从学校回来时,你的父亲总是以快乐相迎,但到那时候,我却只能含泪来接纳你,我将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地爱你,直到痛心而死!”这是一位有过战争经历的父亲对自己儿子所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可谓声情并茂,充满无限期许。热爱祖国,这可是“一种极为崇高而神圣的感情”啊。 《少年鼓手》和《巴杜亚的爱国少年》这两篇“每月故事”强调的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少年鼓手》写1848年意大利军队抗击奥地利统治者的库斯托扎战役。大尉命令十四岁的少年鼓手穿过火线给援军送信。不幸的是,少年鼓手的左腿被敌人子弹击中,但他仍然坚持着继续前进。由于失血过多,曾几次昏倒,但他硬是强忍着伤痛,置生命于度外,拼命奔跑,终于把信件送到了参谋部。由于他及时送到信件,援军按时赶到,恶战转败为胜。第二天,负伤的大尉在医院里见到少年鼓手时,少年鼓手只剩下一条腿了。左腿已从膝盖上头截去,剩下的一截用布包着,血把布都染红了。一向对部下严厉的大尉感动不已,郑重地脱帽向少年鼓手致敬,并用充满钦慕的声音对少年鼓手说:“我不过是大尉,你却是英雄啊!”说罢又张开双臂,向少年鼓手俯身下去,把他紧紧地拥抱了三次。《巴杜亚的爱国少年》记述的是一个十一岁的意大利少年的故事。少年随马戏班流落到西班牙,因受不了老板的虐待,逃到巴塞罗那的意大利领事馆请求保护。领事安排他乘船返回祖国。船上有三个外国游客酒后起兴,施舍给他一些钱。他正想用这些钱买些食物充饥,忽听得那三个外国游客议论起意大利。他们把意大利说得一无是处,骂意大利人是“愚昧的国民”“龌龊的国民”是“土匪”“强盗”。少年听罢,心中大怒,立刻把钱币像“冰雹一般”扔到他们的头上和肩上,并轻蔑地说:“你们侮辱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两个故事虽然讲述的内容不同,但字里行间的报国情怀和对祖国的赤子之心毫无二致。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 《伦巴底的小侦察员》亦是一篇“每月故事”。故事发生在解放伦巴底的战争期间。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十二岁无家可归的意大利少年。少年为了自己的国家免遭奥军的侵略,勇敢地加入了意法联军。他毫不犹豫地爬到高高的树上为意军站岗放哨。正当少年将敌情一次次报给意军时,他被敌人发现了。意军军官担心少年的安全,命他下树,他却执意坚持。最后,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少年的胸口。少年仰面落在地上,大张着两臂,一动不动地躺在那儿,一股鲜血从身子左边流出来。少年英勇牺牲了。军官从窗口拿下三色旗来,把它当作尸衣盖在孩子的身上。军官对少年送去一个飞吻。他说:“少年是作为战士牺牲的,要以战士的礼来安葬。” 几个钟头以后,少年接受了军队的敬礼。 日落时,意大利的先头部队全线开向敌人,一营重炮狙击兵沿着那支骑兵小队清晨走过的荒野小路,成两列纵队向前行进。这营部队在几天前曾与奥军展开过激战,浴血圣马提诺的小山。少年牺牲的消息,在他们出发之前已经传遍全军。他们现在所取的这条小路与农舍相隔不过几步,另一侧有一条小河流过。走在前头的军官们,看见树底下三色旗掩盖着的小尸体,都举剑致敬,有一个军官还到河边摘了花来撒在他身上,士兵们也都去摘了鲜花洒在小小的尸体上。不一会儿,孩子已经完全掩埋在鲜花之中了。军官们、士兵们走过时都向他致敬说: “好样的,伦巴底的小勇士!别了,孩子!安息吧,金头发的孩子!万岁!光荣属于你!永别了,孩子!” 一个军官把自己的勋章向他抛过去,作为对他的勇敢的赞赏。还有一个走过去吻他的额。花儿像雨点般不停地洒在孩子的脚上、胸上和金发的头上。他静静地躺在草地上,睡在三色旗下,那张小小的苍白的脸微笑着,好像听到了人们的赞许和敬礼,正在为献身伦巴底的解放事业而感到高兴呢! 年仅十二岁的少年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英勇牺牲了。但他的爱国精神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里。他得到了人们由衷的爱戴和尊敬。他与鲜花同在,与意大利三色国旗同在,与光荣同在。少年的爱国精神化作了一种力量,一种激励全军将士奋勇杀敌的力量。亚米契斯在这里把少年的死上升到民族解放事业的高度。显然,这对激发和培养少年读者的爱国热忱,具有重要的作用。 2.爱学习 教育孩子爱学习,这是《心》的又一特点。由于《心》本身所写的恰好是在校小学生的生活,因此,教育和引导孩子爱学习对作者来说显得十分自然,且顺理成章。 《夜校》写父亲带“我”(安利柯)去参观夜校时的所见所闻。夜校所在地也即“我”白天上课学校的所在地。当夜晚父亲和“我”来到学校时,厌学又淘气的弗兰谛用石头把教室的玻璃窗打碎后逃跑了。“我”正看着老师们在气愤地议论此事。这时,工人们三三两两地走进教室,教室里已经有二百多个人了。“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比夜校更有趣的情景呢!其中有十二岁光景的孩子,也有留着胡须的大人;有木匠,有脸黑黑的司机,还有手上沾着白灰的奋不顾身的石匠,以及头发上落满面粉的面包店的徒弟。空气中散发着油漆、皮革、鱼、油等等各种行业的气味。还有一小队兵工厂的工人。他们都穿着军装,由队长带领着走进教室,很快地在位子上坐好,就埋头用起功来了。随后,有些人拿着练习本去向老师请教,那个衣着漂亮、外号叫‘小律师’的年青老师被三四个工人围着,正在用钢笔给他们改练习。有一个染工把笔记本的封面用红、蓝两种颜色装饰起来,跛脚的老师给他改练习的时候,看着他的本子笑了。我们的老师今晚也来了,他已经痊愈,明天就能上课了。教室的门开着,从外面什么都能看得见。上课以后,这些人的眼睛紧紧地盯着书和笔记本,那种专心致志的情形真使“我”惊奇。校长还说,他们中间有好多人因为怕迟到,连晚饭都没顾上吃,就来上课了。更让人感触的是“我”的同学小石匠的父亲。这位巨人一样高大的父亲不仅也来上夜校,而且还坐在他儿子的狭小的座位上,他两手托着腮,眼睛盯着书,正全神贯注地读着。据说他坐在儿子的位子上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他主动向校长请求的呢!就这样,父亲和“我”一直看到下课。在白天上学和晚上上学、在晚辈们上学和父辈们上学的强烈对比反差中,“我”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学习条件的来之不易和学习的重要。 《斯代地的图书室》中,“我”去斯代地家,看了他的藏书,不由得羡慕起来。斯代地家并不富裕,他没有很多钱买书,可是他把用过的课本和亲戚送他的书都好好地保存了下来。家里给了钱,他也不花,都用来买了书。这么一来,他就收集了不少的书。他父亲见他很爱书,就给他买了一个漂亮的胡桃木书架,还挂了一条绿色的布帘。斯代地把大部分书都按他喜欢的颜色加以装订。想看书时,只要把书架上的一条细绳轻轻一拉,绿色的布帘就收拢在一边,露出三格各种颜色的书来。书排列得整整齐齐的,书背上还印着闪闪发光的金字,其中有故事、旅行记、诗集,还有画册。各种书的颜色也调配得很好:白的摆在红的旁边,黄的摆在黑的旁边,蓝的又挨着白的,远远看去,好看极了!他常常变换书的排列顺序,作为消遣。他还编了一个图书目录,俨然像个图书管理员。平时,一有空,他就站在书架跟前,掸掸上面的灰尘,或是翻翻书页,检查一下装订线是不是松开了。瞧他用那短粗的手指仔细地打开书,在书缝里吹气的样子,你一定会感到有趣。那些书经他这么一摆弄,看起来就完全跟新的一样了——但“我”的书是一看完后就都弄破了。买来新书以后,斯代地都要把它们拭得一尘不染才放到书架上去。但过一会儿,他又把它抽出来,再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地观看一番,像是欣赏宝贝似的爱不释手。“我”在他家玩了整整一个钟头,除了书,他什么也没有给“我”看过。回到家里,“我”对父亲说:“斯代地既没有才华,又没有风度,长的样子很可笑,但是不知为什么,我觉得他可敬。”父亲则说:“那是因为你佩服他的缘故。”在此,“我”对一位爱书同学的佩服与尊敬很好地展示了出来。 《授奖》中,督学把奖章戴在了泼来可西的肩上,然后像老朋友一样对泼来可西的父亲说:“我很为你高兴。你看,你的儿子超过五十四个同学,得了二等奖。他的作文、算术和其他功课都很好。既有才能,又很勤奋,将来一定能做大事呢。他的心地又很高尚,同学们都尊敬他,愿意跟他交朋友。你有这样的儿子,真应当感到骄傲呢!”学习好是件多么光荣的事情啊。难怪一向虐待孩子的父亲此刻不觉深深地懊悔,以至他的眼睛里突然流露出一种无限的爱,伸过手一下子抱住儿子的头,把他搂到自己胸前。作为同学,“我”一方面为泼来可西感到高兴,一方面也为自己感到惭愧,因为“我”自己还没有得过一次奖呢。于是,在《决心》中,“我”不禁感慨道: 啊,我觉得真不对劲!我很清楚,父亲对我很不满意,他很想说我几句,但他不忍这样做,他是想等我自己好起来。啊,亲爱的父亲,他是那么辛苦!我在家里用的每一样东西,我的一切穿戴和食物,所有能教给我知识、使我快乐的东西,都是父亲用劳动换来的。可我什么也不做。凡事都得父亲费心、操劳,我却连好好学习都做不到! 啊,不能这样,这太不对了,这太使我痛苦了!从今天开始,我要像斯代地一样捏紧拳头、咬紧牙努力学习,我要一心一意地,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到学习上去。以后我绝不再睡懒觉,晚上做功课绝不再打盹。我要常常动脑筋,毫不留情地和懒惰做斗争。我要拼命努力,不怕吃苦,哪怕累病了也不怕。总之,再不能这样毫无目的地混下去了。这样活着,不但自己没有长进,还给别人带来许多烦恼。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发奋努力!再恢复到从前的那个样子。这样我就能够在学习之余重享甜蜜的休息,和朋友们痛痛快快地玩耍,香香甜甜地吃饭了!好好用功吧,这样我就能够再看到老师对我亲切的微笑,重新得到父亲的祝福和亲吻了! 这是小学生安利柯(即“我”)来自心底的反省,以及由此而激发起来的奋发学习的决心。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学习毫无疑问都是头等重要的事。热爱学习、奋发学习,不仅关乎学生们自己,同样也凝聚着老师们、父辈们深深的期待。 从这个意义上说,爱学习就是爱自己,就是爱老师和父辈。 3.爱他人 在《心》这部作品中,爱他人又可具体分为亲情之爱和非亲情之爱两类。 我们先看亲情之爱。 所谓亲情之爱是指具有血缘关系的那类爱。《我的母亲》通过父亲之口直述母爱对于孩子的重要。由于安利柯对母亲说了很不礼貌的话,父亲感到十分痛心。不禁对儿子说道:“我记得几年前你生病的时候,你的母亲整夜地坐在你床前,俯身查看你的呼吸,以为就要失去你,急得都哭了。我真害怕她会发疯。一想到这些,我就不禁要替你担心。你竟会使这样爱你的母亲伤心!她为了解除一个钟头的痛苦,不惜放弃一年的欢乐。为了你,她可以去乞讨,为了救你的生命,她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安利柯啊,你要记住,你一生当中,会经受很多痛苦,然而最大的痛苦是失去母亲。等你长大成人,尝遍人生的种种艰辛以后,你会千百次地回忆起你的母亲来,想要再投到母亲的怀抱里去哭泣。那时你想起种种使母亲伤心的事情来,不知会多么懊悔。那时为了赎罪,你情愿付出你所有的一切。不幸的人啊!如果你现在使母亲痛苦,将来纵然你向她乞求宽恕,永远敬重她也没有用了。你将后悔莫及,你的良心将永远得不到安宁。在你心中,母亲温柔慈爱的形象将永远罩上一层悲哀和责备的阴影,不断地使你的灵魂感到痛苦!”这是父亲在责备孩子,这是父亲在教育孩子,但又何尝不是父亲(包括母亲)对孩子的一种深深的爱呢。 如果说《我的母亲》是通过父亲对孩子的责备来“直述”亲情之爱的重要性的话,那么《万里寻母记》则是通过孩子寻找母亲的曲折过程来表达亲情之爱了。《万里寻母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马尔可的妈妈因家中债务累累,不得不离开意大利的家到阿根廷去当女佣。一年以后,她与家里失去联系,父亲与哥哥想去寻找又丢不开工作。正一筹莫展时,思母心切的十三岁少年马尔可说服了父亲,毅然地踏上了万里寻母之路。在开往美洲的海轮上,马尔可孤身一人度过了二十余天。到了阿根廷首都,他好不容易找到母亲工作的地址,谁知母亲早已随主人迁至几百里外的科尔多瓦城去了。马尔可又转而乘船、乘火车前往科尔多瓦城,但母亲已于三个月前随主人迁至四五百里外的图库曼市。马尔可再随一支贩牛群的车队前往。在十余天的旅途中,他帮助脚夫们生火、汲水、喂牲口、扛包,以及承担种种苦役。马尔可一路辗转,受尽磨难,每逢绝望的时候,都是母子重逢的强烈愿望促使他重新鼓起勇气。 由于过度疲劳和睡眠不足,再加上一天到晚挨骂受气,马尔可越来越没有勇气了。要不是“头脑”偶尔还对他说一两句亲热的话,他简直就不想活了。他常常躲在一个角落里,趴在那个只剩下破布片的衣包上暗自垂泪。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情绪也越来越沮丧。他每天望着那没有止境的无情的荒原想:“恐怕支撑不到今夜,我就要死在路上了!” 然而,他的苦役越来越重,脚夫们对他更残酷了。一天早晨,“头脑”不在的时候,一个脚夫嫌他送水送得太晚,竟打了他。其他人也走上前,对他一阵拳打脚踢,嘴里还骂着: “你这个废物!把这一拳也带给你的母亲!” 马尔可痛苦得心都要碎了。最后他病倒了,连着三天躺在马车里发着寒热。只有“头脑”一个人不断给他摸摸脉搏,送点水。他觉得自己真要死了,心里默默地呼唤着母亲: “啊!母亲,救救我!我就要死了!快来啊!我再也见不到你了!就要死在路上了!”他一边喊,一边合着双手向上帝祈祷…… 而这时,马尔可重病在身的母亲也正惦记着自己的儿子。 这天夜里,马尔可的母亲生命已经垂危。她痛得不时地喊叫,常常昏迷不醒…… 有时候她觉得稍微安静一点,这从她脸上的神情可以看出来,但她最大的痛苦还不是疾病,而是精神上的折磨。她已经变得骨瘦如柴,样子也认不出来了。她抓着头发,叫着说: “天啊,我就要死在这里了吗?再也见不到他们了!可怜的孩子们要没有母亲了!我的小马尔可!他还只有那么小,多可爱的孩子啊!我走的时候,他抱住我的脖子哭着,无论如何不肯放开手。那时他就知道再也见不到母亲了。啊,我的心都要碎了!他多么爱我,多么需要我啊!我死了,谁管他啊!我的孩子,我的马尔可,他就要去讨饭,就要饿死在路边了!啊,不!上帝!我不能死!快去叫医生来!让他给我做手术吧!把我的胸割开,哪怕将我治成疯子也成,只要能让我活着!让我快点好起来!我想活着!我要回家去!明天就走!医生,快救救我,快救救我啊!” 女人们拉住她的手,安慰她。后来她稍微安静了一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像小孩子似的哭着说: “啊,热那亚,我的家!还有大海!噢,马尔可,我的孩子,你在哪儿呀?” 就这样,马尔可终于在离图库曼五十里的萨拉第洛河畔找到生命垂危的母亲;就这样,本来对生活不再抱有希望的母亲见到历尽艰辛的儿子,重新鼓起勇气,接受医生的手术,脱离了危险。这是母子之间多么深沉而又执着的爱。爱为马尔可和他的母亲带来了新生。爱创造了人间的奇迹! 再看非亲情之爱。 非亲情之爱是指无血缘关系的那类爱。《病中的老师》中的那位老师,即使自己病得很厉害,仍惦记着学生的学业。他躺在病床上对前来探视的学生安利柯动情地说:“安利柯啊,我希望我的病能好起来,如果万一好不了,就不能再帮助你了。你要在算术上多下点工夫,你的算术学得不好。要好好用力啊!万事起头难,不要害怕困难。事情做不好往往都不是因为没有能力,大都是由于缺乏恒心。”而这时,老师呼吸急促,叹息着又说:“发高烧呢!我快不行了。你千万要好好学一学算术,多做些习题。开始做不出来也不要紧,休息一下再做。一定要赶上去,但不要太心急,一步一步来,不要把脑筋用坏,要多多注意身体。回去吧,代我向你的妈妈问好。不用再来看我了。也许我们还会在学校里见面的。要是万一见不到了,希望你能常常记起我来,记起爱着你的老师来。”听着这一切,安利柯确实“都要哭了”。因此当他飞奔着离开老师时,真恨不得“立刻投到母亲的怀抱里”!这里,老师的爱完完全全就是母亲的爱! 《病中的小石匠》写的是同学之间的友爱。小石匠病了,“我”(安利柯)、卡隆和代洛西凑钱买了三个大橘子去看他。卡隆把一个橘子放在他的枕头旁边,小石匠闻到橘香,脸上露出了微笑,随后又闭上了眼睛,好像死了一样。大家问小石匠的父母是否需要帮忙。小石匠的父母婉言辞谢。当大家刚走出门,小石匠的爸爸忽然追上说,小石匠在喊卡隆的名字。他已两天没说话了。他想见卡隆!卡隆见此二话没说,毅然在小石匠家留了下来。代洛西不由得眼里充满了泪水。他为小石匠的病能很快好起来高兴,但更为有卡隆这样的充满爱心的同学自豪:卡隆的为人多么好,他的心灵是多么高尚啊! 而《父亲的老师》则讲述了老师与父亲之间的师生之情。安利柯的父亲带安利柯去看望自己四十四年前读小学一年级时的老师。父亲的这位老师八十四岁了,已教了六十年的书。父亲带着安利柯打听到老师的住所,向老师通报了自己的姓名,老师立刻记起了自己的这位学生。让人感慨的是老师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父亲的作业!望着已发了黄的纸和极为孩子气的笔迹,父亲的眼睛怎能不湿润!老师说:“这是我的纪念品。每年我都要把每个学生的作业留出一张来,标上日期,按着年代的顺序排列着。每次我把它们打开翻阅的时候,心里就会想起从前的种种事情来,就好像又回到了过去的年月。啊,多少年了啊!只要闭上眼睛,我就又看见那一张张的面孔,一班班的学生。他们中间有很多人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有许多孩子我还记得,那些最好的和最坏的,给我快乐的孩子和使我伤心的孩子,我记得最清楚。在那些孩子中间,有很坏的呢!但是现在,我好像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无论好的坏的,我都一样地爱他们。”这就是父亲的老师,这就是深爱着自己学生的老师。在餐桌上,父亲代老师割肉、切面包,用自己的餐巾拭擦老师洒在胸襟上的酒。临别的时候,父亲从老师手里拿过那根粗糙的手杖,把自己镶着银头、刻着名字的漂亮手杖留给老师做纪念。而此时,老师的脸上已经满是泪水。这就是老师的学生,这就是深爱着自己老师的学生。这是一种多么纯洁,多么高尚的师生之情。显然,这是作者亚米契斯要告诉读者的人与人之间的爱。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亚米契斯和他的小说创作2: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10542.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经典句子,情感力量09-12
2 经典句子,触动心弦的深情表达09-12
3 经典句子,触动情感的优美音符09-12
4 名家辈出,硕果累累409-12
5 以幽默趣味赢取儿童读者的作家群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