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神话人物是重“神性”,更多的是愿望的化身、理想的化身,是伦理道德的象征,为世人树立一个榜样,具有象征性意义。你可以崇拜他,但要追求他们的作为那就太难了。这使中国神话故事有点高悬在空中的感觉,而西方神话可以落到人间。
再次,西方神话有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即情节,故事情节是人物性格充分发展的过程。重要神话人物如宙斯、海伦、阿波罗、波塞冬、哈得斯、潘多拉等等,都有自己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是他自身发展的逻辑线索,所以我们可以从故事中看到他的性格变化,看到他为什么这样做。因此,每个西方神话故事内容都相对比较丰富。
中国神话相对而言缺少人物性格的发展历史,故事情节较为简单,有的仅三言两语,当然这与文言文的表述也有关系。比如《山海经》对很多人物形象的表述都不会超过几百个字,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的行动与结果,无法看到他们行动的细节和发生这种行为的动机与动力。
此外,与西方神话相比,中国神话中的自然神话比较缺乏,而自然神话往往体现了原始初民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中国神话中反映天灾、关注现实的神话较多,如反映洪灾的“女娲补天”、反映旱灾的“后羿射日”等。 正因为中西方神话有这些重要区别,因此相对来说,当20世纪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开始萌生时,很难从民族、本土文化的神话里找到可资借鉴的传统资源。当时也有现代儿童文学的开创者如郑振铎、茅盾试图整理我们民族自己的神话传统,从中寻找儿童文学资源,包括题材内容、人物形象等。但中国神话似乎比较缺乏这种资源,因而需要转过去到西方的神话当中去挖掘。茅盾翻译的《希腊神话》(1924)、《北欧神话》(1925),郑振铎翻译的《英国的神话故事》(1932)、《希腊神话》(1935)的影响明显大于他们整理的中国神话,而且这些西方神话最初都是发表在《儿童世界》杂志上,作为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推荐给中国孩子的,显然它们自然也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建设产生过实质性的影响。 这是中国儿童文学较之西方儿童文学的第一个缺乏:神话传统的缺乏。 第二个缺乏,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没有像西方儿童文学所拥有的那种古典童话传统。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古代没有传统童话,我们同样有自己民族的民间童话。但古代传统童话大量地夹杂在志怪小说里面,如魏晋志怪、唐宋传奇、明清笔记小说等。古人更多地把它们作为一种茶余饭后的猎奇、寻趣,作为谈论奇怪事情的一种资源。用我们今天的文学眼光去分析,可以从中找到相当不错的民间童话,如《白水素女》、《李寄斩蛇》、《叶限》等。但遗憾的是,我们的祖先并没有把它们作为一种文学,更没有作为适合儿童的“文学资源”来加以利用。相对而言,西方古典童话的“自觉”程度似乎更早。 西方童话文学从缓慢发生到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童话的原发阶段:童话在神话和民间故事的沃土中生长发育,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向文学童话发展,其基本轨迹表现为从神话叙事逐渐走向童话叙述,从古希腊神话到意大利斯特拉帕罗拉的故事集《欢乐之夜》和巴西耳的故事集《五日谈》的问世,以基本成型的“睡美人”“白雪公主”“灰姑娘”“穿靴子的猫”“小红帽”“美女和野兽”等原型童话故事的文字记述作为标志。第二个阶段是童话的继发阶段:17世纪以来,在人们开始关注和重视民间文学的大背景下,一些别具慧眼和创造力的学者、作家等相继对民间流传的童话进行收集整理出版,继而在此基础上进行文人的独立创作,从而催生了现代形态的文学童话。发端于欧洲民间文学传统的早期文学童话也称为经典童话,主要包括以多尔诺瓦夫人的童话故事和贝洛的《鹅妈妈故事集》等为代表的法国童话;以格林童话和豪夫童话等为代表的德国童话;以及以安徒生童话为代表的北欧童话等。这三座童话里程碑的相继出现标志着西方童话的继发阶段的完成。托尔金在《论童话故事》中把童话传统比喻为那些“覆盖着岁月大森林地面的童话故事树”。正是在经历了这两个阶段之后,在岁月大森林的沃土中破土而出的童话嫩芽逐渐长成枝繁叶茂的童话大树,从而进入一个新阶段。这就是童话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童话文体的升华阶段,其标志就是出现在两个民族国家的童话小说创作潮流:18世纪后期出现的德国浪漫派童话运动揭开了童话文学发展史上新的一页,而从19世纪中期以来异军突起的英国童话小说则开创了英国儿童文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同时确立了文学童话独特的艺术品位。 对于作为童话的“Mr-chen”,《牛津文学术语词典》是这样描述的: “M-rchen”是“关于讲述魔法和奇迹故事的德语词语,通常翻译为‘fairytales’,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故事里都没有真正出现仙女。人们将M-rchen分为两种类型:‘民间童话’是那种由雅各·格林和威廉·格林收集在《儿童与家庭故事集》(1812)中的民间故事;‘艺术童话’乃‘艺术故事’,即文学创作故事,诸如E.T.A.霍夫曼的怪异故事。” 德国文化语境中的这两种童话类型(以格林童话为代表的民间童话和以E.T.A.霍夫曼作品为代表的艺术童话或创作童话)实际上代表了世界童话文学的两种普遍形态。民间童话长期以来口耳相传,其特征为丰富的幻想因素,包括超现实的内容(主要有魔法、宝物、仙女、女巫、精灵、魔怪、小矮人以及会说话的禽鸟兽类及其他动植物等)、奇异怪诞的情节和通常为短小故事的讲述形式。而艺术童话或文人创作童话往往汲取民间童话的母题、精神和手法,加以拓展运用,多通过中长篇小说的形式(当然也包括短篇小说)来隐射和表达作者对当下社会状况和社会问题的探索与批判。(参见舒伟著《英国童话小说研究》) 西方古典童话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建构了一系列类型化的艺术形象,如上所述,有灰姑娘型,有小精灵、拇指姑娘型,有公主型,有王子型,有皇后型,有巫婆型,有巨人型,有小矮人型,有天鹅型——光是天鹅就有很多种类型,有白天鹅、黑天鹅等等。这样,西方古典童话自身就建构了一个童话王国的人物体系,这个体系构筑起一个虚拟的、幻想的、浪漫的、游戏的儿童文学的精神空间。这个精神空间是和表现现实的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现世秩序的成人文学完全区别的。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现实主义: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主潮5: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10502.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9909-12
2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21709-13
3 正能量爆棚的励志言,照亮前行方向09-12
4 经典句子,折射人性的多面镜子09-12
5 《中华圣贤经(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