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由。
【——《传习录》】
王阳明认为,为了行善而行善,就不是真正善。就好比侍奉父亲,不是为了得到“孝”的美名;辅助君王,不是为了得到“忠”的称赞;结交朋友、治理百姓,也不是为了得到“守信”和“仁爱”的赞誉。
《论语·先进》中写道:“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 ‘不践迹,亦不入于室。’”意思是说,子张问老师怎样算是一个好人,怎样做才叫行善?孔子的答复是:“不践迹,亦不入于室。”意思就是不留一丝痕迹。我们可以借用庄子所说的“灭迹易,无行地难”来加以理解。
一些人做好事,要么高调地四处宣扬,要么希望别人对他感恩戴德,或者是希望让所有人都能看见他做了好事,那么,这样根本就算不上行善。孔子对于行善的标准很高:一个人若是真心行善,他是不会让人感觉到他做事的痕迹的。即今天我们所说的“做好事不留名”,不过,孔子的标准还要再高一点:做好事要用对方式、方法,如果你为了完成自己的善行,而伤害了别人的自尊,那你的行善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行善。
yipindushu.com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267有一家卖布丁的商店,顾客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口味品尝布丁之后,再作决定买不买。
这天,店员告诉店主海特,有个老头常常来品尝布丁,却从没买过。海特说: "如果他想来就让他来吧,我们也欢迎。"这时,一位已经上了年纪的先生一瘸一拐地走进店里,来到那一排试吃的布丁前。原来,他就是那位从未买过布丁的老头。海特拿起一把夕子对老头说: “您想尝这些布丁吗,先生?勺子给您!”
老头接过勺子,急切地挨着品尝了起来。他只是偶尔停下来,用一块很破旧的手绢擦擦他的双眼。
海特站在一旁想:可怜的老头!也许他曾经有钱买自己爱吃的布丁,如今他家境破落,也只能品尝一下了。
海特突然走到老人跟前说:“对不起,先生,能赏个脸吗?让我为您买一个布丁吧。”
听完海特的话,老先生好像被刺了一下似的往后一跳,转身对女店员大声说道: “劳驾,把这个布丁替我包好,我要带走。”他指了指店里最大、最贵的布丁。
女店员疑惑地看了看他,开始为他打包。这时,老头从裤兜里掏出少得可怜的钱来,然后将它们放到了柜台上。
一个真正行善者,总是把自己放在和别人一样的高度,在帮助他人时绝不会表现得高高在上,这是对他人的尊重。可见,做一个真正的仁者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所以,王阳明所认可的仁爱精神应该是: “做好事不留名”,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顾及他人的自尊。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不能把行善当成获取名利的途径】:http://www.yipindushu.com/shejiaorenxing/20621.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升华思想境界的精神云梯01-14
2 社交恐惧症帽子口罩12-09
3 社交游戏土豪多的09-12
4 经典句子,传递力量的激昂精神战歌09-02
5 《2024年最晚安的话》