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儿童文学,在经历了90年代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阵痛、调整以后,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从出版滑坡到逐渐走出低谷,终于迎来了良性发展的新阶段。新时期的儿童文学由于起步于“文革”十年后的文学荒漠与重建儿童文学价值观念,因而将主要精力用于突围、创新、探索以及培养文学新人、建构理论话语,充满变革的激情与众声喧哗的亢奋。进入90年代,中国儿童文学明显地呈现出一种“稳步前行”的态势,不断走向自身的文体自觉。这种“自觉”突出体现在对儿童文学的价值功能、服务意识、审美特征有了更为清醒与理性的理解和把握。
走向当代少年儿童的生命世界
儿童文学有其独特的接受对象和服务群体(少年儿童),这是一种重在表现少儿生活世界及其精神生命成长的文学,是少儿喜欢看、看了长精神的文学。“成长”是儿童的永远追求,也是儿童文学的永恒话语与艺术母题。如本书所述,进入80年代的儿童文学的创作症候,有一种跟着成人文学感觉走的印迹,成人文学创作经历了“伤痕”—“改革”—“寻根”—“实验”等过程,儿童文学在少儿系列形象的塑造上,则经历了“扭曲型”—“迷途型”—“自立型”—“断乳型”的嬗变,重在揭示变革中的成人社会与儿童生存状态的关系,演绎成人文化对儿童世界居高临下的投影和整合。进入90年代,尤其是中后期,儿童文学的美学兴趣已由描写儿童世界与成人文化的关系,明显地转移到了儿童世界与儿童文化自身,注重刻画年幼一代在生命成长过程中所必然经历的心路历程和所关心与感兴趣的话题,及其凸显其中的社会文化纹脉。表现成长,表现儿童世界与儿童文化自身的课题,这已成为90年代与跨世纪儿童文学最为生动的创作景观与美学目的。一批实力派儿童文学作家,几乎都将“成长”作为自己创作的主攻目标,北京作家曹文轩就干脆将其长篇小说三部曲《草房子》、《红瓦》、《根鸟》统称为“成长小说”。
曹文轩(1954—),江苏盐城人。1977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90年代后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当代文学研究与小说创作。长篇小说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细米》、《根鸟》、《天瓢》、《青铜葵花》等,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多部作品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曾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40多种奖项。《草房子》以60年代江南水乡为背景,以乡下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为线索,描写了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的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貌丑男孩对自身尊严的执着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晰又朦胧地烙印在少年桑桑的童心世界里。《草房子》远离城市生活,把孩子们拉到贫穷的“油麻地”乡村。透过桑桑的眼睛,一起望见这里的悲喜人生。油麻地的人们尽情与大自然亲近,他们的快乐倍显真实,苦难中充满自足的欢悦,虽然生活也有矛盾困惑痛苦,但人际间的紧张冲突最终趋于和解。作品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人性的丰富与多样,以纸月为代表的纯美人物的塑造,让人们仿佛捡拾起一个久远的失落。“草房子”则化作美的意象,成为生命的象征。油麻地人的生活犹如这坚韧茅草,朴素而华贵。桑桑等少年人具有疼痛感的成长,使《草房子》成为童年世界的一次盛大回归。《草房子》出版后大受欢迎,并被改编成同名影片。曹文轩的作品生动地刻画了童年生命在成长过程中真实的憧憬、烦恼、困惑、挫折,甚至于苦难,以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深深地震撼着小读者,同时也感动了成年人,因而被评论界称为“古典主义的胜利”。 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身心两面系统工程建设的过程。上海女作家秦文君的校园儿童群像系统四部曲《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小鬼鲁智胜》、《小丫林晓梅》,江苏女作家黄蓓佳的校园长篇《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重庆女作家谭小乔的校园长篇《小船飘摇》,河北作家北董(董天柚)的北方少年长篇《纸风车》,以及由王小民、仝慧铭、黄喆生、代士晓、秦润华、詹国强等6位清一式中学教师撰写的深层次反映校园生活与素质教育的《“蓝宝石”少儿长篇小说丛书》等,将成长放在当下经济改革、社会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加以观照,通过少儿的成长折射出社会生活的现代强光,充分地展示了当代少儿生气勃勃、健康向上、富有个性的精神特征,表现了他们的人生观、理想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走向成熟、走向人生的必然态势。而以深圳特区高中生郁秀创作的校园长篇《花季·雨季》,上海殷健灵、萧萍、张洁、简平以及章红、曾小春、老臣、王蔚等创作的《花季小说丛书》,则用“现在进行时”的写作方式,带着露珠般的生活,叩响着如梦岁月的人生之门。这些具有青春自叙传色彩的作品,由于几乎是同步描写同龄人成长历程中的多思情感与生活故事,因而风靡校园,赢得同龄人的广泛欢迎。《花季·雨季》一印再印,总数超过100万册,并获得多项全国奖,创下90年代儿童文学的奇迹。 与以上作品的写作姿态不同,武汉作家董宏猷的梦幻体儿童小说《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以独特的艺术构思,全方位、多角度地描写了一百个不同年龄、地域、民族、家庭背景的孩子们所拥有的成长梦、童年梦、理想梦,构建了一个宏大而神奇的儿童艺术世界。天津女作家谷应创作的系列散文集《中国孩子的梦》,耗时12年,遍访全国56个民族的少年儿童,饱含深情地刻绘了56个民族少年儿童的多彩生活与向往、快乐与困扰、想象与创造,以及他们巧手制作的艺术作品,闪烁着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展现了各民族对自己往昔的怀恋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两部作品无论想象与结构、意境与笔力,都可称90年代儿童文学的大手笔,将不断高扬的“成长”文学推向一个新高度。 走向多元共生的创作状态 90年代的儿童文学不再像80年代那样大声喧哗(如80年代童话创作就有“热闹型”一派),而更多地呈现出一种平静状态,大家几乎都在那里默默劳作,各忙各的,打造“自己的美学”的艺术品。这一方面固然受惠于80年代儿童文学的观念重建与艺术积累,另一方面也是儿童文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日渐走向成熟的标志。试以90年代创作实力最为强劲的少儿小说为例,来瞭望一下这种多元共生、各标一帜的景观。 曾在80年代力倡“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塑造者”的曹文轩,一直坚守着“追随永恒”的美学承诺,反对咀嚼庸常的创作现实,通过自己的作品体现着人性智慧的高贵永恒。曹文轩的小说以其优美的诗化语言、优雅的写作姿态、忧郁悲悯的人文关怀,执着于古典主义的审美情趣。他追求艺术感染的震撼效果,追求文学的永恒魅力,同时也汲取了西方古典儿童文学以安徒生童话为代表的悲剧精神,因而使作品超越儿童生活题材,进入人的本质生活领域,闪耀着生命人格的灼人光焰。曹文轩的追求告诉人们:真正具有文学品位的“小儿科”,也同样能在文学之林中长成参天大树。 被誉为“雕塑当代少儿群像高手”的秦文君,一直自信地行进在现实主义创作之路上。秦文君(1954—),祖籍山东莱阳,生于上海。曾在黑龙江大兴安岭插队落户当“知青”,80年代初回上海,在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福利会出版社任编辑、社长等。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小鬼鲁智胜》、《小丫林晓梅》和《花彩少女的事儿》等。秦文君将作品的美学目标定位在“感动当下”,将描写对象定格在小学五六年级与初中这一学生群体。她的作品紧贴当下校园生活,流动着一股清新活泼、幽默风趣的灵气,主要人物形象(如贾里、贾梅、鲁智胜、林晓梅)同时在几部小说里穿插交互,分别担当主角,意在营造一种网状式的人物群像艺术新格局。 董宏猷所创造的梦幻体儿童小说又是另一种艺术追求。《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在确立以小说叙事作为基础文体特征的艺术前提下,充分借鉴和调动童话的幻想、夸张、荒诞、变形,散文的抒情、诗化的语言以及纪实文学的写作风格等诸多文学要素,突破了通常儿童小说的文体边界,构建起一个开放的小说艺术空间,为儿童文学的文体实验提供了新鲜经验。 90年代儿童文学创作持续不竭的生机活力正是得力于一大批执着艺术追求的作家。我们还应提到,广州作家班马小说童话对“儿童—原始思维”的把握与对“力—游戏”的张扬;北京作家张之路透视生活的洞察力与轩昂流畅的叙述风格;孙云晓少年纪实文学敏感教育弊端的睿智目光与力透纸背的理想主义;上海作家彭懿对大幻想文学的热情鼓吹与实践;海南作家张品成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塑造的“赤色小子”形象;黑龙江作家常新港小说中的歌哭人生与悲情冲击力;北京作家孙幼军童话的智慧与章法;上海作家周锐童话的幽默与哲思;张秋生童话的精巧与深邃;浙江作家冰波童话的典雅与唯美;北京诗人高洪波经营儿童诗的诗艺功力与对幽默风格的机智把握;老诗人金波、尹世霖对“十四行”儿童诗与校园朗诵诗的倾心投注与诗艺探索;湖北诗人徐鲁,四川诗人邱易东,上海诗人朱效文、东达对儿童诗创作的现代艺术与人文内涵的刻意追求;始终坚持幼儿文学不动摇的上海女作家郑春华创作的“大头儿子”系列作品、浙江女作家谢华创作的幼儿散文集《星星信》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当人们向穿行在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和数十年跋涉大自然探险文学王国的刘先平表示敬意时,得风气之先的江南儿童文学又将两面崭新的美学旗帜插上了儿童文学的艺术峰巅,这就是1998年江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大幻想文学中国小说丛书》与1999年浙江少儿出版的《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幻想与幽默,无疑是儿童文学的两大当行本色,但在很长一个时期,却关注得不够,至少没有把它作为儿童文学自身的基本美学品格加以张扬。这两套丛书集中了任溶溶、孙幼军、高洪波、张之路、秦文君、董宏猷、班马、彭懿、梅子涵、周锐、庄大伟、葛冰、李建树、金曾豪、韩辉光、任哥舒等一批老中青实力派作家以及更年轻的韦伶、汤素兰、薛涛、左泓、杨红樱等新秀的最新创作成果,它们所力倡的美学精神与不断进取的姿态,已经给世纪之交的儿童文学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力,同时必将影响到下一世纪儿童文学的审美追求与艺术格局。 秀华光发的文学大厦是需要依靠思想艺术均属上乘的精品力作来支撑的。共和国建国50周年期间,中宣部、文化部、中国作协等部门向全国推出了“50周年国庆重点献礼文艺项目”,其中的10部长篇小说里面,就有两部少儿长篇,此即曹文轩的《草房子》与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全传》,占推荐长篇的1/5。这意味着儿童文学小说创作的艺术水准的全面成熟,丝毫不亚于成人文学小说创作。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跨世纪儿童文学的整体走向1: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10028.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给人启迪的人生警句09-12
2 经典句子:人生智慧的凝练表达09-04
3 当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09-12
4 经典武侠哲学思想大全合集精选409-12
5 经典句子,书写人生的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