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维胜】
【作家小传】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年)是俄罗斯伟大的诗人,19世纪世界诗坛的一座高峰。
普希金1799年出生在莫斯科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早年受到农奴出身的保姆阿琳娜·罗季昂诺夫娜的影响。1811年进彼得堡皇村学校,1812年战争所激起的爱国热潮给少年普希金极大鼓舞。在校期间,他与未来的十二月党人丘赫尔伯凯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时,他的诗歌才能已经开始显露出来。1817年,普希金毕业后在外交部任职,并先后参加了“阿尔扎玛斯社”与“绿灯社”。在十二月党人的影响下,这时期普希金写下了不少政治抒情诗,抨击专制制度、歌颂自由和同情人民的不幸,如《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 由于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此他被沙皇政府政治流放到了南方。 南方流放时期是普希金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潮时期。在这几年里,他写下了四部著名的浪漫主义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和《茨冈》。1823年,普希金在基希尼奥夫开始创作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南方流放的后期,普希金又被放逐到他母亲的领地普斯科夫省米哈伊洛夫斯克村,软禁起来。 乡村幽禁时期,普希金接近了农奴制度下的农村生活和俄罗斯普通的人民,这一切对普希金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两年里,普希金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如《囚徒》《致大海》《致凯恩》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几十首抒情诗。也就在他被软禁期间,彼得堡爆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普希金一直关心着时态的发展。起义失败后,新上台的沙皇尼古拉一世为了拉拢诗人为其服务,决定将其召回莫斯科。 重返京城以后,普希金写下了不少热情赞扬十二月党人的崇高志向的诗歌,《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1830年秋天,普希金因故滞留波尔金诺,这三个月成了普希金创作中的丰收时期。他完成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与冈察罗娃结婚后,定居彼得堡。他的行动仍受到沙皇政府的监视。但在创作上仍不断有优秀作品出现,如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杜勃罗夫斯基》,叙事诗《波尔塔瓦》《青铜骑士》、抒情诗《致诗人》《秋天》和《纪念碑》等。30年代中期,普希金与当局的矛盾日益加剧,此时一个法国流亡者丹特士又放肆地追求他的妻子,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普希金于1837年2月8日与丹特士决斗,身负重伤,两天后去世。 【作品导读】 普希金诗歌开创了俄罗斯文学的一个新时期,使落后于西欧的俄罗斯文学迅速地赶了上来。因此,他理所当然地被公认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俄国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普希金诗歌的特点首先是真诚。别林斯基指出:“普希金的诗的特征之一,那使他和以前的诗派严格区别的东西,是他的诚恳。”别林斯基特别提出“真情”这一概念来评论普希金的诗歌。 与真诚密切相联系,普希金诗歌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自然、朴素、优雅。 普希金真正地把它们统一在一起,这就是普希金的高超之处。普希金的秘诀在于,他的情感“不仅是人的情感,而且是作为艺术家的人的情感”,这样,诗的品位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艺术家情感和思想的品位了,或者说取决于诗人的思想和艺术的素质了。别林斯基认为:“在这一方面,可以把普希金的诗比作因感情和思想而变得炯炯有神的眼睛的美,如果您夺去使这双眼睛变得炯炯有神的感情和思想,它们只能是美丽的眼睛,却不再是神奇和秀美的眼睛了。” 普希金的诗歌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就是简洁和独特的音韵美。普希金的诗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简练。这也许是和他的自然朴素之风相联系的。 果戈理谈到普希金的诗时指出:“这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这里只有诗:没有任何虚有其表的炫耀。一切都简朴,一切都雍容大方,一切都充满含而不露的绝不会突然宣泄而出的光彩;一切都符合纯正的诗所永远具有的言简意赅。” 普希金在综合前辈诗人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韵美。 别林斯基认为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的美和俄罗斯语言的力量达到了令人。晾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浓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净,像春天一样芳芬,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有力。” 普希金的诗歌在情调和风格上表现出来的又一特点是忧郁,这是一种明朗的忧郁,一种“深刻而又明亮的悲哀”。普希金的忧郁,自然与他无时不在的思索相关。赫尔岑说,普希金的缪斯“是一个热情洋溢的女神,她太富于真实感了,所以无须再寻找虚无缥缈的感情,她的不幸太多了,所以无须再虚构人工的不幸……”就这一点而言,他的忧郁与哈姆雷特式的忧郁或拜伦式的忧郁不无相通之处,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社会性的忧郁。这里所说的忧郁主要是一种艺术风格,一种诗意的情调,它虽然与忧愁、哀伤乃至悲惨的生活内容相关,但它仍然主要是一种美学的或者说是一种审美的效果。换句话说,生活中的忧郁在普希金情感的熔炉中经受冶炼以后成为一种美,它远高于那种具体的、世俗的忧愁和哀伤,而且,它唤起的也不仅仅是忧郁,而是思索、力量和美感。“我忧郁而轻快,我的哀愁是明亮的。”普希金如是说。 【精彩片段】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在西伯利亚矿坑的深处,望你们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你们的悲痛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志向,决不会就那样徒然消亡。 灾难的忠实的姊妹——希望,正在阴暗的地底潜藏,她会唤起你们的勇气和欢乐,大家期望的时辰不久将会光降;爱情和友谊会穿过阴暗的牢门来到你们的身旁,正像我的自由的歌声会传进你们苦役的洞窟一样。 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黑暗的牢狱会覆亡,自由会在门口欢欣地迎接你们,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 【赏析】 这首诗是普希金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作。 1825年12月,轰轰烈烈的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了。普希金与十二月党人的关系密切,他虽然没有参加他们的秘密组织,但在政治和思想上与他们是完全一致的。1827年年初,十二月党人尼·穆拉维约夫的妻子去西伯利亚探望丈夫,普希金想到朋友们正在遥远的西伯利亚服苦役,就托她带去了这首《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献诗,它于1856年才在伦敦的《北极星》杂志上首次公开发表。 这首赠诗首先对十二月党人的功绩作了高度的评价,指出他们的革命事业没有落空。它向在残酷的环境里受难的革命者送去了诗人的忠诚的友谊、必胜的信念、热情的鼓励和崇高的敬意。情深义重、格调激昂、充满着乐观精神的赠诗,使在西伯利亚受难的同志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对于被流放的十二月党人而言,“希望”就是他们的“爱”和“友情”,只要“爱”和“友情”仍在,他们就能战胜苦难,实现理想。在用“希望”激励战友的同时,诗人也用“希望”激励自己,他希望的是“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黑暗的牢狱会覆亡”,诗人向沙皇暴政发出了诅咒,预示了它的必然覆亡。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革命的胜利充满必胜的信念,对未来充满着希望,诗人以无畏而自由的歌唱,传递了对战友和同志的真挚的感情。 读了这首诗,十二月党人诗人奥陀耶夫斯基代表囚徒们和了一首诗。诗中表示,他们仍然坚信革命,将把自由之火重新燃起,“星星之火必将燃成熊熊的烈焰”。这两首革命的颂歌一同广为流传,鼓舞着一代代的革命者。 【阅读思考】 1.诗人为什么坚信十二月党人不会消亡?“望你们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中“榜样”一词表达了人们对十二月党人的景仰,为什么十二月党人值得人们景仰? 2.为什么把“希望”称作“灾难的忠实的姊妹”? 3.诗人在写作这首诗的时候已经受到了监视,为什么还把自己的诗作称为“我的自由的歌声”? 4.这首诗歌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来写,其中的“枷锁”和“利剑”象征什么? 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理想或者精神追求? 【相关链接】 【《自由颂》:普希金永远的梦想】 《自由颂》是普希金最早的抒情诗作之一,它是献给一位姓沃尔孔斯基的公爵小姐的侍女娜塔莎的。普希金写这首诗时刚刚15岁。 这是一首失恋诗。心爱的人离去了,如同太阳隐退,因此,美好的夏天枯萎了,明朗的日子飞走了,大自然中的一切也都变了模样:夜的暗影愈拖愈长,田地逐渐荒凉,河水变冷,森林白了头,连苍穹也显得暗淡无光。这是由大自然的规律所造就的夏去秋来的客观景象;同时,这更是心上人的离去在诗人心头引发了人去楼空的主观感受。在这里,自然季节的更替和主观心态的突转被巧妙地叠加在一起,于是,自然中的萧条就成了诗人内心萧条的流露和象征。 全诗分为三节,从时间上看,第一节是过去(夏),第二节是现在(秋),第三节是将来(冬)。这三节是纵贯为一体的,是一种明暗对比的关系。在灿烂的夏天和阳光之后,秋天的一切都让人感到暗淡。而娜塔莎,“我的光亮”,却不见了踪影,无论是清晨还是夜晚,无论是在涟漪的湖上还是在清香的菩提树下。在俄国,人们常用光亮来指称心上人。在普希金的这首诗中,这一表达爱的习惯称谓又被赋予一种强化对比的功能:“我的光亮”随夏天而去,秋天因而方显暗淡;而“我”心中的光亮,将照耀不止,伴“我”度过寒冷的冬季。正是这一束光,将这首失恋诗照得通体透明。 年少的普希金在抒写自己的忧伤,秋天是忧伤的,又是天高云淡的;这首诗也是像秋天样忧伤而明朗的。所谓的“简朴和明朗”一直是普希金诗歌最突出的美学特征,在这首诗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风格最初的显现。如普希金自己所说,就是用竖琴唤起人们善良的感情,在残酷的时代歌颂自由,甚至在那些歌唱爱情的诗篇里,也响着自由的声音,因此,用“自由颂”三字做他的抒情诗的题目,也是恰当不过的。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普希金:俄罗斯暗夜的一道剑光】: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10185.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9209-05
2 哥特式建筑代表作09-12
3 《欧也妮·葛朗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实质的里程碑09-12
4 20世纪俄罗斯的童诗209-12
5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