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与父母的来往中,往往比较重视物质关系,似乎为父母提供了舒适的物质生活条件,就算尽到了做儿女的一片“孝”心。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我们除了给父母提供物质外,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父母在情感、心理等方面的需求。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由于兴趣、活动等方面的原因,就会和子女们的距离逐渐拉开,很容易产生一种孤独冷落感。这个时候的老年人,不会太过注重物质生活条件,更注重的是情感方面的生活。老年人是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群体,但也是一个极需要关爱的群体。
我们往往因为工作、生活的烦恼忽视了父母的需求,每当受了委屈或者挫折,就想起了父母,似乎父母永远是庇护我们的那棵大树,却没想过大树也有老的那天,也需要儿女的关爱来滋润心田。也许在你不经意间,父母已经渐渐年迈,齿已缺,发已白。也许你不曾发觉,至亲至爱的父母在一天天远去;父母与我们相聚的时光在一天天减少;待你察觉时,已是天人永别的悲伤。
很久以前,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这儿玩。他有时爬到苹果树上吃苹果,有时躲在树荫里打个盹儿……时光流逝,小男孩渐渐长大。一天,小男孩回到树旁,一脸忧伤。树说:“和我一起玩吧!”男孩回答:“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想要玩具,我想有钱来买玩具。”
树说: “抱歉,我没有钱……但你可以摘下我的苹果拿去卖。"男孩把苹果摘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yipindushu.com
一天,男孩回来了,树喜出望外。树说: “和我一起玩吧!"“我没有时间玩。我要做工养家,我们要盖房子来住。你能帮我吗?”“你可以砍下我的树枝来盖房子。”男孩把树枝砍了个精光。树寂寞和难过。
一个盛夏,男孩回来了,树雀跃万分。男孩说: “我越来越老了,我想去划船,悠闲一下。你能给我一条船吗?”“用我的树干去造一条船吧。你可以开开心心地想划多远就多远。”男孩锯下树干,造了一条船。
终于,多年以后,男孩又回来了。树说: “抱歉,我的孩子,可惜我现在什么也不能给你了……我唯一留下的就是枯老的根了。”树流着泪说。
我现在只要有个地方歇一下就好了。经过了这些年,我太累了。”男孩说,“老树根是歇脚的最好的地方了。”
男孩坐了下来,树开心得热泪盈眶……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树就是我们的父母。
当我们长大后,离开他们,只有当我们有求于他们或遇到麻烦的时候,我们才回家。你可能觉得男孩对树太无情,我们谁又不是那般对待我们父母的呢?也许你正当风华正茂的年纪,但父母已垂垂老矣,当有一天,父母走了,庇护你的大树倒了,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人没有了,这世上曾经最疼你的人再也不能回来疼你了,你的心哀何以堪呢?智慧感悟:如果你的父母健在,那就快快行动起来吧,找点空闲常回家看看,抽点时间多陪他们。共享天伦之乐的幸福是带给父母的最大安慰和满足,让我们的关爱和陪伴陪他们度过一个快乐安康的晚年。
拥抱真情,用心经营才能体会幸福真正的朋友罗曼·罗兰说:“友谊是毕生难觅的一笔珍贵财富。”
友谊对于人生的意义,大概怎样夸张也不过分。有太多的人因为朋友而决定了二生的命运。一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令人们从两千年前一直感慨至今。正是这一点,使择友、交友的话题万古常新。
人生获得一个朋友很难,找一个帮手是很容易的,这两者的价值是不相同的。生活在一个全新的社会,虽然友谊的内涵变得丰富、深刻,但朋友的重要仍然十分明显。
有人曾给真正的朋友下过这样的定义:当你困难时,他不舍弃;当你贫贱时,他不看轻;当你需要帮助时,他愿意付出;当你有所求时,他能够割舍;当你有错误时,他可以规劝。这就是真正的朋友。
有两个平常非常要好的朋友出门在外,彼此照应,相处得非常和睦。一天,两个人一同行走在一片森林里,走到一处枝繁叶茂的密林处时,突然出现了一只大熊,迎面向他们走来。
其中的一个人看到后,立即如同闪电一般手脚利索地抢先爬到了树上,躲了起来。等另一个人发现自己的危险处境时,熊已经离自己很近了,如果爬树逃生肯定难以成功。他想起曾经听人说过,熊从来不吃死人,于是他便灵机一动马上躺倒在地上,紧紧地屏住呼吸,假装成一个死人。
熊走到他跟前,用鼻子在他脸上嗅了嗅,果然以为他是一个死人,转身就走了。等到熊走远了,躲在树上的那个人下来后,问:“刚才熊竟然没有吃你,真是很奇怪,我看见他好像在你耳边说了些什么,你能告诉我吗?”装死的人委婉地回答说:“熊告诉我,今后千万注意,别和那些不能共患难的朋友同行。”患难见真情,能和你一起分担危险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智慧感悟:林肯说: “从某种意义上说,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朋友,便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朋友贵在选择,一个真挚的朋友胜于无数个狐朋狗友。
拥抱真情,用心经营才能体会幸福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则是映照父母行为的镜子。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包括他们的情感、品德、喜好、志趣、习惯、追求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是孩子学习效仿的榜样。
孔子说:“少年养成的习惯,就像天性如此,长期养成的习惯,就像自然生成的一样。"因此,孩子的早期教育最重要,父母应该从小就有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独立自主的能力。父母威严而慈爱,子女就会敬畏而生孝心。可是有很多父母对待子女,都是溺爱和娇宠胜于教育。对孩子的很多方面都是应训诫时反而纵容迁就,长此以往,就养成了孩子骄横无知的习惯,最终成为一个品德败坏的人。
列夫·托尔斯泰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爷爷已经老态龙钟了。他迈不动双腿,眼睛看不清,耳朵听不见,牙齿也都掉光了。当他吃饭的时候,饭菜常常从他嘴里漏出来。儿子和儿媳妇便不再让他上桌子,只让他在火炉边吃饭。
有一次,他们端了一碗饭给老人吃,老人想把碗挪近一点,可是碗掉在地上,摔碎了。于是儿媳妇就开始破口大骂,说他把家里的东西都弄坏了,打了好多碗。她还说以后她要用大木盆给老人盛饭。老人只是叹了口气,一言未发。
有一天,儿子和媳妇在家里坐着,看见他们的儿子在地上摆弄一堆小木片。父亲就问道:“米沙,你这是在做什么?”“爸,我正在做木盆呢。等将来你和妈老了的时候,我好用这只木盆给你们盛饭。”米沙回答说。
夫妻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哭了起来,他们为自己那样对待老人而羞愧。从那以后,他们又重新把老人请上桌吃饭,并且细心地照顾他。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会自然地形成像父母的个性。
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决定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决定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作为父母,给予孩子最良好的教育、最有益的忠告,是培养孩子的处世良方。
智慧感悟: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家庭教育的力量是无形的。作为父母,要教育好子女,给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
拥抱真情,用心经营才能体会幸福点亮生命的灯如果你点亮属于自己的那盏生命之灯,在照亮了自己的同时,也能照亮别人。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了一个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络绎不绝的村民们在默默地你来我往。
苦行僧转过一条巷道,他看见有一团晕黄的灯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亮过来。身旁的一位村民说: “孙瞎子过来了。”瞎子?苦行僧愣了,他问身旁的一位村民说: “那挑着灯笼的真是一位盲人吗?”他真的是一位盲人。那人肯定地告诉他。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没有白天和黑夜的一丝概念,他看不到高山流水,他看不到柳绿桃红的世界万物,他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的,他挑一盏灯笼岂不令人迷惘和可笑?那灯笼渐渐近了,晕黄的灯光渐渐从深巷移游到了僧人的芒鞋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问: “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那挑灯笼的盲人告诉他: “是的,从踏进这个世界,我就一直双眼混沌。”
僧人问: “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盲者说:“现在是黑夜吗?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
僧人若有所悟地说: “原来您是为别人照明了?”但那盲人却
说: “不,我是为自己。”
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
盲者缓缓向僧人说: “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
过?”僧人说:“是的,就在刚才,还被两个人不留心碰撞过。”盲人听了,深沉地说:“但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更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
苦行僧听了,顿有所悟。他仰天长叹说:“我天涯海角奔波着找佛,没有想到佛就在我的身边哦,原来佛性就像一盏灯,只要我点燃了它,即使我看不见佛,但佛会看到我的。”
为别人点燃我们自己生命的灯吧,这样,在生命的夜色里,我们才能寻找到自己的平安和灿烂!只有为别人点燃一盏灯,才能照亮我们自己。
智慧感悟:助人就是助己,为别人付出,也是为自己打基础,常怀一颗帮助他人的心,你的世界也能变得更温暖。
把握自己,智慧处世有些人总是不太相信掌握做人的艺术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常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态,误以为只要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不管采用什么手段都可以。其实,这是错误的,也是很多人无法取得成功的原因。采用别人喜欢或能够接受的方法来达到目的,这才是做人处世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http://www.yipindushu.com/shejiaorenxing/21480.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的心灵慰藉,温暖治愈心灵09-12
2 经典句子的智慧语录,启迪心灵成长09-13
3 正能量语录大全,伴你成就梦想01-23
4 社交礼仪对生活和工作的意义02-14
5 社交类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